半通印的欣赏临摹与创作

青麟髓

半通印是在篆刻艺术中常见的一种印式,来源于秦汉时期低级官吏的印章形式,之所以被称作“半通印”,是因为:<div> 1、半通,半章也。扬雄《法言·至孝篇》曰:“半通之铜,皆有秩啬夫之印绶,印绶之微者也。”“啬夫”即是相当于后世的乡长或管事务的小吏,官职较低。</div><div> 2、《汉官仪》曰:“孝武皇帝元狩二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官制规定为五分。</div><div> 3、《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用半通印的官员俸禄一般在二百石以下,收入水平的制约。</div> 关于半通印的形制,秦汉时期的官印等级非常严格。一般官印是方形的,而一些非常小的官员上不品级,他们的官印通常采用半方官的形式。<div> 在秦初确立,“玺”用于皇族,“印、章”用于常见印式中,对于印面大小,使用材质,印纽都有明确的使用制度。因而半通印一般为铜质,多用台,鼻,桥钮,取官印的一半。如何取官印的一半,来看两方秦汉时期传世的经典,</div><div>1 、战国古玺“春安君”,玉质,后面的欣赏部分我们会着重介绍,这种印面文字和边框及界格风格影响着秦代的半通印特征的形成。</div><div><br></div><div> <br></div> 2、 为“关中侯印”汉印。<div><h1><font color="#ed2308">秦汉时期,一寸约是2.3厘米,所以 半通印可概括为长2.3厘米,宽不过1.2厘米,竖向使用,文字竖向排列的印章。印面文字多为二字,少见三字,偶尔见四字。</font></h1>随着文人篆刻的兴起。很多篆刻家也采用半通印的形式刻制印章。一般内容都是闲章、斋号居多。偶尔也有用这种形式刻成姓名章的。</div> 关中侯印 1951年河南南阳石桥镇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典型的汉官印,金质,龟鈕,高22毫米,印面24x24毫米,重128克,制作精美。关中侯是赏赐军工的爵位,无实权,无封地虚衔。在河北邯郸和南京都与同一印文官印出土,容易混淆。风格是典型的汉印,延续向下为汉代白文半通印风格。 “仓印”汉阳陵15号坑出土,仓印是官署中具体主仓谷的仓令,此印为随葬印,铜质,鼻钮,比实际使用的半通印稍小。篆法圆润,均匀简洁。印面一改秦印行用的田字格和日字格,均无界格,无边栏。<br> 楚邸半通印,西汉。 桥钮,长期使用,有鎏金的痕迹,一般认为楚国在京师办事处的宅邸使用之官印。 鄜畤(fuzhi),汉印。 铜质,桥钮,鄜畤是祭祀场所之一汉沿袭秦制设立。简单介绍了半通印的形制后,来从文字以及演变过程来欣赏经典的半通印。首先了看战国古玺“春安君”,了解文字特征和边框在不同时期的运用。 “春安君”战国古玺 玉质 台钮 “春安君”印面 春安君 印文 战国玉玺 <br><br> 春秋战国的治玉技术已瑧完善,正方形官印须加界格。印文是印砣制,线条两头尖、中间粗。此印的亮点是“春”字篆法移位“日”上“屯”下,开了字的部首按章法调整的先河;“安”的宝盖头突起,顺应“春”的捺笔; “君”的端正与“春、安”的灵活以 及“君”之口下留红与“春、安”两小块留红呼应成趣,别具一种“字里生金、行间玉润”的美感。 这是一方秦代半通官印。由于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只有十五年,便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秦印并不成熟,在官印制度上,是属于从早期的古玺向成熟时期的汉印过渡的形态。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方印上找到汉印的形态。由于这两个字的笔画少,并没有占满空间,作者故意在“弓”字的左边和下边留红,“舍”字的右上角留红,而且“弓”字重心偏右,“舍”字重心偏左,使得这两个字既有呼应,又不呆板。<br><br> 焦得 秦 <div> 秦系半通印章法布局很有特色。“得”字右下“寸”部的回环之势比较明显,造成了“得”字的重心移向右下,但并没有因为“得”字的重心右移而让整方印显得不稳,关键是在“焦”字上。“焦”字本来是上下结构的字,但于“得”字占的空间比较大,“焦”字就不宜做上下结构来处理。右边的“隹”字平正,左边长竖与中间的界格相连,四个横写的很短,“隹”字显得瘦长,左边的“火”则写得松散宽绰,“火”字上看是三条线,下看是四条垂脚。“火”字上端三条竖线从左到右逐渐缩短,下端四条垂脚从左到右逐渐延长,构成一个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其势直接向左拉回,和下边的“得”字右边的“寸”相呼应,使得章法在险峻中得到了平衡。<br><br><br><br></div> 邦侯(汉)<br><br>此枚印中有“日”字界格,横格把印面分为上小下大的两部分。“邦”字把纵向的笔画缩短,使得结体较为紧凑,转折处于圆中带方。“侯”字则把“ 亻 ”舒展以与右半边相呼应,<br>转折处圆转流畅,其中的几个平直笔画与整体的圆转笔画相呼应,使得这枚印章有一种朴拙之感。 市亭 半通印 朱文<div>在以前的内容里有此印的临摹部分,在此不多赘述。此印是半通印,是管理市場的官印,也是漢印中少見的朱文印。<br><br>从格调来看,它沒有汉印常贵官印有高大,端装,严肃的其实,也许因为是半通印,体量就逊于大方印,加上印面朱文线条又相對纤细,反而得得清爽灵动,不笨拙。<br><br>在结字章法上比较其他官印有新意。“市”于“亭”所占面积悬殊加強了印面的趣味性,“亭”冂里朱文三角设计连通整字高矮比例,更像显示版的亭子,有图像感。“市”的设计同样很妙,压扁,上下比例相同,也很像现实的市集街道。<br><br>线条粗细变化和谐,自然流動。<br></div> 仓印,此印也有多枚出土,而且有封泥出土,不仔细观察会把细微的差别忽视,锋都属于汉半通印,白文无界格。 仓印封泥正面。 仓印封泥侧面。 仓印封泥背面。封泥也是一种印章的形式,可以使用借鉴,出土的封泥也有多方。 “府”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属少府下的职能部门,其主管官员均属小吏,有的可能省去了具体官名,亦不能排除它们是代表府、库仓储与输出物品时所用的“公章”。“府”有时指官府机构和官署,有时指府库。 军府封泥。<br><br> 乐府封泥。 榆畜府 汉官印,纵23毫米,横13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br><br> 半通印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虽尺寸大多只有方印一半,但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生出无穷意趣,巧思尤为重要。细省印文,此印线条圆润,结字方整,转折处以圆转为主,三个字由上而下依次排开。“畜”字以八条横线排列茂密,结字独具巧思,使转处极富笔意。“府”字作扁势处理,宽博敦厚,整字显得阳刚健美。此印朴茂大气,在半寸天地中蕴含汉印的雄浑博大。 少见的四字印。 白文和朱文结合的印。 <h1></h1><h1><font color="#ed2308">半通印的临摹</font></h1><h3> 在 了解了常见半通印的形式后,来选择临摹经典的半通印,首先是前面降到底“弓舍”一印。</h3> 再选择 游光 ,此印铜质,印文内容所指不详,可能是姓名,也可能是吉语。 临摹完成。<div>再临摹 监平 一印,银质,觽钮。16.7x9新x27.3毫米。</div> 连同印纽一同临摹。 吉语印 日利千万 朱文临摹。 吉语印朱文千金临摹。 <h1><font color="#ed2308">运用半通印形式来创作</font></h1> 制过程 1 平安<br> 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不加边框,文字取法偏向于秦印。刻平时想到人平静时的神态,就融入到印面里,两点似人的双眼,微微带有弧度,有笑意,横画也尽量平和圆润,不做过多起伏。下面的竖画圆滑弧线,中间稍断开一点,似乎是笑中的胡须。“安”字笔画多,宝盖头平稳,开阔,上面的点偏向一侧处理,显得活泼不板滞。“女”字取古文字中女的原意,如安稳的屈身就坐。 刻制过程 2 平安<br> 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加“日“边框,“日“字边框有两种处理,其一为上下等分,严正规范;其二为中间的分界做倾斜处理,印面多变,总体仍然属于对称。此印用第二种方式。上面的“平”字结体端庄,所以竖笔取势向左,中间的界格也向左微微倾斜。“安”字的宝盖头选用没有点的方式,内部的“女”则取势向右,一是使得整体平稳,而是与上面的向左呼应以得到平稳。在刀法上多用双刀,起与收出小刀切出,平的竖和女的斜笔做尖收,求变化。 刻制过程 写心 白文<br>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不加边框,想用写意的收费来表现这方印,“写”的文字取法兼带隶书痕迹,“心”则用大专和隶书的结笔结合,做一种尝试。在章法上取上紧下松,用刀方圆结合,短竖与点尽量变化有动感。实际刻制过程中用刀更大胆了一点,姿态也顺势多做调整。“心”得下面留白多里一些。同样的方式,加边框刻制一方朱文。 刻制过程 本真<br>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加边框的形式,文字取法汉印,工整平稳,用双刀法完成。“本”字的处理带有弧线笔画,结体舒朗,空白多,“真”字取平直均匀致密,只有一个转折处用圆转,余下皆为方,结字和上面形成疏密对比,下面两点稍微带有斜度。在这样的印面内,布白,线条,点等诸多因素具备,常用的基本手法,难以取得出奇的效果。 刻制过程 至乐 白文<br>见到陶钧先生的一方四字印,其中有此二字,东施效颦,仿照大意,刻制出此印。 刻制过程 清欢 白文<br>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不加边框,“欢”字取异体,尝试让上下两个字的结构一致,在刀法上借鉴凿印的线条,加强力度,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转折处虚实结合,部分小笔画保留明显的刀味。 刻制过程 大乐 白文<br>半通印形式的长方形不加边框,见到铜印的样式,有“大”字巧妙的化作边线,借鉴到半通印中,没有完全使用原印的印面布局。 刻制过程 春分 朱文<br>半通印中有朱文形式,“春分”只取半通印形式,篆法以圆为主,整体布局平稳,笔画间的布白也尽量均匀,竖向线条舒展,“分”的竖向线条与下部边框连在一起,“春”的横与竖都有与边框连接处,以适合半通印的印面布局。 刻制过程 和气 朱文<br>半通印中有朱文形式,与“春分”印方式近似。 刻制过程 无我 朱文<br>半通印中有朱文形式,篆字选择早期大篆笔画简单者,布局平稳,转折方圆兼用,线条平直,想追求一定的力度,用粗边与内部的细线形成对比,其实刻细线并不难,难的是细而有力。 语冰,选择秦文字入印。 刻制过程 韩通 白文<br>半通印中有姓名章的形式,工作室里有韩通老师,借用韩老师名字,用半通印形式,家日字界格,“韩”字选择选择秦印文字直接使用,左半部工整,只把短竖稍稍变化,右半边分曲线变化多,“通”选择异体字,左半部曲线变化多,右半边平稳,用意是追求整体的协调,用刀双刀法为主,线条处理稍粗。 姓名印,加边框。 引语 秦文字入印。 三省,常用闲章。 朱文 端午 有关于半通印的知识先到这来,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