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这里崇山万叠,峭壁千寻,河谷幽深,水流湍急。芒种时节,我在前往这万山环峙,五水分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一路上只见天穹底下,尽显郁郁葱葱的苍绿,无论是丘陵还是山峦,都披挂着一片片密密实实的鹙氅,愈往里走,碧襕遍原显得尤为苍郁,碧漾息息间让人不禁心旌摇荡。</p><p class="ql-block"> 才到得被誉为“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山脚下,我不禁被这壮观秀丽且气势磅礴的景象而倾倒。从山脚往山上远眺,层层梯田犹似架架云梯悠悠上青天,更如层层银线绵绵系山峦。随着旅游车迂迴行进在被薄纱似的云烟荡绕着的盘山路上,透过宛若“仙云”一般的雾烟近观,那从上至下的一线线梯田,酷似那丘丘脊鳞嵌龙身;一垄垄注满新水的梯田耀照云天,映画出一片片“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此时我已犹疑踏云身处南天门,宛如飘临琼山瑶阆苑……</p><p class="ql-block"> 伫立在这半山上的梯田边,白云祥绕山巅,恍若蓬莱飞旋仙臺;山顶上翠幽幽的森林,吐华着漫漫的清新空气;山高处一簇簇绿融融的毛竹,摇曳着一缕缕轻轻的山风;眼前正在待栽秧苗的澄澈水田垄边,已是敷满了碧茵茵的茸茸纤草。云雾袅袅漫漫,如面面明镜似的梯田里,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正在忙碌的红衣耕者,步步跋涉得项首前倾的耕牛,还有那刚插进白水里一叶叶摇曳着翠色的秧苗。这里碧塬莽莽,这里满目苍翠;这里龙脊耸峙,这里梯田接天。这里站着的人是多么的渺小,就像这浩瀚龙脊梯田山上的一株小草;这里层层叠秀的梯田又是多么的恢宏,她的气势足籍以可上九天揽月。</p><p class="ql-block"> “八月里来八月中,哥在田中闹嗡嗡……”悠悠清风送来阵阵黔韵山歌声,灵籁的歌声里飘漾着淡淡的喜庆,透逸着清清的婉媚,顺和着如五线谱般的丘丘梯田,流淌在这龙脊山峦。我循着歌声寻去,远远看见隐映在云雾山林里的村子,随着烟纱渐淡,一座座依山势而建的木制吊脚楼,映入眼帘。走过一座古朴的廊桥进入村寨里,轻松地步在通往寨子里的青石板路上,望着一处处木楼屋上袅袅的炊烟,偶遇匆匆而过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清风拂过,仅闻得鸟鸣声声,村寨显得格外的幽静,宁馨。</p><p class="ql-block"> 我迎着一栋高有四层的“农家乐”木楼走过去,正好遇到了从屋内走出的这家“农家乐”的老板,也是归属这片龙脊梯田景区龙脊镇大寨村村支部潘保玉书记,喜笑颜开的他,今天正忙着从陈旧矮小的老宅里乔迁新楼。在从他一番不堪回首的忆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寨村从前守着富饶生态资源下的贫困潦倒;也从他喜气盈盈的脸庞上,感同身受到了近几年大寨村脱贫致富后的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17年前,这座瑶族村寨因地处高山上,交通不便几乎隔绝着山外世界;一栋栋黯黑逼窄简陋的老旧吊脚楼,挤住着一家男女老小;常年越岭登山耕种几亩水稻梯田,越种却越难得温饱。村民们“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地,坐拥着这富丽的山水资源,却艰难地生活在难得温饱的穷困之中。</p><p class="ql-block"> 身居深山想着改变。1999年,同很多村民一样的潘保玉,选择了洗脚上坡,出门时,仅只能穿上一条从村里分得对口捐赠的旧裤子,才千里迢迢远赴北京打工,期冀能挣得几个活泛钱。在打工的几年里,他省吃俭用,虽在外起早贪黑地工作,但仍时刻牵挂着家乡。当在得知村寨与外地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梯田景观旅游产业的消息后,他即刻赶回家乡,用打工积攒下来的2000元钱,又找信用社贷款了3000元,还变卖了家里的牛,七借八凑地凑足了1万多元资金,敢为人先地在村寨里,建起了第一家让乡亲们人人都不看好的“农家乐”饭店,在2003年的那个芒种日子里喜气满满的开张营业,没想到第一天就净收入350元!他用在外闯荡几年增长的见识,率先吃到了第一只“螃蟹”。</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轰动了!潘保玉没有想到,不看好的村民们更是没有想到。因为在2002年时,村里人平一年也才收入700元钱呀,而潘保玉这才忙了一天,就拥有了以前要忙上180天,才眼巴巴等到与这一样多的钱。一石激起千重浪,长期疲于劳碌奔波,却一直未能走出贫困的村民们,这一下似乎找到了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子。</p><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因其山脉宛似龙脊状,而在山坡上营造出的近万亩古老连片梯田,曲折蜿蜒,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高山梯线如天梯,蔚为壮观旖旎;瑶寨里的特色农耕文化,诸如梯田中的翻耕、耙田、梳秧、插秧,还有割禾、脱粒、晒谷、入仓,无一不都吸引着兴趣盎然的国内外游客。在村两委用梯田、森林和村寨民族文化折现入股后,村民们只需要继续耕种好自己承包的既是责任田,也是如今的景观田,每户就可从村集体于门票总收入百分之七的分成中,根据各户耕地面积,在年底分得一笔丰厚的旅游收入奖励分红。</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略后,龙胜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旅游,脱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攻坚战略,除派出近四千人精准扶贫的干部队伍沉到乡村,帮助各村寨开展扶贫工作外,还统筹整合投入了5亿扶贫资金,用于包括大寨村在内的各村寨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并通过环线将全县旅游景点串结起来,让大寨村迎来了乡村旅游的黄金时代。如今大寨村293户,就有186户建起了“农家乐”,每一户年收入最少的也有6万元,最多的则高达30—40万元。而旅游收入的奖励分红,2018年全村即多达670多万元,2019年全村分红金额更是高达720万元,人均分红达5800元,创下了又一历史新高。如今的大寨村,不再是百户萧疏木楼寒,身缺衣裳人缺粮,只要一到岁末年初分红日,村里就会出现又一道景观,家家户户身着红瑶服饰的村民,排起长队盈盈喜气地领取“年终奖”。老祖宗留下来的龙脊梯田山,真的让子孙们拥有并成为了冠甲一方的龙胜“富士山”!</p><p class="ql-block"> 背对着用一扎扎百元钞票,垒成的犹如一垛垛矮墙的分红奖金,激动地抖着自己今年又领到全村58000元最高奖金的村民潘应芳,他高兴的合不拢嘴:旅游扶贫政策真是好!我只管种好田,收入那是一年比一年多呢!这位年尽七旬的老人,一直被村民誉为是种田能手,但在以前他是空有一身种田功夫却还是家徒四壁,一直靠以每100斤3元钱的“挑夫”职业,起早贪黑地累弯了腰,也只能艰辛维持家人生活。从打旅游扶贫开发后,他仅因一年耕种8亩龙脊梯田,春种秋收,四季劳作,就连年都获得了全村最高分红。由此潘应芳成为了大寨村里最后一名脱贫摘帽的贫困户。</p><p class="ql-block"> 在大寨小学二年级的一间教室里,小学校长潘熊辉正在给同学们讲授国学《悯农》这篇课文。潘老师深入浅出地用课文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父老二十年前也是一直努力地种田,还是吃不饱饭;而现在我们仍然同样是努力种田,却为什么生活就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了呢?全班同学用稚嫩的声音,自豪地异口同声回答说: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旅游收入!</p><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旅游资源开发带给大寨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致富了耕种梯田的村民,也极大地改善了村里孩子们上学读书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还与时俱进地让村民成为了新时代“扛着犁耙种梯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在这得天独厚、浩瀚如海的的梯田世界里,乡村旅游开发,就像天地间一支支巨大的丹青椽笔一般,着力地将这片梯田,描绘成了一架架让智慧与勤劳的人们,从烟火人间攀向富裕天堂的幸福“天梯”。</p><p class="ql-block"> 走出风情万种的瑶寨,下得一脉脉悬挂山间的梯田,回望那一片小山如螺,大山如塔,高山如天梯飞挂的龙脊山峦,七百多年前,我们的先民用智慧与伟力,在雄奇壮丽的大自然间创造了这一片行云流水般的震撼,留给了子孙赖以生存的粮仓,馈赠给后代冠以世界之最的瑰丽梯田景观。</p><p class="ql-block"> 经年时光后,新一代龙胜人再运时代伟力,将黔西南的这龙脊一脉做画布,于天地间浓墨重彩地按四季,挥就出一幅幅醉人的巨型色彩缤纷油画:春来,新水垄垄,如面面银镜耀云天;夏至,青禾荡翠,似风催碧涛排天摇;秋到,霜穗甸甸,宛滚滚金轮擎玉宇;冬临,瑞雪丰年,若链链朗玉映霄汉。</p><p class="ql-block"> 山还是那座山,梯田还是那一片接天的古老梯田,耕田者也还是那一群勤劳能干的山里人。但在有尧之智,更有众之佐助的新时代,大寨人,龙胜各族人民感遇到了他们能踏踏实实撸起袖子,为自己、为子孙幸福生活的好时机,于千古一景的沃土上,重新绘制出了一幅在梦里都能笑醒的登天“富春山居图”</p><p class="ql-block"> 这耸峙若飞的龙脊,这如诗如画的梯田,这不屈不挠的龙胜之龙的传人,终将这一片绿水青山,打造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的脱贫意识,传承并催生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求变观念,实现了我们伟大民族去除贫困,开始走向全民富裕的复兴梦想。</p><p class="ql-block">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以旅游开发扶贫而筑起脱贫梦的龙胜各族人民,仍在持续奔走在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征途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