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孩子的疾病是在呼唤父母的爱

静微

参与人员:文小英,陈小庆,蔡燕碧,张敏璇、黄秋蓉、邓青霞、芦伟力、霍毅、友珍、彭荣荣<br>主持人:张敏璇<br>记录人:陈小庆<br>时间:2021-6-24 <div>巧琴:对孩子的爱,怎么叫做过多,怎么叫做不够?</div>霍毅:先从调整父母自己的状态入手,我说说我自己的事,上周带两个孩子出去玩,哥哥不想带弟弟,弟弟就哭,我就跟他们说,我不想和你们一块走了,我跟哥哥说,你换位思考一下,弟弟想跟着你,你又不想,他是什么感受,我也是一样,我看到你们这样我也不想跟着一起走,但我必须跟着你们一起,因为我爱你们!<font color="#b06fbb">就是用行动去告诉孩子!</font><div>敏璇:霍大侠分享得特别好!<br></div><div>巧琴:我差不多明白了,先调整好我自己的心态,之前没学过因材施教,不了解孩子!<br></div><div><br></div><div>伟力:这节课对我很有触动,<font color="#b06fbb">病都是因为心,如果我们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久了就会积成病,</font>像社会上一些跳楼事件,我就想为什么这些父母都没有发现呢,就像医生看病,只能看发烧、感冒,如果你说你就是不高兴,医生就会认为你没有病,我自己两个孩子,成绩很好,各方面都不错,但作为妈妈,我就会看到更多的,比如情绪暴躁这些,他下棋输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他的情绪,我就开始要重视孩子的思想,把关注的点更多的关注孩子思想的变化,我改变有两点,一个是爱,孩子会提出很多要求,<font color="#b06fbb">我现在明白爱是无条件,让他们知道妈妈会量力而行,无条件地接纳他们的要求,不需要交换</font>,另一点是关注孩子的心声,他们买东西这些都是自己买,有时需要分享要我和他们一起玩,但我比较难做到,但我想如果要和他们成为朋友,跟孩子同频,就要放下身段,陪他们一起玩,这样他们就会有什么话给我们讲!</div><div>霍毅:分享得很好!李老师在中和的群里说了很多关于孩子引导和培养的方法,比如正面表达等,就是<font color="#b06fbb">让孩子直接去大声吐槽,对父母的不满,孩子内心也压抑了很多不满的情绪,然后就慢慢的绽放!</font><br></div><div>敏璇:伟力是我们的新学员,只做了两次放飞,但她做的改变,都是非常厉害!</div><div><br></div><div>静微:听完这个课我刚开始都反观了自己结婚和怀孩子的过程,那个时候公公婆婆对我都比较照顾,我進中和後就知道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但直到前段時間我才發現就是對孩子要求過高,我也跟孩子道歉了,然后刚才听伟力分享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带着孩子各种找寻吧,甚至有些自責的部分,很多时候,是害怕去面对的,但我突然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我不接纳这个病,特别对抗,可我刚才的念头<font color="#b06fbb">就是想接受她,哪怕一辈子都一起,我也能接受,反过来看,其实挺感谢儿子的病,是她引领着我更深入地走向我自己,让我们夫妻多了一些磨难更显真情</font>,我们也会继续努力过好自己和这个家!</div><div>敏璇:看到你一路的学习成长,心量也越来越大!<br></div><div><br></div><div>燕碧:我最近陪娃去爬山,我自己不太想去,发现孩子和爸爸去爬山都没有什么交流,回来的时候女儿就说特别累,我就看到自己有情绪,只是没有发泄出来,孩子她就能感受到,她们不是说身体累,是不開心,爸爸是想看看孩子,陪陪孩子,我自己就是不太想去,<font color="#b06fbb">我跟她爸沒有什麼互動,孩子也會不開心.</font></div><div>霍毅:孩子感受到紧张,就会觉得气氛压抑,这个根子还是在父母关系上,看看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就难敞开自己,在生活中的方法,就是比如两个人去喝喝小酒,去唱歌,借助一些外界来把心放松,或以孩子为契机,找到两个人可以更多交流互动的方式。<br></div><div>燕碧:就是有点放不开和他说话,他也感受到我的感觉。<br></div><div>敏璇:可以多读《心意惮路》中的允许,读100遍再看看,主要是内心有卡点。<br></div><div><br></div><div>小英:我上午做了一个陪护,发现我们这些全职宝妈,事无巨细的,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却心不在孩子身上,我做这个陪护就发现这个点,就是<font color="#b06fbb">妈妈与自己的妈妈心没有连接起来,那和孩子的心也是连接不起来的</font>,比如孩子放学回来,妈妈就希望孩子去写作业,但孩子刚回来也想玩一下,妈妈一焦虑孩子也反感,<font color="#b06fbb">如果妈妈心定了,孩子自然也懂得怎么做</font>,内心真实感受到心定和连接到的那种感受,才算是真的,不然天天说,都还是觉得缺点什么,前几天孩子写了一个作文离题很远,要是以前我就会要求他改,他肯定会抗拒,但我心定的时候就没有去要求他,只是陪着他一句一句去调整,最后也全部改了一遍,心的力量很重要。</div><div>敏璇:我听到小英的分享突然想起我自己最近的事(沒記錄下來)<br></div><div>霍毅:我认同你说的,和<font color="#b06fbb">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把手机放下,多关注孩子,自然就会发现孩子喜欢什么。<br></font></div><div><br></div><div>秋蓉:这一课讲孩子的生病的情况,我讲一下我生二胎,当时是高龄也是意外的,我当时就有个念头,觉得这个孩子是讨债的,她基本是两个月一次发烧,我对她的饮食把控得特别好,很多吃的东西,学习或是活动,都控制得很严,进了中和我就认识到,各方面都放松,像饮食都是随她的意,尽可能给她满足,最近疫情在家,饮料一箱箱的买回来,吃了也没有说会不好的念头,在吃的过程中,因為濕氣重,早上起床就有些困难,但她也很想早上早点起来早读,我就让她晚些起来,我没有说教告诉她什么道理,现在这两天又能早起了,<font color="#b06fbb">我的感受就是父母心定,孩子自然就能安心做她自己。</font></div><div>霍毅:我觉得大家分享的感受都非常好,<font color="#b06fbb">都是自己的亲证,</font>我们听了就很大的收获!<br></div><div>荣荣:听大家分享都挺好,大家多听家能,再从易经上认识自己,相处中遇到问题先从生命结构上看,再从父母相处模式中看看,把易经和家能应用起来。像我爸妈走路都是一前一路,没有牵过手,看到两个人的心比较远,这就会传递到我这里来,我看明白了之后,我就要<font color="#b06fbb"><b>去改变这种状态,自己想要什么就去创造。</b></font></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