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写在第25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读书日之际</p> <p class="ql-block"> 清河夜思之五</p> <p class="ql-block">文字 编辑 喻东风</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四月二十三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据悉,这一天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举行各式各样的读书宣传活动。可见,读书之要、之乐、之妙在全球已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对此,古人似乎早有卓见,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词生动道出了古之大家重学问、重读书的奥妙所在。</p><p class="ql-block"> 其实,爱读书、多读书,笔者以为从古至今至少有“四大妙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明一寸金”。此乃读书之一妙也。读书入神之人思想专一,精神充实,就会觉得时光如梭,更懂得光阴的珍贵。可见,爱读书之人自是快乐进取之人。</p><p class="ql-block">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乃读书之二妙也。此句是宋朝苏轼在称赞他的好友董传时写下的经典名句。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着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依然能展示出他乐观向上、与众不同的气质风骨。对此,笔者以为古今如此,饱读诗书之人在任何时代,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总会显示出不同的气质,风范,这种气质往往与优雅贴近、与文明相随。</p><p class="ql-block">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乃读书之三妙也。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是现代职场人的必备素质,而这一素质的获得离不开对书中知识的汲取,同时,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爱读会写的人自然会成为受人敬重之人。</p><p class="ql-block">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乃读书之四妙也。宋朝皇帝赵恒道出的读书经典之句,虽然带有封建功利读书之嫌,但自古至今无数事实也在不断证明读书是人们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可见,爱读书的人还是最易走近成功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读书,读好书妙处多多,而善读博读更是其乐无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并且,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有联系,当你融会贯通,用知识充实自己时,你更感受到人生的精彩与丰富。</p><p class="ql-block"> 据联合国对世界100多个国家公民每年读书情况统计,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4本、俄罗斯人55本、美国人50本,而作为有着5000年华夏文明的国人年均读书只有5本左右。可见,我们国人读书习惯的养成,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文化自信从何而来?笔者以为爱学习、爱读书当是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有感如此,笔者想起了颜老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p><p class="ql-block"> 以此落笔,聊以自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