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访著名摄影家贾燚

燚镜像

<p class="ql-block">  在陕西检察系统,他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基层院领导,然而在陕西乃至中国摄影界,他却是一个星光四射的摄影家。近年来,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的拍摄上来,成果斐然,被中国民俗摄影界的专家和评论家称为“西北‘拍遗’第一人”。世界民俗摄影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沈澈在天津与其彻夜长谈,并书写赠言寄予厚望。</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西安市蓝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士会员、西安市职工摄影协会副会长贾燚。</p><p class="ql-block"> 二○一二年六月九日,笔者在贾燚的办公室采访了他。贾先生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谈吐风雅。</p><p class="ql-block"> ? 贾检,你能概括谈一下经历吗?</p><p class="ql-block"> : 我于1959年11月11日出生在陕西蓝田。一岁多,随父母到商洛。1972年,父亲任丹凤县商镇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我就住在公社院子。1973年初,商镇公社办了个照相馆。自幼喜欢音乐美术的我一放学便往照相馆跑,钻进暗室,帮师傅们端水、端定影液和显影液,也帮他们给照片裁边。当时照相馆有一台上海牌老黑白座机和一架海鸥120照相机。我对照相机特别喜欢,得机会把机子摸一下。有个星期天,我随师傅下乡,晚上住在群众家。师傅与大队干部打扑克,让我保管相机。那天晚上,我抱着相机睡了一夜。</p><p class="ql-block"> ? 你还专门学过美术?</p><p class="ql-block"> : 对,但那是业余的。参加了丹凤县文化馆办的绘画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和水粉画。我对绘画同样着迷。</p><p class="ql-block"> ? 听说你在丹凤县人民法院工作时,负责照相?</p><p class="ql-block"> : 文革结束,恢复公检法。1979年初,我从丹凤县农械厂调到县法院工作。当时,县法院连院长带我只有六个人。1980年4月,院里买了一台海鸥120照相机。一开始,院长让另一位同志负责照相,不久我便取代了他。原因很简单,我的照相水平高一些。上高中时,我们班有个同学叫王青青,经常把他家的一架135德国折叠相机借给我玩。几个同学一起凑钱买一卷胶卷,当时一卷黑白胶卷三元左右,洗一张黑白照五分钱。后来,另一个同学从家里拿来电影胶片(他的父亲在部队搞文艺)。我大热天钻进被窝装胶卷,能把人闷死。</p><p class="ql-block"> ? 在法院搞刑事照相吗?</p><p class="ql-block"> : 除了宣传之外,主要是刑事照相。开庭、现场勘察、开棺验尸、刑场,都是我照的。执行死刑时,我就站在死囚对面,武警若出现误射,第一个死的便是我。照完正面,便要迅速转到侧面,照枪响那一瞬间,脑浆和鲜血喷溅的场面。人死之后,我还要翻动尸体,给他照正面和背面的特写。晚上回到暗室,一个人冲洗相片时,才感到恐怖,似乎能闻到血腥味。</p><p class="ql-block"> ? 开棺验尸呢?</p><p class="ql-block"> :照过三次。有一次,打开棺材后,臭气熏天。我必须拍局部特写,几乎是脸贴脸。蝇蛆从七窍里往外爬呀!1981年,我参加过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在商洛分院举办的刑事照相培训班,为期两个月吧,系统学习了照相理论。</p><p class="ql-block"> ? 除了刑事照相,你还照别的吗?</p><p class="ql-block"> : 在法院工作那几年不愁没有胶卷啦!白天照相,晚上钻进自己建的暗室洗像,乐在其中呀!工作之余,照人物、拍风俗照和风景照,当时,也没有个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 ? 你还收藏奇石?</p><p class="ql-block"> : 2002年下乡办案途经蓝田县辋川河,偶得一方《盘蛇》奇石,便一直收藏石头。如今有品位能称“奇”的石头大约有七百多块吧。</p><p class="ql-block"> ? 你的小说写得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 我的初中学语文老师叫贾彦春,是贾平凹他父亲。贾平凹那时候小有名气,他给我讲过孙犁的小说《铁木前传》。</p><p class="ql-block"> ?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搞民俗摄影的?</p><p class="ql-block"> : 我这些年,买过五个相机,拍了十几万张照片。我的摄影作品在《陕西日报》、《法制日报》、《陕西检察》、《都市检察》、《锣鼓视界》等报刊杂志陆续发表后,在摄影界有了点儿小影响。2006年,我加入了陕西民俗摄影协会。2007年,又加入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自2006年起,我把摄影的重点放在民俗摄影上。到今天为止,发表民俗摄影照片600余幅,其中,专题摄影30余组。</p><p class="ql-block"> ? 我看过你的作品。近年来,你的镜头对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能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吗?</p><p class="ql-block"> : 是的。我觉得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比如表演艺术、民俗、传统技能等。改革开放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危害,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社会形态的变迁、传承人的断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危险。2009年初,我去周至县拍摄楼观镇牛虎斗社火传承人赵明,老赵已卧床不起,失语了。我和他老伴谈话时,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一幕。2011年5月,我去澄城县采访拍摄国家级非遗项目——尧头陶瓷技艺传承人李义仓。我风尘仆仆赶到他家,只看到了老李半年前去世时的遗像。从那一刻起,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就更加强烈。下决心尽快尽全力拍摄这些传承人,不能让中华文化的链条断掉。我想当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守望者,用镜头和文字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p><p class="ql-block"> ? 你这几年都采访并拍摄了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 从2004年至今,我的足迹遍布陕西、广东、安徽、江西等11个省,拍摄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有26条吧。主要有:陕西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陕西凤翔年画传承人邰立平,陕西乾县弦板腔传承人丁碧霞,陕西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陕西洛南静板书传承人李志清,陕西商洛花鼓戏北路传承人张汉邦、南路传承人李世强(艺名黑儿),陕西耀州窑陶瓷手工工艺传承人周铁怀、李升科,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传承人王红民、肖朋芳,陕西长安北张村传统造纸工艺传承人张逢学,安徽芜湖铁画工艺传承人储金霞,安徽泾县宣纸制造工艺,广东佛山黎家狮艺传承人黎伟,广东南风古灶(陶瓷工艺),山西省平陆窑洞营造技艺传承人王守贤等等。</p><p class="ql-block"> ? 花了不少钱吧?</p><p class="ql-block"> : 花了六万多元吧,自费的。一个靠工资吃饭的人这样做,一般人不好理解吧?因为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省吃俭用。因为爱,所以痴迷,因为痴迷,所以奋不顾身。这也许是摄影人的喜与哀吧!好在我的妻子和孩子都理解支持我。 </p><p class="ql-block"> ? 你是如何处理工作与拍摄关系的?</p><p class="ql-block"> : 1999年2月,我开始担任蓝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工作上我兢兢业业,获得的荣誉可列一长串。1999年,我被评为西安市“十大公诉人”;2012年5月1日,我被评为蓝田县“十大劳动模范”。摄影是业余的,只能利用节假日去拍摄。多年来还利用镜头记载反映检察干警风貌,为蓝田检察院的争先创优和形象宣传做出了贡献,深得领导和干警的支持。2011年我被全国检察文联吸收为会员,还是陕西省检察文联摄影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 ? 谈一谈你的摄影作品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 : 自2008年至今,获过13次奖。比较重要的奖项有:2011年6月,组照《秦岭深山石板房》获第七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年大赛入围奖;2011年2月,作品《灞河长龙》荣获陕西民俗摄影协会影赛优秀摄影作品奖;2011年7月,作品《高空涂红》荣获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2011年中国首届秦岭——楼观台摄影大赛”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 退二线后,你还拍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吗?</p><p class="ql-block"> : 拍嘛!拍到走不动为止。摄影是一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我计划再用二十年时间,拍出些名堂。七十五岁以后再出影集,搞理论研究。</p><p class="ql-block"> ? 你拍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有什么技巧?</p><p class="ql-block"> : 其一,拍之前要进行研究,弄清楚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价值和发展现状,要写出拍摄计划;其二,拍摄过程要多方位多机位深层次拍摄;其三,要与拍摄对象建立一种互相信赖的感情,能互动,才能把对象的精、气、神拍出来;其四,客观记载,绝不摆拍,绝不移花接木,决不搞假非遗;其五,拍摄时,附加摄像、录音等手段,还要有采访手记。一句话,全方位进行固定。</p><p class="ql-block"> ?你拍摄传承人的最大愿望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 如果我的努力能使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我出不出影集、获不获大奖都无所谓。</p><p class="ql-block"> ? 中国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文化守望者。</p><p class="ql-block"> : 通过对上述传承人的采访,我被他们的质朴所感动,被他们的坚强和不屈所感动。我很渺小,渺小得只会拿起相机为他们呐喊助威。我一开始没想到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这个工程如此巨大,没想到这潭水竟然深不可测。既然下水了,就应当一直往前游。如今,我内心更多的是责任感和危机感。我真心希望民族文化的链条不要出现断裂。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努力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草根</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9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访著名摄影家贾燚》一文,2012年被新华网、正义网、方圆法制网、《各界视听》杂志、《都市检察》杂志等网络、平面媒体发表转载并被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收录。</span></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开始从事摄影,近十五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抢救保护拍摄,被誉为“西北拍摄非遗第一人” 。 </p> <p class="ql-block">  深入基层,根植群众,抢救保护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  采访陕西省非遗项目——上许道情传承老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