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2021年长沙市岳麓区首席名师及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阶段研修纪实</h5>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 20px;">问道“大先生”——以生为本做教学</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许。怎样做好“大先生”,学习永远在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6月23日,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办公室主任余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余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对国家教育改革动向的心得以及对教学一线的深入了解,用SC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的形式,引领老师们反思、交流、提升。</span></p> <h5><b style="font-size: 18px;">一、导入启动,调动情绪,了解学情</b></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余教授别具匠心地以“微信扫码”活动导入,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并借此调动学员思考并发现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本能?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共同探讨出认知冲突、信息障碍、动机性障碍、条件性障碍及技能性障碍等五大因素。明确学情之后,余教授从认知方面补充专业知识,通过哈佛大学心脏研究的案例,讲述当今实现有效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传播知识、激发动机、创造条件、培养态度及教会方法。余教授特别提醒学员:要尊重并关注学生,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本能基础上的发展。</span></h5> <h5><b style="font-size: 18px;">二、呈现展开,体验探讨,加深理解</b></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通过精彩导入,让所有学员打开头脑思考的“盖子”后,余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课堂: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什么要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如何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教授通过“头脑风暴”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请学员互动方式思考:当前你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或挑战是什么?通过探讨,学员们理解到,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基于学情状况,依托学生主体,归于学习效果。余教授讲到一个注意点:过程中的结果是教学行为调控的依据。</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而在“如何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一方面,余教授设置了各种活动,通过“选词填空”“分享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员都参与体验与探讨,通过自身的感受,切身明白创建以学生为本课堂的九个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又见“浏阳河”——反思切磋促发展</b></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教授睿智亲和,关注全体学员的互动与体验,课程内容专业前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给全体学员带来了全新的培训体验和深刻的学习感悟。</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教授给学员们带来专业前沿的信息;通过国内外大量真实优秀的案例帮大家加深理解;利用“网球传递接收”“倒水不开盖”“自己喝还是别人喂”等生动的生活体验,让学员们理解、运用所学,提升了专业素养,也收获了诸多感悟。</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整天的研修活动里,课堂上,研修班全体学员精神饱满、积极投身课堂学习互动。听课笔记细致工整,小组讨论火花四射,集体分享精彩纷呈,立体展现了主席家乡人的精神品质和岳麓教育人的风采魅力。尤其是赵韧老师在分享所学时,唱出一曲《浏阳河》,应情应景,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课后,学员们兴致盎然,践行温故知新的古训。来自于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的学员夏峥有感于从教初心,写下“坚定初心、守候成长”的誓言,在笔墨芳香中提升自我,在古都古韵中感受文化。学员们纷纷表示,与“大先生”同行,做有根的岳麓教育人,是人生之大幸!</span></p> <h5><b style="font-size: 20px;">★ 培训感言</b></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教授一天的专题讲座,全程亲民,接地气,满满的干货,让我们听之能受,受之可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尤其是下午的互动交流,将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员逐一分享交流,后由余教授作专业分析,行业引领,让我们有更好的提升。感谢余教授,感谢所有同学的精彩分享,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课程准备。期待更多的与智者同行的机会!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立家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新教授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课程直击教育核心问题,形式活泼,案例丰富,实操性强,为我的教学生涯和职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天窗。</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金贻富</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新教授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讲座对一线教师有非常直接有效的指导作用。余教授的讲座既有教育科学理论的高度,又有对一线教学思考的深度,让学生有了如痴如醉的专注度。感谢北京教育学院,感激余教授的引领启发。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吴硕</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老师用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从“以学生为主”的专业理念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全程精彩纷呈,转瞬即逝,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靳星</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开心快乐愉悦的今天,收货满满!我们在认真聆听中感受以生为本的要求原则,在互动体验中领悟以生为本的魅力,在交流反思中坚定以生为本的理念。感谢余新教授!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符军</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新教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与体验》的讲座,课题选择很好,为我所急需。通过参与老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利用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我习得颇丰。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中岳麓中学 裴令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课堂上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课堂上就能解决”“不要把过多希望放在课后或作业上。”“孩子是职业学生,老师是职业老师,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学好。”“孩子走进校园,学习是他的本能,孩子天性是爱学习的。”……余教授的课堂里,金句频频,醍醐灌顶。我常常将精力放在如何泡好一壶茶上,却忘记了课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想办法让学生或者帮学生打开愿意参与、体验、思考的“盖子”。余教授带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提醒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真正关注孩子的情绪与认知,尊重关爱孩子,促进学生在本能基础上的发展。</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中岳麓中学 何文娟</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教授从三个纬度给我们阐述了为什么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怎么创建这样的课堂。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实在,每位老师都参与其中,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浸润式”学习,成功的调动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实在是非常高明的一场讲座。这样的学习体验不正是我们应该为学生设计的课堂体验吗?感恩余教授,感恩这最美的遇见!</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李莉</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余老师的课素材丰富多样,内容详实,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这是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以后的教学应当多学习余老师的教学智慧,让课堂更有效能。同行的老师们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妙语频出,收获满满。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李强军</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有幸聆听了余新教授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余老师诙谐幽默,让我们在活动体验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我们既有自己的输入也有输出,在这看似简单有趣的“一出一入”中,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鲜活。今天的所得已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在今后教学实践的沃土上,我会尽可能将这些理念、方法,引入到我的课堂中,做激发学生潜能的那束光!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方碧霞</span></h5><p class="ql-block"> 供稿:第二学习小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