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3日上午,我们跟着成都师范学院郭平教授学习“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1.郭教授首先介绍自己从中师到高中到中师再到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经历,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其中冯恩洪校长作为班主任被邀请参加家庭会议,讨论学生姐姐出嫁的事宜,改变了郭教授对教育,对教师的认识,开始制定目标,十年县级名师,再十年市级名师,再十年省级名师,通过学习实践,终于实现了目标。在教学中,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使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第一学期后就是教导主任,第二年就出版了专著《小学数学学法例说》,成为一个教师成长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2.问题意识是研究的根本,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问题,要有研究氛围,在研究基础上再攀高峰,如留守儿童问题,当前决不能唯分数,唯名校,要做到以人为本。</p><p class="ql-block"> 3.诠释了中小学科研成果的概念和涵义,意义,作用,课堂不能是寻找考试标准答案的课堂,问题研究没标准答案,崇尚学术,打破权威,敢于创新,鼓励探索,带领学生共同探究。</p> <p class="ql-block"> 4.成果表达方式。论文,报告,总结等,敏感捕捉对时代现象进行评述,比如严禁高考复课,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郭教授还就成果格式和撰写给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大量阅读期刊专著是必要的,立论,推论和表述要科学、精炼,注意逻辑性,一致性。还给我们展示了大量的成果案例。</p> <p class="ql-block"> 5.下午,四川省教科院青春教授给我们做“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的报告。工作室定位,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我有什么,学员有什么,外援有哪些。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资源,省教研员自己的工作与工作室结合起来。有的老师要自己挖掘,把县域资源用起来,引领全省,县长,局长出席,简报每年最多,最丰富,一会儿一个活动。</p> <p class="ql-block"> 6.工作室的目标。发展是每个成员的责任,进入研究状态,研究自己,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团队建设,教育品牌建设,找到自己的长处。</p> <p class="ql-block"> 7.工作室规划,有更多的课题,一桶水到自来水,找到水源,围绕课题出专著,副主编也不一定是核心成员,自愿投入。</p> <p class="ql-block"> 8.工作室建设。组织建设:核心成员,专家顾问团队,带动一般成员,只要可控制,多多益善拉入群组。文化建设,有工作室徽章,自己的理念:共建共享,共同成长,合纵连横,搭建平台,勇攀高峰,引领发展。上课一定要设计,不能按部就班,就是按照知识上下来,不能叫课。有自己的核心主张和价值追求。制度建设:奖励做的好的,有自己的成长记录。</p> <p class="ql-block"> 9.工作室运行机制。分工,档案建设,财务管理,培养一个,带动一群,引领一片,主持人+成员+一线教师,化学课是语文教师上的,物理课是数学老师上的。随时提供教案,资源,跨学科上课,建立2000多人的群,可以找资料,很多管理员,共享共建,共同成长。项目引领,各展所长,提供案例,初期学生主导,教师主体,中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后期是互为主导,互为主体,跨学科教学。满堂闹比满堂灌更不理想,比如平抛运动,只是停留在抛上。主题教研,示范引领。与前沿结合起来,用昨天培养今天,怎能应对明天。核心素养是3.0,三维目标是2.0,双基是1.0,适当放手,做到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是最好的。入学联动,优势互补。成员之间互相申报活动,一起参与,优生成就名师,后进生成就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 10.工作室参与教育扶贫,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打造名师,不断完善顶层设计。</p> <p class="ql-block"> 下午各小组代表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有的作诗,有的歌唱,有的做了课件,这次成都之行,我们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