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来源 课程来源于省编教材中的一次音乐活动《捏面人》,孩子们在活动中对于歌词中有关西游记的说唱部分十分感兴趣。《西游记》在中国的文学长河中已经被演绎成多种的艺术形式,孩子们对此津津乐道,强大的兴趣为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指南》也指出通过解读指南:“从小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和欣赏,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其文学艺术素养。”《西游记》适合大班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幼小衔接准备。 活动关键经验 1.了解西游记的作品形式、作者以及主要人物,对西游记班本课程感兴趣。<div>2.知道西游记中的重点情节,并能通过自己的演绎,重新理解西游记。尝试和同伴共同制作相关道具和背景,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div><div>3.通过念童谣、唱歌和戏曲表演等不同形式表现故事的相关内容,体验西游记中的乐趣。<br>4.感受西游精神,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惧苦难那,坚持到底。</div> 课程线索 课程实施过程 (一)初识“西游记”。 在课程来源中已经提到,孩子们对于歌曲《捏面人》中的有关西游记的部分是十分感兴趣的,那他们究竟对于西游记掌握了多少呢?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掌握目前孩子们对于“西游记”的经验。 <p class="ql-block">调查表:西游知多少</p> 从调查表的呈现看,大多数孩子目前知道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的名字,但是对于一切故事情节还不是很熟悉,跟别提对于每个故事背后的精神个道理。所以,加大孩子们对于《西游记》的了解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发动亲子阅读绘本、亲子共听西游故事、亲子共看西游电视(影)等多种作品形式,让孩子们初读《西游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亲子阅读:绘本版《西游记》</h3> 而在学校里,教师通过集体活动《走进西游记》,将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帮助孩子们进行了提炼与概括,使其对于作品人物有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观念总是非黑即白的,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往往还不能全面地看待,这时老师的启发就显得重要。 <p class="ql-block"><i><u>老师:你们觉得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呢?</u></i></p><p class="ql-block"><i><u>汤皓迪:很聪明、很勇敢。</u></i></p><p class="ql-block"><i><u>王梓瑞: 本领很大,没有事情可以难得住。</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孙悟空有缺点,或者不够好的地方吗?</u></i></p><p class="ql-block"><i><u>幼儿:(异口同声)没有。</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你们又觉得猪八戒是什么样的人呢:</u></i></p><p class="ql-block"><i><u>慧慧:很懒的人,不爱动。</u></i></p><p class="ql-block"><i><u>王语嫣:很馋的人,总是想着吃东西。</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猪八戒有没有优点呢?</u></i></p><p class="ql-block">幼儿:(异口同声)没有!</p><p class="ql-block"><u>……</u></p> 孙悟空在孩子们心中就是完美的化身,似乎找不到缺点,而猪八戒则反之。怎样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会有缺点,同样每个不完美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呢?教师布置孩子们回家一个任务,看一下《孙悟空拜师》和《三借芭蕉扇》这两个故事,再来讨论。 <p class="ql-block"><i><u>老师:观音菩萨为什么让孙悟空带上紧箍咒?</u></i></p><p class="ql-block"><i><u>王辰宇:因为他不听师傅的话。</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不听师傅的话你觉得这样好吗?就像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一样。</u></i></p><p class="ql-block"><i><u>幼儿:不好。</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孙悟空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啊,他调皮,有时候不听话,而且做事没耐心,你们可以学他好的地方,这些缺点可不能学。</u></i></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体活动:《走近西游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投票活动:最受欢迎的西游人物</h3> 通过亲子、集体、调查、投票等活动形式,孩子们对于西游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里的活动打实了基础。 (二)解读“西游记”。 在孩子们对西游记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有选择性的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几个故事进行解读、精读。 1.“小先生”来上课。 按照课程计划,集体活动《唐僧骑马东里个东》是要教师教授的。当教师刚念出儿歌第一句的时候,有几位小朋友已经兴致勃勃的念完了剩下的部分,看来这首童谣他们之前已经接触过了。该怎样进行下面的活动的?“小先生”来上课,已经完全熟悉的孩子可以来当一回小老师,坐在老师的位置上去教一教同学,你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br>教学相长,教授不是教师的唯一工作方式,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成长,也许教学效果连老师也想不到。 2.西游故事分享会。 在大力推进“亲子共读”、“亲子共看”、“亲子共听”一周之后,孩子们对于西游记的经验也大有提升,在做活动之前教师也不需要有前情的铺垫。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能分享自己的西游故事。<br>有的孩子会兴致勃勃复述一遍西游记中《大战红孩儿》的情节,有的孩子则会绘声绘色的描述人们“没听过的《西游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对于自创的西游故事,我们应该尊重原著纠正孩子的错误,还是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p class="ql-block"><i><u>老师:这个故事,我们好像没有在《西游记》里看过。</u></i></p><p class="ql-block"><i><u>王辰宇:这是我自己编的西游记。(把真假孙悟空和三大白骨精进行了近结合)</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这个故事大家觉得还好听吗?</u></i></p><p class="ql-block"><i><u>幼儿:还可以。</u></i></p> 孩子们大部分能接受自编自创的西游故事,能分清原著中的原故事与自编自创故事。而且王辰宇实在了解原著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结合和创编,孩子在过程中的思维、语言能力、自信心都有了提高,这样的分享会是可以的,也许还是该鼓励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游故事分享会</h3> 3.区域融合解西游。 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把《西游记》的解读融合进各个区域小集体游戏中,孩子们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1)阅读区 阅读区域中投入一系列的《西游记》绘本,并重点指导幼儿阅读《猴王出世》、《龙宫借宝》、《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幼儿在自主阅读与同伴阅读中加深了对西游故事的理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读区:《西游记》系列绘本</h3> (2)美工区 美工是孩子们在阅读了《西游记》之后具体的表达表现自己理解的方式。有的孩子通过泥塑的方式,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西游人物。他们能抓住每个西游人物的特征,比如:猪八戒的大肚子、牛魔王的红披风、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等等。只有细致的观察才有精致的表现;有的孩子将西游人物绘画封塑之后,用螺丝连接四肢、头部或者兵器,这样一个能“动手动脚”的西游人物就诞生了,孩子们可以操作这些西游人物进行游戏,再现故事中的情节;有的则是在阅读《西游记》之后,用自制绘本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向同伴们分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工区部分作品展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制绘本及绘本分享</h3> (3)建构区 在建构选题之初,我们就进行过讨论,有的孩子说要建构“海底龙宫”、有的说要建构“花果山水帘洞”、还有的说要建构“天上的天庭”……在教师看来,建构神话故事里的场景这太有难度了,最终达成一致,建构主题为“天庭”。 <p class="ql-block"><i><u>老师:天庭里面有什么?</u></i></p><p class="ql-block"><i><u>迪迪:有弼马温养马的地方。</u></i></p><p class="ql-block"><i><u>吴宇博:有蟠桃园。</u></i></p><p class="ql-block"><i><u>陈煜荣:有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的地方</u></i></p><p class="ql-block"><i><u>……</u></i></p><p class="ql-block"><i><u>老师:你觉得这些地方应该怎么搭建呢?</u></i></p><p class="ql-block"><i><u>王梓瑞: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大院子,代表这是天庭,然后在这里面再搭建其他的东西。</u></i></p><p class="ql-block"><i><u>迪迪:很简单啊,养马的地方就为一个长方形,里面放一些假的马。蟠桃园就搭一些高高的树,上面放一些假的桃子。</u></i></p> 原来“天庭”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一直被影视剧中仙气飘飘的“天庭”固化了思维。而孩子有着超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天庭”在他们眼中就是这样的“简单”。永远保持童真的想象,这是大人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构活动:天庭</h3> (三)“演绎”西游记 在掌握了《西游记》中精彩的故事章节后,用自己行动演绎是给班本课程做一个完美的收尾。我们在美工区制作绘本剧需要的道具,在表演区排练。然而在最后要进行录制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 <p class="ql-block"><i><u>师:我们把这个《大战红孩儿》拍给爸爸妈妈看,这个故事我们已经演了好多遍了,现在我不参加你们,你们自己来吧,我来当观众!(孩子们互相推攘,站在那不动。)</u></i></p><p class="ql-block"><i><u>师:怎么啦?每一次讲故事的时候,你们都表演的很棒,想出来的动作比我想出来的都好,怎么到了要拍摄的时候一动都不动了呢?(孩子们笑)</u></i></p><p class="ql-block"><i><u>……(沉默)</u></i></p><p class="ql-block"><i><u>师:这样吧,我来当唐僧,我们一起来演好吗?</u></i></p><p class="ql-block"><i><u>幼儿:好!(开心自信的笑容)</u></i></p> 为什么之前在区域里表演时候,充满表现力的幼儿到了拍摄的时候就踌躇不前了呢?他们对这个剧本已经非常的熟悉,在剧本选择之初,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绘本《大战红孩儿》为蓝本,认为这个绘本故事很精彩。平常孩子们的表演通常是即兴的,随性的,而拍摄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了正式感,这些元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及时调整预期和自己的情绪,如果将失望挂在脸上,或者这时说出什么“太令我失望”的话来,就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情绪,他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自信心将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决定自己参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带领孩子们一起挑战。客观、科学和积极才是面对期待落差时的正确态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本剧表演:大战红孩儿</h3> 四、课程反思 班本课程的实施不仅仅依靠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体现和丰富。听见了孩子的心声,教师顺势而为,开始了“大话西游”的班本课程之旅!幼儿教育应从班本课程的设置做起,营造良好的氛围,班级才会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才会绽放出教育活力。<br> 本次课程以绘本为支点的主题活动,是一种班本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实施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教师在发现绘本资源的丰富性同时,也挖掘阅读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从而把绘本内容与幼儿生活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趣味性和综合性的过程。在班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选择绘本—研讨价值—倾听幼儿—预设活动—反思调整—形成班本课程案例”六步曲。变的是旧的课程观,不变的是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支持。追随孩子的兴趣,关注生活、关注游戏,陪伴和支持孩子发展,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br> 随着对儿童的深入研究,幼儿园的课程也逐渐由“分科”走向“融合”,由“预设”走向“生成”,教育也由“教师中心”转向了“儿童经验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