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十九岁的韩愈,心怀“修齐治平”的理想,肩负家族寡嫂的期盼,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可以小试牛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步伐矫健,壮志凌云,对此次考试充满美好的期待,憧憬着自己的仕途就此扬帆起航。</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未能让这位有才有志的年轻人一帆风顺,相反,在第一次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名落孙山,这是韩愈未曾料想到的结果。首次来到陌生的长安,加之考试的失利,韩愈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助。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韩愈重整旗鼓,再次出发,遗憾的是他连续考试败北。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年轻的韩愈有些承受不起,士气也变得消沉起来,“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县斋有怀》)。他在《出门》一诗中写道:“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年轻的韩愈独自承受着失落和孤独,在此境遇下,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有了更多的思考,自幼家境的颠沛,使他养成坚韧不屈的性格,坚信“天命不吾欺”。</p><p class="ql-block">付出总有回报,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这不,在贞元八年(792年),二十五岁的韩愈终于考中,坚持不懈的努力迎来成功的喜悦,天命终不欺用心人,几年的忍耐、坚守与渴望得到了回报。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当时出名的政治家和文章大家陆贽,副考官有著名的古文大家梁肃,他们非常欣赏韩愈的古文功底,对韩愈可谓有知遇之恩。巧合的是这一榜的进士多是孤寒之士,有王涯、李观、崔群、欧阳詹、贾陵等人,他们同日登榜,人称“龙虎榜”。由于经历的相似,理想的共通,他们成为了韩愈政治上、事业上始终不渝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