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摄影习作——简单光源拍螺壳

海鲜(大陆)中泰友协

<p class="ql-block">  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后,外出受到很大的限制,按照国家的要求所有的人都在居家防疫,拍摄祖国大美风光也成为不可能。一日闲来无事,把玩自己收藏的贝壳,不禁产生拍成静物照片与大家分享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静物摄影是摄影中的一个门类,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布光,用光到位,所拍静物栩栩如生,程立体感,用光不好 照片没有生气,显得呆板。我们属于自娱自乐的非专业摄影者一族,没有也没必要设置专业的灯光摄影室,我有的相关器材只有一个闪光灯,而且没有引闪器,放在机顶上的直射光是最呆板的,因而干脆弃之不用,因陋就简,用窗户外自然光做主光,再用一个家用LED台灯做辅助光。采用最简单的两个光源的主辅光搭配进行拍摄,虽比不上专业的完美,但可以凑合看了。</p> <p class="ql-block">  法螺,也叫凤尾螺,因有半圆形带花边的开口美如凤尾而得名。为了突出这一要素,我从侧后补光,透明壳体的红色,把“凤尾”妆点的分外漂亮。</p> <p class="ql-block">  唐冠螺个头比较大,螺身有细小纹路,本身吸光,一般布光较为平淡,因此补光从侧后打光,勾勒出螺的轮廓,增加了其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  鹦鹉螺本身光洁度较高,一般主辅布光都能出效果,变换一下辅助光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嵘螺壳体为绿色,为增加对比度,背景布换成红色,效果比用其他颜色为好。再打上暖色光,感觉不错。</p> <p class="ql-block">  砗磲需要表现沟槽纹路,辅助侧光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p> <p class="ql-block">  这种海胆十分漂亮,尤其身上的疣突,特别吸人眼球,用光把它突显出来才好。</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种海胆身上有许多麻点属于吸光的品种,普通布光拍得比较平淡。下图从侧下打一簇暖光,马上出现不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种海胆像饼干一样薄,本身也不反光,将辅助光压低至与壳体平行,效果还算可以。</p> <p class="ql-block">  下面几个小螺壳在自然光线下看十分普通,但通过主辅光布光拍摄,马上漂亮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一只难得的草莓钟螺,布光拍摄后为其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两只水晶凤凰螺在自然光下平淡无奇,用对布光,拍出的效果光洁如玉。</p> <p class="ql-block">  一些较小的螺壳,肉眼难看出细节,微距放大一些,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微型螺壳其实都很漂亮,进行1:1及以上微距放大后,可看清楚它们的真容。</p><p class="ql-block"> 这里顺便说一说我的微距摄影。我不是器材党,一直牢记一条,自娱自乐,够用就行。所以只要有即不失影像质量又能完成微距拍摄的廉价解决方案 ,就不会去花大价钱买专业的微距镜头。我的解决办法是近摄接环加洗照片的放大镜头,镜头都是陈货,一只尼康的50mm2.8,一只俄罗斯的75mm4,有这两个镜头,就可以完成1:1及以上的微距摄影。普通摄影镜头也可以完成微距拍摄,之所以用洗像放大镜头是因为他们制造设计要求不同,放大镜头的最佳成像在20~100cm之内,普通摄影镜头最佳成像在100cm之外,理论上放大镜头更适合微距摄影。当然,在当今完全自动化操作的天下,全手动操作会有相当的困难,但是只要有耐心,利用数码相机的合焦提示(尼康)或放大、峰值对焦(索尼等)相机,仍可拍出满意的照片。微距摄影,景深极短,必须在三脚架上完成,为了精确对焦,我购置了一台带刻度的四维导轨微距云台(国产,很便宜),对我帮助不小。</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看看这些微型螺壳真面目吧。因微距摄影使用了与机身无信息传递的手动镜头,微距摄影图片显示的镜头及光圈、速度信息都不准确,特此告知。</p><p class="ql-block"> 如果希望了解各种螺壳的相关知识,请另看我的美篇“藏贝鉴赏”。</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