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夏风满载,主题研修又陪伴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一个充实的春夏,收获总是满满,校本主题研修的收获犹如这六月的阳光灿烂满载!</p><p> 本学期研修小组与以往不同,我们一个学年为一个小组。结合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反思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后,我们选择数学作为本学期的研修学科。紧接着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认真研读了二年级下册的教材、教参和课标内容,明确了低段数学教学和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确立本学期小组的研修主题为:在仿教中学习计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组内四名教师在赵主任的帮助下并结合自己教学情况制定个人研修主题。</p><p> 为进一步凝聚研修组的合力,强化研修组教研,提升组内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每位老师的三磨课其他老师都会积极参加。为了让每个人都打造出一节好课,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一起在网上观课,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讨论交流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每次备课时,各位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到群里,大家相互修改提出建议;评课议课时每个人都会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的教学设计。通过每次的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评课议课等,大家共同帮助研磨的老师出谋划策,既促进了老师们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让我们研修组更加凝聚到一起。</p> 王晓萌老师:在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学习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看他们是在怎么组织教学,把教材难点行云流水般一个一个击破的,经常模仿,我们就会从中“吸纳”他们的课堂教学功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效果自然不理想。作为青年教师,当我们面对教学迷惘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教学技艺精湛的名师,我们不妨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从模仿起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刘立凤老师:一课三磨这种研修途径,不仅着眼于我们年轻教师个体的自我构建,更关注我们一个年轻团队的共同成长!本学期作为组内的中心教师,真的是在一课三磨中收获与成长,一磨,自己设计解读,构建我的主题——问题意识策略研究的思路,通过听、评、议后进行修正与反思。二磨,团队研究,重建设计,通过再试课调整策略更适应学情,听评议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最后通过三磨,生成开放,体现主题并反思进行深刻研磨,形成更为有效的策略研究方法,一课三磨中我们显著提高整个教研集体对这一问题的教学有效性,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方法,提高了我们教学水平,我们和学生都在一课三磨中收获了真的学识! 王晓萌老师:教学过程本就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可是反思我之前的教学,由于刚上岗教学经验不足,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教育机智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总是把课堂教学预设成“对答如流”、“天衣无缝”的,殊不知这样使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就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面对课堂中随时可能生成的学生错误资源,为了更好的加以利用,根据研修组的主题,我提出的个人研修主题是“在仿教中学习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策略的研究”。通过本学期的探索和学习,我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提高了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收获颇丰。 <div> 今后我们研修组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主动研修,以后每次研修活动组长积极带动成员进行主题研修;2加强理论学习,不仅上网学习,也要多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等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推进主题研修活动的有序开展,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修能力;3.备课再充分一些,备好教材,教学与主题研修相结合,备好学情,在课前做好预设,注意课堂生成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br></div> 总之,在主题研修工作中,我们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今后的研修路上我们小组成员会共同努力,踏踏实实做研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