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一二个月来,一个传言撤裁的消息冲击着我,由是一个抹之不去的名字总在我眼前浮荡,这就是云师。云师的一些往事不时地浮现,驱使我述诸笔端,以为长久的记念。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文字,姑且叫作逸事吧。</p> <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我调来云师,安排到教师院东南角一间十来平米的宿舍住,同舍的还有一同调来的韩新文老师,他的家就在西坪,有自家住房,他很少来宿舍,所以这间卧室实际上就是我一人住。紧挨着的一间宿舍,住着年长的薛敦术老师,这两间宿舍由同一道门进出,我和薛老师自然就亲近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师院是由原来的陈家祠堂稍加改造而成的。听云师的老教师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陈家祠堂的大门就是云师的校门,云师的校牌就挂在那里。从横贯西坪的大路上一坡石梯直通陈家祠堂,要来云师,得拾级而上,颇有步步登高,终可拿云的气势。1958年修公路,这坡石梯被拆,云师的校门移至陈家祠堂东侧外新建,八十年代仍可见那宽大恢弘的白色校门。陈家祠堂大门封闭后,好在中堂东北角开有近二米的侧门,不影响进出。中堂高大宽敞,东西有厢房。六十年代,这里是学校的小礼堂,可举行小型集会,因此楹柱上挂有木制楹联,遒劲的蓝色楷体字写着:无数英雄模范的成长有待我们培养,多少光荣难忘的事业都与教师有关。作为教师,作为云师人,读着这联句,真是荡气回肠,满满的成就感。从中堂向左走,是小天井,天井里有大石水缸,有枝繁叶茂的葡萄树,整个天井十分荫凉。天井东西两侧各有一套间住房。从中堂下得十来级石梯,是大天井,东西南三方楼上楼下两层,用木板隔成十多二十个小间。整个教师院,住着一二十位老师及其家属。</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大多在学校食堂用餐,时不时也开点“小灶”来改善补充伙食。开“小灶”简单快捷莫过于煮小面,有的老师有煤油炉,那就更方便了。煤油炉当年属紧俏货,不是随便就可买的。百货公司时不时也有少许进货,差不多从“后门”就流走了,所以煤油炉就成了当时家庭的“高配”。有煤油炉还得要有煤油,县城照明有电灯,无煤油卖,在农村乡场可凭票限量打煤油。薛老师就有煤油炉,他的夫人在龙角小学教书,有办法买到煤油,所以他常用煤油炉来改善伙食,还主动喊我去煮面加餐。当时到城关粮站买干面也非易事,好在伙食团的胥老师能给老师提供方便,隔三差五去找他买一二把面还是不成问题的。准备就绪,我也用薛老师的煤油炉煮起面来。薛老师煮面只有一口小牛奶锅,一次只能煮一两面,而且还要注意调控火力,不然就会漫溢为患。一小锅面,作为加餐,薛老师也差不多了,可我是不够的。薛老师诙谐地对我说,老谭,你要来个“二次革命”。我当然知道薛老师的“二次革命”的意思,不是发动“讨袁战争”,而是再煮一锅面。我笑脸作答,那就要多烧您的油哟!所以每次加餐都要煮两次。薛老师是我老师级的同事,后来79级普师班开课,他教数学,我教语文,合作轻松愉快。这亦师亦友的氛围,长留我的脑际,现在回味,仍充满温馨。</p><p class="ql-block"> 后来吃面还有了“升级版”。住楼上的张敬和老师,上海人,69年从上海分来云阳的大学生,在云师教数学。她给我们介绍了她的鸡蛋面的做法。就是待面要煮熟时,将多余的面汤去掉,留下适量的面汤,将鸡蛋打入面锅中,用筷子轻轻搅拌,再下依自己口味准备的佐料,即可装碗享用。我和薛老师都分别按张老师传授的方法一试。我们的锅小,没有多余的面汤,就是这一锅烩,果然,这面香蛋香酱香醋香葱香辣香油香⋯香香扑鼻,真是美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说到张老师,不由得要多说几句。张老师虽从大上海来到边远小县城,但为人和善,一副黑框眼镜更增添了温文尔雅的气度。她来云师没几年,因照顾家庭,调去开县中学,几年后又调万县二中任教。王梦璋书记十多年前来成都拜望云师诸位老友时对我们说,天有不测风云,张老师盛年被病魔缠身,她病重住院期间,开县中学没有人去探望她,万二中没有人去探望她,只有云师的老师多次去看望她。人在病中,是多么地需要温情。张老师看到早年在云师工作的同事来到病房,激动不已,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胡章玉老师对云师也是满怀深情。她西师毕业1968年分来云师教教育学,1976年春调南方某子弟学校,退休后在广州居住。2010年左右,她和老伴旅游,由重庆沿江东下,顿生对云师的感念。诚如她后来所言,云师是她步入社会报效家国的第一站,忘不了校园里的大水井、黄角树,忘不了躬耕三尺讲台的同事。在船上,她向周边的人打听中断联系三四十年的云师同事的情况,一个个她熟悉的名字而周边的人都说不认识。她突然想起了王德贤,云阳县糖酒公司的经理,1965年在忠县搞社教运动时,曾任她所在队的队长。果然,有人认得王德贤。她立即写了她的名字和手机号,还写了云师几个同事的名字,请热心人帮忙转给王德贤。很快,王梦璋老师程贤碧老师就和她联系上了,自然也逐渐联系了更多的云师同事。胡老师有多高兴,是我笨拙的语言难以表达的,一句话,就像找到了“娘家”人一样,亲热,亲切!后来,胡老师和云师的老同事们通过电话,通过微信,紧密地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 啊,这就是云师,这就是充满友情亲情温情的云师,这就是令云师人魂牵梦绕的云师,她给人以温暖、包容、和谐、回忆⋯⋯</p><p class="ql-block"> 谭明煜</p><p class="ql-block"> 2021.6.23 草成于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