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中游石浦

老王头

2021年阳春三月,气候宜人,恰逢我们初中(浙江省黄岩中学1971级一连一排)50周年同学会。遂与三十多位50多年前相识相知的老兄弟、老姐妹们参加了同学会及之后的短途旅游,其中一站 便是著名的象山县石浦渔港古城。<div>石浦渔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月牙”状封闭型港湾,面积27平方公里,水深4-33米,可泊万艘渔船,行万吨海轮,港内风平浪静,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兼渔港、商港之利,系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石浦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br></div> 渔港晨早,你好,石浦! 渔港全景 整装待发的渔船 日出渔港 石浦位于浙江象山县沿海,依山面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二类口岸,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就是清代陈秉元对渔港石浦的生动写照。 街头晒🐟的多层网架,这样晒🐟卫生多了,太阳能利用率还高。 石浦渔港中心美丽的海滨公园里,有一座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雕塑。面对大海拉着小提琴,神情凝重而迷醉;塑像底座上是大作曲家李涣之的题词:“开路先锋”。众所周知聂耳是云南玉溪人,他的塑象为何出现在东海之滨的石浦?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聂耳与石浦的渊源来自三十年代的电影《渔光曲》。<br><div><br></div> 曾经轰动影坛的《渔光曲》外景就是在石浦拍摄的! 1934年电影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率孟君谋、韩兰根、王人美、聂耳、谭友六、罗彭、周克等电影人30余人,在石浦深入生活,到东门岛、火炉头等渔民茅棚区,体验渔民疾苦和了解海上作业情况,住石浦金山、浦江两旅社,日出夜归,滞留月余。 《渔光曲》拍摄完成后创造了连续84天上座率爆满的记录,并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蔡楚生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而我们永远怀念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石雕塑像,高高矗立在石浦港畔的海滨公园,供人瞻仰。 现在,就让我们伴着不朽的《渔光曲》,徜徉一下石浦古城吧! 古色古香的石浦古城 原汁原味的明清民居 家家户户都挂着的鱼灯,颇具地方特色。 城门洞 雄伟的城楼 曾经为保一方平安而在此与倭寇浴血奋战的戚继光将军,人民永远记得他! 城内外望 小巷里挂满的球型灯,里面不乏蓝色的地球,晚上亮灯一定好看。 古街的小店,土特产专卖。 古城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而且里面住的基本都是当地原生居民,街道干净整洁、青石板地面纤尘不染。 江南常见的马头墙,兼有防火功能。 钱庄,它的老板一般都被称为'铁算盘',这架算盘够大的! 门口精美的装饰石雕 每隔几十米就有一道跨街的'封火门',即防火墙,这种门在临海台州府的紫阳街被称作' **坊'。 古街的居民晨起洗漱, 按照老方式操作、老风格经营的理发店,顾客应该多是上年纪的当地老者。 老板娘也是把理发的好手,这可不是摆拍。 在热心的理发店老板娘的指引下,俺找到了当地专为摄影爱好者留出的五层楼顶,这个制高点可俯拍古城全景,可惜没能拍到掌灯后的夜景。 沿海的古民居都做得特别结实,经得起强台风的蹂躏。 这个好像是大户人家的戏台或观景台。 记不得是啥官的府邸了,摄影平台就在牌坊的左边。 晒鱼干、黄鱼鲞是东海边渔民家的寻常事。 保存完好的木雕窗棂。 小店准备开张 好气派的店面屋。 随地势而建的古城街道。 早晨,大多数店铺尚未开门,街上游人稀少,但能感觉到早起的清洁工人已经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等待客人光临小店。 这年头只能在古街上才能看到的左右推拉的木制店门板。 一户人家的窗台,妥妥的地域感。 红墙花伞,红墙内是寄托渔民理想与希望的庙宇。 街头另一家为居民拾辍头面的剃头店。 让我们再从空中回眸这座浙东美丽的渔港古城并与它说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