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里</p><p> </p><p> 武保权</p><p><br></p><p> 我的父亲武同升离开我们近七年了,父爱如山,父恩似海,在我心里,父亲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p><p> 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理想、信念,他的人格、品徳,他对战友、同事、人民群众的感情,经受了战争的考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p><p>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父亲加入党组织74周年的日子里,作为子女,我们姐弟商定,将父亲生前保存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关文物,捐献给江山市档案局。并把捐献所得的2500元奖金,作为父亲的一次特殊党费,上缴给党组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尽我们的一份孝心,我们坚信这也一定是父亲的心愿。</p> <p> 此时此刻, 作为父亲年龄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我的崇敬和思念,汹涌在心里,澎湃在脑海。父亲革命生涯的一幕幕,恍若重现在眼前。</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历战火,经磨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父亲的一片风采。</b></p><p><br></p><p> 父亲于1938年,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期投身革命,参加到党领导的冀鲁边区的抗日战争中,在边区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下,在敌人白色恐怖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担任抗日村长,动员和组织民众,搞土改、除汉奸,筹军粮、做军服,并亲自动员十几名青年参军上前线,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br></p><p> 1947年6月15日,父亲在解放战争前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考验。又以一腔爱党爱民的热忱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p><p><br></p><p> 解放战争中,父亲受命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民工支前营特派员,以坚强的党性,坚定的革命自觉性,动员组织所负责地方的支前工作,带领支前队伍,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凭着满腔忠诚和一身热血,用人推肩扛的方式,奋勇支前。军队打到哪里,军需物资就送到哪里。伤员在哪里,担架队就出现在哪里。</p><p><br></p><p> 作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对支前工作的最大褒奖,也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战争的真实写照。每每想到此,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在民众运动中,在革命战争的硝烟里,父亲高大的身影。</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建政权,创强县,江山的山山水水都有父亲的一行足迹。</b></p><p><br></p><p> 1949年,父亲作为冀鲁渤海区南下干部第一大队的一员,随军南下,历经5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江山。自1954年成为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至去世,共75年,将一生全部心血和毕生精力倾注在江山的建设事业中。</p><p><br></p><p> 人民政权初建时期,江山县社情敌情复杂,政治环境险恶。1949年底,父亲受命任江山县清湖区区长。</p> <p> 为巩固地方政权,维护地方治安,父亲于一个春天的夜晚,组织召集当地民兵,研究布置剿匪工作,被清湖河对岸的土匪得知,便纠集一起,欲在次日凌晨过河,袭击以父亲为首的剿匪参会人员,碰巧,当夜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浮桥管理人员及时将作为浮桥用的木船收回,致使土匪无法过河,父亲和参会人员才幸免于难。</p> <p>1954年起,父亲任江山县县长。职务高了,担子重了,但父亲仍然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不畏艰险的拼命精神,吃苦耐劳的革命干劲,努力为江山的工农业建设和发展倾注全部心血。进工厂、下农村,处处都有父亲忙碌的身影;.兴修水利,治理黄土丘陵,工地就是父亲的办公室,工作现场就是下榻之处,笠帽、蓑衣、草鞋、锄头是他的四件宝。父亲每次回家的时候,那个肩背斗笠、脚穿解放鞋的样子,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清晰如旧。</p><p>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为发展江山的工业水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江山水泥厂选厂址,搞建设。使江山水泥厂成为江山工业战线的龙头企业。</p> <p>1967年,父亲任峡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达四年时间。在工地上是领导、指挥者,也是普通劳动者,始终坚持与工地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江山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 <p>1975年冬,父亲任“治山治水,开发黄土丘陵大会战”总指挥。当时,我正在江山县上余乡插队落户,作为大队参战民兵带队人,我亲自参加了工地会战,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父亲作为领导者的强大号召力和亲和力。</p><p> 到工地后,我们刚把行李放在地铺上,就碰到任总指挥的父亲来检查工作。父亲查看了我们简陋的住处,对我们说:“艰苦几天吧。”紧接着便给我们参战民兵做动员讲话,号召我们每个党员,要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父亲朴实而有力的讲话,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信心。</p><p> 第二天,父亲早早到开工现场,等我们到来后,率先拿起锄头,挑起黄土干了起来看着挽起裤腿,打着赤脚的父亲,挑着担子远去的背影,我的伙伴们被深深感动了:“老县长还是当年的英雄本色,了不起!”</p><p> 我也被父亲的举动和伙伴们的情绪所感染,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从心底里为自己的父亲自豪。同时,也心疼和担心父亲的身体,毕竟,当时父亲已是近60岁的年纪,</p> <p>在父亲的感召下,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你追我赶地忘我劳动,我所带的大队民兵连,提前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并夺得了上余区完成“治山治水,开发黄土丘陵”任务的第一名。</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讲原则,恤民情,干部群众的口碑里,有父亲一个老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b></p><p><br></p><p> 父亲革命生涯几十年,对同事,他是工作上好搭档、好伙伴;对下级,他是勤奋工作的带头人,是和蔼可亲的兄长;对人民群众,他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勤务员。虽然,我不了解父亲工作经历中的全部,但从几件小事上,就可以见证他作为一个老党员那颗不变的初心。</p><p><br></p><p> 我母亲,是建国初期的老党员,任机关家属组长。当时我们家和普通干部一样,在机关院里住一栋平房。那时的机关干部,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上山下乡在农村,很多家务工作没法兼顾。考虑到家里孩子多,父亲又是县里的主要领导,两人商定母亲主动放弃工作的机会,做起了机关大院工作人员的义务服务工作。他们出发前晾晒的衣物,碰到阴雨天,母亲就帮助收回叠好,待他们回来后再领回。</p><p><br></p><p> 当时的机关食堂,由于条件所限,一过开饭时间就关门,交通条件又缺乏,经常有人下乡回来吃不上饭,母亲就在家提前准备好饭菜,招呼他们到家里吃饭。大家都称赞母亲是“我们的武大娘”。</p><p><br></p><p> 有一次,父亲到清湖区进行工作调研,刚找到村支书准备交谈时,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突然双膝下跪,要求父亲当众撤销该村支书职务。父亲反复劝说无果,情急之下,也双腿跪在老奶奶面前,向老人耐心解释,说:“撤销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不是我老武个人说了算,我不能也没有这个权力。如调查核实他确实不适合当支书,我也要向县里组织汇报,经组织研究决定。”经耐心解释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而后,将老人家扶起。在场群众见此情景,很受感动,大家异口同声称赞:武县长了不起,真不愧为江山人民的好县长!</p><p><br></p><p> 父亲健在时,原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陶建同志,来江山看望父亲。一个是当年的书记,一个是当年的县长,两人共事多年,也分别多年。但两人相见,情同手足。</p><p><br></p><p> 陶建同志对我说:“我和你父亲,是江山县委多年的老搭档,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从未红过脸,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言谈举止中,充分体现出两位老人在工作中所结下的深厚情谊。真是两个带头人,一对好伙伴! </p> <p>来江山几十年,父亲作为领导者,“化妆抓罪犯”、“深入农户搞三同”、“买锅送农民”、“挑担二百斤”、“带头捐善款”等许多事迹,至今仍成为许多“老江山人”赞誉党的干部的美谈。</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善言传,重身教,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有父亲的一份爱心。</b></p><p><br></p><p> 离休后,父亲人退思想不退,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心江山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更注重关心下一代的事业。</p><p><br></p><p> 在86岁时,被评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p> <p>2012年,已96岁高龄,再次荣获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 <p>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我得到的关爱自然会更多,但关爱决不溺爱,父亲对我,在思想上严要求,工作上高标准。为人处事,教育我懂人情,讲原则,认真做事,诚实做人。使我受益终生。</p><p> 曾记得小时候 我和几个小伙伴到江山西山玩,发现山上种了一排排的松树苗,觉得如种在家里院外会很好看,几个人随手拨了几根带回了家。刚到家不久被上班回来的父亲发现,就严肃地问我:这几根松树苗从哪里拨来的,我说和邻居几个小伙伴去西山玩,觉得这松木苗好看,如果种门外院子里长大后会很美。我父亲二话没说,午饭也顾不上吃,拿起锄头,叫上我的那几个小伙伴,朝西山走去,找到原位一根根的全部种了回去。</p><p> 返回的路上,父亲严肃地对我们说:“西山上的树苗,如果大家每人都来拨一根,这西山还不变成光头山。现在政府号召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你们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下不为例。”并语重心长的说:“你们从小开始要做到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争做一名三好学生。”</p><p> 1982年元旦前夕,江山县团委准备举办首届集体婚礼,老父亲电话告诉我叫我参加,我说目前结婚家具、电视机、缝纫机、收音机一件都没有,而且原定1982年10月1日结婚,这样一来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了。作为一个县里主要领导的儿子,就这样一无所有结婚也太含酸了吧。</p><p> 事后父母特地从江山县城乘客车来到我当时几十里以外的工作单位,父亲苦口婆心地对我说:“这次县委、团县委组织的集体婚礼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和你妈都是老党员,我又是县里快要离休的老领导,领导干部和党员一定要响应党的号照,积极带头,绝对不能铺张浪费,婚事一切从简。更何况你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经过父亲的教育动员,使我认识到集体婚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场就答应了父亲的建议和要求。然后和父亲赶到了女方家,经过做工作,女方欣然表示同意。就这样我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江山县委、县团委举办的首届“集体婚礼”。</p> <p>有一次,我帮了一个朋友的忙,为了感谢我,特意从他家中抓了只老母鸡送到我家,这一幕碰巧被父亲看到了,当时我父亲就对朋友说:只要不违反原则的事能帮尽量帮,像你这样拿鸡来我家就不对了。我忙解释说这是我多年的乡下朋友。</p><p> 朋友坐了会起身将要离开,这时我准备送他出门,刚走到门口,父亲叫住我说:别人给你东西,你不还情,不回点东西?我说:没事的,都是朋友。这时父亲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两包香烟给了我朋友,并嘱咐他下不为例。</p><p> 事后,我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保权,你是个共产党员,平时要加强学习,以前车之鉴,警钟长鸣。不能随随便便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你为他人办事,他们感谢你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接受他人的贵重礼物。很多领导干部就是因为平时缺泛学习、而不守规矩,放松了思想警惕,在贪婪的泥塘里越陷越深,最后走向了犯罪道路。一句话:必须要防微杜渐!</p><p><br></p><p> 我们缅怀父亲,思念父亲。 他的一生虽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 , 他的理想信念,他崇高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p><p> 在江山党组织的评价里,父亲是一位优秀党员,他有67年的党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讲党性,讲民主,顾大局。</p><p> 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她是一位好干部,从政40多年,一贯作风务实,一身正气,实事求是,严于律己。</p> <p>即是在病床上的弥留之际,还一再叮嘱我们:“虽然医疗费可报销,但不要浪费国家的财富。”</p><p> 在家人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p><p> 他是一个孝子,我爷爷、奶奶在世时,虽然我们家子女较多,母亲也没有工作,全家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但他领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按时将生活费寄往北方农村,赡养老人。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回乡探亲过程中,虽然身为县长,不忘接济穷亲戚,不忘探望当年一起工作过的战友。临别时,还给村里的父老长辈们每家每户挑满一缸水,以示报答父老乡亲们的养育之恩。</p><p> 他是一个好丈夫,南下后,局势稍微稳定,父亲就把还留在</p><p>北方农村的妈妈和两个姐姐接到江山,他和妈妈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渡过了同甘共苦的一辈子。</p><p> 他是一个好爷爷、好外公,无论孙子、外孙、外孙女 ,只要一提起自己的成长过程,都会想起家中父母出差时、上学路上接送时、回到家中吃饭时、工作遇到挫折或取得成绩时,爷爷、外公的关心和照料、鼓励和支持。就连刚刚牙牙学语的曾孙,见了太爷爷也亲个不停。</p><p> 他更是一个好父亲,他用一生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激励着我们。</p><p> 他的事业,他的初心,传颂在江山干部群众的口碑里;他的心血,他的汗水,凝结在江山的山山水水中;他的爱,他的人格、品德,他的辛苦、痛楚,印在儿女们的心底里。</p><p> 父亲,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