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宛如一条浩瀚的历史长河,蕴藏着搏大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直至今天。它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文明的高度,更是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宣扬传承,保护发展、普及教育、提升人文精神,一座城读书会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 本期读书会活动主题《非遗传说之百布堂的故事》,时间:6月19日上午,地点:汉城碟飞扬文化公司二楼会议室。主讲老师:刘海伦。参会21人,会议圆满成功,会场静谧悄然。主讲老师娓娓道来,穿越时光,揭秘千年来粗布工艺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 刘海伦,现年35岁,湖北枣阳人,汉城景区百布堂负责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汉城传习所执事兼首席讲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span>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擅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传统植物染料染色等技艺,致力于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传统手工纺织和植物染料染色的推广和创新、新型木制脚踏织布机的改进和推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中国纺织史和传统棉纺织史</b></p><p class="ql-block"> 中国纺织业始祖是黄帝的正妃嫘祖(西陵人,现湖北宜昌人)。她最早发现了种桑养蚕缫丝,但考古学家证实早期丝织品的用途大多与宗教信仰、祭祀有关,比如古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中国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始祖是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原松江府乌泥泾人,今属上海市),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夜晚偷乘商船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qiè)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捍、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p><p class="ql-block"> 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pi)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现在全国各地的棉纺织技艺基本都来自于黄道婆当年的棉纺织技艺,只是根据地域特点花色不同而已,枣阳粗布就是黄道婆棉纺织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棉花传到中国比较晚,但海南岛的黎族织锦却很早,原来“此棉非彼棉”。(棉分海岛棉、非洲棉及内陆棉,受其传播时间、路线等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枣阳粗布历史、工艺及优点</b></p><p class="ql-block"> 枣阳纺织业历史非常悠久,鹿头镇雕龙碑遗址中就出土了纺织用的纺轮和骨针,经考证距今已有6200多年的历史。枣阳出生成长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又被称为“布衣皇帝”,《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生活朴素,“身衣大练,色无重彩”。<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span>今近2000年的东汉初期,印染技术还很原始,主要靠植物和矿物给衣物着色,因此色彩华丽的服装十分昂贵。据估计刘秀当年穿的布衣更有可能是麻衣或者葛衣,因为东汉晚期棉花才经古丝绸之路从非洲传到今天的新疆地区,等到元明时期才在内地大面积种植,清代时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 1990年出版的《枣阳志》中就记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枣阳人民纺线织布支援前线的事迹:1931年前后,在城西琚湾镇邵沟一带的苏维埃被服厂生产的棉衣棉被棉鞋,都是供给鄂豫边根据地的。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枣北抗日后援会妇女工作团动员全县妇女捐钱捐布,再由工作团的妇女们做成棉衣棉袜送到前线慰劳抗日军队;1947年前后,在县城北街成立的被服厂生产的物资,都是提供给桐柏军区的。那时刘海伦家族世代传承的老染坊就曾经用杨树皮和黄土给八路军染过军服。</p><p class="ql-block"> 枣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盛产棉花,自古便是传统棉纺织重镇。枣阳粗布选用的就是当地的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木制脚踏织布机,将经纬线交错,织成棉布。根据花色的不同,有纯色布,条子布,格子布等。根据织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综的平纹布和多综的提花布等。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从棉花采摘到轧花机脱棉籽,弹花、搓棉条、用纺线车纺成棉线,然后倒筒、拐线、浆线、染线,牵经打交、梳线、穿综穿筘、上机调试、织布等17道主要工序。</p><p class="ql-block"> 枣阳粗布的制作无论染线还是染布都是纯手工植物染料染色,环保健康,对人体和大自然完全没有污染。根据“五原色”的理论分为黑白红黄蓝五大类,主要有染黑色的五倍子、草莓味、枣阳当地特有的“木子”;染红色的红花、苏木、茜草(红花太贵、朱砂有毒,现已很少用);染黄色的黄栌、黄檗、柘木、栀子、石榴皮、茶叶、艾草等;染蓝色的靛蓝,白色为棉布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枣阳手工粗布不仅具有质地柔软、爽身舒适、防螨止痒、环保健康、不起褶皱、美观耐用、不褪色、不起球、耐水洗、不起静电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夏季吸湿沥汗、冬季贴身保暖等作用。在我们枣阳粗布传习所里可以看到非遗传承人在纺线织布,也可以看到织布用的一些器物老工具,还有手织布做的床品、衣服、工艺品等日常用品,这就是我们非遗传承中经常提到的“见人见物见生活”指导思路 。</p><p class="ql-block"> 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蕴含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解放前,作为本地农家妇女谋生的主要门路,遍布乡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百布堂非遗传承及抗疫历程</b></p><p class="ql-block"> 有史记载起源于清朝,刘海伦的奶奶王义林老人是第三代,其叔婶刘大友、张其华夫妇是第四代,刘海伦及妻子刘倩属于第五代,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其侄女刘嘉慧……历代传承人都是由上一代手把手带出来的,首先接受的必要考验便是熟练地掌握从纺线到上机织布等一整套工序,并在实操的同时讲出每道工序的要诀。</p><p class="ql-block"> 2006年,刘大友与张其华夫妇在母亲王义林的鼓励、支持下,专门从事传统手工粗布家纺的经营,并倾尽家产在全国各地大量收集收购传统粗布纹样和木制织布机、纺线车等老物件。非遗第五代传人刘海伦也对传统粗布老纹样和老物件的收藏如痴如醉,经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奔波在枣阳周边的各个省市、乡间地头“淘宝”,历尽艰辛,</span>曾经为了收购一把古老传统的牛角梭,出了车祸。刘海伦的奶奶王义林老人,今年已经94岁了,依然活跃在各大非遗展会和媒体面前,为枣阳粗布技艺宣传奔波。</p><p class="ql-block"> 2014年起,百布堂非遗团队经常开展全国巡展,2016年7月,“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被定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8月至今,先后在湖北境内多地成立“枣阳粗布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2021年6月10日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正式被国务院公告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百布堂非遗团队不仅奔赴一线做志愿者,并以百布堂公司名义为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各方仓医院、隔离点等捐赠130余万元抗疫物资。枣阳非遗团队还集体</span>创作了《“武汉加油”手织围巾》、《“武汉精神”植物染粗布画》、《“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植物染粗布书法》、《“最美逆行者”粗布钢笔画》、抗病毒中药香包等具有时代意义,时代特征的枣阳粗布抗疫文创作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关于纺织的典故、成语分享</b></p><p class="ql-block"> 读书会现场,刘海伦还分享了很多关于纺织印染方面的典故和知识,比如出自《韩非子》的《齐桓公好服紫》、隋文帝柘木染龙袍等小故事,以及岁月如梭、千丝万缕、丝丝入扣、经纬相织、青出于蓝等成语的由来或者别解,让大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书友们现场观摩织布机使用演示</p> <p class="ql-block">书友们现场观赏传统手工粗布展示</p> <p class="ql-block">读书会课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本期读书会主持人</b></p><p class="ql-block">一座城读书会发起人之一云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本期读书会特邀嘉宾</b></p><p class="ql-block">枣阳市文化馆汤海玲副馆长为我们讲述非遗的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本期读书会精彩压轴</b></p><p class="ql-block">赵岚老师代史振龙老师为读书会赠书《帝师史策先》,并讲述该书创作的原由,过程,创作意义。书友们从读书会借阅,书籍如火种播撒出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帝师史策先》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史振龙,湖北省枣阳市人。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主治医师、主检法医师,现任枣阳市司法局副局长,枣阳市法学会副会长,枣阳市政协常委、枣阳市侨联代表、枣阳市科协代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帝师史策先》内容概述</b></p><p class="ql-block"> 枣阳先贤史策先,清代道光十三年癸已科进士,枣阳籍三进士之首,咸丰皇帝奕詝老师。一生品高行远,卓然天地。为师,恪尽职守;为官,刚正不阿;为民,殚精竭虑;反哺桑梓,倾尽全力。其文化的独特魅力及正义形象,是帝乡历史人物里一座丰碑,与白水重光。今发掘与弘扬,为保存帝乡历史文化,繁荣枣阳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读书会团队接受赠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聚焦书友风采</b></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布,轧轧弹弹,搓搓捻捻,浆浆染染,纺纺缠缠……将一团温软细白的丝绒,横纬竖经,织成慈母与游子身上的衣,你我同衾的被,青杏小梅从门后伸出的纤纤玉足,那绣了花的鞋……斑斓人间万千色,抵御心头无边寒!</p><p class="ql-block"> 聆听那些光影里的老故事,让我们在回眸处遇见!一座城读书会总有一份惊喜惊艳在等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特别鸣谢</b></p><p class="ql-block"> 枣阳市文化馆汤海玲等领导给予支持,传播非遗文化,打造帝乡品牌!</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刘海伦、刘倩夫妇为本期书友们义务讲课!</p><p class="ql-block"> 枣阳市作家史振龙、赵岚夫妇对读书会的支持,无偿赠书!</p><p class="ql-block"> 枣阳市碟飞扬文化公司提供场地免费使用及无私为书友们摄影服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简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创建者:入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里关着风和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里住着诗与远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里宣导美与健康</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里有永恒的神话与爱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不老</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与你桑田白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一座城在等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欢迎大家来读书</i></b></p> <p class="ql-block">执行主编:盘胜林 惠随琳 叶传河</p><p class="ql-block">编委团队:张承明 曾元忠</p><p class="ql-block">投稿电话:15072267879微信同号</p><p class="ql-block">收稿邮箱:1350535861@qq.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