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第四中学红村纪行

sΜiしe

<p class="ql-block">  南八家乡红村村南邻大凌河,北靠大黑山,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素有“万古凌河水,千年白川州,钟灵毓秀地,塞外小江南”之称,从高处俯瞰全村,房舍错落,黑瓦白墙,绿水与青山交相辉映,俨然是一颗镶嵌在绿色丛林中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9日,校长刘忠锋等一批北票市第四中学党员干部一行,利用周六时间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红村激浪纪念馆,红村激浪纪念馆是结合“两学一做”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票市首个村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红村激浪纪念馆坐落在南八家乡红村村部,占地面积80平方米,是南八家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远学毛丰美,近学王文志,做合格党员”活动载体创建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票市首个村级纪念馆。上世纪60年代,洪水泛滥,坐落在凌河岸边的红村民众,饱受洪涝灾害,为保护家园、抢救河滩庄稼,他们以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三战大凌河。纪念馆以史实为背景,以著名作家马庚龄的报告文学命名,再现了红村人民在党支部书记王文志的带领下拦河筑坝、裂石围田的场景。旨在引领广大党员传承弘扬老一辈共产党人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激浪精神。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p> <p class="ql-block">  主人公王文志年轻时照片王文志从小看到家族里的老人饿得浮肿,孩子饿得直哭,有的甚至被饿死。他立志要改变乡亲们一天下来只喝粥的日子。1955年中学毕业后,他先后到丹东、沈阳水校学习水利,成为南八家子乡50年代第一位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  整个展柜记述的就是《红村激浪》报告文学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关照片和老物件。这些资料真实的记录了红村民众“三战大凌河”的经过。说起三战大凌河,我们还要从1958年说起。当时,王文志学成归来,面对大凌河的枝枝蔓蔓,他开始带领村民第一次修建红村防洪大坝。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硬是把两股大凌河水截成了一股,争出八百亩河滩地。当年,栽上了二百多亩水稻,秋后打了3万多斤稻子,家家都分了好几百斤。多少辈没有种过水稻的红村人,捧着白净净的大米,大家说不出的感动。这是第一战。然而,好日子才过了几年,1965年,红村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大坝决堤,八百亩河滩全部被毁,一望无际的稻秧变成了一片乱麻。朝阳市政府四级干部会上,专门通过了红村再次修大坝的决议。当年的红村,人员少,缺资金,任务重。尽管如此,王文志还是带领群众在上冻前一口气完成了长1000米、高3.5米的沙坝。可是沙坝不牢,王文志要将它变成石头坝。没有大车拉石头,王文志就带领全村社员采石头、运石头。在崩山采石的关键时刻,雷管不足了,坐汽车怕爆炸,坐火车带雷管犯法。王文志整整走了12个小时,从县里背回2000只雷管,当时正是大雪前的寒冷天气,回来时耳朵都冻得起了铃铛泡儿。经过三个冬春的奋战,红村大坝像一条巨蟒一般卧在茫茫河滩上,八百亩稻田就这样造出来了。这是第二战。1969年,红村800亩河滩地,水稻长势良好,正当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暴雨整整下了两天两夜,大凌河水猛涨,大坝被冲毁90米。汗水、泪水、雨水交织着,全村人手拉手跳进激流,排成人墙,与洪水搏斗。上演了红村激浪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动人场景,演绎和定格了王文志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激浪人生。门板放下去,一下子漂起来冲走了;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扔下去,翻了几个个儿不见了。800亩稻田,成了一片汪洋。当乡亲们把王文志最后一个从水中拽出来时,只见他用手抹了一把脸,对乡亲们说:“别难过,洪水冲去了稻田和大坝,冲不去红村人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人在,稻田在!”&nbsp;1970年春维修大坝,我们再战大凌河。就这样,经过三战大凌河,800亩河滩地又变成了绿洲。这就是红村激浪的故事,在党支部书记王文志的带领下,在社员和知青的共同努力下,红村人民以“脚踩凌河水倒流、搬倒黑山当枕头”的雄心壮志,把一个饱受凌水之害的红村变成了一个稻菽飘香的富蔗之地,谱写了新一版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立体油画部分通过王文志老书记和知青,我们找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我们将照片放大,以油画的形式为大家再现当年情景。当时是春天,为了抢在雨季前把石坝垒好,王文志带头跳进了飘着冰凌的水中,忍着刺骨的寒冰,拦河筑坝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展台中央是红村大坝的沙盘模型,中间部分就是当年红村人民建立的大坝。动用石方8000立方米,沙方13万3000立方米,筑起了一道800米长的石坝,一条3米高、6华里长的沙坝,巨蟒般卧在凌河岸边。现红村大坝仍有保留,依然守护着这片沃土。两侧的展台中陈列的是红村民众为了庆祝纪念馆开馆,捐献的老物件,一侧是青瓷盘、青瓷碗、药锤等用品,另一侧是粮票、布票、主席徽章等,还有当时的公章:中国共产党北票县八家子人民公社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这一侧的展柜,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照片,这张是党支部书记王文志获省级劳动模范的奖状。1959年冬,王文志出席辽宁省劳模代表大会,时任省委书记的王良同志接见了部分青年代表,全省1000个代表评选出78名省劳模,王文志就是其中一个。中共北票县委在当年《北票县报》上发表系列文章,将王文志命名为当代的“活禹王”。这些是当年参加过红村激情燃烧岁月现仍健在的老人。老人唐树宝说“那些年,锦州到承德这段火车总广播红村激浪的故事,火车到红村,从车窗里齐刷刷探出的都是脑袋,大家都想看看红村这个地方。”尤海昌老人说:“当时种800亩稻子,他大腿都泡裂了。三战大凌河,王文志有功劳,他的劳模没白当。”&nbsp;2015年,乡党委举办身边好人颁奖晚会,王文志老先生和红村激浪报告文学的作者马庚龄两位老人来到了晚会的现场,这是当时颁奖的场景。大坝犹在,禹王尚存,三千尺坝,汗渍犹温。“敢于争先,善于攻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激浪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八家人在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的路上奋然前行、二次激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四中学党员代表在此宣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使全体在场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启发,大家纷纷表示要向王文志同志学习,弘扬红村激浪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第四中学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