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蜀冈中峰,观音山平山堂拱卫左右,面对美丽的瘦西湖,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巍然居中。拾级登上长长的坡道,庄严肃穆的陵园,静寂凝重的氛围,崇仰之情让人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园两侧的英烈纪念墙上,镌刻有我校四位烈士校友的金色英名。按出生年月排序,他们是:包明仁,李宜辛,李震明,许强。</p> <p class="ql-block">一 包明仁</p> <p class="ql-block"> 四位烈士校友,其他三位我都认识,甚至熟悉,唯包明仁我是第一次听说。</p><p class="ql-block"> 查阅历届学生名录,他是1964届高三(2)班毕业生,班主任吴晨老师。吴老师80年代调回扬大师院,今年已93岁高龄,多次打电话联系不上,听说正在挂水治疗,就不敢轻易打扰了。</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资料寥寥数语,提示:安葬于沈阳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无奈,我想到在北京的李伟校友,请他帮助。他拜托沈阳的广播电视台长查找。这位热心的台长自然是人脉广布,信息渠道通畅,在沈阳进行了地毯式搜寻,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表示仍然继续查找。</p><p class="ql-block"> 我终于与吴晨老师联系上了,才知道原有资料,除了姓名正确,诸如所在单位,牺牲缘由,安葬地点,都不实。吴老师回忆,包明仁是因惊马冲街,他为抢救路人而牺牲的。</p><p class="ql-block"> 台长闻说“惊马一救人一牺牲”这一情节,立即表态,一定能找到。果然,第二天,就发來包明仁烈士儿子的电话,一切迎刃而解了。</p> <p class="ql-block"> 包明仁烈士,1943年6月出生于邗江施桥孙集朱庄,1958年一1964年,初高中均在我校读书,1964年考取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同时入伍),毕业后分配在沈阳軍区后勤部,先后在装备部军械部担任助理员。</p><p class="ql-block"> 包明仁学生时代,话不多,不张扬,是个老实听话的好学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学教育远未普及,大学更为稀缺,各阶段淘汰率都很高。他从农村小学考进我校,又顺利考升本校高中,最后又考进政治和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的南京炮工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说明他德智体各方面都很优秀。</p><p class="ql-block"> 包明仁对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感情深厚,每次休假,都约同学一起到学校探望,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炮司令”。吴晨老师住院外科手术,他闻信从施桥冒着大雨赶到医院看望慰问,到医院时,裤子湿透了,鞋子里都灌满了水。</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1月14日上午,包明仁骑自行车外出执行任务,11时,途经沈阳市八马路立交桥北桥洞,忽听背后有人大喊:马毛了(指马受惊无法控制)!他回头一看,只见一辆满载煤炭的马车,狂奔过來。此时,他只要问右侧一转車把,就可脱离危险。但他发现距自己前面1米多处,有一位骑车女子并未觉知,仍然骑車继续问前。包明仁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蹬车向前,赶到与她并行位置,用脚将女子车踹至外侧,因用力过猛,自己却连人带车摔倒在里侧,瞬间马车飞驰而过,车轮辗压过他的胸膛,包明仁当场壮烈牺牲。那位骑车女子却得救了。</p><p class="ql-block"> 包明仁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亊迹,感动了沈阳市民,感动了沈阳軍区官兵,解放军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前进报,纷纷报道包明仁的英雄行为,又一次掀起了军爱民民拥军的热潮。被救女子彭剑茹是沈阳环卫青年女工。沈阳环卫工人也开展了向包明仁烈士学司的活动,缅怀烈士,搞好环卫,表示:军人保卫人民,我们保卫环境。</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2月15日,沈阳军区后勤部,为包明仁烈士颁发了二等功军功章。时隔40年,军功章依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p> <p class="ql-block">二 李宜辛</p> <p class="ql-block"> 李宜辛,是我校1964届试点班初三(1)班毕业生。在校时,他体格健壮,身材高大,初中生就长到1.78米,是班上的体育委员,长跑健将,每次体育运动会,他都是为班级挣分的高手。他学习成绩也属上等。平素话不多,性格沉稳,还挺能关心人,俨然是同学们的老大哥。</p><p class="ql-block"> 他确实是家中的老大。少年丧父,他一边读书,一边协助年轻孀居的母亲早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年幼的弟妹作出榜样。他家在江边的头桥,距学校几十里地,家校往返全是步行,磨砺了坚韌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p><p class="ql-block"> 同年8月,被选拔为飞行学员,光荣入伍。</p><p class="ql-block"> 我曾参加过“选飞”工作,深知当年选得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条件之高苛,审查之严格,万里挑一都不足以形容。</p> <p class="ql-block"> 李宜辛是个追求进步的好青年,好战士。入伍第二个月,就入了团;第七个月又入了党。入伍第二年,评上五好战士。(五好:政治思想好 三八作风好 军事技术好 完成任务好 锻炼身体好 三八作风 :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八个字,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并担任了副班长。</p><p class="ql-block"> 他一入伍,便到长春航空预备役学校学习,继而到山东莱阳陆軍6013部队锻炼,1967年转入中国高级航空学校学习。当时国家物资匮乏,但飞行员的待遇是相对优厚的。李宜辛依然保持生活俭朴的作风,一把牙刷用了4年,衣裤补了又补,直到牺牲,还保存了十几套军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宜辛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一个人生命有长有短,有的人可以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庸碌无为,虚度年华,有的人却可以使短短一生光华四射,绮丽灿烂,让生命喷放英雄的火焰。为人民利益而死,即使你年纪再小都是光荣的,值得人们悼念和歌颂!</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10日,李宜辛在四川绵阳上空执行飞行任务,突然大雾弥漫,导致飞至接近山顶处,失事牺牲。据部队领导事后考察分析,失事的飞机还是完整的,李宜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尽力保住了飞机。</p><p class="ql-block"> 李宜辛牺牲后,所属空军部队官兵护送烈士的灵灰,安葬在家乡头桥。为了方便全市人民瞻仰祭扫,后又移灵于扬州烈士陵园。现在陵园有48座实名烈士墓和解放战争中的三位无名烈士合葬墓,李宜辛墓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墓碑上刻着金色碑文:李宜辛烈士 1945.10一一1968.9</p><p class="ql-block"> 李宜辛的生命,定格在23岁。</p><p class="ql-block"> 我们肃立在李宜辛烈士墓前,默默祷祝:</p><p class="ql-block"> 李宜辛校友,你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你的短暂一生,确实光华四射,绮丽灿烂,喷放出英雄的火焰。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李岚校长带队,我们探访了李宜辛的家乡,头桥镇九圣村。镇里一位主任事先作了周到的安排,热情地接待我们,带领我们遍访了李宜辛家乡的相关节点。</p> <p class="ql-block"> 在李宜辛故居九圣村王桥组19号,老班主任宁慈庄校长特别激动。李宜辛入选飞行学员后,就成了特级保护对象。选飞办公室批准他回家告别,但必须有人陪同。宁老师代表学校护送他回到家中,并在这里陪宿了一夜,确保李宜辛不出任何差池。</p><p class="ql-block"> 今天,宁慈庄校长年过80,如果李宜辛健在,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怎不让人感慨万千!查找李宜辛烈士资料作出贡献的王曙老师,特地在当年陪护李宜辛住宿的老屋前,为宁校长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当年李宜辛奔波往返的曲折田间小路,今天已是笔直的彩虹大道,两旁辅路是铺上红色塑胶的步道,沿路点缀着荷塘,小桥,亭台,篮球场,健身器械场,绿树繁花,更少不了本乡本士历史和乡贤名人介绍,其中就有李宜辛。眺望远方,有隔江金焦二山映衬,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乡村。</p><p class="ql-block"> 彩虹大道连缀的,有头桥镇九个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园,这是镇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块彩色大广告牌作了总结概括:</p><p class="ql-block"> 九圣九园映两山</p><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入画来</p><p class="ql-block"> 李宜辛在九天之上,看到自己今天的故乡,一定露出欣慰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李震明</p> <p class="ql-block"> 在扬州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舘,陈列着供人瞻仰祭奠的烈士遗像,男性烈士居多。有一位年轻的勃发着青春朝气的女烈士像,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李震明烈士。</p> <p class="ql-block"> 李震明是我校1965届试三(2)班学生,在校时我并不认识她。</p><p class="ql-block"> 一般人的印象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革中1968年的亊。其实在1965年,就有城市毕业生有组织的下农村了。当时特定的历史年代,一批没有考取大学和考取高中的城市学生(不一定是成绩问题〉,就安排到农村插队劳动,并由学校指派老师带队。</p><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由朱传炜老师带队,附中的部分高初中毕业生到邗江人民滩良种场生活、劳动。1966年1月,朱老师调回学校,学校派我接班。于是我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两个多月,后因有任务被提前调回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李震明在这支队伍中属于小妹妹,性格腼腆,沉黙寡言,与别人交流不多,劳动中埋头苦干。1966年9月被农场评为优秀青年,还入了团。</p><p class="ql-block"> 1970年,她被招工到湖北南漳4404工厂,告别了插场5年的人民滩。</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家翻捡所教班级的毕业照,无意中发现一张摄于1966年1月的插场同学与朱传炜老师的合影,显然是欢送朱老师返校的。这里面就有李震明,还有同时插场的高敏琪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南漳连云山区深处的4404工厂(国营汉光电工厂),是上世纪60年代兴建的三线工厂。李震明初到厂,被分配在学工连担任班长,团支部副书记。培训期满后,本來满心希望到车间一线生产岗位的她,却分到了后勤岗位服务部。</p><p class="ql-block"> 开始她想不通,后來逐步认识到,各个岗位都是工厂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于是安下心来,切切实实地做好后勤服务,担任了菜场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掌握实物大权的人,在物资紧缺年代,肩上担子沉重。她坚持最基本的两条,一是供应及时,服务到位,二是公平分配,不开后门。从她的日记,学习笔记,乃至专门写给厂领导的信中,她强调最多也是最坚决的,就是反对开后门。从后来得到的材料中,看到很多生动的事例。</p><p class="ql-block"> 因此,她年年评为先进,73,74年被评为工厂标兵,被授予“一颗红心为人民服务营业员”称号,先后出席县,市,省先进分子大会。</p><p class="ql-block"> 李震明长大了,也成熟了。</p> <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9日,南漳县大雨倾盆,连云山区山洪暴发,上游水库崩塌,4404厂一片水乡泽国,平日穿厂而过水浅石露的五庙河,转眼间浊浪翻滚,漫过沟通厂区和物资仓库的花庄大桥,仓库成了孤岛。水势不断上涨,仓库里的米,面,油,糖等供应全厂职工日常生活之需的物资,眼看要被水淹甚至冲走。在那个困难时期,国家为支持三线建设,供应的物资格外宝贵!洪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财产。此时已经天黑,李震明刚发过疟疾不久,和大家一起冲进仓库,在齐腰深的水中抢运货架上的成包的白糖。</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个大浪扑來,冲垮了仓库后墙,洪水卷过,把李震明冲走了。大家急忙抢救,搜寻,但找不到她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直到第二天,在五庙河下游急弯处的沙滩上,发现了牺牲的李震明。</p><p class="ql-block"> 从1970年8月9日到工厂报到,到1975年8月9日牺牲,整整5年。</p> <p class="ql-block"> 五庙河水经蛮河流入汉江,又汇入长江,滚滚东逝水,将李震明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英勇牺牲的噩耗带到了扬州,也传到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1976年暑假,我去南漳探望我大哥。大哥在同样是三线的军品工厂工作,与4404厂隔着一个山区。我借了自行车,骑行30里山路,访问了4404厂。沿途看到洪水冲垮的桥梁,房屋,都还没有修复,满目疮痍,一片荒凉,想见去年此时山洪暴发肆虐之烈。</p><p class="ql-block"> 工厂政工处热情接待了我,给我看报纸上登载的李震明亊迹,并陪同我登山祭奠李震明陵墓。</p> <p class="ql-block"> 估计我是我校唯一到过李震民墓和留下她光辉足迹的4404工厂的人。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半个多世纪过去,留下的只是模糊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扬州烈士陵园文档极为简单,校庆办的老师到扬州档案馆查询,也无所获。4404工厂早已改制,迁到孝感,旧人难寻。忽然想起李震明的哥哥好像是市一中老师,就请张兰生校长打听。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震民哥哥竟然与我同住一个小区。</p><p class="ql-block"> 李震明大哥朱老师带來了一大包材料,并且介绍他们兄妹的身世。</p><p class="ql-block"> 李震民原名朱君恕,出生于1949年。50年代初,父母先后去世,兄妹三人成了孤儿。两个哥哥一个9岁,一个7岁,进了扬州孤儿院,年幼的君恕,被李家收养,改名李震明。</p><p class="ql-block"> 李震民牺牲后,她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被批准为烈士,报纸整版报道了她的亊迹,她的英名传遍荆襄大地。厂方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用花梨木制作棺材,用大理石制作墓碑。全厂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肩扛手捧水泥砂石上山为她建墓。祭奠时,以“致李震民烈士的一封信”的形式致悼辞,她的青年同亊们哭声一片。厂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地把这座山命名为红岩山,让人联想起《红岩》中的女英雄江姐。</span></p> <p class="ql-block">四 许 强</p> <p class="ql-block"> 其他几位烈士校友,老师们提起来,自然亲切。而许强烈士,在老师们心目中,更是“自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书院巷,淮海路西侧的寻常巷陌;6号院,五六栋已经陈旧的教工宿舍楼,是我校大部分教职工生活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间底楼的普通门第,小院门半开,是主人刚下班回来,还是有紧急任务正待出发?</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许强的家。</p><p class="ql-block"> 许强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工子女了。小时候难得见到,给人的印象是静黙有礼,少言寡语的乖孩子。长大了,当了警察,还是难得见到,依然是沉默寡言,变化是脚步匆忙起来,总觉得有紧急任务在召唤着他。</p><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底,却传来震惊全家属院的消息,许强因抢险救人,英勇牺牲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27日凌晨,高速路上出现了大雾天气,作为扬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扬溧高速大队的民警,已坚守岗位5个多小时的许强,按大队的指令,冒着大雾执行车辆分流。6时26分,发现一辆面包车在分流处发生追尾亊故,车上有人呼救。许强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救助受伤人员。他将一名已陷入昏迷的抱到道路中心隔离带安全地后,欲再次返回抢救另一名伤员,却被一辆突然闯进警戒区的大货车撞倒在地,紧接着另一辆闯入警戒区的大货车从倒地的许强身上碾过,许强当场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值班室!值班室!分流点发生车辆追尾事故,现场有人员伤亡,请速通知120,119,清障车增援!”这是许强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许强欲第二次抢救的面包车伤员崔春莉,目睹了许强牺牲的惨状。她失声痛哭:从救赵建飞(第一个被救者)到救我,前后也就10分钟。许强要是不回来救我,就不会死……</p><p class="ql-block"> 10分钟,烈士书写了大写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离他30岁生日还有44天。</p> <p class="ql-block"> 2008年2月21日,公安部追授许强二级英模荣誉称号,2008年6月,公安部评定许强为革命烈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名义颁发的镜屏,以巍巍长城为背景,庄严警徽之下,十一个鲜红的大字奕奕生辉:公安英烈 共和国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还有省市各级多次的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主题报道《中国骄傲一一共和国的公安英烈》直播,许强姐姐许勤作为全国16位家属代表之一,出席现场。事后又在人民大会堂获得领导人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许强身后备极哀荣。</p>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21日上午9时30分,在扬州烈士陵园举行了许强烈士灵灰安葬仪式。他的战友,亲属和其他赶來送葬的人们,肃立在许强墓前,回忆他从警7年的“成绩单”:</p><p class="ql-block"> 他值勤7年,累计加班4200小时,放弃节假日休息过年过节给同事顶班210余天,处理交通违法行为15000余起,接处警1300余次,处理了交通亊故现场400起,救助受伤和公路上的困难群众200余人次,向受难和特困人群捐款5000余元。</p><p class="ql-block"> 他父亲早年去世,家庭经济其实是困难的。但他仍然黙黙地捐助一个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烈士的救人壮举,并不是偶然行为,而是日积月累奉献精神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 5月某日,我陪客在毓贤街素食馆吃饭,邻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向我合十颔首微笑,显然是招呼我。面熟,一时想不起是谁。正好同时岀了饭店,我便上前攀问,原来是许强烈士母亲徐兰英女士。</p><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位令人崇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许强牺牲后,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失子剧痛的母亲。骤闻噩耗,给徐妈妈的打击是摧毁性的。但极度悲痛之后,她冷静下来,向公安局领导表态三点:1,后事简办,不铺张浪费;2,荣誉表彰,能省则省,能简则减;3,对组织不提任何要求。</p><p class="ql-block">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向扬州市慈善总会捐款7万元。这是许强牺牲的抚恤金,她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去年抗疫以来,她又陆续捐款。今年5.19慈善一日捐,她又向汶河办事处捐了一万元。她生活一点也不富裕,她想到的是比她更困难的人。</p><p class="ql-block"> 儿是英雄,献出生命;</p><p class="ql-block"> 母怀大爱,泽被众生!</p> <p class="ql-block"> 回顾四位烈士校友,从老师和同学同事们的回忆中,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一个共同点:老实,低调,话不多,平时普普通通,不显山露水,但都能踏踏实实地埋头学习,劳动和工作。</p><p class="ql-block"> 包明仁是这样,李宜辛也如此。</p><p class="ql-block"> 李震民老班主任谢荣海校长回忆,在城北瓦窑夏忙劳动时,中午大家都休息,李震民一人默默地到收割完的豆田里捡拾豆子,捡了一大捧。同学们发现了,也跟着捡,最后集中起来交给生产队。临別吋,农民专门炒熟豆子塞在每个同学的口袋里,使他至今还记得这个细节。</p><p class="ql-block"> 许強的班主任钮林老师回忆,许强在班上太不起眼了,平时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他任班级生活委员,负责教室开门关门,却从來没有出过差错。</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从不含胡,做出了惊天动地感天动地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伟大來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诚者斯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查找搜集整理四位烈士校友光辉亊迹资料,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使我感受很深。据统计,全国有几千万革命烈士,留下姓名的只有120万,而真正保存遗骸灵灰,传留下具体光辉业绩的,更是少数。四位烈士校友的事迹,是永留我校历史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世代传承,永志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