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独木河,我们的小学同学(一)

大柞树

<p class="ql-block">当清晨旭日在河东船底山升起的时候,第一缕阳光就照进了独木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独木河发源于扇子面和西山屯两沟山间,蜿蜒向东十几里汇入辉发河。</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了独木河就有独木河流域,闯关东的山东人便陆续“打保落户”来到这里依水而居,之后就有了上独木河、下独木河、扇子面、西山、曲家、三股流、青龙、白石、半拉林子9个屯。建制政府成立后,这9个屯就组成了独木河村(大队)。上独木河因居9屯中间,村部也就设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有了独木河村也就有了独木河小学校,各屯各家的孩子们也就成为了学校的小学生,我们的启蒙就在这里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时光荏苒,我们在独木河小学共同历经了儿童•少年•青年之初的一年四季。当初刚刚走进学校的时候是小女孩、小小子,毕业离开时同学们都长成了大姑娘、小伙子,天真褪去,青春气息开始四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毕业那年我们到桦甸容光像馆留下了这张合影,这合影对现在的独木河小学同学来说,是何等的弥足珍贵。青春•清纯•清新,给我们带来多少难忘的回忆,多么深情的千般感慨!</p><p class="ql-block">前排左:朱瑞香 韩喜梅 宋德贵 朱 凌</p><p class="ql-block"> 赵福顺 刘金发 武祥林</p><p class="ql-block">二排左:韩喜香 王金环 李桂花 刘月芝</p><p class="ql-block"> 刘艳华 董长有 陈继林 董长福</p><p class="ql-block">三排左:布廷君 徐玉清 舒瑞东 许友成</p><p class="ql-block"> 于润春 白文福 张义臣</p><p class="ql-block">四排左:董连永 林增恩 白文喜 刘春艳</p><p class="ql-block"> 常 山 明许祥</p><p class="ql-block">【说明】曹志阳 潘巨永 李 财 李 民</p><p class="ql-block"> 孟建武 赵莲荣 李淑青 张桂琴 </p><p class="ql-block"> 李桂香 吴宝玉 陈俊士 刘 贵</p><p class="ql-block"> 王 录等同学因去金沙中心校</p><p class="ql-block">或 提前退学不在合影照片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后百废待兴出生,贫困饥荒时走进独木河小学,文革动乱期间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历尽苦与乐,日月星辰,时光流淌,等社会步入了繁荣富强的年代,我们独木河同学们也都度过了花甲之年。</p> <p class="ql-block">  弹指60来年,一晃60多岁,有的事忘了,有的人记不得了,但谁是独木河小学同学则一直铭刻在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曾经在张莲荣家山庄聚过,第二次在官房场杨林居,第三次在县城新恒宾,这次到了独木扇子面屯。</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上,是本次聚会活动发起人、主题设计和会务安排领导成员曹志阳、朱凌,李旭老师担任顾问合。李淑青也是筹委会成员之一,照像时不知跑哪去了,没跟着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就要开始了,李老师和同学们带着马扎塑料凳走向扇子面小操场,然后佩戴象征那个年代的红色记忆——红领巾!</p> <p class="ql-block">扇子面同学合影。扇子面满屯子山东人,到那个屯就相当于到了山东省,有高密、即墨、莒县、临沂等十几个聚集90来户。比之独木河其他8个屯,扇子面人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文革大批“资本主义”的危险处境下,全屯子偷偷摸摸种黄烟,起早贪黑背到桦甸街里换几个钱💰花。后来赶上栽培人参,别的屯还在观望,扇子面就开始热火朝天砍树栽参,迅速冒出一堆万元户,连当时的李姓小队长到处说:“前多木法整,钱多不晒长毛毛…”。</p> <p class="ql-block">李旭老师与曲家合影。曲家和上独木河一样,是让我们羡慕的屯,他们靠着大道,天天能看见大板车来来往往。其他几个屯就没有这个机会过眼瘾了,屯里偶尔来个汽车,全屯子大人小孩围着没完没了地看,就像见到了怪物。</p> <p class="ql-block">上独木河同学合影。上独木河是大队部所在地,当时在学生眼里,相当于咱们的首都北京。大道在屯里拐了个弯,供销社在路北,我们习惯称呼的“陈大帅”是供销社的最高领导。道南有个手压洋井,同学们渴了就趴上咕咚咕咚喝…。</p> <p class="ql-block">女生,什么时候都是美丽的风景,只是独木学校时,我们男生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关注她们。那个时候男女有别,别说拉下手,說句话都脸红,男女同桌还要划道线,谁也不能过界。现在,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多么和谐,多么惬意!</p> <p class="ql-block">戴上红领巾,扎上小辫辫,穿上纪念衫,就在扇子面小操场上,又站成一排。向着太阳微笑,对着青山妩媚,看着男生喜上眉梢,小学同学的亲情更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老师和男生同学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李 财 徐玉清 李旭老师</p><p class="ql-block"> 曹志阳 林增恩 布廷君</p><p class="ql-block"> 孟建武</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义臣 董连永 刘春艳</p><p class="ql-block"> 潘巨勇 舒瑞东 于润春</p><p class="ql-block"> 朱 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往年同学结连理</p><p class="ql-block">至今百媚向夫君</p> <p class="ql-block">发新书了!</p> <p class="ql-block">李旭是独木河小学同学的启蒙老师,上课很严厉,尤其怕他瞪眼睛;下课又很和蔼,经常翻几个跟头让大家佩服不已。今天又重温当年上课情景,课文是讲解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随着课文的朗读把大家带回到了独木河小学,带回到了儿童少年那天真无邪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几个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这情景、这氛围、这声音,是多么的熟悉!</p> <p class="ql-block">  聚会活动结束前老师同学集体合影。每每看着这张合影都不禁感慨万端,从独木学校走出将近60年,白发平添,褶皱上脸,但不变的是眼神、是笑容,是历经生活艰辛后幸福安康呈现的欣慰。</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李淑清 赵莲荣 李桂花</p><p class="ql-block"> 李桂香 朱瑞香 王金环</p><p class="ql-block"> 刘凤清 </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徐金香 赵福顺 林增恩</p><p class="ql-block"> 曹志阳 李旭老师 朱凌</p><p class="ql-block"> 潘巨勇 张义臣</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徐玉清 李 财 舒瑞东</p><p class="ql-block"> 董连永 刘春艳 于润春</p><p class="ql-block"> 孟建武 布廷君 戚桂香</p><p class="ql-block"> 张桂琴</p> <p class="ql-block">花样年华,至今绽放;</p><p class="ql-block">美丽少年,至今依然!</p><p class="ql-block">变化的是年代,不变的是同学情,</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相聚,常相聚!</p><p class="ql-block">(本次聚会还有很多照片,下次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