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 读历史 品故事 史话皋狼之二十一: 岸北村卧龙山龙王庙祭祀孝文皇帝源考

剑胆冰心

<p class="ql-block">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各郡国建立孝文皇帝太宗之庙始于前156年,汉涅县城旁的岸北村卧龙山上建立了文帝太宗庙,其主题是文帝罢露台。 </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故城镇岸北村卧龙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首先由于西汉时期,故城镇为涅县治所,离岸北村很近;其次卧龙山龙王庙内祭祀的孝文皇帝罢露台的故事在《资治通鉴》里有明确记载;再次建立孝文皇帝太宗庙宇是汉景帝刘启制定的制度,这在《史记》中也很明确。</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故城镇石人底村边有一座露台山,岸北村有一座卧龙山,卧龙山上的古庙里,供奉有海渎龙王、孝文皇帝和石勒皇帝的祭祀牌位。据老年人讲,他们很小的时候,记得庙里塑像在孝文皇帝面前跪着一位大臣,似乎在向孝文皇帝请示和报告着什么事情。我在资治通鉴里查阅了关于汉孝文皇帝的故事,幸好只有一则关于露台罢营的故事。掩卷而思,一下使我将卧龙山古庙里汉文帝的塑像和爷爷的描述以及邻村露台山的山名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想爷爷所讲的这位跪着的大臣可能正是在向孝文皇帝请示是否修建露台的事情,孝文皇帝也正在给他陈述着自己的主张。我恍然大悟,原来的露台山这一名称竟然隐藏着这样的联系和密码,那么可以想象当初山上可能祭祀着汉孝文皇帝,其主题就是露台罢营、宽俭待民的故事。随着历史更替,佛教传入并与道教融合发展,龙王信仰居上,露台山的庙宇衰落后转到了不远处的卧龙山上,卧龙山成了道教和佛教融合的象征,而后来露台山上又竖立起来了象征着佛教的释迦牟尼的巨像,据民间传说,石人底露台山上的北齐大佛石刻像,有一天晚上就不翼而飞地到了北良候的山上,从此再没回来。西汉初期流行黄老道家学派,文帝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这对经历了战国至秦末长期战乱之后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文帝的仁厚、俭朴,截然不同于秦代暴君,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圣主。这方面史家和历代帝王有不少评价。&nbsp;</p><p class="ql-block"> 太史公:“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从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经过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班固: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师下以德,农不共贡,罪不收帑,宫不新馆,陵不崇墓,我德如风,民应如草,国富刑清,登我汉道。</p><p class="ql-block"> 司马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我国历史上大唐皇帝李世民谈起为民父母之道,也是自愧不如!纵观中国历史,执政之大道在于为民利民。</p><p class="ql-block"> 西汉王朝是在不断动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前的20多年里,先后经历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的暴政和楚汉争霸三个大动荡时期,天下急需修养生息。西汉初建时,刘邦的名臣,如萧何、张良等,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并且不断地劝谏刘邦。但是,刘邦在位还不到10年,而且不断进行着消灭异姓封王和抗击匈奴的战争,未能系统地履行休养生息政策。随后吕后执政,宫廷斗争不止,朝廷之中也不可能全力以赴实现休养生息。直到汉孝文帝继位,天下相对安定,这才能使朝廷从容地休养民生,调整经济。接下来汉景帝在位18年,继续了汉文帝的政策取向,史称“文景之治”,给西汉王朝&nbsp;200多年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坚定执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休养生息政策,与他在山西做代王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西京杂记》记载,文帝做代王时,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建造了一个“思贤苑”,专门招待天下的贤人。这个思贤苑建筑规模宏大,内部装饰也很讲究,以证明他对贤人的思盼和重视,代王的部下张武和宋昌,很可能就是来自这个“思贤苑”。事实上,对待这两位从山西跟随来的部下,汉文帝予以特别重用。就在继位的当天晚上,汉文帝即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掌管保卫首都的南军和北军;并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廷的内部事务。此二人一内一外,成为文帝继位初期的左膀右臂。在另外一个场合,当文帝回忆起自己继位的过程时,依然念念不忘从代国跟随来的功臣。文帝说:“当时,大臣诛杀诸吕之后,要迎接我继位,我颇有些狐疑,大家也反对我继位,只有中尉宋昌劝我接受,使我得以有机会保奉宗庙。”不过,在文帝看来,不论是反对还是赞成,大家都是出于忠诚,所以,从代国跟随他来的六个主要大臣,都官至九卿,掌握着朝中大权。&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nbsp;汉文帝继位以来,天下相对稳定,内乱之少见,非汉高祖在位时可比。这一方面是因为异姓封王绝大部分已经被消灭,另一方面也与文帝的宽松政策有关。汉高祖在世时诸王的反叛,有时是反叛者的政治野心在作怪,有时也与朝廷对他们的不适当猜疑有关。无论如何,文帝在位,由于对内对外的战事稀少,使他能够有时间从容地到各地考察,而出入于山西这块他曾经为王的故地,更是汉文帝经常的选择。&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继位之初,在对外关系方面,与匈奴的关系依然是头等大事。汉高祖在位时,大臣刘敬力主与匈奴和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吕后主政时,本来想与匈奴开战,将领们不同意,只好再行和亲。文帝即位,继续和亲政策。可到了汉文帝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侵入陕西和山西北部,汉文帝命令丞相灌婴集结车骑兵85000北击匈奴,匈奴右贤王不敌,退出陕西、山西北部。为了进一步安定这个地区,汉文帝开始巡视北边,回到了晋阳。&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这是汉文帝继位后第一次回到晋阳,并停留了十几天,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举动,证明了文帝对故地的留恋。当时的人们都有一种迷信心态,认为发迹的地方、事业开始的地方对于今后的发展有一种神秘的促进作用,所以,文帝对代地怀有特殊感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晋阳,汉文帝首先会见了做代王时的所有旧臣,并根据功劳大小,对他们进行了赏赐。其次,对于代国都城晋阳的居民,则象征性地赏赐了牛肉和美酒,并免除了晋阳和中都两地三年的税赋。根据唐代周密《齐东野语》的说法,西汉早期的租税本来就很轻,在租税很轻的情况下,还要免除晋阳和中都的税赋,更进一步说明了文帝对山西故地的感情。&nbsp;&nbsp; &nbsp;此后,汉文帝又多次回到代地。有时是直接到来,但更多的时候是去其他地方巡视时,专门绕行到代地。另外,汉文帝有四个儿子,长子是太子,也就是接下来的汉景帝,次子刘武,三子刘参,四子刘胜。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把次子刘武封为代王,三子刘参为太原王。汉文帝把两个儿子封在山西中北部,充分说明了他对自己受封故地的重视。但是,文帝又把原来的代地一分为二,大概也是担心如果一人在山西为王,可能会出乱子。&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在后世,史学家对汉文帝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都认为汉文帝是历史上最能关怀民间疾苦、不劳烦民力的帝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汉文帝的日常生活也非常朴素,没有一般帝王的奢华。</p><p class="ql-block"> 刘恒在做皇帝之前,曾在山西做了十七年的代王,他对山西晋阳中都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称晋阳为“龙潜之地”。“龙潜之地”的晋阳(今太原)也成了出真命天子的宝地。代王刘恒做皇帝共有23年,公元前&nbsp;157年去世,被谥为孝文皇帝。岸北卧龙山也是当地百姓为了怀念潜行于山西代地的代王刘恒而取名为卧龙的,真是应了“卧龙腾飞待时机,晋阳潜行十七年,一朝入云升天去,甘霖洒遍万民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创太平盛世,最幸运的皇帝刘恒,他的德治天下之功永为后世所记,孝文皇帝仁德厚民之举因文景之治终成后世典范。当年山西的北岳恒山也因为了避讳而称“常山”。</p><p class="ql-block"> 孝景皇帝(汉景帝刘启)元年(前156)十月,丞相申徒嘉等人建议:世间取天下之功没有大过高皇帝的,治天下之德没有超过孝文皇帝的,高皇帝庙应当作为本朝帝王的太祖庙,孝文皇帝庙应当作为本朝帝王的太宗庙。后代天子应当世世祭祀太祖和太宗之庙。各郡各国诸侯也应当分别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之庙。每年朝廷祭祀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时派使者来京陪侍天子祭祀,每年都要祭祀太祖、太宗。请把这些写入文献,向天下公布。”景帝下制说:“可以。”</p><p class="ql-block"> 可见当时在西汉涅县治所范围内,民间建立孝文皇帝太宗庙是景帝允许的。也是符合国家制度要求的。岸北村位于西汉涅县治所现武乡县故城镇北,当时按照涅县是大县,基本上属于涅县城的区域内,这就更容易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把这些所思所想写成一首诗,聊以表达对这座古庙的断想。</p><p class="ql-block">问道卧龙山兼怀露台山</p><p class="ql-block">文帝祀庙了无踪,</p><p class="ql-block">此山空余露台名。</p><p class="ql-block">卧龙山上宗庙在,</p><p class="ql-block">问道黄老享太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