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篇—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职工文化作品展

Dhyana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诗 歌</font></b></h1> 《赞 歌》<div><br>作者:郝密雅</div><div>单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div><div><br>像一种礼仪<br>屹立在风中<br>旋转的风车<br>怀有虔诚的心<br>和宽广的胸襟<br>面对天空,面对大地<br>坦诚地诉说<br>婉转地歌唱:<br>风将我吹得旋转<br>“所有经过风车的风,<br>都将成为清醒的事物。”<br>所有经过风车的风<br>都将脱胎换骨<br>令你耳目一新<br>所有的风<br>不再四处漂流<br>每一缕风<br>每一缕经过风车的风<br>都将具有集体意识<br>每一缕风<br>都将拥有神奇的智慧与情感<br>所有的风,无论是<br>来自海上辽阔的风<br>还是从边塞赶来<br>狂野迅疾的风<br>都将满怀着理想<br>与快乐,融入此刻<br>灿烂的阳光<br>编织成一根<br>剪不断的线<br>将天地间的深情<br>款款缠绕<br>将一根金色的线<br>银色的线,化作<br>生生不息的光芒<br><br></div> <p class="ql-block">《我的青春为你闪耀》(组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宁肯</p><p class="ql-block">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本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破土而出</p><p class="ql-block">一截角铁</p><p class="ql-block">硬过了岩石和种子的芽尖</p><p class="ql-block">何况</p><p class="ql-block">那几点雨的暗号</p><p class="ql-block">就写在角铁的身前</p><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公元1921年之后</p><p class="ql-block">第100个春天,蓬勃而起</p><p class="ql-block">起身而站</p><p class="ql-block">看这个换了天地的人间</p><p class="ql-block">如此明亮,灿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见了吗?</p><p class="ql-block">泥土更深处,生机在萌动</p><p class="ql-block">虽然,旷野的残雪仍封锁着消息</p><p class="ql-block">但,看见了吗?</p><p class="ql-block">打破沉默的人</p><p class="ql-block">正日夜兼程</p><p class="ql-block">看见了吗?</p><p class="ql-block">一截角铁,又一截角铁</p><p class="ql-block">要赶在草木之前</p><p class="ql-block">向天空挺进</p><p class="ql-block">站成春天的路标</p><p class="ql-block">奔赴传递温暖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几点雨,印迹清晰</p><p class="ql-block">刻在冰硬的角铁上</p><p class="ql-block">这个前面有无数春天的春天</p><p class="ql-block">已经将所有的力道</p><p class="ql-block">注入了一基又一基铁塔</p><p class="ql-block">我,作为一截角铁</p><p class="ql-block">带着一条又一条线路</p><p class="ql-block">带着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一起,向远方奔跑</p><p class="ql-block">奔向</p><p class="ql-block">中国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28岁,这是</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p><p class="ql-block">黄金时段的年岁</p><p class="ql-block">立定志向的年岁</p><p class="ql-block">转折时代的年岁</p><p class="ql-block">一道道青春的闪电</p><p class="ql-block">撕碎了中国的黑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应该怎样度过</p><p class="ql-block">青春应该指向哪里</p><p class="ql-block">青春应该如何锻造</p><p class="ql-block">南湖红船上的先辈给出了</p><p class="ql-block">28岁的方案</p><p class="ql-block">这个方案</p><p class="ql-block">改变了中国的命运</p><p class="ql-block">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p><p class="ql-block">改变了世界的面貌</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中国,正是</p><p class="ql-block">那一代人青春的回声</p><p class="ql-block">那一代人青春奋斗的证明</p><p class="ql-block">那一代人青春的理想投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倾听悠悠的回声</p><p class="ql-block">反复演算那一代青春的奋斗路程</p><p class="ql-block">认真在他们理想的延长线上衔接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一样的祖先,一样的生命,一样的青春</p><p class="ql-block">继承,是不言而喻的使命</p><p class="ql-block">当我,一次次站在铁塔的塔顶</p><p class="ql-block">青春在一条又一条高压线上前行</p><p class="ql-block">我的脚下曾经翻滚过百团大战的硝烟</p><p class="ql-block">我的脚下回荡着雁门关大捷的枪炮吼声</p><p class="ql-block">迎接四面八方的风</p><p class="ql-block">在高高的太行山上</p><p class="ql-block">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光明</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光阴都不负青春的命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脚下</p><p class="ql-block">每一座山峰都是“人”字的造型</p><p class="ql-block">在它之上</p><p class="ql-block">我要站立得挺拔如松</p><p class="ql-block">把青春展成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随光明一起</p><p class="ql-block">融入到生活和人民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一根巨大的发条</p><p class="ql-block">在风中摇摆</p><p class="ql-block">我的身体随着摇摆而摇摆</p><p class="ql-block">时光,在我的摇摆中流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挂在特高压绝缘子串上</p><p class="ql-block">在四面虚空中</p><p class="ql-block">摇摆,摇摆,摇摆</p><p class="ql-block">我用一个一个精确的动作</p><p class="ql-block">为岁月的时钟一下一下上紧发条</p><p class="ql-block">让时间以安全的姿势向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可避免的摇摆</p><p class="ql-block">坚定的摇摆</p><p class="ql-block">让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每一秒都记录下理想高悬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从塔上下来</p><p class="ql-block">我的心却仍保持天空的高度</p><p class="ql-block">与最先光明的事物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星辰次第亮了</p><p class="ql-block">星火安放之地</p><p class="ql-block">盛满城乡与村落的静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遥远之处</p><p class="ql-block">山,简化成淡淡的曲线</p><p class="ql-block">大地的城郭姿态安详</p><p class="ql-block">多少次,我转身离开</p><p class="ql-block">都未曾改变,它交付的</p><p class="ql-block">高度在我脚下</p><p class="ql-block">远方也在我的脚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场大雪之后,冬至扎根</p><p class="ql-block">冬天立住了身形</p><p class="ql-block">而我和我的铁塔</p><p class="ql-block">钉在黄昏与清晨之中</p><p class="ql-block">钉在风雪雾霭流岚之中</p><p class="ql-block">作为光明的指针</p><p class="ql-block">为苍茫</p><p class="ql-block">指示着走进春天的方向</p><p class="ql-block">那里,我的青春经过冰雪的打磨</p><p class="ql-block">将同雨水与灯盏一起</p><p class="ql-block">熠熠闪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戴稳,扶正</p><p class="ql-block">昂首,举起拳头</p><p class="ql-block">现在</p><p class="ql-block">与心脏一起跳动的</p><p class="ql-block">还有胸前的这枚党徽</p><p class="ql-block">如一团火,而我</p><p class="ql-block">将是燎原的星星中的一颗</p><p class="ql-block">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将为你闪耀光芒</p><p class="ql-block">从此,日夜</p><p class="ql-block">散发温暖人间的光和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彩虹在东山岭搭起拱桥</p><p class="ql-block">在一条线路之上</p><p class="ql-block">我和彩虹平起平坐</p><p class="ql-block">一只鹰穿过我的身边飞向彩色之门</p><p class="ql-block">而那里,也是我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中的路</p><p class="ql-block">我是少有的行者</p><p class="ql-block">像那些我景仰的人们</p><p class="ql-block">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p><p class="ql-block">让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走向安宁与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p><p class="ql-block">太阳照耀着我和可爱的大地山河</p><p class="ql-block">身披光芒的我</p><p class="ql-block">比一只鹰更矫健</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带电飞行的青春</p><p class="ql-block">正输送澎湃奔涌的光明</p><p class="ql-block">——为亲爱的祖国</p> <div><br></div>《旗 帜》<div><br>作者:赵家瑞</div><div>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阳城县公司</div><div><br>一把镰刀,砍尽人世间的荆棘恶草<br>一把铁锤,砸开桎梏奴隶的千年锁链<br>镰锤铿锵,迸射出燎原的星星之火<br>镰锤呐喊,引战马顿足<br>金剑震怒、万炮齐吼<br>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啊<br>她飘扬在硝烟散尽的晨曦中<br>绵亘在这雕刻着万里长城的锦绣大地上<br>镰锤交叉的党旗啊<br>从虎门血染的炮台开始<br>从圆明园不熄的大火开始<br>中国人民就在寻找您<br>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br>多少志士泣血蹈海<br>一千次探索,一万次寻觅<br>终于在上海望志路一间小屋里找到了您<br>在嘉兴南湖的一叶轻舟上找到了您<br>您在民族危亡、神州沦落的时刻<br>高擎火炬,点亮了华夏大地<br>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br>中国在千百面旗帜中选择了您<br>于是,您挺身硝烟<br>点燃了秋收起义的烽火<br>于是,您屹立井冈,长缨在手缚苍龙<br>于是啊才有了雪山草地的悲壮<br>才有了抗击日寇的铁壁铜墙<br>才有了三大战役的滚滚洪流<br>才有了长江天堑的千帆飞越<br>党旗啊<br>您在共和国蔚蓝的天空猎猎飘扬<br>才使寒流化作春潮<br>冰雪化作雨露<br>阴霾化作朝阳<br>而今,镰刀铁锤经过了百年风云洗磨<br>雷火锻淬,变得更加铮亮耀眼<br>看吧,十四亿中华儿女<br>在镰刀铁锤的旗帜指引下<br>带着能量与智慧在奔跑<br>看吧,旗帜飘扬在华夏大地<br>改革的春风和煦暖人<br>祖国建设日新月异<br>旗帜飘扬在神舟卫星发射场<br>向全世界讲述飞天历程<br>旗帜飘扬在纵横东西南北连着银线的铁塔上<br>九天彩虹落人间,大地昼夜明亮<br>旗帜飘扬在浅海大陆架<br>又一代铁人奋进在新辟的油田<br>旗帜飘扬在改革开放的海岸线<br>新兴企业如花凌霄夺目鲜艳<br>旗帜高高飘扬在澳门香港<br>百年耻辱一扫而光<br>走过了百年的坎坎坷坷<br>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br>从昨天的惨淡寒冷到今天的春暖花开<br>一路艰辛一路歌<br>锻造了镰刀铁锤的刚强<br>磨炼得镰刀铁锤的坚毅<br>成就了中华民族巍巍然屹立于东方<br>前进吧!奋进新时代<br>中国共产党党旗永远领航<br><br></div> 《电从哪里来 爸爸去哪了》<br><br>作者:白勇<div>单位:国网吕梁供电公司<br><br>如果把100年缩短为一天<br>1921年的那天凌晨<br>整个吕梁是黑漆漆的<br>也可以这么说<br>那天的凌晨<br>奶奶的妈妈<br>早已经吹灭了煤油灯早早的入睡了<br>电是没有的<br>电是只听说没见过的东西<br><br>只是过了一会<br>才看见汾阳的教堂里有了微弱的光<br>而那微弱的光影中<br>映着敌人血刃我们的影子<br>外面枪炮声渐浓<br>一支送电的队伍要去陕北<br>期盼着主席点亮屋里那盏灯<br>照亮华夏<br>主席说安不安灯都不要紧<br>煤油灯也能办事<br>将来大家都用上电灯了<br>我再装电灯也不迟<br>将来胜利了<br>再为新中国建电厂、架线路<br><br>新中国的曙光洒满了神州大地<br>吕梁大地走来了一队一队的电力人<br>他们行走沟沟壑壑翻山越岭<br>点亮了一座座城市<br>启动了一台台机器<br>绽开了一张张笑脸<br>他们的汗水铺就了一条电力的大道<br>就在不远处的临县城<br>昼夜轰鸣的机器和叮当声<br>铸就了吕梁人新的梦想<br><br>铺开新的电网规划图<br>我的爸爸已经退休了<br>爸爸说这些铁塔是我们修建的<br>我说这里的运行维护是我们担负的<br>从基建开始到运行维护<br>我们不怕寂寞不怕黑<br>不怕吃苦敢担责<br>爸爸说电力人就该这样<br>于是我看到了更多走向黑夜的伙伴<br><br>电力不再是一根线一基塔<br>而是一张网一盘棋<br>信息让电力更安全更可靠<br>后勤让我们更安心更凝聚<br>你看那荒野的小路<br>走出了老辈人的步伐<br>荆棘林我们尝酸甜苦辣<br>寒风中我们斗志昂扬<br>冰雪中我们毅然前行<br>大雨中我们积极应对<br>运行、维护、抢修、服务<br>处处有我们迷人的风采<br><br>此刻那支穿红马甲的队伍<br>已经是深夜最亮的那抹红<br>企业、敬老院、农户、学校<br>都被我们点缀的万紫千红<br>正如我们的生活徇烂多彩<br>各种活动各种学习<br>激发着我们更多的能量<br><br>爸爸说国家在富强<br>科技在进步<br>人民在幸福<br>我说以前的电杆是埋地<br>现在的特高压要跨黄河<br>以前的电力人在振兴<br>未来的电力人担使命<br>那缓缓流淌的昌都水<br>已经结束了它的使命<br>在中国的西藏<br>也有了我们的身影<br><br>那蔚蓝的天空之下<br>皑皑的冰川之上<br>行走云间的我们<br>与翱翔的苍鹰为伴<br>陡峭的岩壁中<br>除了那岩羊<br>便是曾消失的马帮<br>和运送物资的索道<br>那偏远的藏舍中<br>终于看清了酥油茶和青稞酒的模样<br>看清了憨憨的笑容间<br>和哈达一样白皙的牙<br>在三江汇流的昌都<br>伫立着藏族同胞心中的电力天路<br>在那电力天路之上<br>耀眼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br><br>百年的钟声正在敲响<br>忆起广平曾说的一句话<br>父亲,您的每一根白发都是我不言放弃的理由<br>忆起每一次拍摄过的荣耀<br>都是那家风的熏陶<br>忆起曾行走过的秦皇<br>梦中的吕梁<br>孩子说我知道了<br>电从一代代电力人的心里来<br>而爸爸<br>就在我的心上<br><br></div> 《信仰》<br><br>作者:张成然<div>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br><br>民族危亡之时<br>你挺身而出<br>在黑暗中奔走呼喊<br>在战火中流血牺牲<br>你用生命践行理想<br>你用坚毅守护夙愿<br><br>社会主义建设之时<br>你攻坚克难<br>在百废待兴中建立新制度<br>带领人民走向富裕<br>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r>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人民内心深处<br><br>2008年奥运之时<br>你万众瞩目<br>在华灯灿烂中书写国家繁荣<br>在一幅幅中国元素中展现大国包容<br>你用热情迎接八方来客<br>赢得了世界的赞许和尊重<br><br>扶贫攻坚之时<br>你全民动员<br>在风里雨里精准脱贫<br>在攻坚的主战场唱响胜利的凯歌<br>你不曾言坚辛<br>用铿锵的脚步铸就世界的奇迹<br><br>抗疫防疫之时<br>你迎难而上<br>在急速的驰援中彰显中国力量<br>在忘我的奉献中诠释中国精神<br>你不惧风险<br>你不怕牺牲<br><br>此时<br>我的心为你而触动<br>你是喷血的太阳<br>迸发出万丈光芒<br>我仍记得入党宣誓一刻<br>一生中最激动难忘时光<br>怀着无比敬畏之心坚信信仰<br>红色,是我的热血<br>也是我的向往<br>  <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b>散 文</b></font></h1> 《党的光辉照我心》<div><br>作者:孙琴芳<div>单位: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div><div><br><div> 1980年,我刚刚5岁。成天除了玩泥巴就是捉虫子,懵懂无知的年纪里,耳边却常常听到奶奶这样的唠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共产党的恩情这一辈子都不能忘啊!”那时候,我对奶奶的这些唠叨话儿并不懂得太多,只知道是共产党打跑了日本人、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是毛主席让穷人翻身做主人、给穷人分田地、让穷人过上了好日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了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是劳苦大众的救星。<br> 1983年我8岁,那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胸前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每天放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挺胸抬头,歌声嘹亮,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学校大门。那个时候,从小学课本里我们认识了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优秀共产党员,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一幕幕生动感人的画面,让我知道了,共产党员就是敢于同敌人斗智斗勇,敢于流血牺牲,不计得失、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我深刻认识到,是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br> 1990年我15岁,那一年,我初中毕业。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为我做饭洗衣,全力以赴支持我中考。但是,我每天却看不到父亲的身影。晚上睡觉时还不见父亲回来,早上醒来父亲已经上班了。让我今生都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我中考报志愿的那一天,我和母亲左等右等,焦急地盼着父亲回来为我的中考志愿作决定,但直到天黑,父亲也没有回来。那时候没有移动电话,我们无法联系到父亲。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因为电厂锅炉大修,又适逢夏季用电高峰,为了不影响全体市民的正常用电,他每天和工人们钻在40多度高温的锅炉里抢修。父亲是领导,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抢修小分队共7人,党员就有4名。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只求付出不图回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  <br> 2010年6月28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郑重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刻,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就是永远牢记党的宗旨,永远铭记入党誓词,永远践行党员承诺,永远忠诚党的事业的人。我要像父亲一样,和所有的先辈们一样,与身边的共产党员肩并肩、手挽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br>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广大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坚守抗疫第一线,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br> 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共产党员侯振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他靠前指挥,周密部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垫资10万元购置储备防疫物资,发放给供电抢修人员和春节假期的值班人员,保证了整个运城电网的正常运行。他仅用半天时间,为调度运行人员增设1间电网备调室和1间配餐间,配备电磁炉、冰箱、方便速冻食品等,实现了调度运行人员物理隔离。他创新提出将电梯每层停靠改为单双层停靠。他在现场与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图纸,与维保人员探讨改造方案,与厂家人员多次电话沟通,解决技术难题。<br> 党支部书记王峰牵头组建8支103人共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社区和物业公司做好8个职工住宅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协助警方捣毁了小区内一个34人的传销团伙,真正发挥了联动联防的积极作用。他主动联系运城市金麒麟美发爱心人士,为社区志愿者们和城区供电应急抢修队员31人义务理发,让岗位上的供电人更加美丽。<br> 共产党员郭靖、樊强胜、肖隆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小区门口对进出人员仔细测温、对出入车辆详细登记、对可疑情况认真排查,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耐心做好群众解释工作。他们收到了运城市东城南风社区党支部、东城南风社区居委会送来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这正是“特别的荣誉证书送给最美的你”。<br>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目睹身边的党员师傅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抱怨、不埋怨、不懈怠,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岗位创新;在万家灯火的团圆节日和娱乐休闲的周末,他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重大工程建设和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对电力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无限热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深刻内涵。这些让我知道了,共产党员就是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生死关头豁得出的人。<br>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100年前,在上海望志路树德里106号和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13名年轻人成为圣火的播种者,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走过百年峥嵘岁月,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员总数达九千多万。<br> 站在这只光荣的队伍里,我无比自豪、无上荣光,我将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干好本职、创新工作,用优秀的工作业绩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div></div></div><div><br></div> 《100岁,40年,两代人的电力情缘》<br><br>作者:刘永正<div>单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br><br>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华诞。<br>  一百年,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前行,风雨兼程,只争朝夕,改变了满目疮痍的山河旧貌,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逐步实现了民族自立自强,各行各业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从业绩领先再到世界瞩目。十四亿中国人,正在凭着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步为世界接纳和认可,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一百年。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的大智大勇和百折不挠,给予全体中国人太多的集体荣誉感、幸福获得感以及民族自豪感。<br>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和一个重大的历史进程相吻合,相印证是幸运的。非常有幸,我生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16岁入团,28岁入党,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改革开放战略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亲历者。2021年,站在这样一个光辉的时间节点上,从自身和家庭的角度,与国家一道回望历史,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意气风发,心潮渐高,信心满满。<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8-1988,一个孩童的电力记忆</b></div><br>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与万千中国家庭一样,正在悄然间经历一个时代的蜕变。从自己依稀开始记事起,父亲工作就非常忙碌,穿着那个年代人们偏好的蓝色工装,经常早出晚归。周末放假,他与工友同事相聚谈论的,也都是输电线路路径和铁塔建设的话题。父亲加班,偶尔会用自行车载着我去办公室。看着他一头扎进铺满桌面的线路图纸里勤奋工作,废寝忘食,我就深深被震撼。尽管那时年幼,不太明白什么叫责任和担当,但彼时彼刻,那些密集分布在晒图纸上曲曲折折的电力线路符号就已经填满了我的内心。年龄稍大一些后,才明白了父亲所从事的是电力线路的野外测量和绘图设计工作,这种工作精细程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实地踏勘,精准测量标记,再在设计图上修改,纸面上的一丝差错就有可能造成实际地面上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误差,导致输变电工程无法开展实施。那时的父亲,正值盛年,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学生时代过硬的数学基础为他的一线测绘工作提供了保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每一次优质的工作成果,也让他深得科室领导同事的信赖和支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电力基础还非常薄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适应国家的快速发展。电网发展,设计先行。只要单位一声令下,父亲便提上测量设备出门去,野外踏勘,测量标记,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有时工作任务重,父亲会吃住在一线,全然忘记了家的存在。那时通讯不发达,几天几夜见不到父亲的我,一直用稚嫩的声音询问母亲“爸爸去哪儿了”,母亲一直微笑相对。那个年代,“志同道合、献身国家建设”是万千普通家庭的理想。母亲理解父亲,有些事情不需要解释,正是有母亲的支持和理解,父亲才没有了后顾之忧。老一辈电力人和家属对电力事业的尊重付出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中国人历来以某某世家,某某出身来标记一个家庭,也许正是童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我深深打上了“电力”的烙印,此后与电结缘将是必然。<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88-1998,一个电力之家的逐步走强</b></div><br> 父亲从事了十余年的电力线路一线测量工作之后,九十年代初转入了专业科室工作。我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在我们这个家庭里,除却柴米油盐,平时谈论的最多的也是关乎电力的话题。哪里哪里新投了一座变电站,哪里哪里增加了新线路。偶尔我也会和父亲讨论起电网建设的未来前景,彼此会心一笑。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间,我们家庭的收入逐步增长,经济条件渐趋宽裕,电视机从黑白变彩色,尺寸从14英寸变21英寸,儿时家里的一盏60瓦灯泡照全家的状态已经为高亮度的日光灯管所取代,自己学习的书桌上也增添了漂亮的台灯。每当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和深沉的夜色形成了一幅不可言说的美图。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电量供应所限,加上居住的城市正在进行大面积拆迁改造,供电可靠性不能完全保证,停电时常会发生。一有停电,街坊四邻就会寻上门来,问父亲为啥停电,或者请父亲出面协调供电局,看看能不能早点送上电。父亲似乎很享受作为电力员工的那份荣耀,从不推脱,用他的话说叫做义不容辞。别人一提,他便拿起电话进行联系。当小巷民房在黑夜中亮起来时,邻居发出的感谢之声足以让父亲自豪一两天。我明白,比起童年时昏黄的灯泡和没有任何征兆的停电,今时今日,我们的供电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是即便如此,老百姓对于用电可靠性的期盼早已经超出了电力事业的发展预期。我深深感受到了电力人的责任与使命,能够明显感觉到一个电力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98-2008,一个新生电力接班人的成长</b></div><br> 这一个十年,国家的电力事业开始飞速发展,投资越来越大,电力改革大幕已然拉开。特高压电网也顺利上马,中国电力赶超世界,成为中国叫响世界的一张名片。父亲光荣退休,成天看着《中国电力报》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叹国家建设步伐快马加鞭。我们的家庭也奔向小康,搬进了楼房,开上了小车。我完成学业,进入到了电力公司一线班组工作,既是遂了孩提时代的电力梦想,又算是电力子弟子承父业。上班之初,父亲语重心长,千般交代,万般嘱托,生怕我在工作中有所差错。父亲的话,我牢记心头,数年的一线磨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寒来暑往,穿梭于变电站之间忙忙碌碌,对设备进行检修,对线路进行巡视,我一直坚守着一份执着的承诺,践行自己的入职誓言。看着检修的设备越来越先进,改造的线路旧貌换新颜,自豪感与日俱增。父亲对我的工作提出过很多要求,在他心里,他认为我不止是他奋斗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新一代电力梦想的传承人。能够顺利接棒,跑出新的成绩,是他对我未来十年的进一步期望和期待。而我自是不敢辜负父辈的期望,钻研技术,储备知识,尽职尽责当好电网的守护人。从国家电网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来看,我深刻明白,未来的时代,智能电网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知识,有魄力,有作为的年轻力量去支撑。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来世界关注的目光,盛况空前。当我们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自豪时,看到各大场馆璀璨的灯光照明,作为电力人,那份愉悦和自豪是旁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那一刻,父亲眼圈发红,眼中噙满激动的泪水,我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和寄托。<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2018,一个电力基层干部的承诺</b></div><br> 时光荏苒。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在近十年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把“一强三优”确立为奋斗目标,国内电网结构越发坚强。我们不仅经营自己的电网,还走出国门为巴西、葡萄牙等国家建设电网。一批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价值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跻身全球500强企业第二位。那份自豪是几代电力人用辛勤和付出换来的。“十三五”开局,建设世界一流卓越电网又成为我们的新目标。父亲迈入古稀之年。我褪去刚上班时的那份稚嫩,步入不惑之年。从一线的电力员工成长为一名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碰巧的是,我所分管的是一方县域的电网建设前期工作,从风电接入到变电站升压改造,从新的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协调到最后顺利落地地方,每一次接受任务,都感觉自己的责任如山川河岳一般厚重;每一次工程竣工送电,内心都无比扎实沉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电力事业的感情愈发深厚。现在的我,能够感同身受父亲的电力情怀。2014年前后,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于2015年辞世。每年清明祭日,在父亲坟茔之前,我都会把自己在工作上的成绩和不足给他作一汇报,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彼此相通。因为这是我们父子之间的约定,是两代电力人共同遵守的契约。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亦如父亲,我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让她们了解电力,关注电网,从小就对国家电力建立起一份朴素的情愫,不管她们将来是否从事与电力相关的行业,她们都是电力人的后代。中国人讲不忘初心,饮水思源,作为滋养培育了我们的电力事业,我们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br> 中国人特别喜欢以“十年”为一个单位来记录自我的发展,总结自身的得失,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四个十年,细说从前,我们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我们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是一个缩影和代表。想想各行各业都和电力事业一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怎么能不油然而生?<br>现在,“十四五”建设已然拉开大幕,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新的奋斗目标,万千电力人此时此刻正在一线奋战。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得以一步一步向前进的,成绩有目共睹,未来激情澎湃。新起点,新征程,更加不容懈怠,我愿意用后半生的激情和热血去燃点岁月,发挥好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一名普通电力人的事,尽好自己的责,主动作为,让我们国家的电网更坚强,让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更敞亮。这段文字,既是一份自己40年心路历程的梳理,更是两代电力人献给敬爱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岁生日的绵薄礼物,祝愿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蒸蒸日上,越来越好。</div><div><br></div> 《听前辈们讲那些过去的故事》<div><br>作者: 何文锋</div><div>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div><br> 自接到《晋电百年话春秋•人物篇》的采写任务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行动:召集人手、制定计划、收集基础素材、列采访提纲、协调采访事宜、核实采访数据、检点进度、补充故事图片等等。两个月中,采访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进程一点点向前推进,转眼到了交稿时间,我与另两位伙伴陆续完成了公司原经理胡家群、金可元和原党委书记宋晚和的采访任务,采访稿件也相继完成。现场采访以及后期的沟通过程中,前辈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值得我们努力学习、认真传承。<br><b> 胡家群:从谚语中参透真理</b><br> 我们最先走近的是原公司经理胡家群。非常巧的是,当时他正在着手整理自己的老相片和回忆录,与我们的采访内容不谋而合,于是很快就进入主题,谈的非常投机。为了寻找老相片,他还带我们去了他那间僻静的“工作室”,一有时间,他就在里面整理相片,归类编号等。中午时分,他又热情留我们吃了顿地道的阳城火锅。围着火锅,交谈更加热烈。<br> 现年73岁的胡经理思维敏捷、记忆清晰,上一辈人淳朴踏实的风格在他身上很突出。胡经理善谈,不时说出一句俗语、谚语来,令我耳目一新。提到管理之道,他说了句朗朗上口的谚语,但他的阳城口音较重,兴致高时口音更重,反复好几遍,我终于听明白了,他说的是“斧打凿,凿入木”,随后他给我们讲了这句谚语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斧打凿,凿入木”这句谚语原指木匠的一个工艺流程,他不是木匠,却从这句谚语中参透了管理的真谛:工作要一级抓一级,一级给一级加压,一级向一级负责,这样才能有方圆,有规矩,见成效。说到木匠,他又顺便说了说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近年来,全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没想到在二十多年前,老领导已经将这一精神理解到了骨髓,实施到了发肤。<br> 胡经理对“权力”的解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化权力为责任,化责任为义务,化义务为服务”。三个“化”字,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而又曲径通幽地阐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了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1995年当他上任晋城供电公司经理一职时,各项工作异常繁重,身处要职的他,塌下身来,真抓实干,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扑在了“服务”上。<br> 当时公司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达标。他把他的所有“权力”都“斧打凿,凿入木”地层层传递下去,化作了“服务”,服务生产,服务基层,把公司上下的资源都汇聚到了中心工作中。奔波忙碌中,迅速透支了身体,有一次做汇报发言,他突然感觉心慌、腿脚发麻,咬牙汇报完后,身体便开始僵硬,到后来,双腿麻木得动弹不得。迫不得已,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末梢神经发炎。医生说,是过度劳累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发末梢神经发炎,最终造成腿脚瘫痪。那次,治疗半年才好转过来。<br> 说到这儿,他又提到了一句俗语:能叫累死牛,不让翻了车。听着那段难忘的经历,看着眼前行动敏捷的老领导,我被深深触动了,不禁又想起当初大学毕业分配进单位时的情景,当时一同分配的其他人员都已经报到了,我却无缘无故地被拖了两个月都不能报到。实在没辙,只好守在单位大门等胡经理的车。当时没有想到,胡经理听了情况后,只是一句话,事情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那次,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厉风行,正直果断。18年后的今天,当我深入了解到胡经理以前这些经历后,才理解到那个小插曲体现了的,正是他的服务意识。<br> 胡经理侃侃而谈,常常会通俗易懂地说出深刻的道理,而且出口成章,当我惊讶于他飞扬的文采时,他刚好讲了一个故事,顿时解除了我的疑惑。那年,他到武汉参加了一个干部培训班,培训学习时,他满脑子里装的还是工作。当时,他构思了一篇与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主题是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可是思路没有捋顺,一直没动笔。一天傍晚,他正在洗衣服,一边洗,一边想他的文章,灵感忽然而至,于是他赶紧放下衣服,趴到写字台上写了起来,没写两句,思维却又短路,他只好返回卫生间。折腾了两次后,思路终于清晰,于是他一口气写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正写得痛快呢,忽然有人砰砰砰地拍门,还在大声喊。开门看,是一起参加学习的同事,来人火急火燎地问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把他吓了一跳,一起查看“出事”情况,才发现卫生间里“浓烟”滚滚,并不时透过窗户向外飘散,那人正是看到这一情形找上门来的。再仔细看,哪里是烟,分明是雾。雾从何而来?原来一个小时前,他丢下衣服去写作时,水龙头正放着热水,滚烫的热水早已溢出洗衣盆,满地漫流。热气蒸腾起来,卫生间就成了桑拿房。小心提领起盆中的衣服看,衣服已经被烫得变了形,走了样!<br> 那次,以一盆衣服为代价换来的论文,发表在了1996年的《中国电业》杂志上。通过手机屏幕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我仿佛还能看到上面蒸腾着的热气,看到胡经理奋笔疾书的情景。在与胡经理交谈中,他多次说到“要对得起二百万晋城人民”,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行动,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在晋城供电的发展历史中刻上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br><b> 金可元:永远是工作第一,个人第二</b><br> 金可元经理是晋城供电局(公司)升格为山西省电力工业局直管一级局后的第一任经理,对于今天的晋城供电公司来说,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奠基人。<br> 我们接受任务时,金经理年过80岁了,因为身体的缘故,迟迟没能接受采访。终于等到了那一天,跟着慰问老领导的杨晋芳,我和李锦茹终于走进了金经理的家。金经理的家里非常安静,听说他刚刚躺下休息,我们也都轻手轻脚的,生怕打扰了他。轻轻推开卧室的门,才发现家里人不少,有子女,有亲戚,有保姆,都是围绕着照顾他的。<br> 金经理意识已经不太清晰,听他家人说,因负责离退部工作,杨晋芳常来探望他,现在单位的人,他只认识杨晋芳一人了。杨晋芳高声向老领导问好,老领导仰躺着,侧了侧头,含混地回答了几句,用了我根本听不懂的南方口音。看样子,金经理是无法接受我们的采访。无法当面聆听金经理讲述他过往的经历,非常遗憾。通过沟通,他的两鬓霜白的爱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br> 金经理的爱人身材瘦小,精神矍铄,虽已是耄耋之年了,思维却非常清晰,谈吐温文尔雅,透露出几分南方女子的温润来。她对金经理的记忆大多保留在他以前在巴公电厂任职时期的,那时她也在电厂高压检测班上班。她的声音轻而浅,以前的事情印象大多模糊了。在努力倾听中,我听她几次提到了金经理的守时,于是问到,金经理的守时可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儿吗?没想这一问,挖掘出了一个尘封了数十年的,今天听来都令人动容的故事来——<br> 省公司每年年底都会召集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省城太原召开年终工作会,开会时一般都在冬天。那年冬天,又到了省公司开年终工作会的时间了,金厂长(金可元时任巴公电厂厂长)提前一天便坐了单位的212(老式的北京吉普车)向省会太原赶去。几十年前的交通还很落后,不像现在,从晋城到太原有四小时可到的高速路,有七小时直达的列车,那会儿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老路,尤其在长治到晋中还有一大截山路,一边靠着大山,另一边就是悬崖深沟。路况不好,加上重车多,堵车是常事,经常一堵都在四五个小时。所以从晋城到太原,单程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即便专车到省城开会,也至少需要提前一天出发。<br> 生怕堵在路上费事,那天金厂长走得很早。走得早,路上车不多,所以大半程都很顺畅,大概中午时分已经到了晋中境内。也许是路上有点积雪车子打滑了,也许是赶往目的地的心切车速快了点,正在行驶车子突然失了控,叮铃咣啷冲出主路,带着满车的人,翻着滚朝路边的沟里冲去。车子落定后,大家“哎呀哎呀”地爬出来一看,一个个头上脸上都是伤,身上到处都淌着殷红的鲜血。好在出事那个地方沟不深,好在是冬天大家穿得也厚实,虽然都挂了彩,相互检查了下,多是皮肉伤,腿脚都还灵便,暂且看不出大碍来。<br> 一行人想办法就近赶到晋中医院,检查包扎,处理妥当后,金厂长留下其他人联系处理车辆拖回修理的事宜,自己连夜买了晋中到太原的火车票,第二天赶到太原时,距离开会还有不到两个小时。<br> 那时的通讯也与那时的交通一样,很不便利,车出事一天了,家里人还一点都不知情。当第二天大家惊恐地发现体无完肤、顶棚也已严重变形塌陷车子,和一行头部、四肢打着“补丁”的人,发现一行人中唯独不见了金厂长。见此情景,把大家都吓蒙了,还以为金厂长的人身出了什么大事。没人会想到,同样打着满身“补丁”的金厂长已经端坐在太原的会场上,正向省公司领导汇报工作呢!<br> 永远是工作第一,个人第二,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单位,说起金经理的过去来,他的家人们都表达了这一点。时间不允许我们再多打扰金经理和他的家人了,反复咀嚼着这一个故事,老前辈当年的工作状态和处事风格已能窥见一斑了。</div></div> <b>宋晚和:胸襟豁达,甘当绿叶</b><br> 按照事先的分工,我与文协另两个伙伴,每人负责采写一位老领导的文章。一个月间,我会同他俩完成采访,也基本完成了我负责的此次采访活动的组织策划职责,但是我自己的采访任务一直没有着落,说是没与受访人沟通好。<br> 与另两位受访人不同,我的采访对象宋晚和书记,在各种资料里留存下来的新闻通讯等非常少,现成可参考的文字材料几乎没有。查找档案时,我发现了一份他在2000年退二线时写的业务工作报告,如获至宝。正是通过这份业务工作报告,我才大致梳理出了宋书记的工作历程,并列出了针对性的采访提纲。宋书记仅在晋城供电党委书记上的任职就有11年,怎么留存下来的文字这么少?宋书记自从事宣传到管理宣传,宣传了别人一辈子,为什么唯独不见相关自己的事迹记录?此次,宋书记为什么迟迟没有同意接受采访?还未行动,我已经被一连串问题压迫得喘不过气儿来,也对自己能否完成采访任务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br> 距离最终交稿时间所剩无几了,这天中午时分,工会突然通知我采访宋书记。下午上班后匆匆做了采访准备,并特意温习了月余前制定的采访提纲,这才忐忑地敲开了宋书记的家门。<br>短袖T恤衫、休闲短裤、鹤发童颜、面带微笑,仅仅一个照面,宋书记便打消了我敲门前的半数顾虑。“我的事没啥可写的,多去写写别人吧”,多去写写别人吧,面带微笑的宋书记这一开口,我先前的疑问也解开了半数。结合采访前的一些情况,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马上刻画出来——谦让随和。十多年的党委书记,与多任经理搭班子和谐共处,一同经营了晋城供电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两个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谦让随和的“绿叶”一样的性格,是断断不能的。据老领导胡家群说,他当初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上任公司经理,因为前面还有宋晚和书记呢,但当时宋书记不但大力举荐他,而且在胡经理上任后,宋书记马上进入角色,全力支持胡经理的工作。<br> 说点啥呢?就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回忆,说说过去的一些难忘经历吧。宋书记从晋城供电局(公司)组建的经过说起,当时他在晋东南电业局任党委副书记,当晋城供电局(公司)将要组建的第一缕风吹起的时候,他便接收到了讯息;当相关他的调令还在酝酿中时,他便开始着手了解相关情况,向上级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当组建任务突然下发时,明知人、财、物还未有任何着落,明知摆在他面前的将会一个个异常难解的问题,他依然服从安排,受命上阵。<br> 晋城供电局(公司)正式独立运行后不久,便迎来了一个重头戏——达标。为此成立了以胡家群经理为首的“达标”工作班子,成立了以宋晚和书记为首的“达标”监督班子。胡经理负责的“达标”工作是斧打凿,凿入木,入木三分,宋书记的“达标”监督,同样也实打实的监督,不当老好人,不走过场。建章立制时,主要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规章制度健全了,就检查执行的情况,发现问题,立马处罚。说到这里,宋书记回忆起一个细节来:一次冬天检查变电站,检查巡视记录,都没有问题,一到设备场区,他查出了问题:前天晚上落在巡视道路上的雪,竟然没有一个脚印。于是那次,他毫不留采访过程中,经宋书记爱人的提示,在他的手机微信记录中,出乎意料地翻出了一首诗歌来——<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事应该看全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特例怎可代整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叶障目不可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平心放眼尽光明。</div> 采访中得知他爱好文学,但却未有作品留存,正在为此遗憾呢,看到这首诗歌,不免惊喜。<br> 这首诗见于宋书记的同学群里。有趣儿的是,宋书记和他的年过古稀的老同学们常常会在群里“对诗”,用这种古时文人的方式交流对话,抒发感慨,碰撞思想。这首诗便是宋书记在一次交流中的留言。放大了看,这短短的四言诗句,恰恰就是他一辈子胸襟豁达的真实写照,是他一辈子甘为绿叶的精神支撑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报告文学</font></b></h1> 《黄河之水“天”上来》 <div><br>作者:周英英</div><div>单位:国网忻州检修公司变电运行二工区<br></div><div><br></div><div> 在方城站的生命里,流淌着滚滚黄河水的血液。<br> 电力人引黄入晋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在这里积淀,又从这里延伸,从此奔腾不息。 <br> 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是电力线路,是方城变电站,是党的红色基因,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追光逐梦,砥砺前行的足迹。<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力“梦”随心愿</b></div></b><br> 皑皑白雪覆盖下的虎头山就雄踞在前方。<br> 山巅之上,是冰冻越发肆虐的地方,北风在呼啸,在侵略,正以割裂的方式回应这个季节,这块土地,这群人。<br> 雪是没过脚踝的,车轮带着铁链也没在其中。因山势陡峭,路面打滑,车辆无法攀爬,车轮被迫空转,卷起一团团纠缠在一起的雪,硬生生摔在车轮之后。我们不得不下车,被风裹胁着用力推车,嘴里齐声喊着号子,使尽全力,推……腿蹬了一下,我从梦中醒来。<br> 2021年2月2日23时46分,方城站3号主变顺利投运,这个喜讯在我心里欢腾了许久,竟又出现在梦里。<br> 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季,发生在方城站倒班路上的真实一幕。到如今,已成为泛黄的记忆,忆苦思甜的过往,激越心灵的诗篇,心底深处最意味深长的一个梦。<br>于电力人而言,这是一种搏击,一段攀爬,一条心路,引黄入晋的梦想曾在这条路上,还在路上,且在不断延伸,我不禁感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地深情与坚守中,电力梦终将梦随心愿。<br>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诞辰,方城站也将迎来3号主变投运的日子。<br> “方城站的弟兄们辛苦了,3号主变顺利投运意义重大,咱们一定要打一场有准备的硬仗,做实投产前准备工作,做好各项风险管控,把好设备验收关,确保主变顺利投运,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在方城站主变启动现场,专业主要负责人马占钰重点强调说。<br> 技术员王宣回应道:“我们一周前就将主变、三侧开关、刀闸、二次保护等的台账信息完整录入到PMS系统,《现场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也已编制完成……就等主变送电了,大家伙早盼这一天呢。”一项项精心准备的启动送电情况脱口而出,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信心满满,精神振奋。<br> 那天,金色的阳光晃着锃亮的设备,天气虽然寒冷,却处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甚至连天边那几朵闲散的白云,也开始在蓝茵茵的天空中手舞足蹈起来。<br> 值班员王鹏程一早就坐在主控台前的电脑旁,手捧启动方案,开始准备启动送电操作票。想到为配合3号主变顺利投运,在先前2个多月的时间里,经过多方组织协调,密切配合,严格安装,紧张调试等工作,方城站完成了220千伏2个间隔,110千伏4个间隔的倒间隔综自改造任务,现在终于可以进入3号主变启动送电的最后流程了,他心里激动不已。<br> 连续数日的工作运转,整理原始资料、录入资料数据、张贴标牌标识等,工作一刻也没间断,因缺乏休息,他的眼睛肿得像刚出锅的包子,黑眼圈也深深画在上面。<br> 为了消除倦意,提振精神,他急速跑到洗漱间,用凉水摸了一把脸,又用袖子在脸上胡乱一呼啦,照着镜子,挤了一下眉,弄了一下眼,觉得瞬间精神抖擞了,困倦的双眼也变得清亮起来。8份操作票,298项操作内容,他通过层层检查把关,再一次完成核对,确保每项操作项目都精准正确。<br> 值班长张俊伟对操作票进行最后审核,他认真地说:“我又看了两遍,咱这票100%没问题。”于是,欣慰的笑容爬上了王鹏程的眉梢,一脸的小幸福让人一览无余。<br> 用王鹏程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就应冲在前面,3号主变投运了,引黄负荷问题就解决了,咱也算为党的百年华诞做了点事情。”笑容再次堆在他胖乎乎的脸上,特别可爱。<br> 在主变现场,队长白增乐手拿设备验收卡,对着一条条验收项目仔细核查。“开关机构箱电缆入口防火泥是否封堵”“开关机构箱内标签标识是否明确、完善”……几十条验收项目在他眼前一条条通过检查,做投产前最后的诊断工作。他眼里盯着设备,心里装着设备,不允许有任何细节偏差,为主变零缺陷投运把好最后一道关。<br>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施虐全球。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全国14亿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齐心抗疫,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展现了中国力量。<br> 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必须对所有进站人员严格进行体温监测、核对身份证信息、签订“疫情防控期间外来人员进站承诺书”,核实无误,信息正常,登记后方可进站。<br> 白增乐队长郑重地对每位值班员说:“当前,新冠疫情仍不容小觑,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这些天厂家人员较多,咱们每次工作,要在厂家人员调试完设备,从变电站撤离后,经过咱们彻底消毒,才可继续到现场工作。”<br> 张俊伟马上接过话茬,诙谐地说,“这招真绝,这是想尽办法同疫情做斗争了哇。”引得主控室内一阵欢笑。<br> 在完全具备启动送电的条件下,19时20分,值班员接到调度启动送电操作指令,开始模拟预演,王宣监护,王鹏程操作。<br> “咱们要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执行卡,防止产生操作过电压,操作必须精准到位……” 生技股股长刘曙田重点强调说。<br> 那晚,皓月当空,几颗星星在沉寂的夜色中多情地眨着眼睛。虽已立春,但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浓重了夜的萧瑟,山地的寒凉被冷风张扬得极致、淋漓。<br> 几个头顶黄色安全帽,身穿电力工装的人影,在设备区内穿梭。<br> “合上1031隔离开关”王鹏程手指设备,进行大声复诵,他口中呼出的气流,瞬间凝成白雾,在灯光的映衬下,随着冷风袅袅升起。<br> 听到王宣一声“正确”后,便开始操作。顿时四溢的火花擦亮了深邃的苍穹,并传来噼噼啪啪的放电声。<br> 白增乐队长随即将应急灯的灯光射向带电显示装置,仔细探究显示指针的位置,说道:“刀闸已经合闸到位”。声音在林立的设备四周回荡,沉稳却不失铿锵之气。 <br> 操作票上一个个醒目的“红色”对勾依次排列,印证着每项操作的精准、无误。冷风吹过,将操作票夹吹得一阵颤抖。<br>投退保护,拉合开关,五次合闸冲击试验,时间一分分悄然划过,拉弧声间断响起,随着变压器一声嗡嗡的低吟,3号主变顺利启动,进入运行状态,此刻钟表指向了23时46分,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br> 方城站3号主变的投运,标志着省内“十三五”220千伏电网建设任务圆满收官,忻电人为“十四五”电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也为建党100周年开启了“引黄入晋”的新篇章。<br> 这时,一缕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探进身来,依在被角上,服帖而有温度,令我细细追溯起梦的源头……<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梦从“水”中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梦的种子,生发在儿时记忆的土壤里。<br> 四十年前,停电是习以为常的事,特别是到了雷雨季。<br> 记忆深处的一个夜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雨水哗啦啦从天上漏下来,拍到地面、窗户、屋檐上,啪啪啪作响,瞬间粉身碎骨,成了钢镚儿大小的水滩,又急速聚在一起,仿佛一道道竖挂的小溪,没命向玻璃窗底涌去。又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我的视线在明灭中游弋,接着一个轰隆隆的雷声当头顶作响,这一切惊人魂魄。<br> 瞬间,家中微弱的灯光熄灭了,这道闪电把世界晃得隐秘莫测,光怪恐怖。三岁的我,身体蜷缩,躲在一个角落,胆怯又害怕,甚至不敢大声喘息。<br> 这时,母亲匆匆划燃火柴,将早已经预备好的油灯点亮,灯光散开的一瞬,才彻底将我从惊恐中释放出来。但我还是跟在母亲屁股后面,寸步不离。因为,母亲的去处,便是油灯的亮处。<br> 听得家门“咣啷”一声响,我想定是父亲出门了。这么大的雨,父亲会去哪儿呢?<br> “爸爸干啥去了?他会淋雨的,感冒了怎么办?”我疑惑地问母亲。这些都是母亲平日不让我淋雨的理由,此时,我一股脑表达了出来。<br> “爸爸去单位了,一会儿给我娃送电电,咱们家就亮堂堂了。”妈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br> “爸爸会不会感冒?”我立马追问道。现在想来,孩子的本性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问明白,誓不罢休。<br> “爸爸要给那么多人家送电电,每家每户都亮堂了,你说好不好?”母亲说得特别柔和,但每句话里都溢着自豪。可能她觉得有些所答非所问,便又补充道“大人抵抗力强,不会感冒的。”<br> 盯着那颗豆大的火光,我开始藐视它,觉得灯光比它强百倍,万倍,我也为父亲感到自豪。<br> 于是,我安静下来,听着雨声、盯着油芯,想着父亲、盼着来电。<br> 终于,灯光裹胁着温暖装进我心窝,家里亮堂了,我高兴地跳跃起来。在我稚嫩的心里,父亲的形象瞬间高大、伟岸,甚至堪称神话。<br> 父亲也在风雨交加中赶回家。灯光炙热地照着他周身,蓝色工装湿透了,凸显在我眼睑的是满身泥浆。那件被雨水描摹,被泥浆勾勒的蓝色工装,透着荣耀的蓝光,晃在我心尖,让我很是着迷。<br> 我盯着衣服,奶声奶气对父亲说:“爸爸,你这件衣服真好看,等我长大了,我也要穿。”<br> 父亲瞅着我的认真样,郑重地说:“它们是电力工装,你好好学习,一定也能穿上。”<br> 虽然,当时我并不能读懂工装与工作的意义,但那抹庄重的蓝色,确已催开我懵懂的情愫,定格成我青春梦想的起点。<br> 十几年寒窗苦读,直至大学毕业,我为梦前行。<br> 后来,我总会感叹,在那个雨夜,是雨水浇灌了我梦的种子,留给我的,除了对光明的膜拜,还有与“水”的一种结缘,只是这种缘分是我当初未曾想到的。<br> 十几年后,黄河之水悄然走进我的生命轨迹里,我始终敬畏她,不仅因为她有作为母亲河摇篮般的温柔,更因为她体现了一种荡气回肠、造福生灵的雄浑气魄。<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徘徊黄河“边”</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春天来了,种子在泥土中挣扎、抖动、勃发,在经历一次生命的蜕变。<br> 2001年4月1日,我入职到忻州供电公司,分配到变电运行二工区工作。在去单位报道的路上,阳光甚好,白云极白,连刚破土的草尖都那么养眼,一切生机盎然。<br> “方城变电站是1995年12月7日投产的,是忻州公司新投产的一座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只有四座),它是引黄入晋供电系统的枢纽变电站,设备先进,你去那儿,正好有用武之地。”当时的工区生产副主任王金仲语重心长地说。<br> 一张忻州市电网图挂在他身后的墙上,图上输电线路密集地聚在一起,分别用红蓝绿等不同颜色表示出各种电压等级,忻州电网尽收眼底,在刚毕业的我看来,也算是气势磅礴。<br> 他用手指着地图西北角一片地方说:“这是方城站,它连着总干1、总干2、南干1、南干2、总干3泵站,都是引黄负荷,对咱们来说意义重大。”<br> 我放亮眼睛,紧盯着他所指的那个平面,发现在偏关县境内,有一个带红圈的地方,写着“方城”两个字,从这里出发,一些绿色线段分别延伸到了总干1、总干2、南干1、南干2、总干3,像是在树干的某处长出得枝丫一般,特别繁茂。当我看明白,抬头的一瞬间,发现窗外一只大雁在蓝天遨游,翅膀搏击长空,不由得让人精神一振。<br> 引黄入晋,我是有所耳闻的。山西境内一方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气势,另一方面却是</div> 由来已久的水资源匮乏,而引黄入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br> 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黄河引水12亿立方米,等于在山西中南部再造一条汾河,在山西中北部再造相当于滹沱河和桑干河水量的另一条大河,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利及当下,泽被后代,意义重大。<br> 有这样恢弘的蓝图摆在眼前,我觉得这份工作意义重大。于是,我爽快地应声道:“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br> 王主任紧接着说:“只是方城站距离忻州有24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欣然点点头,表示知道。<br>第二天,我便踏上去方城站的路途。<br> 沿途,山野空旷,光秃秃的,灰蒙蒙的,冷清清的,丝毫没有显露出春的生机。<br> 我向往诗和远方,就以诗人的口吻,对这些景致回应到“晋西北的春天,来得稍晚一些”,不禁自己在心里偷偷一乐,心想,有这份雅兴还是不错的嘛。<br> 但是,在平万公路上行驶,道路崎岖,蜿蜒迂回,一个急转弯延续一个急转弯,根本看不到前方的路和对面行进的车,视线之内,只有一座山横在眼前,绕过这座山,之后,还是山。半山腰,一块岩石悬在半空,就在车顶之上,让人心里捏着一把汗。<br> 我这平川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被眼前的山势所震撼,感觉处处都是危险。<br> 在七拐八绕之后,我们终于盘上了一座山顶,上面有一块刻着碑文的石头,墩在路边,上窄下宽,高约2米,赫然写着“虎头山”几个红色大字,笔画苍劲且红得耀眼,像是一种炫耀。也难怪,车行至此,所有的山石、道路都尽收眼底了。<br> 司机师傅说:“到了虎头山,也就到了这条路的最高端。冬天,下雪之后,这儿就是一道过不去的砍儿。”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br> 翻过虎头山,车持续下坡行驶,车速很快,像一支离弦的箭,沿着山路,弯弯绕绕穿行。于是,源于一种本能,我用手抓牢车顶扶手,心里一阵唏嘘,手心硬生生攥出一把汗。<br>当山路平缓,铁塔密集起来,龙门架、线路、母线等跃入眼帘,我想变电站应该就在这儿了。<br> 果然,在大门边的灰色墙面上,上面是电网标识,下面是“国家电力公司”六个大字,在紧挨过来的墙壁上“220kV方城变电站”几个字印证了我判断的正确。<br> 除去中午在途中吃便餐的时间,我们足足走了6个多小时。我发现,变电站四周没有人烟,没有屋舍,更没有喧嚣,只有它孤零零地杵在那儿,荒凉,萧条,寂静,我的梦开始有些缥缈。<br> 真远,真难走,真偏僻,真荒凉,我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叹。落日已有一半陷入山背后,余晖把山烧成了绛红色,那团红在我眼里有些迷离,我不忍直视它。<br> 白增乐站长将我介绍给大家。<br> 他浓眉大眼,鼻梁直挺,瘦瘦溜溜,精精干干,一眼就能断定有过当兵的经历。后来,我还知道,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工作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br>  也许是累了,抑或心情作祟,我整个人变得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没有一点精气神。<br>  王刚,我的师傅,他看出了我的低沉,说:“咱们这儿条件是艰苦,但想想缺水,想想引黄,想想生活,咱们可是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是不是呀?”这时,他眼角向上弯,使劲往眉毛一处挤,嘴角向上扬,露出标准八颗牙,这个笑容具有很强的聚合力,让他的表达有了更强的说服力。<br>  白增乐站长补充道:“1995年8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万家寨引黄工程誓师大会,孙文盛省长说‘引黄工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我们就是担当这个使命的一分子。”他回头深情地看了一眼设备,一脸的自豪挂在脸上。<br>  张丽红关切地说:“有什么事儿找我,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一丝暖意从心头升起。<br>  那晚的夜特别恬静明朗,天空更显澄澈高远,想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想着带有阳光的这群人,听着主变嗡嗡的低吟声,我不自觉融入这片安宁里。<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次去探“水”</b></div></b><div><b><br></b> 4月是个多风的日子,在这儿,梦的种子乘着春风,开始破土,发芽。 <br> 第二天,吃过早餐,值班人员除一人留在主控室值守外,其余人都加入例行巡视的队伍中。<br>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走近设备,我激动不已,心里小鹿乱撞。春风拂过脸庞,清爽柔和,天空像一面蓝色的镜子,晃得设备更显锃亮。<br> 瓦斯继电器,油枕、冷却器、油位计、有载调压装置,变压器中性点等,一个个都从书本跳入到现实中,我开始一个个真正的认识它们,运行工作生涯从此拉开帷幕。<br> 晋西北的风,来得突然,而且更显猛烈。<br> 上午10点,一阵狂风呼啸而来,湛蓝的天空立马感染了风沙,瞬间变成灰蒙蒙一片。这儿的天气,变天比翻书还快,清亮的变电站,眨眼间已是尘土弥漫。<br> “这种恶劣天气最易引起突发性事件,咱们要做好大风应急准备,如果有故障发生,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值长王刚严肃地说道。<br> 盯着主控台前方控制屏的仪表和信号灯,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br> 突然,一阵沉闷的声音传来,中央信号屏上的故障信号灯点亮,告警音响响起,和着外面风声的叫嚣,让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br> 王刚不失沉稳,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来到保护室,拉开屏柜门,对相关保护屏和故障录波器进行记录检查,并完成复归。片刻后,故障音响停止鸣叫,信号灯也灭了。<br> 随后,他戴好安全帽,顶着狂风,一溜烟奔向110千伏设备区。他的蓝精灵工作服一部分紧贴身体,另一部分因风鼓入,撑起一个大包,这个包不停在变换位置,显然这时的风像只无头苍蝇,不分东南西北,在肆意乱刮。他用左手摁住安全帽后沿儿,用右手的拇指和十指扶住帽扇边儿,以防帽子一不留神被风卷跑,紧接着他抬起头,眯缝着眼,在设备区挪移,仔细检查设备,约莫半小时,才向主控室跑来。<br> 他掀开推拉门,气喘吁吁地说:“风可真大,是保护装置误发的信号,设备一切正常。”就此,值班员心中悬着的石头才算落地。<br>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们紧绷的神经一刻都没有放松。<br> 下午3点多,白增乐站长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说:“风刮得小了些,咱们出去看看设备。”他一边说一边打开柜门,取出几顶安全帽,分别传给每个人,留下最后一顶,调整了安全帽系带,戴在自个儿头上,又把帽子系带拾掇得紧箍了一下,才算作罢。他接着说:“这回特巡,大家一定要认真些,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千万注意安全。”大家同样也戴好安全帽,顺次走向设备区。<br> 刚出门,白增乐站长用眼睛扫了下我的安全帽系带,他什么也没说,但我能感到,他对我的戴帽手法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的认真劲儿让我第一次得以领教。<br> 班前会上,白增乐站长说:“咱们巡视设备时,多一份责任心,多一股认真劲,就能及早发现潜在隐患,避免由隐患引发的事故。”这句话扎扎实实记在我心里。<br> 大风裹着扬沙,打在安全帽上“啪啪”作响。“看看主变、母线、设备上有没有杂物,这样的天气最容易发生相间短路故障。”白增乐站长用手捂着口鼻,艰难地嘱咐大家。<br> 他接着说:“咱们还得来一次杂物清理。”他表情严肃,一脸认真。的确,狂风过后,杂草、树枝任意盘旋、聚拢、抱团,在犄角旮旯悄然安起了家。<br> 大家不约而同拿来工具,挥动铁锹、锄头,对墙角、下水道等处的杂草进行了清理。天还是灰漆漆的,像50年代的老照片,我们个个都成了刚出土的“兵马俑”。<br> 黄昏时分,风住了,天空又褪成了淡蓝色湖面,几朵白云在里面翻滚,自由自在。<br> 当特巡工作结束时,我看见白增乐站长用绝缘杆,正在设备上处理一块塑料薄膜,我仔细瞅了一眼,心想,这塑料薄膜还真会藏,躲在瓷瓶底座和构架之间,就怕被人轻易发现。白增乐站长可真是火眼金睛,让隐匿在狭缝间的杂物都现出了原形,真让人佩服。<br> 接着,我目光下移,看到设备支柱上张贴着一块标识牌,白底红字,上面写着“110kV方总三Ⅰ线1711隔离开关”,这几个字红得晃眼。这就是方总三Ⅰ线,不知道通过这趟线,每年可以引入黄河水多少亿立方米?一种成就感不由在我心里泛滥。<br> 夜间12点,我第一次进行了抄表工作,电度表上引黄负荷成为我关注的焦点。<br> 看着设备上亮着的指示灯、光字牌,注视着屏柜上跳动的各项数据,我觉得自己收获了许多,恰如那晚夜空中活泛的星星一般,它们很多很亮,在我心里一闪一闪的。<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色基因“水”中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斗转星移,在我眼里,方城站经历着巨变。<br> 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工区紧跟经济和电网发展脉络,完成了方城站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变革都载入了方城站大事记中。<br> 2008年4月,方城站综自改造。<br> 我们严格运行操作,每天披星戴月,早晨6点开始停电操作,夜间12点后才恢复送电,从操作接令、复诵、操作票填写、模拟预演、操作监护、防误闭锁装置使用、安全措施布置、现场安全交底、安全措施动态检查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规范、全过程监控、把关,确保操作安全。特别在35千伏开关柜更换及1号、2号主变三侧保护更换期间,大家硬是两天两夜未曾合眼。<br> 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方城站的综自改造全面完成。张俊伟风趣地说:“上百人施工作业,危险不言而喻,我们在带电的情况下新建了座方城站。”他的表情流露出自豪和些许成就感。<br> 确实,在这次综自改造中,方城站除变压器外,其余设备都完成了更新换代,共更换、新增一、二次设备300余台。<br> 孙国宝、王鹏程等党员同志,积极请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继续留在站上,配合当值人员完成设备资料收集、安全措施布置、设备名牌张贴、电缆孔洞封堵、后勤保障等工作,他们冲在前,做表率,展现出了方城站党员的风采。<br><br></div> 2011年3月,方城站两台主变实施更换。<br> 面对时间短,任务重,动用机械设备,参与人员众多的现状,方城站深化安全军事化管理,提前组织勘察,进行危险点辨识,列出风险清单,逐条制定预控措施。针对单变、高危客户、施工期间的特殊运行方式,提前编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同时紧盯施工现场,严把两票审核和作业三措审查关,严格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布设关,实现现场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交底详细,作业环境安全优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br> 期间,白增乐站长安排值班人员进行轮休,他主动放弃这种权利,换来了满眼血丝,嘴角生泡,直到2号主变平稳进入试运行,才托着疲惫的身躯睡了一个囫囵觉。<br> 方城站经历了老旧设备更替、综自改造,增容扩建,设备亮锃锃的,叫人心暖,而白菜炖土豆,土豆炖白菜也成了这里的佳话。<br> 每次,大雪封山,虎头山成了倒班最难逾越的分水岭。已经连续工作了15个工作日,天寒地冻,积雪厚实,难以消融,我们被扎扎实实困在山里,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时,站里的给养,只剩下了地窖里的白菜、土豆。连日的白菜炖土豆,土豆炖白菜让人实在难以下咽。<br> 范春燕见我一天未进食,说:“有个秘方,保你吃得可口。”于是,她亲自下厨做了白菜炖土豆,最后神秘地加了一碗作料。我竟吃了一碗,又盛了一碗。<br> 白增乐站长说:“大家都辛苦了,干咱们这行,就是这样单调、寂寞、清苦。但引黄负荷及电力输送关系生计民生,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大家多吃点,才有精力值好班,看好设备。”一股莫名的暖流在我心间涌动。<br> 白增乐站长无愧于人们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党员,他坚守方城站27年,每年守站200天不止。<br> 他更有一项传为美谈的记录:变电运行现场无差错操作2万1千余项,操作合格率达百分之百;发现缺陷323条,避免事故发生10余次;巡视变电站1万8千余次,红外测温300余次……被省公司评为优秀班组长、先进个人,多次被市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员。<br> 2011年9月,随着运维模式的转变,方城站由一站运行改为操作队运行模式。白增乐成为一队之长,具体负责220千伏方城站、古渡站及110千伏偏关站的运维工作。<br> 时间还记录了这样一些事件,“220千伏管型母线出现多处异常位移,母线连接部位脱开”“220千伏向方Ⅱ回265C相电流互感器金属膨胀器盖顶起”等运行生活的点缀,仿佛向湖面投出的一颗石子,绽开一圈波纹,然后复归于平静。<br>  值班员王庆林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开发出变电站操作票管理系统、变电站红外测温优化方法、变电站资料台账管理系统、变电站值班日历等软件,这些系统和软件不仅在方城站的电脑里相继“安家落户”,而且其他变电站也纷纷“慕名”打来电话“求经”。<br>  “庆林开发的软件应用系统,使咱们的运行工作简洁、快捷、耳目一新,技多不压身,大家也要多学一门技术呀。” 白增乐站长不止一次这样说。<br>  在这春风化雨环境的滋润下,方城站的运行人员大都快速成长起来,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学会了同艰苦与寂寞成心共处,懂得了将知识与人生价值有效融合,收获了电力人应有责任、担当、热爱与忠诚,掌握了敬业与奉献、团结与友爱、学习与进取这些向上词语的内涵和精神力量,传承了黄河血液和红色基因,也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br>  在参加方城站党员主题活动日中,专业党支部书记刘立刚的话语始终萦绕我耳边,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咱们也要让‘引黄入晋’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续写新的辉煌。”<br>  记得,在会议室的窗口,一盆绿萝长得郁郁葱葱,鲜翠欲滴,它的枝丫从窗户边的茶几攀附到窗台上,寻到制高点,然后把身子探向阳光,我为之一振,感觉周身都是阳光和温暖。<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力“梦”成信仰</b></div> 记得父亲说过,我没出生的时,他在宁武变电站上班,是骑自行车去的,我为之愕然。到我上班时,汽车成为倒班工具,已然是一种进步。<br> 我刚入职时,沿着平万公路到方城站需6个多小时的车程,到现在二广高速、临河高速的全面贯通,不到三小时,就可抵达。<br> 电力的变迁不胜枚举,从多油开关、少油开关、真空开关、六氟化硫开关的演变史;从电动机构、液压机构、弹簧机构的发展史;从继电器保护、晶体管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到微机保护的进化史,细到一个智能模块,精到一个微动开关,大到特高压、智能电网,电力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努力打造了更加坚强的国家电网,这些电力人攻坚克难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印记,都已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足迹的洪流中。<br>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已成为一种信仰。<br>对于电力人而言,电力梦会成为一种信仰。<br> 信仰是最长的坚守。<br> 岁月静好,阳光正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从方城变电站龙门架飞出的银线根根在空中穿梭,它的轨迹印证了电力人不断前行的足迹,它的光芒在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彩,也将成为电力人开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征程的起点。<br> 新纪元的阳光照亮了方城站。<br>  如今,每日200多兆瓦的引黄负荷在后台机上跳动,黄河水正经过地下隧洞源源不断地奔涌流淌…… 《四季奏鸣曲》<br>作者:焦亮亮<div>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泽州县公司 <div><br>  晋城市西北片区近年来的变化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千万户温馨的小日子在此构筑;一座座厂房雨后春笋般兴起,蓬勃地方经济引擎在此启动。在这个片区的一角,坐落着一栋二层小楼,它是西上庄供电所的办公所在。别看小楼不起眼,西北片区2万3千余户的电力却都因为“电”而与它交织,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不断上演着一曲曲充满暖意的奏鸣曲。<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播种“安全”洒农田</b></div> 早春三月的一天,在南连氏村外的一片农田地里,西上庄供电所组织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正在认真巡视此处的高压架空线路,正好遇见一台播种农机在此作业,队长魏永军赶忙走上前去,向这位农户介绍线路下方农机作业的注意事项,说到关键处他的双手还不时上下比划着,告诫农户时刻注意要把农机与上方带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魏永军完成宣传教导工作后还不忘在农户手上塞了一份《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手册》。<br> 完成第一站的线路巡视和安全宣传后,服务队顾不得休息又马不停蹄赶到下一站——夏匠村,服务对象是这里的大棚种植户。趁着种植户们在大棚内农歇的时间,服务队队员刘文锁、马冲拿出提前准备的《科学用电服务手册》、《农村家用漏电保护器常识》、《新型交费方式步骤简介》等宣传册,站在田垄上向大家进行现场宣传和讲解。聊到新型交费方式的时候,看着大家脸上同样的疑惑表情,马冲便掏出自己的手机,扎进人群中向大伙儿一步一步解释操作步骤,帮助在场的种植户们完成了账户注册、户号绑定的内容,同步介绍了这款手机软件的电量查询、电费交纳、业务申请等功能,当场协助种植户董元根完成了电费预交。<br> 随后,服务队义务进行大棚内的漏电保护器和铺设电线等用电设施的巡视检查,提醒种植户们严厉杜绝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等危险行为,督促他们加强对自有电气设备和用电线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br> 类似这样的一线巡视和宣传工作,每天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而每到一处总能收获用户们脸上满意的笑容,使得服务队队员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辛劳奔波的意义所在,他们的播种已渐渐在农田上开出灿烂的“安全之花”。<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夏,艰难抢修战雨夜</b></div> “现在降雨这么大,还伴随着大风,我们必须在抢修中更加注意安全,越是天气条件恶劣,越不能图省事,所有的作业流程都必须严格按照安规要求一步步来……”盛夏的一个雨夜,西上庄供电所高压班班长王海波艰难指挥着一场抢修送电作业。<br>事故的起因是这样:当天夜里八点刚过,天空中就雷电交加,不一会儿倾盆大雨降落而来,而这场雨下了不到十分钟,就发生了高压线路跳闸引发大面积停电的事故。当班值班人员接到报修后迅速携带好工器具,开上抢修车辆,在雨夜中奔向故障现场。<br> 将近1个小时的巡查后,在故障线路的主干36号电杆上发现了异常,一整面屋顶彩钢板被大风刮到了电杆上,虽有两条拉线做支撑,但电杆主体依然被压歪了一个大角度,电杆根部的土壤基础直接裂出一个大洞,杆上的两相导线接触发生短路,导致开关跳闸进而造成整条线路停电。<br> 班长王海波向上级汇报了现场情况,同时请求增派抢险力量。大约半小时后,8名抢修人员和一辆25吨吊车悉数抵达抢修现场,需要在吊起彩钢板后恢复架空导线的正常连接。<br>抢修工作进行到后半程时雨已经停了,但仍要注意高空作业的风险。“注意脚下,转换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踩稳脚扣、抻紧安全带。”电杆下王海波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高空上的作业人员,生怕他们出现任何操作失误。<br> 凌晨2点46分,被压断的架空导线终于接通了,下过大雨的夜里气温明显降低,但再看大家被浸湿的衣服,已经分不清哪里是雨水哪里汗水。<br> 凌晨2点56分,市供电公司调度中心下达了恢复送电命令,随着1号电杆上隔离开关合闸的那声响,一众抢修人员如释重负,他们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清理完现场,收拾好工器具后,他们又悄悄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而36号电杆再次笔直的矗立在那里,好像它的周围并没有人来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困难帮扶暖心间</b></div> 南掩村的闫天红、苏美菊老两口是村里的特困户,也是西上庄供电所多年来持续帮扶的对象,眼看这天气一点一点步入深秋,气温也是连日下降,西上庄供电所的员工们就想着能为二老做些什么。在党员职工宋晋国的带头下,所里组织了一场义务捐款,利用筹集起来的善款为老人家购买了米面油等必需品,还特别购置了一台家用漏电保护开关。<br> 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该所所长带队,由所内共产党员职工和台区经理组成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这对老人的家。<br>当一行人到达老人家里时,他刚刚结束村里的卫生清扫工作回到家,一看到供电所的“红马甲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伙儿这么些年来对我老两口的帮扶和照顾,真的感激不尽呀!”所长和服务队队员们赶忙上前安慰他:“老闫,别激动,我们也是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您和老伴儿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br> 说着说着,闫天红就要把大伙儿往屋里领,又是搬椅子又是倒水,向两位老人了解了一些近况后,队员们没再多休息便忙活开了,先为他更换了之前总是跳闸的开关,并认真查看了家里用电线路,队长宋晋国还向闫天红嘱咐着一些常见的日常用电隐患,时刻提高警惕,更要做好自身防范。<br> 完成检修工作后,服务队队员给老人送上了慰问品,所长再次叮嘱:“老闫,你和老伴儿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论生活上还是日常用电,有需求随时联系供电所,我们一定会尽快提供必要帮助和专业服务。”<br> “西上庄供电所的党员服务队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对口帮扶村里的困难村民,出人出力还出钱,必须给你们点赞!另外在全村用电方面也是全力支持,真是太感谢了。”闻讯前来的村委主任张群马握着所长和服务队队员的手这样说道,西上庄供电所所长表示:“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村民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有用电方面的问题尽管联系,我们一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冬,防疫坚守保用电</b></div>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华夏大地,让所有正准备欢天喜地过春节的人们,真切感受到这个冬天的凛冽和漫长。<br> 农历正月末一天的傍晚时分,西上庄供电所值班室响起了报修电话铃声,值班员亮亮在电话中听出是一位老人,通过询问后得知刚才他和老伴儿一起看电视时突然停电了,因为报修的是两位老人,而且家里已是漆黑一片,情况特殊而危急,焦亮亮便在电话中安抚老人不要着急,更不要随意走动,耐心等待供电抢修人员前往处理。<br> 放下电话,亮亮马上向值班长都四旺简要汇报了情况,随后俩人迅速准备好工器具、备用材料、防护必备用品,立即驱车前往这位老人家。<br> 按照上级制定的疫情期间服务流程,他俩在开始检修前进行了必要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才进入用户的家里,拿着手电筒细致排查可能的故障点。不出十分钟,经验老道的都四旺便确定到电视机柜后的一处外接插座,打开后发现内部火线和零线接触不良造成的短路,导致家内总空气开关动作跳闸。俩人随即迅速对这个插座进行修理并紧固后,恢复了老人家里的正常用电。在老人的热情挽留下,二位值班员顾不上喝一口水,向两位老人告辞后趁着夜色踏上了返回供电所的路。<br>当晚,空旷街道两旁的路灯还在坚守岗位,在它们的陪伴下,这辆正在归途的黄色皮卡车显得很孤单,但整个城市的星星点点却预示着明媚的春光就要到来。<br> 在西上庄供电所内,有一面荣誉墙,“山西省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晋城市供电公司‘十佳供电所’”……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惹人注目。年华寻常似流水,不问春秋行躬身。每一块奖牌背后包含了多少辛勤付出,也许只有西上庄供电所的员工们最清楚了。</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