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防范重于山--水吉中心小学安全防范遏制极端事故小提示

BJM

尊敬的家长朋友:<br>  您好!近期,我省各地学校安全事故和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高发,省外部分地区接连发生不法侵害学生事件。同时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希望广大家长提升监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上学放学途中、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家长重点做好以下事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好安全防范 </div><div> 一、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不能私自到水边玩耍,谨防意外事故发生。</div> 二、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不玩火,外出活动不玩火。若遇到火灾时保持沉着冷静,及时拨打119报警。<div>  三、加强交通安全防范。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坐非法运行的车辆,严禁横穿马路,严禁闯红灯,严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习惯。<br></div>   四、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提醒孩子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三无”食品。 <br>  五、加强疫情防控安全。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做到常通风,出行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离开本地。<br>  六、防拐骗安全防范。让孩子牢记各类报警电话和父母电话。告诉孩子外出人流较大时,要牵劳爸妈的手,不四处乱跑,不到偏僻处,不接受陌生人的搭话和物品。 七、教育子女(学生)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放学排路队制度,严禁子女(学生)擅自离开路队或自己单独行动;不过早到学校或在社会上逗留玩耍,不在上学、放学、返家、回校的半途中做各类危险游戏、活动;严禁子女(学生)放学后私自滞留学校,或在放学后又私自返回学校。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好子女(学生)心理疏导 </div>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br>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br>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br>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br>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br>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br>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好孩子手机管理</h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件精神, 按照“有限带入校园、 禁止带入课堂” 的指导原则, 进一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工作,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经学校研究, 特制订《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制度》 , 望全体学生及家长遵守。<br>1、 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 充电宝、 耳机等)入校。<br>2、 如果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 可以借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手机;如家长有事找学生, 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 如有急事发生, 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br>3、 如有极特殊情况, 必须携带手机进校的, 请务必先与班主任联系,提交书面申请班主任和家长同意签字后交德育处备案后, 方可携带手机入校, 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由班主任交至德育处统一保管, 需要使用的时候由班主任到德育处领取, 使用完毕后立即交由德育处继续保管, 并在放学后还给学生。<br>4、 学生在上课(含实验课、 自习课等)期间,必须关闭手表手机电源(关机),此期间禁止使用手表手机。 手表手机铃响,拨打、 接听电话;用手表手机发、 看短信息;玩手表手机(如看视频、 听音乐、 看电子书籍、 玩游戏等)均视为违纪。 学校教职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要立即当场制止,进行批评教育,给予口头警告并当场收缴手机。<br>5、 不允许因给手机电池充电而私自乱接电源,在教室或其他场所给手机充电,一经发现,没收手机、 电池或充电器。 如因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的,要追究责任。<br>6、 违反规定被收缴手机的,其违规使用手机收缴后交班主任,期末由违规使用手机本人交书面保证书后由家长来校领回手机,并视其态度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 (借别人手机违规使用的同等处理)。<br>7、 对于收缴手机时釆取不合作、 粗野的态度,拒不接受教育或拒绝交岀违规使用手机的,情节属一般的,给予相关同学警告或严重警告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br>8、 用手表手机浏览不健康内容或联系校内外人员组织打架斗殴或其他非法活动,除收缴手机外,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公安机关处理。<br>9、 学生在家使用手机, 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指导, 家长管理好孩子的上网时间, 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文明上网, 切实让手机成为学生进步的助推器。<div>  在手机面前,让我们学会自律自爱,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工作做好。<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手机

孩子

学生

家长

班主任

教育

使用

安全

放学

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