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再一次回眸曾经亲历瞻仰的许多革命历史遗址;深切地感受到,不忘初心,继承好红色基因,点亮我们理想信念的火炬,让信仰的光芒永远引导着我们,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件何等有意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正是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闯天险、战强敌,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彪炳人类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正是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共产党领导的百万军民坚忍不拔、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p><p class="ql-block">正是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帝。</p><p class="ql-block">正是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正是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无数中国人舍弃小家投入国家三线建设,扛起了对国家的责任,创造了共和国的荣光。</p><p class="ql-block">正是无数忠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我们国家才能昂首走向伟大的复兴,才能实现中国梦、铸造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8日,一万多红军战士在风雨交加雷电闪鸣的夜晚分几路纵队悄悄地来到了川西高原的磨西镇,这个小小的村镇从来没有接纳过那么多的人马,镇内镇外、周边的山洞里、大树下,凡是能够躲避一下风雨的地方几乎都住满了浑身湿透的红军战士;当地老百姓以惊恐疑虑的目光注视着这支虽然饥寒交迫但是待人和气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凄风苦雨的冲刷下,八十多年前的场景已经荡然无存了。然而历史绝对不会忘记,磨西古镇在红军长征途中的紧要关头,以它全部的微薄之力接纳过危机重重的中央红军。</p> <p class="ql-block">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就是在磨西镇内的教堂内召开,历史将铭记这次关系到数万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p> <p class="ql-block">在5月28日当夜,毛泽东在磨西镇的教堂内召集政治局会议,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等人参加,会议作出了三个极其重要的决议:一,确定了下一步红军向四川甘孜方向的行军路线;二,确定了由林彪担任军团长的红一军团不惜一切代价抢夺泸定桥,把前进的通道打开;三,派陈云离开部队马上赶去上海恢复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上海地下党组织。毛泽东在磨西会议上有个著名的决断“红军不做石达开,大渡河挡不住红军”。磨西会议为下一步中央红军的行动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此被清军围堵其结果全军覆没。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了川西地区、途经大渡河安顺场,对岸渡口有敌重兵防守,身后敌追兵在步步进逼;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英雄的红一团抢夺到了敌军二艘小木船,于5月25日风雨交加的那天夜里,十七名舍身忘死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硬是用这二艘小木船强渡到对岸,抢夺了滩头阵地,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为绝境中的红军杀开了一条生存的血路。</p> <p class="ql-block">在红一团在安顺场用二艘小木船抢渡大渡河的第三天,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的指战员饿着肚子正在为抢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奔赴战场,连续十六个小时冒雨摸黑急行军120公里,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军队从未打破过行军速度,红军战士凭借对革命无比忠诚的信念,超出了生命的极限,以每小时强行军七八公里的速度终于赶到了泸定桥边,只见晨䂀中晃动的桥面上己经被抽掉了全部的木踏板,仅剩下12根闪着寒光的铁链在疾风中摇摆着……一声令下红军突击队员毫不犹豫地向铁索桥对岸冲去,凄冽的枪声划破了大渡河黎明的上空;迎着对岸敌军射来的枪林弹雨,红军战士脚踏着铁索,一手拉着桥侧的铁链,一手端着枪一步一步艰难而顽强地向前攀登…快到桥头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燃起的熊熊烈火奋不顾身地冲向对岸的桥头堡……我曾经多次站在铁索桥上,想像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对有着崇高革命信念的红军战士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我非常喜欢的油画,它还原了84年前那个惊心动魄抢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画面中的红军突击队员形象更是让人过目不忘。但是当时的突击队员究竟有多少人?军史界至今是有争议的。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回忆录,最终历史学家把飞夺泸定桥的红军勇士确定为22名,夺桥战斗中牺牲了5人,最后有17个红军战士冲到了对岸;最令人唏嘘的是在这22名勇士中留下名字的仅有7人,一连长廖大珠,排长王海云,班长李友林、班长刘金山、付班长赵长发、战士赵田铭刘梓华,其余15人没能给后人留下名字;而最终活到全国胜利的只有战士刘梓华一人。</p> <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追兵,以极大的魄力先后通过了六百里的生命禁区草地,经过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松潘县、红原县、若尔盖县。为纪念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的壮举,缅怀许许多多长眠在茫茫草地上的红军年轻战士,80年代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上建造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长征纪念碑,让后人记住这段极其悲壮的历史,松潘也成为了红军长征著名的纪念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军纪念碑位于海拔3600米的松藩草原边缘,7000多级台阶,三角形的碑高28米,一位年轻红军战士的雕塑像。红军战士双手呈寓为胜利的“V”型,高举着步枪和鲜花,像征着三大主力红军曾经在此悲壮地走出了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在将近二年时间的长征中,中央红军在川西北甘孜和阿坝藏区停留了整整14个月,这是一段中央红军经历的最艰难、最危险也是最辉煌的战斗历程;红一、四、二方面军历经磨难也陆续到达了这里,中央在此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有鲜为人知的“卓克基”会议,这个会议制定了红军在特殊时期的民族政策,团结了当地几乎全部的少数民族头领,动员他们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由此数万红军才能在这片极度贫瘠的土地上,得到了休养生息,屯兵积粮,并且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取得了胜利。中央红军在川西北高原获得了各民族人民的支持,获得了数万头牦牛、百万斤的青稞………人民的军队为人民,人民养育了人民的军队,这个光荣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这幢在甘南地区很普通的木板小楼位于迭部县北30公里处的一个名叫“次日那”藏族小村庄内,1935年9月13日毛主席在这幢小楼内亲自向红一方面军红四团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要在三天内夺取腊子口”!并且制定了周密部署,经过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终于攻下了天险腊子口,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最后关键一仗,为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时任军委领导的肖华来到了次日那小村,经过反复认证,确定了这幢小楼便是八十多年前腊子口战役的红军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1929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陕北榆林红石峡的洞穴内召开,史称红石峡会议。</p><p class="ql-block">虽然陕北红军在很长时期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但是一群优秀的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对党的无比忠诚,他们在陕北坚持了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红石峡会议总结了陕北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在陝北开展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各种形式。会议选举了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从此陕北红军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正确的武装斗争,巩固扩大了这块中国革命历史上极为宝贵的陕北根据地。当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听到了陕北有红军的消息,高兴地说“我们终于找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冲破了国民党重兵的层层围堵,战胜了党内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阻绕,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10日终于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p><p class="ql-block">站在会宁县城内高大的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不由让人心潮澎湃,经过巨大的牺牲和磨难,年轻的共产党人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体,他们又继续前行了,凭着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三大主力红军终于会师了,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936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这里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保证。</p> <p class="ql-block">巍巍宝塔山,每天傍晚山坡上的音乐灯光秀总是吸引了所有到此的人们,在庄严的“延安颂”、“红旗颂”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革命歌曲的背景音乐中,山坡上彰显出一幕幕波澜起伏的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的壮丽画卷,生动形象地向来到延安的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讲述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和延安精神。每个到达延安的人都会被宝塔山上的灯光秀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窑洞前的石桌石椅见证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度过的岁月,毛泽东在此接见外国记者,告诉了他们中国革命必胜的道理,并且作出了“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科学论断。</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的办公地枣园的灯火曾经彻夜通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着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日本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指挥全国各战场抗击国民党顽固派一次次的反共浪潮,直至取得全国决定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崇高的革命理想指引下,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革命精神,指导着延安军民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封锁,开创了丰衣足食的大好局面,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距离革命圣地延安仅二百公里,位于山西吕梁地区著名的碛囗古镇坐落在浩浩荡荡的黄河边上。这个古镇西接陜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历史上一直为军事要冲;不仅亨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同时也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古镇又是华北通往延安边区的主要运输口岸,镇内有八路军医院、军械所和服装厂。全国千千万万个满怀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的进步青年投身抗日战场也往往通过这个渡口来到革命圣地延安。</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东渡黄河曾在碛口镇设立渡河指挥部,渡过黄河以后,党中央转战到了河北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竖立在黄河岸边的红军东渡黄河纪念碑静静地向后人诉说着这段光荣的红色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洛川位于延安东南二百公里处,在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的关头,1937年八月中旬党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重要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组成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军委副主席。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公告,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整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洛川会议后数万红军将士为了民族大义戴上了青天白日徵章的军帽,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义无反顾地开往了抗日最前线。同时洛川会议制定了八路军同日军作战以山地游击战为主体的正确方式。洛川会议保证了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后战场同日本侵略者的惨酷战斗中,在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取得一个个辉煌的胜利,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被峻青的纪实小说“马石山上”感动的热泪盈眶。1942年11月中旬侵华日军对山东实施史无前例的残酷大扫荡,山东中部马石山附近几万老百姓及后方机关没能跳出敌人包围圈,正在遭受到日军的屠杀。这时有支八路军部队在执行完其他任务后归建途中路过这里,在没有得到上级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杀入日军重围,救出几千个老百姓;当看到还有许多老百姓仍然在包围圈内,就主动会合其他几支地方小部队,又杀进了重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中,为了尽可能多的救出老百姓,这支临时组建的部队放弃了自身突围的机会,舍身忘死几次轮番地杀入日军重围之中,直至四百多名八路军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许多人连姓名和部队番号也没留下。惨烈的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漫山遍野地去收殓八路军战士的遗体,并悄悄的埋入了各家的祖坟。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是“人民至上”伟大理念在解放军部队中发扬广大的典范。也是共产党最终能够取得全国胜利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这里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却指挥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着国共大决战的三大战役。西柏坡见证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去往北京之际,曾经语重深长地告诉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我们是在去京赶考的路上,再三强调进城以后我们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共产党在进城以后反腐败的工作及时敲响了警钟!</p> <p class="ql-block">全国大部地区解放后,西藏问题突出地摆到了党中央面前;1950年9月解放军已经开始为进入西藏做准备,这里是位于川西与西藏交界的金沙江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早就没有了十八军的番号,但是在世界屋脊的西藏近代历史上不能不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正是这支光荣的部队在张国华军长带领下,坚决听从中央军委的命令,服从全局,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富饶的天府之国来到了金沙江畔,为进军西藏作准备。这个村庄是十八军进入西藏以前最后的一个集合地。当时这个村庄每家每户都住满了十八军战士,流传着很多军民鱼水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虽然七十年过去了,金沙江畔的这个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藏民新建的房屋很漂亮,但是村庄里的老老小小都没有忘记当年在极度困难条件下进藏的解放军部队;至今许多人家的大门口都挂着一块红色的木牌,上面写着“十八军住过我家”,这个旧貌换新颜的藏族村落被称为“十八军进藏红色村”。在十八军过江的渡口,当地老百姓以特有的民间习俗来纪念解放军进军西藏,保佑广大解放军战士在进藏途中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西藏和内地之间山脉纵横阻隔着互相的往来。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藏之前,从成都到拉萨往返需一年之久,山高水远,路途漫漫。遵照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世上最险峻的高海拔地区开始筑路,尤其是四川进入西藏的雀儿山天险,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塌方、泥石流不断;工程之艰难世界罕见。担任进藏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广大指战员,为开辟“天路”经历了千难万险;川藏北线的每一公里都流淌着年轻解放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p> <p class="ql-block">在318国道怒江新桥旁至今保留着一根老桥的桥墩,这根普通的桥墩却有个极其震撼而又催人泪下的故事,五十年代初筑路大军建造大桥时,有名战士意外地掉入了这个桥墩深深的模板内钢筋笼子里面,在抢救无效的情况下,为了按期完成川藏线的咽喉工程,战士们只能继续浇注混凝土,掉入桥墩内的这名年轻战士就永远留在了怒江大桥的桥墩之中……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守护怒江大桥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每逢老兵退伍新兵入列,战士们都会到这根桥墩前缅怀未曾见过面战友,己经成为了驻川藏南线部队的传统。川藏公路上的老司机们都懂得这个规距,每逢驾车来到了这根桥墩下,司机们都会长时间鸣笛,并且点燃一根香烟,悼念长眠在桥墩里的这名战士,并且保佑在险竣的川藏线上驾车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青藏公路翻过竣险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数万从硝烟战火中走过来的年轻战士,在世界屋脊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怀端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保卫建设新西藏,顽强拼搏战天斗地,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洒在了祖国的青藏高原。当我行走在这条天路上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才能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1949年春天,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已经指日可待,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情。但是西藏当局却于1949年11月2日发了一封异想天开的信给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共产党总统帅毛泽东阁下:西藏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之地,已成为宗教兴旺发达的美好地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享有着独立自主的权利,从未丧权于外国。由于与中国的青海、新疆两省接壤,请您不要让共产党的军队越过边境,侵入西藏的领土。您若能向手下官员下达此项命令并认真执行,我们才能放心。西藏的一些领土,近年被中国占据,希望在您结束中国的内战后,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 与此同时,西藏当局希望英美印协助西藏达成抵御共产党“入侵”的目的,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暴露无疑。</p><p class="ql-block">为了及时粉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保持国家的统一,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地决定由解放军十八军为主力,配备西北军区的骑兵师以及辎重部队,于1950年10月初发动昌都战役,用武力打开进藏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藏昌都位于四川甘孜以西;西藏当局以英美训练的藏军主力布置在昌都地区,企图利用金沙江为天险阻止解放军进藏。英勇善战的十八军指战员在昌都地区勇敢作战,全歼了藏军的全部主力八千余人,于1950年10月19日结束了昌都战役,打开了通向西藏的门户,迫使西藏当局放弃武力对抗,接受了我党提出和平谈判的条件。奔腾不息的金沙江见证了这场战斗,见证了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为了捍卫新中国而在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西藏璀璨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似乎是成百上千个解放军烈士的眼睛,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党对祖国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1950年春,为了尽快地实现党中央进军西藏的战略目标,新疆军区组织了一个有138名干部战士的先遣连,配备了电台和大量给养,从阿里方向进西藏,以配合十八军从四川方向进军西藏;世界屋脊阿里自然环境极度严酷,先遣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翻越海拔6400多米的昆仑山,经过长达半年的艰难行军,终于到达了西藏阿里的改则地区,他们无条件遵循党的指示,在改则驻扎了下来;这里天寒地冻荒芜人烟,缺医少粮生活物资又是极度的缺乏;先遣连的指战员们凭借着革命的崇高理想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克服了后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在阿里改则地区坚持了整整290天;由于寒冷饥饿劳累和疾病,138人的先遣连牺牲了包括连长在内的58名战士,重伤三十多人:1951年5月29日,先遣连终于迎来了和十八军进藏大部队的会师,他们终于完成了党交于的光荣任务。这个先遣连是我军第一支进入西藏的部队,也是我军历史上非战斗伤亡比例最大的部队,更是我军唯一整个连队集体荣获一等功的部队,先遣连的干部战士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改则县距离阿里首府噶尔(狮泉河镇)东一百公里,现在的317国道(川藏北线)由东往西已经从那曲延伸到了改则,阿里大环线的北线就从改则穿过。现在这里的道路平坦,县城很漂亮,星罗棋布的高原河泊成为了西藏阿里一措再措的网红景点,改则也成为了西藏阿里野生动物的保护区;南来北往的旅行者,凡是到过改则,总要在红色先遣连的纪念碑前停车驻足瞻仰,追忆着为了祖国疆土的完整,不惜把自己宝贵生命留在这里的58位忠诚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朝鲜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飞机的炸弹炸到了中国人民的头顶上;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向全国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了鸭绿江,打响了捍卫新生共和国的第一仗。抗美援朝对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具有伟大战略眼光的抉择;在这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凭借着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不惧怕任何牺牲,终于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长达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艰苦战斗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同以美国为首的16个参战国组成的联合国军打了164场大规模的战斗,把战线从我国的鸭绿江边推到了朝鲜三八线以南,逼迫美国签下了停战协定;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19万7千余名年轻战士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朝鲜。</p><p class="ql-block">在朝鲜平壤市中心的高地上,我们远道而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缅怀志愿军牺牲人员的名单;这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人民的立国之战,我们永远都会记住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而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雄志愿军烈士。</p> <p class="ql-block">在与韩国交界处的朝鲜开城,我们参观了签订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会场,我有幸坐到中朝方代表的位置上;想起了彭德怀元帅在1953年5月发布金城反击战命令时说的话,这或许是在朝鲜的最后一仗,我们要为朝鲜多争取一点土地。停战协定生效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赶到前线去看望在朝鲜战争最后一仗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消息,有位朝鲜高官很有底气地对外界宣布,谁胆敢侵犯朝鲜,我们可以在十分钟内将首尔打成一片火海;是的,这里距离韩国首都首尔(当时称汉城)仅仅几十公里,首尔完全暴露在朝鲜人民军远程炮火的覆盖范围中……这一切的有利态势都是志愿军烈士们用年轻的生命来換取的。</p> <p class="ql-block">在朝鲜的志愿军纪念馆、平壤的地铁站及市中心广场上都可以看到这幅中朝两国军人在同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英雄作战的宣传画;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一大批志愿军烈士将牢牢的扎根在中朝两国的老百姓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会留恋地回头张望……”,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就诞生在3500米海拔的青海金银滩草原。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任何地图上是找不到金银滩这个地方的,这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世界感到震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青海海晏地区的原子城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是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基地。1958年至64年期间,一大批科技人员怀着对国家无比的忠诚,隐姓埋名来到金银滩这片1170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原上,他们和数万解放军官兵一起,在当时极度困难条件下,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原子弹、氢弹的磨茹云在这里升起,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使中国成为了一个核大国。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大量的旧址仍旧存留着,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参观了当年的核弹科研基地,了解研制核武器时期的艰辛故事,我们对忠诚于祖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这种工业布局显得十分的脆弱;东北重工业完全处于当时的苏联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内。蒋介石在东部叫嚣反攻大陆,印度在西部边界不断制造事端;当时中国人民基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外界极大的威胁。</p><p class="ql-block">为了加强战备,1964年,毛主席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中国必须要尽早建设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的构想,下决心将中国沿海的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到三线地区。</p><p class="ql-block">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的地区投入了几乎占当时全国基建总投资的全部;上千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无条件的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国家的无比忠诚,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一千五百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中国中西部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国防基础,建成了一个至今仍让美国生畏的中国强大的战略后方。</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是老一辈革命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伟大战略决策,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她己经被深深地铭刻在共和国的记忆中。而三线的广大建设者更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群体,他们在国家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怀着对党对国家无比忠诚的强烈信念,不顾小家顾国家而忘我工作,这是一个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成千上万的三线建设者们、一马当先起着积极带头的广大的共产党员,他们永远是当今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叫“攀枝花”,这朵花却是中国三线建设中绽放最美的花朵;位于四川西南金沙江畔,一个崇山竣岭环绕着曾经叫着“渡口”的小山村,六十年代初千军万马涌入到这里,多少个日日夜夜这里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牵动了共和国亿万人民的心,毛主席曾经在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上动情地说“如果攀枝花搞不上去,我是每天睡不好觉的”……我在攀枝花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亲眼目睹了共和国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幕……</p> <p class="ql-block">回望当年为建立新生的共和国,无数共产党人鲜血染红了漫漫征程;为了实现中国梦,今天依然有着千千万万充满理想信仰的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他们长年驻守边疆,敢于牺牲无私奉献,他们无愧为新一代优秀的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拍摄于西藏岗巴、班公湖等中方直际控制线地区,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画面过于简单,然而每张照片其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心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一百周年了,在这一百年开天辟地的历史进程中,不但书写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而且铸就了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伟大精神。本美篇所记载的不仅仅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些地理标识,更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在当今世界,一旦出现黑云压城的危机时刻,一旦我们国家遇到空前挑战的时候,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一百年的精神之旅中吸取力量,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去排除万难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将再次踏入山东大地,因为山东是一块被血和火浸透了的红色土地;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曾经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地雷战、著名的胶东保卫战、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国民党王牌军74师被歼灭等中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都在山东;我们在山东将继续寻访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来隆重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是一个有着近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有生之年中的美好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