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炸弹抢生命

红色印记

人物简介:<br><h5> 曾纪成,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男,生于1939年9月,原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曾立三等功。1965年—1968年在762医院参加援越抗美;1979年在762野战医院参加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在中越边境战地医院18年里,曾老救治了无数伤员,其中抢救体内有颗炸弹的战士事件,让他印象深刻。</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线运来了重伤员</b></h1> 那是1967年的秋季,援越抗美前线激战正酣。一天,从前线运来一名重伤员,他躺在担架上,卫生员帮他举着吊瓶,刚到身旁就闻到一股腐肉的恶臭味;他满脸通红,全身还不时地颤抖,右大腿肿得很厉害,卫生员介绍他发高烧,意识有点朦胧,右臀部还有一个大伤口……当时我们初步判断是气性坏疽,就安排他与气性坏疽的病人住在一起。<br> 住到病房,医生给他进行一般检查后,再送放射科做x光照片,照片刚洗出,把在场的人吓了一大跳,伤员体内右髋关节外下有一网球大小的金属异物,医生不认识,问伤员,他们说是“钢珠弹”!<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勇的炮手体内有颗炸弹</b></h1> 伤员体内有“钢珠弹”!这个消息一下传遍全院,我们野战医院从院长到医生有好多是南下干部,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可是伤员体内遗留炸弹,他们谁也没见过,医疗文件上也未见记载。医务处领导、政治处领导、院领导都来到现场,立刻成立了以三所外科为主,有医务处、政治处参加的抢救小组,把伤员从气性坏疽病房搬出来,安排在一个单独的钢架房内,派专人看护。立刻向前线指挥部报告,请求指导,并找伤员了解炸弹性质、在什么情况下会爆炸……伤员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们对炸弹多少有所了解,但他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炸弹是定时的,到时间就炸;有的说不能动,移动就炸;有的说不能碰铁,遇铁就炸……<br> 伤员住到单独病房后,吴洪声教导员立刻找他谈心,希望他不要紧张,安抚情绪。这个战士叫李卫东(化名),19岁,是高炮部队的一名操炮手,敌机临空,他们操炮瞄准,在敌机向下俯冲投弹这个击落敌机的最佳时机,一串串仇恨的子弹猛烈射向敌机,炸弹就在炮位周围爆炸,他们全然不顾,这时小李突然觉得右臀部被人猛击一下,差点跌倒。敌机就在头顶上空,他稳住身体,眼睛死死盯着敌机,同战友一起熟练地操纵高射炮跟踪射击,打中了!打中了!敌机拖着浓浓黑烟坠入山沟。大家非常高兴,战斗结束了,下炮位时小李摔倒了,这个时候战友们才发现他负伤了,把他从炮位上抬下来。他诚恳地对教导员说: “首长,我知道,我的体内有一颗没有爆炸的炸弹,什么时候炸也说不准,为了减少牺牲,我请求首长,医务人员不要来看我,减少不必要的牺牲”。<br> 在生死关头他还在关心别人,多好的战士呀!战友的安危时刻挂在医务人员心上,来看他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争分夺秒抢救生命</b></h1> 前线指挥部接到我们的报告,当晚便派一个作战参谋,带着资料从南宁辗转到医院。他看到x光照片后,对照美军武器资料,连连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炸弹。<br> 怎么办?救人是第一位的,不管冒多大风险,炸弹一定要从我们战友的体内取出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共产党员傅德霖,陈传坤,陈有源,共青团员裴训华为主要成员的手术组迅速建立起来。<br> 手术牵动着全院人的心,院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医务处、院务处、政治处、应急抢救组的同志们都在手术室隔壁待命,以防万一!最紧张的还是手术组的同志们,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跨入手术室大门的。手术开始前,傅主治提出:“除手术医生、助手、器械护士、麻醉医生四人以外,其他人员一律到手术室隔壁待命,没有呼叫不得进入手术间”。手术由主治医生傅德霖主刀,陈传坤当助手,手术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钳子剪刀碰撞的声音,切开皮肤,分离肌肉,当快要接近炸弹时,傅医生突然停下来说:“老陈我抓住炸弹,你来分离”。陈医生说:“我是助手,我抓炸弹,你来分离”。他们相互谦让,实际上是想用自己的身体来覆住炸弹,保护他人,一边说着话,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不得不叫隔壁的护士前来擦汗。经过半个小时小心细致的分离,炸弹完全剥离,终于被拿了出来,这一刻所有手术组的同志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伤员安全了!护士小裴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再看参加手术的人员,他们的衣服从里到外全被汗水湿透了,严肃少语的傅德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br>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口述人:曾纪成</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整理人:林 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