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幼儿的行动之中,在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而幼儿园课程应重点关注幼儿的生活,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生发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为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关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p> 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陈老师带了一盒蚕回幼儿园,班上的孩子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大家围着蚕宝宝,感觉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蚕宝宝身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小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蚕宝宝喜欢吃什么?”</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孩子天性喜欢亲近自然,大自然的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们。但他们对蚕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显然他们已有的经验并不丰富。</p> 蚕宝宝大调查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新朋友”,孩子们脑子里似乎有十万个为什么,关于蚕宝宝的疑问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开展了调查,一起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已经了解蚕宝宝喜欢吃桑叶,以及饲养蚕的方法,但是对于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蚕的价值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p> 蚕的一生 初见蚕宝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从排斥到接纳:</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多孩子因为第一次和这群小东西见面,第一反应都是不敢靠近,但是,经过两天的适应,孩子们慢慢接受了这群小东西,并主动去观察它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教师的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 1.投放了放大镜,尺子,让孩子们更好的观察和测量蚕宝宝。</p> <p class="ql-block"> 2.语言区投放有关蚕宝宝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3.投放记录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幼儿的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 奕铭:蚕宝宝的身体软软的。</p><p class="ql-block"> 晨希:蚕宝宝吃的叶子上有小洞洞。</p><p class="ql-block"> 沐宣:蚕宝宝的身体上有许多脚。</p><p class="ql-block"> 子厚:蚕宝宝的尾巴上有个尖尖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对蚕宝宝产生了更多的疑问。</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能够提出问题正是幼儿在积极思维且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p> 探索蚕宝宝 <p class="ql-block"> 蚕宝宝有眼睛吗?它的嘴巴在哪里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的了解蚕宝宝,我们请出了万能的百度。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我们发现,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蚕宝宝嘴巴的位置,还了解到蚕是单眼。看不见东西,只能感觉光线,这种眼睛叫作单眼。</p> 饲养蚕宝宝 <p class="ql-block"> 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发现蚕宝宝的大小不一样,怎么知道蚕宝宝的身长呢?于是我就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科学活动,“蚕宝宝长大了吗?”</p> <p class="ql-block"> 蚕宝宝长大了吗?</p> <p class="ql-block"> ⬇我可以用手指测量一下。</p> <p class="ql-block"> ⬇我可以用尺子测量,这样更快速。</p> <p class="ql-block"> 这都是我们的测量结果</p> 蚕宝宝之死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清理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今天有好几条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而且它的脚都朝上,是不是死了呢?</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小“福尔摩斯“马上进行“查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查找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解,原来桑叶是在马路边的桑树上采摘的,没有经过清洁便给蚕宝宝吃,导致蚕宝宝生病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调整:</span></p> <p class="ql-block"> 子厚:以后我们要更加细心地照顾蚕宝宝才行,不能让它生病了。</p><p class="ql-block">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照顾蚕宝宝呢?</p> <p class="ql-block"> 采摘桑叶</p> <p class="ql-block"> 清洗桑叶</p> <p class="ql-block"> 晾干桑叶</p> <p class="ql-block"> 清理蚕砂</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蚕宝宝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越长越大....</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孩子们在细心观察、精心饲养、贴心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感受了生命的奇妙、美好和脆弱,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更加的爱惜自己、他人和小动物。</p> 手工:可爱的蚕宝宝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依据《指南》艺术领域: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设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p> 有彩色的蚕吗?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像以往那样,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着他们观察到的蚕宝宝,不一会儿孩子们对于梓钰的画开始争论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筱允: “你的蚕怎么是彩色的?”</p><p class="ql-block"> 蔓蔓: “我们做蚕宝宝的时候都是用白色餐巾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产生分歧:</span></p> <p class="ql-block"> 那到底有没有彩色的蚕宝宝呢?孩子们决定回去问一问自己的家人,第二天,孩子们就讨论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提议百度搜索,于是我打开了百度搜索,“要在框框里打字……打好字点按钮……会有图片,有字。”他们的经验让我感到惊喜万分。按照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地百度经验,网页出现了很多彩色蚕宝宝的图片,小朋友欢呼了起来:“太神奇了,原来真的有彩色的蚕宝宝!”</p> <p class="ql-block"> 原来彩色蚕之所以会变色,是因为通过一种人工饲料,经过科学喂养就能变成彩色的蚕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购买彩色饲料</span></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又有了新的问题:“哪里能获得让蚕宝宝变色的人工饲料呢?”</p> <p class="ql-block"> 梓烨:我知道淘宝上可以购买</p><p class="ql-block"> 宇涵:我知道京东。</p><p class="ql-block"> 沐宣:还有拼多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终孩子们决定在淘宝上购买彩蚕饲料。</p> <p class="ql-block"> 将桑叶的背面涂上饲料,再给蚕宝宝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蚕宝宝变色啦:</span></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孩子们对网络购物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甚至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百度到淘宝,他们的经验又一次让我震惊了。基于这样的经验,为我们今后开展幼儿活动又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p> 蚕宝宝结茧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观察:</span></p> <p class="ql-block"> 第30天的时候,蚕宝宝停止了进食,一动不动,难道它又要睡觉了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疑问:</span></p> <p class="ql-block"> 原来蚕宝宝开始吐丝了,它们怎么都喜欢挤在一起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 译平:咦,蚕宝宝怎么爬到柜子边结茧了?</p><p class="ql-block"> 斯远:可能是它找不到角落了。</p><p class="ql-block"> 沐宣:所有的蚕宝宝都在四个角结茧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 蚕宝宝在柜子边结茧有点危险,我们给蚕宝宝做个舒服的小房子吧!</p> <p class="ql-block"> 现在,每个茧都住进小房子里了,真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蚕宝宝“睡觉”的时间,期待它蜕变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主动为蚕宝宝搭建“房子”,表明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关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照顾,孩子们不断的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与同伴一起讨论、一起猜测着种种原因,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蚕宝宝的变化。</p> 蚕蛾之死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第十五天的时候,蚕蛾从茧里钻出来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观察:</span></p> <p class="ql-block"> 蚕蛾会煽动翅膀。</p><p class="ql-block"> 蚕蛾用脚爬来爬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 蚕蛾并不会飞走,但是我们发现他会煽动着翅膀去找“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蚕蛾撒卵时,消耗很大的体力,没有更多的养分长久地维持它的生命。所以,蚕蛾撒过卵后,完成了生物本身的任务,自然而然就会死去。</p> <p class="ql-block"> 奕铭:我舍不得我们的蚕蛾。</p><p class="ql-block"> 思源:我们可以把蚕蛾留下来吗?</p><p class="ql-block"> 艺骞:我们可以把蚕蛾埋藏起来吗?</p> <p class="ql-block"> 商量后,我们决定以这样的方式把蚕蛾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为桑树是幼儿园种植的,需要得到园长妈妈的同意,所以孩子们共同写了一份申请书,向肖园长妈妈申请把蚕宝宝埋葬在桑树下。</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饲养活动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便是自然界中的生命教育:指向感受大自然的美,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在蚕宝宝死后,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逝去的不舍和遗憾,这种真实情境中的生命教育体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契机。</p><p class="ql-block"><br></p> 蚕的用途 蚕茧的作用 <p class="ql-block"> 看,蚕蛾给我们留下了好多蚕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么,蚕茧可以做什么呢?孩子决定回家和妈妈一起去网上查找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天:</span></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手记📝:在以往开展过的活动中,当遇到大家不了解的事情,老师都会引导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集资料。这一次,孩子们主动提出上网查资料,说明掌握了网上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初步掌握了利用关键词进行定向搜索的信息检索方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写在最后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与敬畏。”</p><p class="ql-block">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在养蚕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从一开始的抗拒接触,到后来的亲密无间。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们获得了爱的体验。自己亲身实践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