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8日 第十二天 上午</p><p class="ql-block">景点:云丘山</p><p class="ql-block">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主开发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风景区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几千年来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p> <p class="ql-block">华山天下险, 黄山天下奇,云丘天下美,来了云丘山才知道什么叫做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神仙峪:天然柿子、神泉、山泉流淌、鸟语花香、各种植物与中药材,堪称大自然宝库。</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花馍文化园参观</p><p class="ql-block">云丘山的花馍分为四类:节气花馍、礼仪花馍、红白喜事花馍、日常食用馍。</p><p class="ql-block">五花八门的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的馍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的馍还获得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八宝食府,我们在这里吃中餐,山西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塔尔坡古村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后世道家闻名而至,见此风水宝地非常适宜清修,遂在附近山中辟谷修行,并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渐成村落。</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民居,石墙、石窟、石洞,穿越千年历时,领略古人建筑理念,欣赏建筑活化石,领略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再现农耕文明。</p> <p class="ql-block">整个 塔尔坡 古村,有窑洞60余间,木构房屋50余间,依山而建,背依山崖,避风向阳,相对分散。 塔尔坡 古民居院落,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居住理念。以土崖挖洞的穴居,土窑洞是依山构造,挖凿土窑,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田财主家里竟有一个藏宝洞,而且财主家的房门不只是一到门,在藏宝洞旁还有一道门,财主随时可以拿着宝贝从后门溜走。</p> <p class="ql-block">辣椒院</p> <p class="ql-block">铁匠铺</p> <p class="ql-block">豆腐坊</p> <p class="ql-block">村长家</p> <p class="ql-block">婚房</p> <p class="ql-block">此游云丘山,完全没有AAAAA景区的感受,那么大的云丘山怎能两三个小时游完,很多地方来不及看,已经没有时间。道家文化,“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体会不深。</p><p class="ql-block">再见了云丘山,半日游你,却不见你的真面目,走过的地方仅仅只是皮毛而已。有机会下次再来玩你。</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8日 下午 第十二天</p><p class="ql-block">景点:李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p> <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景区距运城市区38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存院落11组,房屋146间。李家大院(河东民俗博物馆)、万荣笑话博览园两大景区共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其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p><p class="ql-block">李家的砖雕影壁墙中间是麒麟,意是益寿延年,颐养天年;一边是松树和仙鹤,意是松鹤延年;另一边是鹿鹤同春,也是长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哥德式门楼是李家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行“字子用”的宅院门楼,外形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体现了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同时又兼有中国传统民宿吉祥砖雕图案、砖雕对联和匾额,中西合璧,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匾额为“修德为善”,意思是休养道德,广做善事。大门两侧的对联为“三省台阶设其秤欢留朋友,一经楼上藏书籍遗训子孙”。意思是三省台前摆设棋盘是为了朋友来欢聚,一经楼上藏书籍是为了把做人的学问留给子孙。</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西式窗框,中式木窗。</p> <p class="ql-block">中式家具</p><p class="ql-block">李子用的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西式家具</p><p class="ql-block">英国夫人的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李家英国夫人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英国夫人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李子用与英国夫人</p><p class="ql-block">李子用在1907年由山西省政府公派到英国学习纺织专业,并在英国期间结识英国夫人,回国后在山西从事英语教学,父亲病故后接过家里的生意经商。</p><p class="ql-block">李子用1880年生,1966年故,享年86岁。李子用一生娶了五个老婆,第一个老板在生了一个女儿后,偶感伤寒去世;第二年又娶了一个老婆,因为三年没有生孩子,老婆愿意自修为奴永不改嫁,自己搬出丈夫卧室;英国夫人是李子用的第三任夫人,在英国结婚4年,在中国呆了4年,后因病故去;李子用在38岁娶了第四任老婆,她一直帮李料理家务带孩子,到1946年去世;李子用在西安定居后,娶了第五任老婆相守终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的后裔现在有四五百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及全国各地,有学者、军官、律师、工程师等,而且不缺乏佼佼者。</p><p class="ql-block">至今还有李家的后裔在清明的时候来这里祭祖。</p> <p class="ql-block">李家原来是以农耕为主。发展起来是李家第十三代李文秉弃农经商,靠卖土布发展起来的。把当地的土布贩运陕北(宁夏、内蒙一带),再把那边的药材、皮货、杂货等运到这里。常年的双向贩卖,生意越做越大。</p> <p class="ql-block">李家第十四代就开始了多种经营,设立了钱庄、药房、粮行、花店、杂货铺,直到第十五代人李子用,李家的生意做到鼎盛。</p> <p class="ql-block">全国唯一的百善图,上面365个“善”,意为一年四季天天行善。</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在解放后归国家所有,原来是两个学校,一个是当地的师范大学,一个是当地的中学,直到2008年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现在正在拍摄电视剧,今年内上映。</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摄李家大院电视剧女一号原型,李家的三媳妇,她26岁守寡,小学文化,双手打算盘,所有商号、商铺账本一眼就可以看出盈亏,在她手上做到全国15个省市一百多家店铺,当地老百姓形容三寡妇去陕甘青蒙日行60里,不吃别家饭,不住别人店,只吃住自己家的饭和店,说明她开的店铺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全景,比乔家大院大10倍。</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打麦场,晒完的谷子不用人工搬运,直接用摇轱辘送到仓库。</p> <p class="ql-block">晋陕之旅到此完结。此次晋陕之旅收获满满,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大地如诗如画的美景,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为后人留下的一坐坐精品,感受到了几千年来的中国宗教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走进山西知道了路边灰土当煤卖,饼子要用石头盖,刀子削面比飞快,老陈醋也是一道菜,汾酒窝头把客带,山上挖洞把房盖,新娘的盖头给驴盖;走进山西闻到了陈醋满街飘;走进山西平遥看到了什么是富可敌国;走进壶口瀑布,听到了黄河震耳欲聋的咆哮声;走进300万年冰洞,方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走进革命圣地延安深刻领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个个景点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邀约我山西旅游的朋友!感谢旅行社的精致安排!感谢导游的细致讲解!感谢所有驴友们的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