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父亲

飘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提起笔来要写写父亲,我一时竟不知从何下笔,父亲是一个倔老头,和儿女们的沟通不是很多,但细细想来,在我成长的路上每一段都会看到父亲的影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家中姐弟四人只有我偶尔会和父亲争辩几句,其他几个妹妹和弟弟见了父亲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叫“避之不及”,用一个大不敬的比喻叫“就像耗子见了猫”。可这张照片父亲的眼中充满了慈爱,这是我和父亲在沈阳中山公园拍下的一张照片,那年我应该只有一岁半,这也是我和父亲单独拍下的第一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大大小小也负责着很重要的工作,在父亲那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家中无论来什么人我们都不能在场,更不能打着他的旗号为自己办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记得那时家中住一楼,父亲单位来人了,我们来不及走门,就赶紧从窗户“逃”到外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家中长女,可能是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学习成绩不错,稳坐班级“女一号”的位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我也会和父亲打个马虎眼,记得有一次父亲拿回一张“芦荡火种”的京剧招待票,问我,作业写好了吗?我太想去看剧了,趁父亲不注意,我把作业本揣在怀里,直奔朝阳剧院,我知道,每一场剧中间都有休息的时间,就这十几分钟解决了完成作业的任务,事后,每次看到这篇作业,我都有一种犯错误的感觉,那天的作业很潦草,虽然老师给了100分,我还是觉得不舒服,后来在宣传部工作的父亲多次带回各种招待票,我再也没有找借口去看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高兴时也会和我们讲一讲他年轻时的事情。特别是电视剧“闯关东”的播出,父亲说那就是当年爷爷奶奶领着他和叔叔走过的路,父亲祖籍山东,后随爷爷奶奶来到哈尔滨,爷爷为了维持生计,做一些小买卖,叔叔敦厚,踏踏实实的跟着爷爷干,可父亲不愿意,送他去学徒,爷爷前脚走他就后脚跟回来,后来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学习班,在沈阳解放时随部队去接收沈阳,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是一个不会主动与子女沟通的人。小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长大了,愈发觉得与父亲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无法沟通,而是不敢沟通。父亲是一个山东人,骨子里那种倔强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但是他关心儿女的学习、工作却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战术。他会从我们的喜怒哀乐中扑捉他所要的信息。如果我们喜形于色,父亲的眼神也会暖暖的 ,如果我们垂头丧气,父亲会用探求的眼神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找到答案。记得胞弟参加辽宁大学中文系的自学考试时,每次看成绩回来,父亲都会趁他不注意,悄悄的问我,考得怎么样?及格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父亲微微上扬的嘴角有了些许笑意,可当他面对儿子时又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让没有考上大学的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没有到离休年龄的父亲早早的退了下来,好在胞弟争气 ,那一年参加政府招干考试,顺利的考入市档案局,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是一个对我们要求甚严的人,记得他病重期间,从不要求我们陪床,每逢周末我们去探望,也是聊几句就催我们快走,生怕耽误工作和影响我们的各自生活。也就是在他老人家的弥留之际,我们姐弟四人才得以陪在他的身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张偶得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日,我随单位的团员去凤凰山过团日,忽然听见有人叫我,远远望去,看见在附近一山坡上父亲正拿着望远镜,原来父亲参加老干部局组织的离休干部活动,正在用望远镜看风景,不想竟然在镜头里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怎么有这么神奇的事情,赶快叫上单位同事为我们父女俩拍上一张照片 ,在我的记忆里,这应该是父亲和我单独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那年我39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22年的时间了,人们都说我长得随父亲,特点是肤色黑,长脸,我以为傲,在“父亲节”这个日子里 ,写写父亲,聊表心中思念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附小弟的一篇-----《 祭父母文》</p><p class="ql-block"> 父祖登州,幼闯关东;母亦鲁籍,东北早居。</p><p class="ql-block"> 父辈友谊,媒妁之言;蜜蜂小镇,结成连理。</p><p class="ql-block"> 求学哈市,父追革命;接收沈阳,入管农具。</p><p class="ql-block"> 随父到奉,母为保育;女工委员,青春朝气。</p><p class="ql-block"> 响应号召,相夫教女;一揽家事,母为前驱。</p><p class="ql-block"> 太子河边,丝丝恬静;白塔侧畔,融融安逸。</p><p class="ql-block"> 听党召唤,奔赴辽西;扎根古城,三阳留迹。</p><p class="ql-block"> 三年灾害,同舟共济;文革疾风,携手砥砺。</p><p class="ql-block"> 拨乱反正,父逢甘雨;重担重任,不服老骥。</p><p class="ql-block"> 清正廉洁,不思一己;中天挂冠,只为儿继。</p><p class="ql-block"> 暮年澹静,相濡以沫;花田野趣,孙男绕膝。</p><p class="ql-block"> 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忠厚家传,秉承不渝。</p><p class="ql-block"> 儿女有思,天地着记;缤纷感念,化作回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