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晚报•过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专家建议:成人每日吃荔枝不宜超过十颗

小美

清晨品早茶,晚间看热点。<br>小美在身边,陪你每一天! 社会 <b>【过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b> 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专家介绍,荔枝含糖量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道不适、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休克。此外,#空腹吃荔枝会导致血糖下降#。荔枝应该怎么吃?哪些人群容易患“荔枝病”?吃荔枝后开车会被查出酒驾吗?警惕! <div><br></div><div>①要吃完全成熟的荔枝;②“适量”是根本;③拒绝空腹食用;④患糖尿病、痛风、消化系统疾病等问题的特殊人群要少吃。</div><div><br></div><div>医生表示,荔枝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易造成口腔炎症,人体也会大量分泌胰岛素,造成低血糖。医生建议,成人一天荔枝摄入量不超过10颗,儿童不超过5-6颗。口腔溃疡、便秘、血糖有问题的人不建议食用。 (来源:央视新闻)</div> <b>【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10亿】</b>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6月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1048.9万剂次。建立免疫屏障,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央视新闻) <b>【江西庐山22岁辅警为救落水群众牺牲】</b> 17日凌晨,江西庐山市南康镇派出所3名民、辅警出警处理一起纠纷后,处于醉酒状态的当事人张某踢打同行女孩吴某,吴某跑向湖边跨越栏杆轻生,鄱阳湖正值汛期,水位较高,情况紧急之下,辅警余俊迅速翻过栏杆跳入水中参与施救。事后,同事才知道余俊不会游泳。同事们救起落水女孩后,才发现余俊已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出生于1999年的余俊不幸牺牲。(来源:中国新闻网) <b>【26岁世界技能冠军带出两名金牌选手】</b> 2015年,20岁的张志坤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金,却失去了奋斗的方向。2018年,他随学校赴新疆交流。台下5000多名同学,聚精会神听他演讲、会后围住他请教,让他颇为触动。返回后,他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将精力投入技能教学,“能影响一些人,比得奖更有意义”。如今,他已带出两名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来源:央视新闻) 国际 <b>【全球难民人数再创新高上升至近8240万】</b>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尽管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2020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8240万。这在2019年底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的7950万人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如今,全球人口中每100人就有1人流离失所。在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的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及那些生命背后的故事。(来源:央视财经) <b>【韩媒称600年后最后一个韩国人或消失】</b> 据韩国《首尔经济》20日报道,由于抛弃恋爱、抛弃结婚、抛弃生育的“三抛族”现象在新冠疫情下愈演愈烈,一些“三抛族”决定及时行乐,成为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以享受单身生活。《首尔经济》称,2020年韩国正式进入人口的一个拐点,即死亡人口数超过出生人口数。如果按照目前的低生育率发展下去,据人口学家估计,韩国到2100年的人口将减少至1800万至2000万。悲观的估计是,到2600年至2700年,最后一个韩国人也将消失。(来源:中国新闻网、环球日报) 财经 <b>【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3亿】</b> 目前,我国的电动两轮、三轮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电动车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记者相继走访北京、上海多个居住小区发现,和电动自行车巨大的充电需求相比,室外的充电点依然不足。专家表示,包括快递、外卖配送员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在内,我国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巨大。2021年5月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已出台地方性规定,进一步对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室内充电进行了明确限制,并加快设置室外的集中充电设施。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1.3万个居民小区中,已有8385个小区建有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其中,约2000个为近三年建成的。(来源:央视财经) 体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育</h3> 据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20日报道,东京都政府决定,在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取消所有公众观赛活动。公众观赛活动指在户外召集观众,观看比赛直播。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这是和首相菅义伟举行会谈后的结果。东京都政府称,之所以改变公众观赛方针,是因为政府正要求市民和企业配合执行防疫政策,而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公众观赛活动将导致人流聚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东京部分原计划设为开放公众观赛活动的会场已经转为疫苗接种点。(来源:央视财经) 疫情速报 <b>【31省区市新增17例确诊】</b> 6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广东6例,云南3例,北京2例,上海1例,江苏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1例(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来源:央视新闻) 今日热议 <b>【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b> <div>前不久,《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引发媒体热议,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中,超过四成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中,26—35岁的占比为47.8%。这个数据也引发大讨论,有人点赞称这是理性消费,还杜绝浪费。<br></div><div><br></div><div>而有网友则担心,怕长期吃临期食品不健康。那么临期食品能不能吃?长期吃会有损健康吗?我们继续听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的解读。<br></div><div><br>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 安全与否要看食品的品质有没有变化。比如吃一个薯片,即便是刚出厂,仍然有不健康因素。但是吃一个临期番茄罐头,完全没有坏,没有漏气,微生物没有超标,吃了仍可以增加矿物质、番茄红素。某些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确实可能随着出厂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损失。还看番茄罐头,刚出厂的时候,虽然经过杀菌,其维生素C含量大部分还在,它的维生素C还比较稳定,但是放两年其含量会逐渐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吃刚出厂的要比吃快过期的番茄罐头营养价值更高一点,但它的安全特性可能变化得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也有一些短保质期的食品,比如说巴士奶要冷藏的,还有一些豆制品什么的,短保质期的食品临期安全的风险还是相对比较大的,一定要非常仔细。(来源:央视财经)<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以上新闻来源于新闻平台,详见每条新闻尾处,不代表本平台立场</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报心语</h3> <b>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by斯宾诺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