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幸福的记忆

印象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是家人欢乐相聚,享受幸福美好时光。镜头前人人精神焕发,着装整齐有仪式感,美好的瞬间定格成照片成为永久。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有着厚重人文含义,她不仅承载记忆,还定格时间凝聚亲情,更见证时代的变迁。一一题记</p> <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潢川县城关区招收工作人员,父亲报名应骋来到洛阳人民保险公司做内勤。1952年母亲带着我姐到洛阳开始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别后团聚,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老城南关贴郭巷租房租家俱,虽然日子清苦,一家人在一起共渡难关,还是滿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1954年初父亲调到市粮食局,分配在储运科工作。城市粮食供应紧张,粮本在计划经济时期显得十分重要。粮食局就是全市几十万人口粮的总管,民以食为天,吃饭就是最大的政治。</p><p class="ql-block"> 那年3月我降生了,给家里平添一份喜悦,我来到世上,家中欢喜之余围绕起名众说不一。听父亲后来说:当时社会上开展新民主主义政治学习教育活动。 “新民”成了我的名子。</p><p class="ql-block"> 1955年春节前,父母亲带着姐和不滿周岁的我来到老城照相馆。家人喜气洋洋的拍了很有仪式感的合影,这是家中的第一张全家福。(图一)</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父亲戴蓝色解放帽穿中山装,母亲梳两条大辩子穿双排扣列宁装,这是五十年代的流行装,很时尚。父亲坐抱着不滿周岁的作者,姐站在母亲前。姐弟俩穿的衣裳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哟。那年照相是件很奢侈的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通过书信将照片分别寄给了老家的亲人,即报平安又让亲人分享了远离家乡的我们生活安好。六十六年后这张老照片又物归原主,所以显得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 图一 1955年2月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姐弟三人的合影照</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拍摄于1956年12月,听父亲讲,海民二岁当时坐不稳,照相时躲在后面用布带子拦一下扶着照的。左起作者、二弟、姐姐,身上穿的花衣服是妈妈一针一线逢制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图二 1956年12月姐弟三人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保证粮食调运安全,行动保密不能对外讲,随火车押运还有军人。父亲一路艰辛,历经数天运行粮食安全抵达洛阳。粮食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有粮在人人有饭吃,粮食干部再苦心也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父亲在工作中话不多实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那些年总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积极分子。家中墙上贴了数张奖状,所以我很敬重父亲的做人处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我的记忆中,三岁时家在唐宫路玻璃厂东边平房粮食局宿舍。母亲当时参加了文化扫盲班,学文化识字还有时事政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奶奶和小叔从老家来洛阳看望我们,特别喜欢我们姐弟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1957年5月的一天,父亲利用周日休息带全家到老城照相馆,拍下这张三代人的全家福。(图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中间坐着奶奶,站在奶奶前的是作者,右边是弟弟,左边是姐姐,后排左起分别是母亲、父亲、小叔。注意,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小脚是封建礼教裹脚害的,穿的是手工鞋。其他四人穿的是球鞋,是很时尚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张照片奶奶最喜欢,回到老家后装在镜框里,逢人就夸儿子一家在洛阳过的好!</p><p class="ql-block"> 图三 1957年5月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78年12月,三弟建民结束知青插队生活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北京空军司令部直属防化连战士。粮食局大院一家有三块军属光荣匾的只有老王家,母亲为我们三兄弟在军中服役感到光荣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在西工红光照相馆拍全家福,欢送三弟入伍留念(图四)。因作者、二弟在部队缺席。合影中坐着的父母亲,前站立的是外甥宏伟、红梅。后排左起为建英、姐素花、姐夫德福、弟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好转,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正规。父母亲二十余年的含心茹苦的养育我们,姐弟四人先后参加工作成为国家建设者、保卫者,很欣慰很有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图四 1978年12月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2月中旬我爱人到部队,我俩采用当时流行的形式,到北京旅行结婚,月未回到洛阳。父母亲很高兴,热热闹闹在家中宴请亲戚朋友等。待忙过一阵后,于1981年元月的一天,家人到西工红光照相馆拍全家福。(图五)</p><p class="ql-block"> 全家三代人到的最齐,前排左起:姐素花、母亲郝雪霞、父亲王邦富、前外甥宏伟、红梅。后排左起:建英、新民、姐夫德福,三弟建民、二弟海民、王微。照片上人人精神焕发,滿滿的幸福感。父母亲对这张全家福犹为滿意。</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姐弟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节假日休息,带着爱人孩子常回家看看,陪母亲下下厨,陪父亲说说话,一起吃吃饭,爷爷奶奶与小孙子开心的笑声在家中回荡。</p><p class="ql-block"> 1985年4月的一天,我在中国银行办公室接到市委办老刘的电话:父亲有病,赶快回去看看。我很吃惊,立即赶回家中。从母亲那了解情况后,决定马上陪父亲到二院看病。</p><p class="ql-block"> 医院内科看后确疹脑血栓,院内没床位,后又转市三院。院内的专家进行会诊,用了最好的药。我们姐弟轮流陪护,经过二个多月的治疗康复缎练,恢复到能下床简单走,落了右手等后遗症。</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院回到家中,吃药缎练康复是个漫长过程,儿女配合母亲轮流回家照看,每周回去陪父亲洗澡,说说话让他开心。全家合影的事再也排不上日程,成为儿女心中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母亲因病去逝,终年70岁,1999年2月农历正月十七父亲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去逝,终年70岁。父母亲一生相伴,操持这个家是儿女的福气,儿女永远感恩父母。</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是儿女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文:印象 </p><p class="ql-block"> 编辑:英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五 1981年元月全家福</p> 亲情篇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z9hry9a?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小桥流水 淡淡乡愁</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5yk3l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儿时压岁钱</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j0fd2z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父亲母亲</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6ukb3p" target="_blank">黄国故城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