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陈氏伯万公家风文化建设探讨

陈历群

<p class="ql-block">  前言:2021年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为家风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和理论依据。也是对家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8日,颍川陈氏家风专业建设研究与传播委员会成功挂靠湖南省和善文化研究会。和善侧重于人的一种形象描绘,多指人的品格,和善既是待人的一种形象描绘,更是人的内在品行的体现;既是对弱者的同情、怜悯、慈悲,对他人的关心、付出、贡献,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主动鼓励。</p><p class="ql-block">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庆之际,迎来颍川陈氏家风专业建设研究与传播委员会伯万公文化研究总会注册成功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颍川陈氏伯万公唐末名将,后唐同光二年,70高龄的伯万公奉庄宗李存勖圣旨率兵南下,平定南蛮,并拒守湖北沔阳、潭州湘乡和邵州横阳寨下(现在的新化县西河镇鹅塘村)。以防南蛮暴动,后因朝庭更替,就地安家,繁衍生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悠久,时代的车轮,社会文明的进步,孕育着伯万公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伯万公一族家风严整,人才辈出,在北宋年间,其六世孙:省华公教子有方,二子尧佐考取进士,长子尧叟、三子尧咨名列榜首,高中状元。父子四人同朝辅政,陈尧叟、陈尧佐均获宰相之位。陈省华死后被朝廷追赐太师(官阶一品),故有陈氏一门"三进士"、"二状元"、"三宰相"之称,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官宦家族奇观。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根据陈氏教子的家庭教育典范,编成戏曲《陈母教子》,影响深远,为世人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开国大将陈赓和开国中将陈正湘是其后裔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开国元帅陈毅,与其也有渊源。由此伯万公家族家风建设吸引着众多家风文化爱好者。对伯万公家族家风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新化“曾伍陈三老表”和睦相处的故事流传千古,曾伍陈三大家族也由此故事从南宋开始世代友好往来,己有一千年的历史,仍然保持着礼尚往来,真正体现出了家和人和亲和的和善文化及和谐社会的亲和典范,为社会和平稳定的颍川陈氏家风文化建设缔造基础。</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习近平主席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p class="ql-block"> 家风建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一心为公,孩子也会担当有为,父母勤奋进取,孩子也就积极向上。父母不要特权,不颐指气使,孩子也就不会骄奢淫逸,不放纵无制,父母不蝇营狗苟,不钻营恋权,孩子才会堂堂正正,大仁大义。教育子女摒弃衙内思想,断绝子女有靠山,有背景,有指望的念想,让其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只有保持寻常人家质朴、勤勉、谦逊的家风家教,家庭才能兴旺发达、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颍川陈氏伯万公家族延续一千多年以来,经历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及近代民主革命社会和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随着后裔的迀移,地域的变动,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重庆等大部分省市,其家风建设也与地域文化相溶,各地各支系也有不同,由于水平和交流的限制,很难罗列齐全,现例举一、二。</p><p class="ql-block"> 例如颍川陈氏伯万公裔英发公家族家训十六条:崇孝敬,笃恩义,肃闺门,正婚配,兴礼教,崇俭朴,勤生业,勤纺织,封茔墓,慎出入,完租赋,敬耆老,睦亲故,慎重交游,息争讼,广施与。</p><p class="ql-block"> 第一条、崇孝敬,崇向孝敬,人之有身,本于祖宗父母,为子孙者,宜立祠堂,设神主,修坟墓,祭享以时,务极诚敬,于父母则左右奉养,承颜顺志,务谕亲于道,毋陷亲于不义,大则致其显荣,次不失夫甘旨,又次不贻羞辱,孝敬既立,则百行自此生矣。</p><p class="ql-block"> 第二条、笃恩义,重情义,为兄当友其弟,为弟当敬其兄,奉诸父当如已父,爱诸子当如已子,勿以货利间骨肉,勿以妇言伤和气,苟家庭之间,反唇侧目,而求亲厚于他人,无是礼也。</p><p class="ql-block"> 第三条、肃闺门,齐家首自闺门,居家者务宜正心修身,执礼明义,妻妾之间,相敬如宾,勿相戏狎以启欺侮,勿偏宠爱以生嫉忌,勿匿奴们以坏家声,勿惑谗言以乱家政。须清宫固门以别内外,秉烛拥面以严出入。</p><p class="ql-block"> 第四条、正婚配,夫妇者,人道之始也,门户相对,年龄相符,即可缔结,无容过为推求,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将来贫富,皆由前定,若必贪索聘金,计较妆奁,至阻抑而失时,岂惟同道于夷虏哉。朱先生云: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此言真可为一万世法,若夫乘丧婚嫁,转配乱伦,孀妇招赘,伤风败俗,莫甚于此,有蹈此当以家法治之切戒。</p><p class="ql-block"> 第五条、兴礼教,子弟当年幼时,设家塾,延明师,读书习礼,教之以少事长,以卑承尊,行止应对,饮食起居,绳以规度,迨至成人,以圣自范,处为纯儒,出为良佐,固属亢宗,即质本椎鲁儿童,而习之久与性成,亦不至堕家声而陨令闻矣。</p><p class="ql-block"> 第六条、崇俭朴,持家务量入为出,去奢崇俭,房屋取其安身,勿求雕饰,衣服取其被体,勿求华美,饮食取其充腹,勿求肥甘,每见世之溺爱子弟者,多于襁褓时,衣以文绣,食以甘旨,任意所欲,皆为之备,养成骄怠之性,将来倾家覆业,实基于此。</p><p class="ql-block"> 第七条、勤生业,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是稼圃乃营生大计,亦本计也,勤能顺天时,乘地利,尽人力,则树艺勤,而丰凶有备,何患俯仰之无余,至于兴贩工作之类,虽云末务,尽力经营,亦可居积财富,断不可游手李餐,以隳家业,充当贼役,以玷家声。</p><p class="ql-block"> 第八条、勤纺织,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是人生内助,不能无资于织纺矣,古者诸侯夫人,副祎受茧,后遂布于三宫世妇,使缫之以为衣服,况十庶乎,若家中妇女,任其闲居嬉戏,朝夕光年总荒以消岁月,终不免卒岁号寒,成何家政,且姜氏有言曰: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是其害又不止于号寒已也,主家政者勖诸。</p><p class="ql-block"> 第九条、封茔墓,古者,墓而又坟,示无见也,中古封植,后世宗之,夫坟墓先骸所在,务宜严加保护,以培根本。苟听勘舆虫煽,妄生觊觎,侵逼祖骸,论国法难逭,而先灵降贤监,亦在所不容,凡我同宗,其敬守之。</p><p class="ql-block"> 第十条、慎出入,出入资权量,而轻重大小宜慎焉,近见刻薄者流,每多置权量,重入轻出,小出大入,即与肩排贸易,只图利己,不顾损人,清夜自思,反为得计,岂知天监在迩,报应昭然,刻薄成家,必无久享,居家者务宜自省。</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条、完租赋,国课者,古所谓贡赋也,赋出于田,贡之自下,分所应尔,傥抗延匿,致差催比追,吃亏受辱,亦何益哉,朱先生云: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亦得至乐,旨哉斯言。</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条、敬耆老,族内有年高六十及七十以上,德行堪式者,其在尊广角固宜敬礼无忽,即系同辈,而年已加长,亦心力常相向候,倘家室贫穷,则量给衣食,殁纠资助棺椁,俾养生远死,不致失措,忠厚之道也。</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条、睦亲故,亲戚故旧,世为通家者,无事则殷勤问慰,有事则委曲维持,皆宜推城相与,毋尚酬接虚文,非有大故,不得以谗言谤毁,轻相弃绝,亦即君子不施报不遗故之遗意也。</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条、慎重交游,友以辅德,必择忠厚老成博学知礼之士,庶可陶成德性,如反唇弄舌,游手好闲,阴险诈变,好讼逞争之徙,切宜疏远,即农工商贾亦宜慎之,无贻比匪之伤。</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条、息争讼,朱先生云: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今见人家有细故,辄行构讼,以致破产倾家,未始非主唆者阶之厉之,故族间十月因事相争者,务须体悉真情,秉公排解,免其经官拖累,世相仇怨,睦族要道也,彼一切刁唆颠弄之辈,宜痛加屏斥。</p><p class="ql-block"> 第十六条、广施与,贫乏相赒,亦惊睦之道也,族内饶腴之家,于宗族中老幼无靠者,济之,贫不能葬者,助之,有秀不能读,妇不能归,女不能嫁者,周之,恤之。至凶年则设法借贷,照丁摊给,使无饿毙,匪市恩也。以一家饱暖,而坐视同宗共祖之人,转辗沟壑,于心何忍,先灵有知,其能宴然于九泉乎。</p><p class="ql-block"> 说明朱先生为明未清初朱子朱用纯,字致一,号朱柏庐,此家训十六条,订立于清朝时期,很有可能是伯万裔亁隆49年(1784年)三宗通字辈时所订家规家训条款。</p><p class="ql-block"> 又如一些家谱的四字言家规家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p><p class="ql-block"> 三字言家规家训: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 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 安生理,勿非为,忌毒染,慎嫁娶, 勉诵读,重交游,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p><p class="ql-block"> 综上例举,伯万公家族家规家训,警示告戒后裔子孙如何做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如何处理好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主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忠、孝、礼、义、恕、智、诚、信、悌、仁、勇,愿境是家庭和睦、近邻友好,亲寂朋友,真诚相处,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赡养父母,尽心尽责,抚育子女,身心传授,孤儿寡母,衣食赠予,持家节俭,勤劳致富,量入为出,童幼勤学,习礼循规,婚姻自主,婚礼嫁妆,不攀不比,男耕女织,相敬如宾,敬老重贤,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士农工商,敬业勤耕,循规蹈矩。积极纳税,囊橐无余,亦得其乐的家族、社会祥和的和善文化。</p><p class="ql-block"> 伯万公家族家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崇向以孝为本,以和为贵,以善为美,以德为正的儒家、佛家文化精髓,主张惩恶扬善的理念。立家报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