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4年12月20日,人民大会堂内温暖如春。</h3></br><h3>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正在举行,这届代表可谓“明星云集”,有农民代表“大寨书记”陈永贵,有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有科学家代表“导弹之父”钱学森……</h3></br><h3>在众多“明星代表”中,有一个代表格外引人注目。</h3></br><h3>她是一个农民,一个知识青年,时年24岁,她的名字叫邢燕子。</h3></br><h3>会议开幕前,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部分人大代表,钱学森、陈永贵、王进喜等代表,都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慰问。</h3></br><h3>当毛主席微笑着走向邢燕子时,她禁不住紧张起来,立即站起身,迎向毛主席。</h3></br><h3>毛主席走到邢燕子跟前,向她伸出了右手,邢燕子赶紧把本子夹在胳膊底下,微微向前探身,伸出双手,和毛主席的右手紧紧握在了一起。</h3></br><h3>毛主席微笑着对她说,“你就是那个会飞的邢燕子哟,了不起嘛!”</h3></br><h3>邢燕子受宠若惊,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开口绽放出淳朴的笑容。</h3></br><h3>咔嚓!站在一旁的摄影记者按下快门,留下了毛主席和邢燕子的宝贵合影。</h3></br><h3>能被毛主席接见,与毛主席握手,这是邢燕子做梦都想不到的,但她更想不到的是,会议开幕时,毛主席亲自领着她一起步入会场,把她带到主席台的座位上,然后才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邢燕子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是要坐主席台的。</h3></br><h3> <h3>幸福一波接着一波,更让邢燕子想不到的是,毛主席还会邀请她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而且特意安排她坐在自己右手边——这是中国人宴桌上最尊贵的客人位置。</h3></br><h3>一个24岁的女知青,为什么能让毛主席如此青睐,得到常人难以企及的特殊待遇?邢燕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先进事迹,又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她后来怎么样了?本篇文章回顾“毛泽东时代的铁姑娘”邢燕子传奇的人生经历,体会一代领袖毛主席深厚的人民情怀。</h3></br><h3>1941年1月15日,邢燕子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县大钟庄乡司家庄,她的父母给这个新生的女儿取了一个“俗气”的名字——秀英。</h3></br><h3>邢秀英出生这一天是农历三九第四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谚语有云“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父母希望春天早日到来,又给秀英取了一个乳名“燕子”。</h3></br><h3>这个时候的秀英父母想不到,自己家的这只“燕子”将会成为一代青年的偶像、全国闻名的明星,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人。</h3></br><h3>1949年初,宝坻县解放,9岁的邢燕子迎来了一个人民翻身做主人、男女平等的新社会。邢燕子的父亲在天津市铁路局工作,但邢燕子从小在老家和爷爷一起长大,天津解放后,正值学龄的邢燕子来到天津市河北区,进入铁路局职工子弟小学读书。</h3></br><h3>在天津这个大城市,邢燕子看到了军容严整的解放军战士、鳞次栉比的商家店铺、宽阔平整的马路和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又陌生。</h3></br><h3>1949年10月1日,父亲在家收听广播,邢燕子也在一旁,她在广播里听到了一句响彻寰宇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h3></br><h3> <h3>当时的邢燕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人们高声叫喊,欢呼雀跃,她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告诉她,“刚才说话的人是毛主席,是有了毛主席,有了共产党,我们才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才有上学的机会。”</h3></br><h3>邢燕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没见过毛主席,但听了父亲激动的介绍,听了人民的欢呼雀跃,毛主席在她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成为她心中一座高耸的丰碑。</h3></br><h3>这个时候的邢燕子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这位人民心目中的丰碑人物,并且多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的话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h3></br><h3>抗美援朝期间,10岁的邢燕子和同学们组成宣传小分队,参加轰轰烈烈的支前宣传;小学四年级时,邢燕子回到司家庄,看到群众热火朝天地劳动生产,支援工业建设,受到深深感染,暗自立下了认真读书、踏实劳动、报效祖国的朴素理想。</h3></br><h3>由于思想进步、表现突出,吃苦耐劳,邢燕子在全校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团。1957年,邢燕子所在的巴庄子中学被改为农业中学,为国家培养农业人才,每周3天学习文化课、3天当社员下地劳动。邢燕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生产很熟悉,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邢燕子迅速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也注定了她与农业的不解之缘。</h3></br><h3>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在邢燕子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她深有感触。</h3></br><h3>1958年夏,邢燕子从农校毕业,这时的邢燕子父亲已经是天津一家国有工厂的副厂长,原本想让她考大学,但邢燕子放弃了升学机会,放弃了在天津市区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回老家司家庄,做新中国第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h3></br><h3> <h3>年轻时的邢燕子</h3></br><h3>回到司家庄后,邢燕子踏踏实实地干起了农民,她在城里上了十年学,家庭条件也不错,却丝毫没有干部子女的娇气,身体健壮的她有一种男子汉的英气,干起工作来不比那些男人差,而且一点也不挑肥拣瘦,当过炊事员、当过幼儿园老师……</h3></br><h3>邢燕子觉得干后勤不够锻炼人,主动请求到生产第一线,她带领女团员组成了“司家庄姑娘队”,不怕苦不怕累,不畏环境艰苦,脏活累活抢着干,男人能干的活女人一样能干。</h3></br><h3>1959年夏,蓟运河水位上涨,汛期有决堤危险,这时村里的年轻劳力都外出服役了,只剩下老弱妇孺,邢燕子带着“燕子突击队”主动冲上前,承担堆“土牛”的任务。</h3></br><h3>堆“土牛”是公认的脏活重活,但难不住这些姑娘们,邢燕子她们每两个人抬着100多斤的泥兜,冒雨上河堤堆“土牛”,甚至自愿要求增加20立方的土方,超额完成任务,有力保证了汛期河堤安全,19岁的邢燕子一战成名,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女汉子”。</h3></br><h3>1959年开始,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司家庄也是如此。这个时候,邢燕子带领突击队的姑娘们在老人的指导下,一桶一桶地往外舀水,把村内外的大小水坑都排干,最后居然打出几百斤的鱼虾,不仅有效缓解了司家庄的粮荒,还为大队创收3900多元!</h3></br><h3>邢燕子的表现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渐得到群众认可和各级领导赏识,成为组织重点培养对象,时任天津地委书记马力对邢燕子说,“你的乳名“燕子”每年冬去春来,能飞越南北,拥有“跨黄河、过长江”的气魄,是个好名字。</h3></br><h3>听到这里,邢燕子决定将名字正式改为燕子,“司家庄姑娘队”也随之命名为“燕子突击队”。随着先进事迹越传越广,邢燕子逐渐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h3></br><h3> <h3>邢燕子(中)与“燕子突击队”</h3></br><h3>1959年秋,邢燕子第一次见到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胡耀邦肯定了邢燕子的成绩,同时对她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h3></br><h3>每当一个先进典型涌现出来,要让他们多干些实际工作,千万不要脱离群众。他说,燕子还年轻,要培养,不要老往外边跑。要好好学习,扑下身子真正和群众在一起。</h3></br><h3>这番话更加坚定了邢燕子扎根基层,与群众心连心,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决心。1960年冬,邢燕子带领突击队员克服天寒地冻、缺乏畜力等困难,靠人力大干苦干10天,开了560亩荒地,她们的肩膀被勒肿,双手被磨破,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却丝毫不减。</h3></br><h3>第二年秋天,司家庄多收了8万多斤粮食,全村男女老少顺利度过粮荒,没有因为自然灾害死过一个人,“燕子突击队”创造了“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奇迹!</h3></br><h3>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报》以《邢燕子大办农业范例》套红标题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邢燕子一举成为“发奋图强,大办农业”的农村青年典型;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联发出“在全省青年、妇女中展开学习邢燕子运动的通知”;河北省委,天津市委发出开展“学习邢燕子、赶上邢燕子、热爱农业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活动……</h3></br><h3>邢燕子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全市、全省的模范典型,但更让她想不到的还在后面。</h3></br><h3>1960年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设立《学习邢燕子,发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在二版设立《我们事业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青年人》专栏,全方位宣传邢燕子的先进事迹。如此高调的宣传报道,让邢燕子一下子从全省走向全国。</h3></br><h3> <h3>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的通讯,全国各大报纸、电台、《中国妇女》、《中国青年》等媒体迅速跟进,纷纷报道,来自基层农村的邢燕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识青年的偶像。</h3></br><h3>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提笔写了一首《邢燕子歌》:</h3></br><h3>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h3></br><h3>从1960 年到1978年,全国有2万多名知青唱着这首 催人奋进的“燕子歌 ” ,奔赴祖国的天涯海角,她们没有见过邢燕子本人,这首歌曲却始终鼓舞着他们前进。</h3></br><h3>1960年 10月,邢燕子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照片中的她留着齐耳短发,身体健壮结实,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甚至有些黝黑,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整个人意气昂扬,充满热情,极具那个时代的气息,成为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h3></br><h3> <h3>邢燕子登上《人民画报》封面</h3></br><h3>邢燕子成为全民偶像后,各地来信雪花般地飞向天津宝坻,大多是知识青年和中小学生,邮政局给邢燕子送信,每次都是三、四麻袋,看都看不过来,邢燕子只能选择性地回一些,甚至不得不在青年节等节日时,在报纸上统一回信表示感谢。</h3></br><h3>1960年9月18日,20岁的邢燕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h3></br><h3>1964年6月,邢燕子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 ;</h3></br><h3>1964年12月,邢燕子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此后连续当选第三届至第五届的全国人大代表;</h3></br><h3>1969年,邢燕子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此后相继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河北省委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委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官衔最多时有16顶;</h3></br><h3>1973年,邢燕子出席中共十大,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h3></br><h3>需要说明的是,邢燕子官职虽多,比如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却不驻会,也不拿国家一分工资,除了参加各级会议活动,邢燕子大多数时间仍然生活在农村,跟其他社员一样养猪、起猪粪、打猪草,仍然依靠在村里劳动记工分获得报酬,标准与社员一样。</h3></br><h3>邢燕子没有真的像燕子一样翘起尾巴飞上天,她仍然不忘自己的农民身份、知青身份,始终将自己看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员,踏踏实实地干着农活,而且坚决不搞特殊化。正因为如此,邢燕子的生活十分拮据,甚至不得不外出拾柴火。</h3></br><h3> <h3>毛主席接见邢燕子(右一)、董家耕</h3></br><h3>邢燕子为什么如此低调?这跟毛主席对她的教诲是分不开的。</h3></br><h3>1964年,邢燕子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这一年12月20日,邢燕子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受到毛主席接见,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h3></br><h3>这是邢燕子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就亲切地与她握手,微笑着勉励她,这让邢燕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邢燕子原本以为自己有生之年也就只能享受一次这种待遇了,却完全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会,还被奉为上宾!</h3></br><h3>12月26日,毛主席71岁生日。</h3></br><h3>这一天,邢燕子收到一个通知:毛主席请她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h3></br><h3>邢燕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毛主席会请自己这个农民参加生日宴?这不可能嘛!可这个通知是中央办公厅下的,由河北省代表团团长亲口告诉自己,绝不可能造假。</h3></br><h3>看着代表团团长羡慕的眼光,邢燕子才敢相信这个消息。</h3></br><h3>毛主席一生很少过生日,年轻时不过,晚年了也很少过,即便过生日也绝不动用公款,一般都是个人掏腰包请客。这一年71岁生日,毛主席决定办一场生日宴。</h3></br><h3>有幸被邀请出席毛主席生日宴的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等,在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级领导干部中,有四位客人显得十分特殊,他们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大寨书记”陈永贵、“新式农民”董加耕、“铁姑娘”邢燕子。</h3></br><h3> <h3>毛主席生日宴上,邢燕子(左二)和董加耕(右一)分坐两侧</h3></br><h3>跟大名鼎鼎的钱学森、陈永贵比,邢燕子的名气还是略逊一筹,难免有些紧张。</h3></br><h3>12月26日中午,邢燕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进入了中南海。</h3></br><h3>邢燕子打量着宴会厅,发现这个厅面积不大,一共是品字形摆了三张桌子,看来毛主席邀请的客人不多。片刻之后,毛主席来了,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入座。</h3></br><h3>看到邢燕子,毛主席热情地招手,让邢燕子过来坐到自己这一桌,同桌的还有钱学森、董加耕、陶铸夫妇、彭真、罗瑞卿、谢富治和汪东兴。让邢燕子始料未及的是,毛主席安排她直接坐在了自己的右手边,让她受宠若惊。</h3></br><h3>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宴会桌上主人的右手位置是主宾,即最尊贵的客人,左手位置是副宾,即第二尊贵的客人。毛主席特意安排邢燕子做主宾,无疑是把她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这怎么能不让她受宠若惊,激动万分呢?!</h3></br><h3>这一天,毛主席的女儿都没来参加,邢燕子为毛主席点烟时,主席风趣地说:“今天没让我的孩子来,他们是吃蜜糖长大的,不下乡,没资格,不配。我要坚决坐在群众一边。”</h3></br><h3>宴会开始后,毛主席心情很好,不善饮酒的他喝了三杯茅台,一边吃饭,一边侃侃而谈,和大家亲切交谈。</h3></br><h3> <h3>席间,毛主席一一赞扬了钱学森、陈永贵、邢燕子等人的先进事迹,还殷切地勉励大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毛主席说:</h3></br><h3>“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都没有翘尾巴,这很好。一个人做出了一点成绩不能翘尾巴,做两点也不能翘,三点、四点更不能翘,一辈子都不能翘尾巴。”</h3></br><h3>邢燕子激动地点点头,毛主席这段话深深铭记在了她的心中。</h3></br><h3>在这以后,邢燕子牢牢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始终扎根基层农村,从未脱离农业生产。在这期间,周总理给了她极大关怀,先后13次接见她,并推荐她随廖承志出访日本。</h3></br><h3>1973年,邢燕子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担任了天津市委书记(当时市委有第一书记,主持市委全面工作),分管知青和农业工作,这一年,她只有32岁。</h3></br><h3>即便当了市委书记,邢燕子也没有脱离基层群众,她时常在市委办公室和司家庄来回穿梭,坚持当一名不脱产的市委书记,因为毛主席的教诲始终在她耳旁回响,激励着她脚踏实地,不骄不躁,永远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h3></br><h3> <h3>毛主席接见邢燕子</h3></br><h3>1976年9月,邢燕子再度登上《人民画报》,成为封面人物,这是她最后一次以高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此后,随着中央政策调整,大批知青陆续返城,“知青”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页被轻轻翻过,作为知青模范的邢燕子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h3></br><h3>1983年,新的天津市委班子成立,邢燕子卸任天津市委书记;1985年,邢燕子卸任市政协副主席;1987年,邢燕子卸任中共中央委员。至此,邢燕子卸下了全部高级职务,仅担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2001年退休。</h3></br><h3>50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20岁的“邢燕子”已经成为70岁的“邢奶奶”,但毕生从事农业劳动的经历带给了她一副强健的体魄,让她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晚年的她生活淡定又充实,既没有“领导气势”,也没有“明星风采”,有的只是一个农民的朴实与真诚。</h3></br><h3>面对不时的记者来访,邢燕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农民”,她告诉记者,“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艰苦的劳动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是一代人的功劳。我只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代表,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成绩。”</h3></br><h3> <p class="ql-block">邢燕子在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记者问道,“你这一辈子有起有落,有什么感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邢燕子朴实地回答说:“我这一辈子都在跟着党走,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这就是邢燕子发自内心的信仰,她的一生都铭记着毛主席的谆谆教诲,都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她的故事激励和感动了一代人,也会继续激励和感动下一代人,因为一个人坚持信仰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党建网》文章《无悔青春献给党》(作者邢燕子)、《网易女人》邢燕子专访实录、《文史月刊》文章《邢燕子是怎样成为全国劳模的》(作者孟红)等。</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P4JToUwmVlmQg3zE2fml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