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p><p class="ql-block"> 中都寺始建年代,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记:“武平二年”(571),重修。</p><p class="ql-block"> 中都寺当时为一方胜境,曾建有“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后毁于火灾,原阁础石,直径一米有余,足证其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建筑,遭千百年风雨兵灾之患,庙貌渐即倾圮,虽历代皆有修葺,但至元末,已到了“殿楹损壤,厅廊倾颓”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明朝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p><p class="ql-block"> 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p><p class="ql-block"> 东部为禅院、经房等。</p><p class="ql-block"> 明代,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p> <p class="ql-block"> 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如意头假昂。</p><p class="ql-block"> 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乃明代重修时所置。</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p><p class="ql-block"> 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p><p class="ql-block"> 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p><p class="ql-block"> 南墙倒坐四大天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达三米之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按佛教《圆觉经》中“四轮”之说,为土、金、风、水。暗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人物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着释迦殿。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p><p class="ql-block"> 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极富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p><p class="ql-block"> 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p> <p class="ql-block"> 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p><p class="ql-block"> 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观者无不称奇。</p><p class="ql-block"> 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p> <p class="ql-block"> 释迦殿两厢各为四间悬山式建筑,因在殿内隔墙,又分为罗汉、武圣、阎罗、土地四个小殿。</p><p class="ql-block"> 罗汉殿内塑十八罗汉,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他们略与真人等高,分塑于观音两侧。</p><p class="ql-block"> 这些罗汉像比例适当,解剖准确,形体厚重,造型优美,一个个神采奕奕,颇具个性。</p><p class="ql-block"> 古代艺术大师运用纯熟的传统彩塑技巧,使这些罗汉塑像达到了呼之欲出、若闻其声的艺术境界,被称之“神品”。</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厢的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p><p class="ql-block"> 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塑像略有逊色。</p><p class="ql-block"> 殿内还有明代所绘壁画《礼佛图》,惜于民国初年为白粉所盖,从1982年洗出的局部中,尚可窥到壁画一斑,线描挺拔,设色艳丽,尚有元代遗风。</p> <p class="ql-block">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 </p><p class="ql-block"> 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p> <p class="ql-block">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可谓精品,备受海内外识者交口称誉。<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身躯表现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静态中的运动—不动之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韦驮像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颇具动势的艺术特色,使这个人物独有的生动气韵,达到传神效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 韦驮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寺庙中的圆雕,观赏的最佳视点被巧妙地安排于,一进殿门的位置,这既是由于当时宗教活动的形式所限,以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p> <p class="ql-block">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与千佛殿相对。</p><p class="ql-block"> 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背后伸出许多胳膊,真会使人把千手观音看成人间—个美丽娴雅、雍容大度的少妇。</p><p class="ql-block"> 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p><p class="ql-block"> 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千佛、菩萨二殿外檐墙上尚残留少量明代壁画,绘供养菩萨等,为明天顺五年(1461)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是座历史悠久的佛寺。</p><p class="ql-block"> 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壁画、2000多尊彩塑,都是稀世珍宝,令人称道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些作品的创造者,皆为我国古代不知姓名的民间艺术大师们,世代相传技艺,具有十分深厚的艺术功底,<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 他们各骋奇思、殚精竭虑,倾注心血,创造出不朽艺术杰作,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堪称艺术神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span></p><p class="ql-block"> 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实乃艺术史一大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