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6)<b></b>班2021年春季学期水稻种植劳动实践活动简记</h3> <h3> “拾趣园”是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蔬菜瓜果种植、水产养殖、耕种水稻、种养西山茶、种植中草药五门种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丰富生活认知,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质,达到“以‘趣’激劳习能,以‘劳’促能养品”的劳动教育目的。2021年春季学期,2018(6)班的芳草娃们分领到“拾趣园”里的一块水稻种植实践田,化身“小小稻农”,开始了耕种水稻的劳动实践。</h3> 前期工作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使种植体验活动能顺利开展,3月19日,班主任李敏老师、李木征老师邀请了家长代表到现场进行讨论、研究种植事项,初步清理了田内的砖头、水管等杂物,把成块的泥土敲松敲碎后,往田里注满水,确保泥土充分湿润。</h3> 为了让孩子在种植实践中有体验、有收获,确定了基地的名称为“芳草娃的责任田”,种植品种为“丝香1号”,并设计制作了班级劳动实践项目牌。<div><div> 初步的劳动实践计划是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操作技能,通过观察、记录、对比等,感知日照、温度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div></div> 秧苗下田 考虑我们种植的品种早稻成熟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加上拾趣园受教学楼的阻挡,光照时间会减少,必须早一点进行插种。3月28日下午2点30分,自发成立的“芳草娃种植突击小分队”带着工具来到责任,开始劳作。 第一道工序是把整理田泥。大家准备很充分,带了铲子等工具,穿上了长雨靴,把“泥塘”当成了游乐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踩起来,满身泥浆也完全不理会。 “丝香1号”插秧规格要求为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3-4粒谷秧。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拿起苗就往泥里塞,结果东倒西歪,不成行也不成列,只能全部作废。第二次,家长找来了塑料绳做参照,总算像点样了。5点30分左右,插秧工作完成。 查水补苗 4月2日,几个小标兵来到田里检查,看到秧苗基本上活了,补了靠边的几株苗,用管子往田里加了大约3厘米高的水。在几个小标兵的共同努力下,把劳动实践基地名称、项目简介牌挂到了上面的藤架上。 第二次施肥 4月9日下午 , 全班同学带着“任务”、带着“工具”来稻田。完成清理、撒肥和观察、记录两个任务。 孩子们在看、摸、量、比中,对秧苗有了新的认识,对种植有了更大的兴趣,日记也有了真真切切的写作内容。 小惊喜 4月12日,雨后的稻田里忽然就来了十几只青蛙(蟾蜍),拾趣园里蛙声一片,引起了各班老师、同学的密切关注。来到稻田,孩子们惊叹连连,请听芳草娃最真切的声音——<div> “我想摸摸它。它们从哪儿来的?为什么青蛙可以一边游泳一边叫?”<br> “为啥水稻长得这么快!?”</div><div> “它是青蛙还是蛤蟆?”</div><div> “你看,它们在相亲相爱!”<br> ……<b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小蝌蚪游得欢 今天的稻田里来了“大部队”!禾苗下面那一群群黑乎乎的是什么?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它们有时候摇着尾巴自在地游,有时候聚到一起像开大会,有时候躲在稻子根部那里,被大家惊吓到了又一溜儿地跑开了,真可爱。我们的责任田成了它们快乐的家园。 案例拍摄 4月29日,我们两次来到稻田,听老师介绍这个阶段水稻生长的特点,对照观察,并且给水稻又撒了一次肥,顺利完成水稻项目案例拍摄。李睿婕和吴鈭善还代表同学们介绍了观察的感受和收获呢。 摸螺捉虫 今天我们带上镊子、手套、网兜、小桶,一起来到责任田除害——飞蛾和田螺,发现飞蛾已经羽化了,只剩下一个壳,福寿螺倒是捡到不少。稻子稻子,我们为你除了害,你可要快快长大哦。 稻子开花了 稻子开花了!带上软尺和笔记本,我们再来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稻子有一米多高了,仔细看,有几株稻子的稻穗伸出来了,老师说,上面白白的小颗粒一样的东西,就是稻子开的花呢。 <br><br> 稻花香 原来稻子开花是这个样子的。满眼的稻花盛开,满田的稻花香飘,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丰收节 7月20日,我们和其它两个班的同学共同举办了“喜迎稻谷丰收 共庆建党百年——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拾趣园丰收节之水稻收获活动”,共同庆祝丰收,共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现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寒校长致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寒校长题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种植感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识农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收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镰啦)</p> <p class="ql-block">(打谷)</p> <p class="ql-block">(扎稻草人)</p> <p class="ql-block"> (大合照)</p> 后记 <div> 秧苗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很长的周期,或许其中会有天灾、病虫害,未必有结果有收成。一个人的成长,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然会经历意外、挫折的考验,但人最终还是会长大。“体验”既是最有成效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经是收获。我们在体验中,和秧苗、和“责任田”一起成长。<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