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2)班的孩子们,你们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临别之际,把些许感悟和孩子们两年的点点滴滴以美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此感谢两年来与孩子及各位家长的相遇相知!感恩和谐、温馨的六2这一大家子的过去、如今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作为妈妈的我也曾在孩子叛逆期的很多时候我会反思:在教育孩子时,我都做对了吗?当其他孩子拿100分时,我会不会只顾着怪孩子不努力,却忘了自己没怎么辅导孩子。当孩子老师找我谈话时,我会不会只顾着怨孩子不争气,却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反思后才意识到对自己的孩子我真有亏欠、愧疚、疏忽的地方。教育不应该任由孩子成长,而是要与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孩子的事。</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拿到孩子的成绩单不理想时,不应该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孩子的成绩单,隐藏着最大的真相: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差异却这么大?真正的差距可能在孩子,也可能在老师,更可能是在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每年高考分出来后,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都浸润着父母辛勤培养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事业,前期投入得越多,后期的收获就越丰硕。这里所说的投入并非特指金钱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导、习惯养成、亲子陪伴等综合心力的投入。作为父母的我们若没给孩子辅导过一次作业,怎么保证孩子的作业毫无错漏;若没给孩子读过一本好书,怎么保证孩子终生享受阅读的好处;若从未教给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怎么保证他们考出好成绩?我们父母的参与度越高,孩子的教育就越好;我们父母陪伴的质量越高,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快乐。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是我们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绩单。</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觉学习,不用督促,并且拿到好成绩。因此一再强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爸妈帮不了他们。可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偷懒。没有哪个孩子天生自觉,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学习。不管我们强调多少次,孩子回家后总想着玩,而不是先做作业。哪怕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也会有不想写作业的时候。自觉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优秀学生之所以自觉主动地学习,少不了爸爸、妈妈一路以来的陪伴和督促及老师的教育与引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觉性的养成,源于孩子对自我的约束及对学习的责任感。这两点的培养尤其不易,老师在学校中能够改变的很少,更需要父母在家庭中发力。发现孩子拖拉偷懒时,绝对不能惯着他,必须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并做好榜样。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是纵容不得的,越早管越好,特别是自觉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问题,本质是我们大人的问题。在学习上,父母和孩子似乎永远达不到共识,有时父母的期待越高,孩子的成绩就越糟糕。有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以为他们的父母很省心:你的孩子真优秀,你根本不用管吧?却不知道,这些父母连睡觉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有些家长自以为无能为力,觉得孩子就是这样了,教不好了,也就和孩子一样自暴自弃。哪怕老师已经找家长谈话了,也长吁短叹,爱莫能助。俞敏洪说过: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孩子刚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一旦教育出现了问题,根源一定在我们大人身上。好成绩不止靠老师,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映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不仅孩子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父母也要坚持学习。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成功父母。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盼望爸爸、妈妈陪在自己身边。有父母说过,“老师,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父母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交给老师,自己就能完全解放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父母确实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平时也没太多时间过问孩子的事情,有时过问了,也只是在电话里或在问题已发生时。可教育最应该亲力亲为,我们现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哪怕现在赚再多的钱,一旦教育失败了,我们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不知大家可认可?</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没办法撤回,也没办法重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错过最关键的十年,不管之后如何弥补,都无济于事。网上有资料显示:上海交大一位宿管阿姨虽然年近50,却和儿子双双考研成功,儿子进了复旦,她进了广西大学。十余年来,她一直陪伴孩子学习,为了鼓励孩子,自己也在旁边读书。不偷懒,不松懈,做更好的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虽然我们大多数的父母不能像这位阿姨一样与儿子一起考研,但我们只要能做到耐心陪伴和认真督促,我们的孩子定会身心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比强求成绩更重要!为什么我一再强调习惯的重要性?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养成好习惯,比考出好成绩更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你什么都别管,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就好。却没有告诉孩子,怎样才能考高分?怎么才能保证一直拿好成绩?好习惯犹如房子的地基,先把地基建好了,房子才会坚不可摧。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现在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热爱读书的习惯,比之后补救更有效。而且,从小培养的好习惯会始终伴随着孩子,让孩子受益终生。孩子之间真正竞争的,不是智力,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是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完整过程,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的共同配合。虽然孩子们今天就要从雁西校区毕业了,但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好习惯的培养,啥时候开始都不晚!</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作为父母都明白不应该打骂孩子,可有时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因为孩子的表现让我们失望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可父母的打骂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反而让孩子不再信任,不愿亲近。与其无助地发泄脾气,不如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冷静下来思考,总会找到好方法的。让孩子学习,自己首先要学习,而不是闲时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打游戏;让孩子进步,自己首先要不断进步。只有亲身陪伴,率先垂范,父母的一言一行才能进入到孩子的心中,父母的良好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孩子。在教育路上,父母从来不是单枪匹马,还能寻求老师和学校的帮助,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起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现如今的孩子有个性、叛逆、有主见,今天的父母一定要有更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 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孩子,大多是全面发展的:不仅学习成绩好,性格气质、行为习惯、人格修养、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要优秀的孩子。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源于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及社会的综合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老师与学校的“教书育人”,也离不开父母与家庭的“榜样熏陶”。学校教育做得再好,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是白搭。您的孩子只是老师无数个学生的一个,老师再用心,再负责,也比不上您的认真负责:孩子与父母都是双方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如果说老师的主舞台是学校,那么家长的主舞台就是家庭,我们都是孩子人生舞台上的灯光师,一起为了孩子发光发亮而努力,只有当老师和家长合力汇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来的路!孩子们,虽然老师很舍不得你们,但老师更愿意放手让你们飞的更高走的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