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p><p class="ql-block">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p> <p class="ql-block">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几乎直射北回归</p><p class="ql-block">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夏至除了注意消暑解渴外,情绪上应该尽量平静,同时注意睡眠。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p> <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p><p class="ql-block">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几乎直射北回归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天文历法:</p><p class="ql-block">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海口市这天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漠河则达到17小时之多,北京约15小时,而且,这天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也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p><p class="ql-block">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气象变化:</p><p class="ql-block">◆气温降水:</p><p class="ql-block">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2018年“三伏”从7月17日到8月26日,每伏10天,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p> <p class="ql-block">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立竿无影”</p><p class="ql-block">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p> <p class="ql-block">◆对流天气:</p><p class="ql-block">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暴雨天气:</p><p class="ql-block">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p> <p class="ql-block">◆江淮梅雨:</p><p class="ql-block">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p> <p class="ql-block">◆高温桑拿:</p><p class="ql-block">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p><p class="ql-block">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物候现象:</p><p class="ql-block">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p><p class="ql-block">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p><p class="ql-block">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事活动:</p><p class="ql-block">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祭神祀祖:</p><p class="ql-block">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消夏避伏:</p><p class="ql-block">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p> <p class="ql-block">夏至南北要吃面:</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夏至节:</p><p class="ql-block">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p> <p class="ql-block">食俗地域差异:</p><p class="ql-block"> 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如今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p> <p class="ql-block">北京:</p><p class="ql-block">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p> <p class="ql-block">绍兴:</p><p class="ql-block">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p><p class="ql-block">无锡:</p><p class="ql-block">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p><p class="ql-block">漠河:</p><p class="ql-block"> 漠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市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p><p class="ql-block">山东:</p><p class="ql-block">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p><p class="ql-block">岭南:</p><p class="ql-block">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民间谚语:</p><p class="ql-block">◇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p><p class="ql-block">◇夏至大烂,梅雨当饭。</p><p class="ql-block">◇夏至无雨三伏热。</p><p class="ql-block">◇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p><p class="ql-block">◇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p><p class="ql-block">◇夏至闷热汛来早。</p><p class="ql-block">◇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p><p class="ql-block">◇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p><p class="ql-block">◇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p><p class="ql-block">◇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p> <p class="ql-block">◇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p><p class="ql-block">◇夏至狗无处走。</p><p class="ql-block">◇夏至有雨三佚热,重阳无雨一冬睛。</p><p class="ql-block">◇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p><p class="ql-block">◇芒种栽秧茸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p><p class="ql-block">◇夏至伏天鲥,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p><p class="ql-block">◇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p><p class="ql-block">◇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p><p class="ql-block">◇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p><p class="ql-block">◇夏至雨点值千金。</p><p class="ql-block">◇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p><p class="ql-block">◇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p><p class="ql-block"> 唐 • 刘禹锡</p><p class="ql-block">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p> <p class="ql-block"> 《夏至後得雨》</p><p class="ql-block"> 宋 • 苏辙</p><p class="ql-block">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p><p class="ql-block">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p><p class="ql-block">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p><p class="ql-block">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p><p class="ql-block">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p><p class="ql-block">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p><p class="ql-block">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p><p class="ql-block">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p> <p class="ql-block"> 《夏至》</p><p class="ql-block"> 长卿</p><p class="ql-block">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p><p class="ql-block">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p> <p class="ql-block">夏九九歌:</p><p class="ql-block"> 天文专家指出,“夏九九”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未能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更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夏九九歌》虽然有很多版本,但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p><p class="ql-block"> 《夏至九九歌》:</p><p class="ql-block">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p><p class="ql-block">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p><p class="ql-block">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p><p class="ql-block">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p><p class="ql-block">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p><p class="ql-block">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p><p class="ql-block">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p><p class="ql-block">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p><p class="ql-block">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p><p class="ql-block"> 天文专家表示,歌词用人们对冷暖的感受、表现和行动等,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夏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读来和谐押韵,优美动听,用起来科学方便,不失为民间宝贵的科学遗产。</p> <p class="ql-block">生活起居:</p><p class="ql-block">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p> <p class="ql-block">健康养生:</p><p class="ql-block">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p><p class="ql-block">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p><p class="ql-block">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饮食清淡多吃点“苦”</p><p class="ql-block">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p> <p class="ql-block">夏至美好寓意祝福寄语</p><p class="ql-block"> 1.热情似火的夏至已来到,抱一抱你,开心无边;照一照你,幸福如火;亲一亲你,神采飞扬;拥一拥你,活力四射;搂一搂你,激情无限。愿你夏至舒爽,欢乐开怀!</p><p class="ql-block"> 2.夏至到,幸福的花儿对你笑,美好天天;快乐的歌儿对你唱,欣喜连连;平安的大道任你逛,福寿绵绵。祝你夏至快乐,幸福无忧!</p><p class="ql-block"> 3.三月桃花七月荷,荷叶丛下有轻歌。暗香浮动晓寒外,早有蜻蜓立初荷。荷外青山连碧野,青蝉幽鸣夕阳斜。夏至,一首轻诗寄我情。</p><p class="ql-block"> 4.稻花香里论丰年,夏至祝福送上前,听取蛙声一大片,送来祝愿一大片,夏风吹动我思念,牵挂之情永不变,问候真情天可见!</p><p class="ql-block"> 5.夏日已至,昼长夜短,暑气灼人,养生莫忘记:重养神,慎起居,调饮食,重降温。短信到,清凉到,愿你幸福长相伴,夏至快乐多美好。</p><p class="ql-block"> 6.夏至养生有三宝,贴心给你道一道,饮食清淡宜食粥,南瓜百合放里头,益气生津多喝汤,枸杞乌鸡是良方,饮茶品茗养心性,绿茶搭配合欢花。愿快乐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