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守护人——我的幺爸

显东

<p class="ql-block">我的幺爸,是我父系家族里唯一还健在的长辈,我父亲的亲弟弟,孙儒僴,一个有着传奇故事和善可亲的老人,他的故事跌宕不羁而且引人入胜,因为他与我国的世界级文化瑰宝——敦煌莫高窟,相伴相守了一生,他是敦煌宝库的真正守护者。他们那一群人,解放前满怀激情和梦想奔赴大漠深处守护敦煌宝库的那几个年轻人,现在还活着的,就只有我幺爸一个人了,包括我的幺婶也走了。幺爸今年97岁,现在是敦煌宝库在那段艰难岁月中唯一还健在的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幺爸前不久送给我一本签了名的书,《菩提树下》,是幺爸90多岁口述的回忆录,两位年轻的执笔者是齐双吉和杨雪梅,文笔很棒,读来不仅故事精彩,文字也同样赏心悦目,包括川人的许多习惯口语和名词都如实保留。从小了说,这是幺爸及家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记忆,从大了说,是敦煌宝库守护者和发展史的真实记录,完全写实,不带一丝其他色彩。书中收录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历史图片,一般很难见到的。</p><p class="ql-block">我是怀着敬佩之心认真读完全书的,感佩幺爸惊人的记忆力和平静大度的人生态度,在数十年极为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和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里,幺爸及家人全部都是硬挺过来的,工作上的辛劳和精神上的折磨没有击倒幺爸,他几起几伏,还仍然为我们包括社会留下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你能体会和领悟到其精髓,必将会受益终生。如果硬要说个什么才能概括,那么我感觉幺爸最内核的东西就是两个字——善良。</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在幺爸80年代访日时拍的,幺爸很喜欢这张照片。幺爸与我老爸长得很像,但这张照片的气质是我老爸不曾有的,那是幺爸在文革时期从“遣返农村,劳动改造”遭受三年多磨难后“复出”不久的真实形象,脸上还留着农民的泥土的艰辛的各种印记,还有面对日本学界及媒体时那种发自骨髓的自信,看出来了吗?因为我老孙家族的败落就是从日本人轰炸成都时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上个世纪40年代奔赴敦煌的年轻人,中间蹲着的那位就是我的幺爸,这里面除了特殊原因离开了的,个个都是守护国宝的功臣!幺爸在回忆录中对他们是如数家珍,那三个女生可能就是幺爸从成都一路艰辛历经近一个月带到敦煌的同学们,1947年贫穷混乱的大西北,可以算是一次前途未仆的历险经历吧。“金张掖,银武威”,西北富庶的城市是如何贫瘠,大车店,鸡毛店的可怜可怕的场景,天水、酒泉、疏勒河、古街亭……遥远荒凉的西北地名,还有同行的国民党军官和路遇的黑人美国大兵等等,回忆录中都有谈及,要了解那个时代真实的场景和风土人情,最好自己去看看书,想了解莫高窟内部真实的人和事,更要自己去看书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咱老孙家的老照片,后排站着的两个小伙子,就是我老爸和幺爸。我的爷爷走得早,我从没见过,但爷爷算是老家新津县曾经的“名人”,县志有记载的,是研究“槐轩学派”的掌门人,听说幺爸的事迹也收入县志了,那是很正常的,幺爸是我们家族的荣光。老孙家族的人都比较善良和能干,但年轻时都不善于表达,可能在社会上还比较吃亏,要到四十岁之后才开始开窍成熟,我自己就有这个体会。能不能厚积薄发,是需要积累和淬炼的,我们都缺乏火候,只有幺爸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幺爸的回忆录中,有件事我印象很深,那是1949年解放战争时的事,敦煌还很乱,国民党残余部队与土匪联合在敦煌附近暴动,南山(祁连山)已经发生杀人抢劫事件,共产党当时的力量有限,只能集中力量守护敦煌城,远离城市50里的莫高窟就只能放弃了,但莫高窟太重要了,要留人看守,于是我幺爸留下来了,他带着8个后勤人员,包括女厨师,放羊人,喇嘛等坚守莫高窟,因为幺爸是敦煌研究所唯一搞古建筑和负责安全的干部,守护国宝是他的职责。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几处国宝,是幺爸几十年精心呵护的地方,用幺爸自己的话说,他保护着那些菩萨,菩萨们也在默默保护他,所以他虽然历经磨难还能健康活到如此高龄,你能说这不是善有善报的结果吗?</p> <p class="ql-block">幺爸是学建筑的,也学过美术,对音乐天生精通,与我老爸一样,兴趣爱好多样,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兴趣。90年代幺爸路过武汉,父亲派我陪幺爸出去玩,他听说武汉长江又修建了一座大桥,一定要去看看。那是长江二桥,而且他不肯打的,要步行走过二桥。那年幺爸有70多岁了吧,他说长江大桥他曾经是步行走过的,二桥也要走一趟,我陪着他从武昌徐中走到汉口,很累,幺爸肯定更累,但他兴致很高。他一辈子都与荒漠上的洞窟打交道,见到大江和现代科技的宏伟产品就高兴。这些年据说步行走过大桥的人,夫妻会白头偕老,个人会带来福气。现在想想,应该不错!</p> <p class="ql-block">幺爸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然而他自己却说没做什么事,就是个“打杂的”。我觉得,幺爸留下的著作和绘画虽然不多,但他是敦煌宝库真正的守护人,每一个洞子,每一面画墙,每一个雕塑,都是他的保护范围和工作职责,我们现在参观莫高窟所走过的楼梯,栈桥,包括洞口的特殊的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要进一个洞都是很艰难的,洞与洞是分开的,而修建那些服务观众的附属建筑,是绝对不能伤害到千年宝库包括山体,全部是用最原始的人工劳动精心施工的,而那些工作都是幺爸一手监督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幺爸一生最艰难的时候在哪里?应该是文革中被开除公职遣返原籍劳动改造时期吧?或是1957年夫妻俩双双被打成右派时期?但回忆录中没看到特别的消沉,只看到那个时期某些人的愚昧、极端做法和扩大化,就那么几个人的单位,研究所台上挨批斗的功臣们比台下的群众还多!而遣返原籍劳动改造时期,幺爸在艰难中留下的是诸多乐趣,对家乡的山丘田园河流是满满的留念,对家乡的父老乡亲的总基调是感恩。幺爸在乡下作过几首诗词,他自嘲为打油诗,不论诗词如何,其意境与古代苏轼的境界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图片是幺爸与重外孙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知道“海灯法师”吗?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人里有点岁数的人肯定知道,海灯法师是60.70.80年代风靡全国的武林名人,曾经影响和带动过全民习武,拍有电影和电视剧。而海灯法师与我幺爸曾经在一个床上睡过觉。奇怪吗?这就必须引出我的幺婶了。幺婶李其琼,是我幺爸学美术的同学,当过解放军,幺婶的妈妈与海灯法师有过遥远的渊源,据说是师兄妹,海灯法师在文革时期非常低调的来到莫高窟,主要想看望一下我的幺婶,他师妹的女儿。那应该是1968年的事,因为那年海灯留有诗句“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带着两个高徒悄悄云游到敦煌。正好那天幺婶不在家,幺爸接待了客人。那时政治运动正让幺爸幺婶焦头烂额,为不影响海灯法师,一切低调,幺爸与海灯在里屋合床而睡,两个高徒在外屋睡了一晚,第二天幺爸醒来,看到海灯法师与两个高徒已在院子里练功多时了。吃过早餐海灯师徒就匆匆离开了敦煌。再补充一点,80年代海灯法师带着两个高徒随央视去美国访问,其中一个徒弟曾轻松击败了美国高大威猛的年轻拳手,为国争了光。从习武高人的角度,海灯师徒能在佛门文化的圣洁土地上练过功,足矣!</p> <p class="ql-block">海灯法师师徒去过敦煌,在莫高窟前的土地上练过功,估计至今无人知晓,其实这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p> <p class="ql-block">幺婶是个言语很少,性格内向却非常善良和善的人,我只在武汉见过她一次。她的名气可能比幺爸还大,她是真的把生命融入到敦煌美术中的近似于宗教信徒的画家,成果丰硕。她逝世之后,敦煌研究院专门为她办了为期两年的个人成就展《心灯》,设在莫高窟展厅,我与老伴有幸在闭馆之后再次开放让我们参观,感悟良多。樊锦诗院长专门为幺婶写了怀念文章。</p> <p class="ql-block">幺婶《心灯》展览大门口的大型宣传画,用的就是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幺婶平时练笔的草图画,随手就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幺婶临摹的“飞天”,熟悉吧?</p> <p class="ql-block">令习主席驻足细看的这张临摹画叫《帝王图》,出自幺婶的手笔,是美术馆永久保存的作品之一。幺婶还有作品被日本国列入永久保存的。习主席身后的那位大姐,就是樊锦诗院长。</p> <p class="ql-block">我幺婶的东西很多,不能再说了,因为今天主要是讲我的幺爸。幺爸晚年生活是美好的,苦尽甘来吧!幺爸有菩萨们的保佑,始终乐观向前,晚年还在做一些古建筑研究保护工作,著书立说。他身边站着的是他的大女儿孙毅华,算是幺爸事业的接班人吧,已经从敦煌研究院退休了,与她老爸一样,对敦煌的爱痴心不改,还在工作。</p> <p class="ql-block">西千佛洞其实宝贝很多,年代比莫高窟似乎还要早一点,这里也倾注着幺爸当年的大量心血。</p> <p class="ql-block">在幺爸兰州的家中。</p> <p class="ql-block">最近毅华妹妹在北京作敦煌文化的专题学术讲课,非常成功!</p> <p class="ql-block">幺爸,毅华妹妹和妹夫孙盛强在莫高窟三危山。这里安葬着我的幺婶。</p> <p class="ql-block">毅华妹妹、妹夫和他们的孙子在深圳。</p> <p class="ql-block">2016年的兰州团聚,</p> <p class="ql-block">幺爸和幺婶晚年在莫高窟。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会有点心酸,他们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幺爸从宏观上保护着敦煌敦煌这座宗教文化瑰宝,幺婶从微观上抢救和继承着古人的思想和艺术,他们是真正属于敦煌的,属于莫高窟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放几张幺婶的临摹画,供欣赏。</p> <p class="ql-block">善良的人们不容易,要做到永远善良更不容易。有兴趣的朋友,或者对敦煌宝库的前世今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幺爸的回忆录,从中会得到许多认识和启发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节,看到幺爸就自然会想起我父亲,祝幺爸健康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们还会去莫高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