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川西也是一片被浓厚的宗教信仰深深浸透的高原藏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远离喧嚣。 <b>尊胜林塔</b><div>在离开稻城前往新都桥的路上,刚出稻城500多米,就看到了稻城的尊胜塔林,也叫稻城白塔。这里海拔3740米。</div><div>洁白的塔林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庄严肃穆,这也是甘孜州最大的塔林。<br></div><div>据说当年释迦牟尼涅槃之时,众多眷属祈求世尊法身常驻,佛陀便嘱修尊胜塔,并亲自加持开光,以此代表法身。</div> <p class="ql-block">白塔作为藏地符号之一,在藏区常见,代表圣迹出现过的地方。白塔俗称喇嘛塔,白塔也被称为浮屠。</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听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救人一命的功德是比造七层佛塔的功德还要大。</p><p class="ql-block"><br></p> 在这里我们看到虔诚的藏民手持佛珠或转经筒,默念着经文,顺时针绕塔而行。 从新都桥前往塔公寺的路上,有个下柏桑寺,在一个村子里有这么一个壮观的寺庙,足以说明诵经念佛是对藏地老百姓是多么的重要。<div><br></div> 这是个阴雨天,但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藏民前来转经的脚步。 <div><b>塔公寺</b></div><div><br></div>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的著名寺庙之一,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地位高,寺庙建筑雄伟壮观,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圣地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div><br></div><div>相传约在公元641年,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唐太宗皇帝把文成公主许配给藏王松赞干布,并把一尊释迦牟 尼佛(藏语称“觉卧佛”)12岁等身像赐给公主和藏王。文成公主进藏经过塔公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尊觉卧佛像竟然象在地上生了根一样,再也无法移动半步。就在众人千方百计要拉动佛像的时候,佛像却开口示意愿留在这里。但是,这尊佛像有着异乎寻常的使命,必须送到拉萨。文成公主当即决定令众人就地取用金沙按照佛像原貌复制一尊留在塔公。传说在塑造过程中,当天刚塑完下半身,一夜之间上半身竟自然生成。新像落成,原像才得以顺利启程,最终到达拉萨并供奉在大昭寺中。后来,该地因此建立了寺院,人们把寺院及寺院所在地叫做“佛地”。 <br></div><div><br></div><div>塔公寺意为“菩萨欢喜的地方”。<br></div><div><br></div><div>千百年来,这里的藏民相信,如一生中无法前去拉萨朝拜释迦牟尼,那么只要去塔公寺觐见了“塔公觉巫”,也会是同样的功德无量。<br></div><div><br></div> <b>甘孜州道孚县龙灯草原燃谷寺</b> 燃姑寺,是藏区唯一一座规模庞大、保存特别完整的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点,它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双修佛塑像群,完整地演绎了密宗中“无上瑜伽密”的思想。上下两层供奉了108尊双修佛塑像,楼上是天堂之神,平和端庄;楼下是地狱之神,狰狞恐怖,趣味无穷,神秘双修佛塑像群,可谓是镇寺之宝。 <b>甘孜县城白塔寺</b> 白塔公园位于甘孜县城南侧,距县城约有3公里。又叫色西底那仓寺、白塔寺、那仓白塔寺,是那仓活佛的家庙。<br><br> <div><br></div><div>1988 年 6 月的某一天早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一届学员的毕业典礼在北京西黄寺举行。时任佛学院院长十世班禅大师,将第一届毕业生的第一个毕业证亲手颁发给一位看起来已经不太年轻的学员。那年,这位学员 48 岁。</div><div>在 48 岁之前,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成为转世灵童和活佛,到后来被定为 " 反革命分子 ",再平反成为县佛协会长,他经历了太多的身份和角色转变。1987年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毕业留校任副院长,工作30年直至退休,后历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等职。</div><div><br></div><div><br></div><div>那仓·向巴昂翁·丹曲成来活佛1940年生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1943年被认定为六世那仓活佛转世灵童,1944年在甘孜县色西底那仓寺坐床,自坐床继任第七世那仓活佛起,那仓活佛便同藏传佛教结下了不解因缘。<br></div><div><br></div><div><br>那仓活佛知识渊博而谦虚好学,地位尊崇而又和蔼可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高僧。<br></div><div><br></div> 白塔主体建筑为一座高达37米的大宝塔,宝塔底三层宝座均按北京天坛祈年殿底座比例大小而兴建。此三层宝座共有黄铜转经筒512个及石制浮雕若干绕饰。 夕阳的余晖里,道路一旁一排黄铜转经筒蔚为壮观的伸向远方,看看这看不到尽头的转经筒便能想到白塔寺的规模。 在夕阳的余晖里,大宝塔显得宏伟肃穆。 与大宝塔相对应的藏经阁是二层钢筋结构修筑。一层为图书馆及“无垢清净阅览室”。二层中间为接待室,左右为寝室和厨房,设备齐全。 <b>色达五明佛学院</b> <div>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距离色达县城20多公里,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div><div>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因为这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便是五明佛学院。<br></div><div><br></div> 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 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 中国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 美国 《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 甘孜 州宗教局报请 四川 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div><br></div><div>2017年8月28日,挂牌成立色达五明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喇荣寺管理委员会。<br><br>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div><div><br></div><div>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 平和 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div> <div><br></div><div><br></div> 进入“五明佛学院”,首先被这漫山遍野的红色僧舍和佛教建筑所震撼。 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前来转经筒的人络绎不绝。 远望漫山遍野的僧舍,近看却是这样的简陋。 跟着爸爸来朝拜的藏族小朋友。 山坡上,整齐排列着一些这样的建筑。 虔诚的磕长头佛教徒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磕长头时三者得到很好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幡、经筒、白塔、 雪山、草甸,还有那些把经筒转的嘎子作响,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们,这里是纯净美丽的川西藏地高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