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沐桐(济南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转眼间父亲已经故去多年了。</p><p class="ql-block">虽然,永远见不到父亲了,但是,父亲的音容笑貌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不曾忘记。尤其父亲接送我们回家时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平时,每次我要回老家时,父亲提前知道了我回去的日子,就总是一天一天计算着时间,惦记着、盼望着。直到我们回去的那天,当我们开着车,到了村东的大马路上时,远远的、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村东口,我的心不禁一热,我知道那肯定是父亲,而且,不知道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多久。因为每次我们回家,父亲都是站在那里等着、盼着、迎着我们。见到我们时,父亲话并不多,满脸欣喜地一笑,说一句“可到了”,就走在前面,似乎领着我们一样,一起回家,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许多。</p><p class="ql-block">父亲退休前,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辈子与世无争,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却把本职工作总是做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任何差错,是业务上的一把好手。</p><p class="ql-block">父亲上过学,识点文、懂点墨,是村里仅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父亲俊朗清秀,温文尔雅,喜欢古诗词和古文,还写得一手工整的毛笔字。</p><p class="ql-block">父亲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从不斤斤计较。</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过年,村里不少乡亲家的春联儿,都是父亲写的。乡亲们在过年前,提前几天就把写春联儿的红纸送到我家,排着号儿等着,不然,年二十九时都写不完。父亲不顾忙年的劳累,日夜加班,按先后顺序把春联儿纸一一认真裁剪好,再写好、晾干后码好,保证在年二十九之前交给乡亲,不耽误大家贴对联过年。父亲这样快乐地帮助别人,从不需要任何答谢,而且,年年如此,乐此不彼,直至躺在病床不能再写。</p><p class="ql-block">谁家有婚丧嫁娶、盖房修屋的大事儿,父亲也是跑前跑后地帮忙,而且记账、写字这类动笔的“高级活儿”,也肯定是由父亲来完成。</p><p class="ql-block">父亲忠厚老实,脾气好,待人和气,从不与人争吵,也从没骂过儿女一句。父亲不善言谈,不会给我们讲一些泛泛的做人的原则,他总是在默默地做着活计,用他的实际行动,来传递着做人的道理和美德。父亲孝老爱幼,勤俭持家,与同事及邻里乡亲和睦相处,不管在单位,还是在村里,口碑都很好。早年,我大爷闯关东去了东北,再也没有回来,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全是由父亲母亲来承担完成的。</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好性情及为人处世的好品德,让我们做晚辈的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我们每次回家团聚的时刻总是很快乐,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父亲通常就用一句“都到齐了”来形容儿女回家团聚的愉悦心情。然后,多数时间就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看着我们这些晚辈热热闹闹地聊天,脸上是幸福又满足的神情,只是偶尔会插一句话,问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大家人吃团圆饭时,父亲总是把自己喜欢的酒拿出来几样,亲自提前用酒壶烫好,并执意给大家斟满第一杯,让大家一起分享,寓意是:大敬小,越过越好。亲人团聚的时刻,总是欢快温暖又短暂的。当大家说已经喝得多了时,父亲就只会说一句:“再尝尝这种酒,再多吃点儿菜。”似乎让大家吃好饭喝够酒,才能够表达他的一番心意。</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家要走的时候,父亲及其他家人都一起送出胡同。当我们的车子开出村子,我每次回头看时,都会看到村东口还有一个微驮着背的身影,依然在那里,我知道,那是父亲还站在村口目送我们,我的心里一阵热流涌动,眼睛便模糊了……我是那么地不舍,我更知道父亲心中地不舍,直到那身影越来越小,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我知道,父亲他还会再站一段时间,才会回家。</p><p class="ql-block">父爱无言。我的父亲,话语不多,他对我们的期盼和不舍很少用语言表达,都寄托在那远远久久等待和目送的身影里了。每年每次都是如此。这触及我泪腺和心疼的身影,已经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父亲,想起他那微驼着背的身影,我的眼里都会湿湿的,心里热热的,难以形容那份无奈的思念之情。想起父亲心沉沉,思念泪儿似雨纷;虽已阴阳永相隔,温暖记忆刻于心。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将永远温暖着我的心。</p><p class="ql-block">(注:此文删减版曾在山东工人报发表,并被收录2020年《胶东散文年选》)</p><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感谢关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杜东平,济南市,女,笔名:曾用“妙月”,现用“沐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于《山东工人报》《联合日报》《农村大众报》《山东商报》《当代小说》《职工天地》《当代散文》《诗意人生》等报刊杂志。散文作品曾分别在“华成杯”第一届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融媒所向 舜时飞扬—我与舜网20年”征文大赛,“我与泉水的故事”征文大赛,“传智学院杯山东省首届职工原创文学作品大赛”,“国投信达杯”诗歌散文大赛、“济南市‘精准扶贫’文学采风创作征文”大赛及第一届齐鲁壹点“青未了”全国散文大赛中获奖。《河工 河夫》《日照茶香》《即将远去的老宅》等多篇散文被收录不同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