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可点开音频听读全文</p> <p class="ql-block">珍贵老照片:攝于一九五八年,是时八妹,九弟,十弟尚未出生。</p> <p class="ql-block"> 父亲节,思父亲,情之切,意之深!无新叙,示旧篇。前八年,父百辰,有寄语,记怀声。今逢节,引思心,读纪文,作缅音……</p><p class="ql-block"> 《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癸巳年八月十八日。)南山牧子卢亨穆跪撰。</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我思潮如涌,故念万千!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八年了,他的身影,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俭朴简约,处世低调的作派,与人为善,严于律己的精神,一直都在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父亲名讳福安,族名光栋,祖籍福建省古田县凤埔西溪村,卢氏支脉单传。十二岁时便随其兄长常年出门在外学习竹艺。后其兄长因病去世,便独自一人漂泊在外,以篾艺为生。三十岁时与我母成亲,始立家庭。先后养育我兄弟姐妹十人,(唯二姐被抱养)。真所谓尝尽人间疾苦,历尽艰难困阻!</p><p class="ql-block">我父天资聪慧,少年时便漂泊在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没有上过学堂,更没上过私塾,平时也未见他看过什么书籍或报刊,可他却能识得很多字。偶尔写的毛笔字却很漂亮。(我父是终身烟民),我少年时见他用变节竹做一个烟丝罐,用朱漆漆好后,在四个立面上用毛笔写上“口味香烟”四字正楷。字体均匀,笔划遒劲,十分耐看。当年我欲将此物收藏以作留念,但不知怎么就给弄丢了,颇为遗憾!现在只存一张父亲用毛笔在不同年段写的全家人的出生年庚表。父亲的毛笔字写那么好,真让我匪夷所思!受他影响,我少年时就很喜欢用毛笔写字。</p><p class="ql-block">父亲心灵手巧!他的竹编技术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他编的篾箩筐贮水不漏,站在上面踩踏不变形,已成佳话,颇为流传。他给茶厂编织的硕大庞篮,据说前几年还在用,可见其精湛的竹编工夫何其了得!过去农民们的农作物多都要用到竹制器具。如收割稻谷用的围蘧,挑谷用的箩筐,晒谷的篾蘧,收谷的谷斗,谷筛,米筛,糠筛等。家用的笤篱,蒸笼箅,酒篱。餐桌盖,饭篓,鸡笼,菜篮等。还有茶厂用的茶筐,茶箩,茶筛,焙笼,庞篮,摇青机上的大型圆蓝等等,各种器具,造形各异,用途不同,千变万化,但在我父亲手里,全不在话下!父亲制作的器物不仅造型好看,质地坚实,而且还是快手,高手!您若不信请往下看:</p><p class="ql-block">在我孩童的时候,看我父亲制作器具的过程,简直就是欣赏艺术大师的精彩表演!我父亲在工作时喜欢吹口哨,(是什么调子呢?大慨是古田本地戏曲吧。因我父是福建古田人)。只见他不断地变换身手,而且很有节奏感!他先将几根毛竹头尾锯平,然后削平节突,接着举刀对分竹尾平口,手拍刀背,“叭'的一声竹尾开裂 ,双手顺势将刀用力推进,叭叭叭叭连开四五个节,用脚踩住竹子的半边,双手用力拔起另半边竹尾,只听叭叭叭叭叭叭……竹子已一分为二,(我想“势如破竹”的成语应该是从这来的吧),如此开了四五根毛竹,便用专用的铁铲铲去內节,嗒嗒嗒哒哒哒哒又是一阵响声,已将内节铲尽!然后是分条子,行话叫“打什仔”。刀对竹口,掌拍刀背:喳喳喳喳喳……一会儿竹尾已呈均匀的裂口。父亲叫了声我的乳名:‘眯米"快来踩竹了”,于是我即去踩住竹头,以此为固定点。只听嘶嘶嘶嘶……,父亲便一片片地将竹撕成均匀的竹片。接下来父亲端坐竹马后,将竹片劈成八重篾厚的篾坯,喳喳喳叭,喳喳喳叭,一阵有规律的响声过后,篾坯已完成。接着又将八重坯劈成四重篾厚的坯子,之后要将此坯“过扣门”,只见父亲将两片像三角旗子形状的小刀呈八字型钉在木凳上,将篾坯放入扣门,左手用竹夹夹住篾坯,右手拉出篾尾,我即用双手接着拉出,转身疾走,不能走偏也不能中停,侯篾条将过头时一定要收住,父亲接着篾头收回。(这个很像书法上长横的笔法,起笔,行笔,收笔)。只听咝咝咝咝 …… ,一条条头尾一样粗细的篾坯就这样好了。接下来是最精彩的一幕。这个工序要用到口,齿,手。(试问这世上除了专练齿功的把式人员外,三十六行还有哪个行业要用到牙齿来工作的呢?)父亲坐于竹马边,(这时不能吹口哨了),左手握捏平稳篾坯,右手操篾刀切开篾口,用牙齿叼起上片篾片,右手往下拉开下片篾片,至篾节时放开牙齿和右手,对篾节劈切一刀:“喳',节开了,接着又用牙齿叼起篾片,左手握稳篾坯,右手拉下。只见一张一束,一张一束,嘶嘶喳,嘶嘶喳,嘶嘶喳……。宛若高手拉面,犹如蚕儿吐丝!疑是鹤衔仙草?惑乃龙卷云浪?应齿手而下的长薄篾,随地曲卷浪堆,有如卷云推浪,犹为奇观!。如此反复操作,将四重坯劈成两重,再将两重坯如法破成一条条薄如蝉翼,软若纸片又长又薄的篾片。(此手工艺之后已被机械代替。竹制品也逐渐被塑料制品所代替,日后恐将失传。我在此冗述,意在惋念!)。下面还要将此薄篾刨光,这工序跟“过扣门”差不多,只是将两片小立刀换成了锋利的平刀,父亲将篾片平放在刀刃上用包上兽皮的姆指压住后拉出篾片,我即接着疾走,如法操作,(这个像写竖笔垂露的笔法!难怪我父毛笔字写那么好!)。接着还要备好几种材料,如极细的篾线丝,收口用的特长篾片还有筐架材料,(我这里介绍的是挑谷用的箩筐制作过程)。如此复杂繁琐的篾料工序,就这样即紧张又有节奏地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可以开始编织箩筐了,(父亲又开始吹口哨了,有时还会哼几句戏曲)。起编,起角,续编……沙沙沙沙叭叭,沙沙沙沙叭叭叭……卟卟卟卟……(捞篾的声音,拍竹尺的声音,用口喷水的声音。)还有我父的口哨声。整个制作过程阵阵响声此起彼伏,节奏跌宕:时如空山鸣炮,时如高岗炸雷。时如破檐滴漏,时如蔽蓬雨急。时如曲流激湍,时如叠瀑响泉。时如林鸟啄树,时如浪鱼抢滩。时如惊堂拍木,时如温室吐私。时如风吹熟麦,时如飓撼秋林。时如飒飖怒号,时如欢涧低吟。自然声响,天籁之音!一件件精美的器具就在这绝妙的交响乐中产生了!</p><p class="ql-block">我父亲的手艺那么好,但他从来不自夸。他处世低调,为人笃厚,待人迎以笑脸,接物施以诚恳!他还给我们弟兄讲过业內的故事:“以前有个手艺不错且自命不凡的篾匠师傅,一天来到一个村庄。有一妇人问道:“师傅是做什么的呢?'那人答道:“我是捉青龙剝皮的。'妇人听后心想“不过是个篾匠吧,口气那么粗。待我戏他一戏”。于是说道:“我家正需要你这样的师傅,明天早上你来我家用早餐,届时再告诉你要做什么吧。'次日早饭后,那人问妇人:“要做什么器物呢?'妇人道:“我只做三件东西。一曰独角筐,二曰双角箩,三曰千条篾没刹口。'师傅听后,傻眼了。从来箩啊筐啊的都是四个角的,这独角的,双角的还有千条篾没刹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又不好意思细问,更不能说不会做这样的东西。只好含糊应道:“哦哦哦”。于是假装上厕所,猛抽烟,苦冥想,百思不得其解。眼看已近晌午,还不能开工。幸好带一徒弟。见师傅愁眉不展,久未动工,便问道:'师傅何事犯愁?'师傅便将三件器物告知。徒弟年龄虽小,却十分聪明灵俐。略加思考后便说道:“独角筐就是餐桌盖。双角箩就是收谷用的谷斗。千条篾没刹口就是洗锅的洗锅刷。'(这孩子会脑筋急转弯啊)。师傅听后恍然大悟。于是马上动工,使尽浑身解数,将耽误的工补回来,挽回了“颜面'。从此再也不敢说“捉青龙剥皮'了!通过这个故事,父亲告诉我们:做人不可恃才傲物,因为天外有天!要学会的东西很多学不完的!学海无涯!</p><p class="ql-block">父亲还给我们讲过另一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个卖鸭苗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子卖鸭苗。村民见是外地来的陌生人,便将鸭苗“买”去不给钱。一担鸭苗悉数被抢,分文全无,那人十分气愤,但却万分无奈。独自走到村头,见有一小庙,庙里香火却很旺。便走近一看,原来供奉的是他本乡的神主“莲公师傅。于是他急中生智,走到堂前将堂鼓擂响数遍,引来众多村民。便高声呼喊道:“莲公师傅啊,这里的人刁蛮无理,买鸭苗都不给钱。您在这里不好受呀,快来跟我回去啊!'村众听后,在神灵面前自觉惭愧!纷纷各自将鸭苗钱送还!大家还热情的请那人吃饭,酒肉款待!这故事说明人的多面性,人格有时却懾于神灵!父亲告诉我们,做人要踏实本份,不要在神威下才低头。应该在何时何地都坦坦荡荡,俯仰天地间无愧于心,方为正道!</p><p class="ql-block">父亲还有很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他经常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教导我们,使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呜呼!天日浩远,岁月荏苒!欲闻斯声,恩父何在?欲瞻斯容,恩父何在?欲养斯尊,恩父何在?唯:仰问星汉,泪转心眸。望断瀚海,思寄苍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