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b></p><p class="ql-block"> 在6月19至20日在浙江衢州首届全国姓氏组织管理与姓氏文化讨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宁会长、秘书长、宛教授、专家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p><p class="ql-block">首先感谢宁会长、秘书长、宛教授为我们搭建提供的这个学习交流平台, 我们才有机会在一起学习交流。在姓氏文化讲我是一个新生,讲得不到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如何把传统文化弘扬好、传承好,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推动当前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载体,这是我们做好姓氏文化研究应该思考的问题。当前,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任务,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振兴、产业振兴,更要重视文化振兴。2018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始终坚持开展“弘扬家风家训,助力贫攻坚”等倡导乡风文明的活动,同时坚持建好“三组两榜一规一训”,有效解决了扶贫与扶智的核心问题,实现“智志双扶”的目标,推动脱贫攻坚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对推动脱贫攻坚有着极大的励志作用,它推动乡村振兴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农业、振兴产业,还要充分重视振兴和发展乡村文化”。因此,为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弘扬家风文化,助推乡风文明。弘扬良好的家风文化,一个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风的形成,与这个家族的名人、事迹、品行、家训等紧密相连。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助推乡风文明的。</p> <p class="ql-block">二、弘扬家谱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家谱是以记载一个家族世系、变迁与发展为主的历史文献。我们编修的家谱,不仅有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现实意义。倡导家谱编修应以树立家族中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在社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物为榜样,树立家族新风,发挥榜样力量,引导家族众人参与社会重要工作,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每个家族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三、强化政策引导,建好乡村文化。这方面主要从政策层面呼吁争取,通过宏观政策释放社会的文化建设力量。如,海南博鳌解决家族祠堂祭祖问题,我认为在全国做得比较好,值得借鉴,因时间关系,不详细展开叙述(略)。</p> <p class="ql-block"> 四、加大教育引导,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村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传统乡村是礼治社会,村民依据村规民约、风土民俗等礼治制度安排日常生产生活。在乡村文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摒弃村庄传统风俗中的陋习,保证乡村礼治的合法化。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乡村风俗,对传统礼治中不合时宜的规范进行扬弃,在传统礼治文化中,“面子”和“人情”是乡村社会交往的主线,但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逐渐演变为红白事的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的相互攀比等陋习,使得“面子”成为了“里子”的负担,“人情”转变为“人情债”。针对这些异化的礼治规范,村庄应采取积极扬弃的做法,在肯定这些规范内在价值诉求的同时,对不恰当的演变形式进行摒弃,还原礼治规范的本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p><p class="ql-block">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最后诚邀各位老师到贵州观光并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中华姓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中华谱局为中华姓氏宗祠赠送族谱</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红木小镇美丽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衢州市龙游石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