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小学的美篇

桃花依旧笑春风

<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探究——以五年级为例兴业县石南镇至德小学 黄雨桃 </p><p class="ql-block">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解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备课阶段,教师都会对教材进行解读,确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是在解读教材过程中,解读只注重教材内容,停留在表面,在课堂教学中同样也是只注重字词句的解读,忽视了字词句运用目的和技巧,以及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1]。所以,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即使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更不会掌握对应的写作技巧。另外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也没有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作用大大减低,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p><p class="ql-block">(二)教师对学生的“解读”不够小学五年级学生具有思维不够成熟的特征,对事物的认知处于形象性阶段,基于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时,却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特征。比如,在教材课文后练习题中,教师在课文讲解后会直接安排学生去做,根本不会考虑到学生是否会。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一群独特的个体,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权,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考虑学生个体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才会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吸取信息,实现对知识的转化,最终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时,“解读”学生个体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三)教材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目前的教材编排已经取向于合理化,教材内容编排更加合理,尤其是课文内容和课习作上,实现读写结合。但是在古文和课文上,出现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在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比较多,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该古诗都是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由于生活在和平年代下,学生很难理解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无法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在“二十年后的故乡”习作模块中,该习作主题是为了锻炼学生回忆家乡的变化和事物。但是在实际学生习作中,学生很难有效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理解这种情况,且这种感情抒发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凭空想象,因此学生抒发出的感情毫无深度可信[2]。这样的习作也不能有效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同时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p><p class="ql-block">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一)在阅读中积累,激发课堂兴趣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鼓励学生注重阅读的积累,尤其是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其中[3]。第一,鉴赏优美词句,感受文学语言魅力。例如,在《桂花雨》教学中,本文好词有“欣赏”、“姿态”“指指点点”、“香飘十里”,好词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文章的韵味,引导学生感受,并大胆猜想这里运用的巧妙之处,鼓励学生对好词进行替换;好句有“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桂花,为什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通过引导、对比,让学生发现语文独特之处,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根据本文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仿写。第二,依托文本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具有人文性特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更何况是阅读、写作。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进观察,不仅是为了增强视觉体验,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最后,诵读经典,领悟文学魅力。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有23篇课文,内容丰富,蕴含多篇名著,及其特色,比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可结合名著写作背景,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开展名著诵读,储备并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或者是引导学生对名著某部分内容进行改写、续写。</p><p class="ql-block">(二)在阅读中学写,优化课堂方法第一,通过阅读,感受选材布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去解答材料,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学会从作者的角度看甄选和处理素材[4]。例如,在《我的“长生果”》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实地训练,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和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判断课文的类型,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学生写作筛选素材具有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第二,在阅读中学习文本表现手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中,几乎都有重点语段学习,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课文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并在写作训练中加以合理的运用。</p><p class="ql-block">(三)注重阅读实践,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爱上阅读,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另外,还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读写训练,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语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一,立足经典,进行仿写。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且善于模仿。可借助此特征,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词汇、语言积累习惯,尤其是课文中的美文佳句和表现手法,然后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进行双向训练。第二,发挥想象力,扩写和改写。从课文选择和题材选择上,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具有丰富的特征。在进行扩写和改写中,可依托课文内容,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5]。</p><p class="ql-block">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灵活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奠定务实的基础。 </p>

学生

语文

读写

小学

课文

阅读

五年级

教学方法

结合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