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们:<br> 你们好!<br><h3> 学校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践行“兴趣培养、教育引领、实践感悟、反思成长”的教育培养模式;以促升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动力,践行“课程改革、阅读引领、科研护航、活动助推、竞赛提升”的专业提升工程。以“美、善、诚、勤”为校训,以“人人努力,合作共进”为校风,以“教学相长,言传身教”为教风,以“潜心读书,仁心做人”为学风。狠抓过程管理,严把责任落实。</h3> <br> 学校以“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为抓手,大力实施“读书润心”工程,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全面激发师生读书兴趣、着力培养师生读书习惯、不断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为了认真落实好教育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精神,学校发出如下倡议,希望各位家长站在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增强共育意识,认真阅读倡议内容,切实落好家庭教育的责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作 业 管 理</b></font></h1> 学校严格贯彻教育主管部门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教师对学生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作业布置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助于巩固与加强理解所学内容,难易适度兼顾各类学生,不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作业选题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符合学生实际。<br> 1. 适量控制家庭作业量。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语文、数学、外语以外的学科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内时间由教师指导完成,初中大部分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内时间由教师指导完成。<br> 2.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不能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替代常规作业。作业形式要求灵活多样,作业布置从单一的读、写、算,向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综合性的作业转变。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每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上限:初中90分钟、小学高段(五、六年级)60分钟、中段(三、四年级)30分钟、低段(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br> 3. 学校将作业辅导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建立科学、规范的辅导管理、考核制度。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突出优等生的提优、中等生的帮扶、学困生的补差辅导与特长生的技能训练指导。主要科目自习辅导有安排,要求教师深入班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做到疑难辅导、方法指导、习惯培养、心理调适相结合。<br> 给家长的建议;<br> 1.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尽量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知识能力水平多陪读、多指导。<br> 2. 请家长朋友对孩子居家学习进行监督管理, 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需要有耐心,引导孩子勤思考,不盲目批评指责。<br> 3. 不要轻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随意给孩子布置大量课外作业,也不要盲目追风,给孩子报过量的兴趣班、提高班,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过重负担。<br> 4. 孩子因故未能按时完成作业量的,家长随时和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联系,说明情况,也可在作业本上说明情况,共同帮扶、弥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睡 眠 管 理</b></font></h1> <p class="ql-block"> 有了充足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孩子有效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第二天高效的学习状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规定上午小学生到校时间不早于8:20,第一节上课时间为8:50,中午11:30放学;下午到校时间不得早于14:10,上课时间为14:30, 17:10放学。上午初中学生到校时间不早于8:00,第一节上课时间为8:20,中午11:50放学;下午到校时间不得早于14:00,上课时间为14:20, 17:30放学。初中寄宿学生早上7:30起床,7:30-8:00早操,晚上21:30就寝,中午保证足够的午休时间。</p><p class="ql-block"> 给家长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1. 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规律作息。</p><p class="ql-block"> 2. 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起床和就寝,并积极鼓励孩子按时午休,确保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和浓厚兴趣投入到下午的学习、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3.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睡前半小时可适当进行书刊阅读或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以便帮助孩子催眠入睡。</p><p class="ql-block"> 4. 为孩子设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光源及噪音,确保学生身心放松、安静就寝。</p><p class="ql-block">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请保护好你孩子的睡眠,这才是你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手 机 管 理</font></b></h1>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确规定: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br> 给家长的建议:<br> 1. 家长应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责。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br> 2. 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鼓励多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家长要带孩子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br> 3. 加强对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约法三章,坚决执行。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执行要坚定。在晚上21:00至次日08:00之间不得为孩子提供手机游戏。<br> 4.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和孩子达成共识,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br> 5. 加强与学校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br> 6.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到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div> 7. 结交现实中的朋友,利用同伴的影响。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读 物 管 理</b></font></h1>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通知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规定采购规范的学生读物,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园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br> 给家长的建议:<br> 1. 建议家长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以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主题鲜明、内容积极、符合孩子认知发展水平的正版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br> 2. 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倡导亲子阅读。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建议每天阅读 30 分钟以上,一、二年级尤其要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成为优秀的小读者。<br> 3.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展示风采,增强读书的乐趣,树立自信,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收获。<br> 4. 家长要加强对学生读物的监管,坚决杜绝思想内容不健康的非法出版物和盗版读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体 质 管 理</b></font></h1> 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是事关孩子未来的大事,体质健康是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br> 给家长的建议:<br> 1. 要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的习惯,督促孩子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做到每天校外锻炼一小时。<br> 2. 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结合上级要求,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运动项目。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社会实践或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与磨砺。<br> 3. 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的同时,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懂得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运动损伤。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br> 4. 要关注孩子动态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特别要向孩子说明是否能够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br> 5. 建议开展亲子体育锻炼活动,营造愉悦的家庭氛围,争当健康阳光家庭。 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落实好对孩子的过程管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育人,以落实好“五项管理”为主要举措,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榆中县周前学校<br> 二〇二一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