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易国琼</b></p> <p class="ql-block">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这首《红色娘子军》优美旋律的主题歌,曾风靡了大江南北,流行于几代中国人当中而经久不衰。如今的红色娘子军家乡—海南琼海,在改革开放和建省及国际自贸港的建设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生态花园城市,建设美丽幸福乡村,颇具特色的生态城乡一体化建设举世瞩目。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亲临琼海对海南的建设发展做了重要指示,让这片红色土地焕发了青春,再一次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也吸引了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琼海人在此休养生息。</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初春的一天,晴空云淡,太阳高照,久违的冬阳暖暖地洒在了琼海的大街小巷……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取得了战胜疫情阶段性胜利后的琼海人民,精神焕发地走出户外,迎接着又一个新的春天到来。在蜿蜒秀丽的万泉河畔,坐落在银海路旁的“天和丽景”是一座占地面积九千多平方米,共1394户人家的居民小区。笔者慕名而来,刚一踏进小区的大门,所见所闻都是笑声朗朗,歌声悠扬……模特队,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等等,好一派温馨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在这里,不仅有其外表的光鲜亮丽,还有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笔者有幸亲临现场欣赏了天和丽景小区的“2021新年元旦联欢会”。整台联欢会历时两个多小时,节目形式多样,其中不乏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节目。而且,演员和组织者全部都是来自该小区居民。从组织者、主持人、演员到观众,其精神状态都是热情奔放,充满着激情和自信。其中,看不出有丝毫的推诿、指责、抱怨等不和谐的迹象。凡是组织参与过类似活动的人都会深感能够做到这点是很难得的。从而也就印证了小区邻里之间互让互谅,互帮互助,友好交往,和谐文明的一种常态。难怪,平日里当走进这座小区,就会感觉有一种友善,祥和,安宁的气氛,与其说是居民小区,还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园。</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一个小区,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更何况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区天南地北的“各族人民”。各种不同的方言口音,各种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各种相同和不同的家庭背景在此交集。和其他小区一样,邻里间也曾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和不和谐的现象。那么, “天和丽景”小区是如何从一个五湖四海的大杂院变成一个温馨祥和的大家园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叫“桃子”的女能人。她就是琼海市旅游协会,新琼海人分会“天和丽景”工作站的陶思静站长。自从新琼海人工作站成立后,共产党员陶思静同志挺身而出,勇敢承担了工作站站长的职责。她以身作则,首先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以热情温暖着周围的人们。因此,大家热心地称呼她为“桃姐”。虽然这个小区不大,却有着不同爱好的文化、体育、健身等团队。如:唱歌,模特,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健身球,乒乓球等等,为了让大家安全有序,文明礼貌,心情愉悦地开展活动,不至于为占场地,争地盘而闹纠纷。桃姐就在小区组织联谊会,带动大家互动起来,营造活跃气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由此,一个讲文明,讲谦让,讲友善、讲互助的良好风气在整个小区逐渐弥漫开来。于是“桃子”这个亲切的称呼几乎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 疫情严重期间,“桃子”组织小区的志愿者,扛着“天和丽景工作站”的旗帜,挨家挨户走访身体有病和行动不方便的老弱病残居民,克服重重困难为他们团购食品和生活用品。将满满的爱送给了困难群众 也温暖了全小区的家人们。小区有一位105岁的老寿星,每当下楼散步时,远处的人们就会笑脸相迎,点头、招手,被全小区的人百般呵护,爱的像个明星,宠的像个宝贝。团结友爱,和谐文明,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蔚然成风。一个人感动着几个人,几个人感动着一群人,一群人带动着一大伙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陶思静的模范带动下,天和丽景小区的居民们一个个向着团结友善看齐,一个个向着和谐文明学习,一个个朝着新时代先锋模范行列走来………来自四川的敖晓琳和浙江的刘丙芹主动、热心为小区居民服务,无论是大事小事,总是有求必应,无怨无悔;来自高校的段老师,用自己知识和技术义务培养了一批批舞蹈、健身、模特人才。不仅为本小区培养了一批爱好者,还引来了周边十里八街的爱好者。用她自己的话讲,千里缘聚,快乐你我:还有被正义所感召,追随杨效华老师而来的业委会办公室主任邢国良,日日夜夜坚守在办公室,处理业委会的日常事务,主动接受业主的监督;还有牺牲自己,快乐大家的李老师,主动负责小区所有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并义务为大家编辑制作成光盘。还有老张、老王、老陈,还有许许多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走出小区,天和丽景的人们也是好样的。在采访中,我收集到了天和丽景小区工作站组织居民外出旅游时,邢国良写下的一则日记,特摘录于下(有删改)。 <b style="font-size:15px;"><i>今天有点闷热,旅游大巴发动机已经开启,旅程即将开始。“司机,这TMD座位能坐人吗?”倒数第二排的一位中年男士狂叫着。全体乘客回头看,原来这位乘客的座位面板坏了。司机闻声过来看了一下又匆匆转去,可能是去拿工具什么的。“你TMD是什么态度,收了钱就这么个服务?我坐这受伤怎么办?你TMD给我负责!”车厢内气氛顿时紧張起来,大家看到,司机师傅也有点不太冷静的样子。在这紧张的一刹那,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坐在我前排一位中年女士,本来是陪伴她八十多岁老母亲坐在一起,只见她迅速离开座位,温情地拉着那男士坐在她母亲身边,自己毫不犹豫地坐在了那损坏的座位上。这位女士就是我们天河丽景小区的刘瑜。一阵春风化雨,滋润了车上紧张的空气,缓解了全车游客的心情。那位中年男士在一种“不好意思”的气氛中怒气全消,乘客们全被感动,司机师傅也被被这位女士的行为感动了,并及时将座位修好了。旅游大巴缓缓开动,阵阵椰风吹进了车厢,窗外的花香扑面而来,车内传出了欢声笑语,愉快的一日游开始了。刘瑜的一个小小举动,避免了一场纠纷甚至争斗,换来了全体游客一天的好心情。从这一件偶然的小事情,充分体现了“天和丽景”是一个对社会具有博大爱心和责任感的团队。</i></b></p> <p class="ql-block"> 来自天山脚下的新疆老人,年近八旬的共产党员杨效华同志,为了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为了全体业主的利益,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用了五年的时间一边自学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一边亲力亲为地积极协调各方面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不顾个人体弱多病,生命安危。挑灯学习研究法律政策,做笔记,写材料……数年风雨兼程,奔走在政府、社区、开发商、物业等驻所,光是政府某一个部门,他就跑了一百多趟。大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邻居们含着泪劝他放弃,但他铁骨铮铮,锲而不舍。在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一个又一个,一批共产党员加入到了“老爷子”的行列中,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集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和丽景小区业主委员会在杨效华的带领下,经过筹备组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2018年12月26日成立了。这在琼海市,甚至在海南省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范例。</p><p class="ql-block"> 如今,进入耄耋之年的业委会主任杨效华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行动敏捷,每天和大家忙碌在业委会办公室里。他们长期坚持义务劳动,为维护业主利益而零薪水打工近十个春秋。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他们这种金子般的精神如阳光照耀在候鸟小区,温暖在广大候鸟群众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来自巴蜀之国的敖晓林,是一位善良、热心而勇敢的女共产党员、复员军人。她是业委会唯一的女委员,也是小区的楼栋长。为了方便与全楼的邻居联系,她不仅建立楼栋微信群,还建立单元微信群。在她同住的楼栋里,谁家有几口人,身体情况如何,子女家庭情况等都在平时走访中了如指掌。邻居们家里有什么困难,只要一个微信或电话,他就立马赶到帮助解决。不管是做饭炒菜,洗衣搞卫生,还是煤气水电故障,他都出手相助,一一搞定。在她的带动下,邻居们连续四年在一起过大年,迎新春。住在16层的彭大爷和王大妈夫妇俩都是内地援疆的老同志,身体都不好,子女都在边疆工作无暇照顾。得知二老平时做饭都很艰难。敖晓林就上门为俩位老人做饭煲汤,义不容辞地照顾二老的生活达三年之久。直到王大妈去世,彭大爷被子女接回了老家。三年来,两位老人总免不了生病住院,每一次她都是亲力亲为去打车、办手续,拿药、端茶送水。将医院的事情安顿好以后,自己回家做好饭菜又送去医院甚至喂给老人吃。遇到病情不稳定时,她毫不犹豫地在病房陪床。一次,二次,再次。今天不是大爷,明天就是大妈,有一次,二老还同时住进了医院,她总是耐心周到,无微不至……开头几次,医生和护士以为他们是父母和女儿的关系,背后总是称赞她是一位“孝女”。曾经一位护士对晓琳说“我们平时在病房见多了,像你这种照顾父母有孝心的真不多了,真为你点赞哦”而她只是默默地听着,轻轻说了一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王大妈一人在家突发重病,敖晓林赶来后不顾老人呕吐,背起来就乘16层电梯一直到救护车上,结果,全身被吐的一塌糊涂,周围邻居见此情景都过意不去,而小林却毫不在意,回家换了衣服随车送王大妈到医院。由于老人患的是消化道重疾,在医院也经常会上吐下泻,弄得满身污秽。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个莫大的窘境,更何况身边没有一位亲人!然而,敖晓琳这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居,毫不顾忌,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动作轻悠的为王大妈清洗的干干净净。让在场的病友及家属赞不绝口,都问王大妈这是你的女儿还是儿媳?当王大妈说出晓琳是非亲非故的邻居时,惊得大家半天说不出话来,病房内顿时一片寂静……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王大妈重病住院的期间,她的老伴彭大爷从老家来的信息,得知他们的小儿子也因病住院,可能是精神受到打击,那天准备出门时,却在电梯里突然晕倒了。这下可急坏了敖晓林,两个老人都住在同一所医院,一个在9楼,一个住7楼,她不得不楼上楼下来回穿梭,白天为老人洗衣做饭,晚上不放心,还要来医院照顾这对老夫妻。这一趟下来就折腾了一个多月。就在彭大爷出院不久,王大妈还住在医院的期间,有一天大爷在家洗澡时突发肢体障碍,口眼歪斜,倒在了地上。恰在此时,邻居李大爷上他家串门,敲门没有应答,大门紧锁进不去,只听见里面有微弱的呜呜呀呀声音。李大爷感觉情况不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楼栋长敖晓林。于是,立即电话向她求救。晓林赶到后,吩咐其他邻居找来铁棍撬开大门,同时拨打120电话。当打开大门进入室内,只见彭大爷小便失禁,拉了一身,且全身汗水湿透瘫倒在地上。一时使大家很是尴尬。救人要紧,时间就是生命!只见她神情严肃,动作麻利,这位在部队摸爬滚打出来的铿锵玫瑰,此时的她顾不了性别的避讳,打来热水为大爷擦洗干净,找来衣服为他穿上,并跟随救护车护送到了医院。经诊断为脑溢血,刚住进急诊科,正当晓琳为彭大爷喂药时,大爷突然呕吐不止,大量的胃容物喷射而出,吐得晓琳全身都是。而他毫无怨言,只是将外套脱了,继续为大爷忙前忙后。在场的医务人员还以为她是患者的大女儿。</p> <p class="ql-block"> 听着八十七岁的李老师讲述,活生生的人物和事物,强烈的画面感像是影视剧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当听到王金华老人在微信电话里和他作临终诀别时,谈到她对敖晓林这位不是亲人而胜过亲人的感激之情时,这位来自呼和浩特的西北汉子不禁眼泪夺眶而出,而我也为之动容。时隔数月,当我独坐在自家的书房里重听这段采访录音时,笔者再一次被感动的潸然泪下。亲人、子女能做到的,敖小林做到了,亲人、子女未必能做到的,她做到了!这里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之间没有抚养、赡养的权利与义务。这里更没有一分钱的经济利益关系。王金花老人和老伴彭大爷三年来多次住院,特别是几次病重住院,医生护士没有人会相信敖晓林是患者的邻居,而且是来自数千公里不同地方,几十年前素不相识的候鸟邻里关系。事情在医院曝光后,在医务人员和病友及其家属当中引起了强烈地反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是一个什么团队!笔者曾在“天和丽景”小区业委会办公室集体采访中就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听着陶站长、段老师、刘老师、李老师,特别是邢主任声音略带震颤的表述,我也被感动的眼眶湿润……我不禁地问,在你们当中,有几位是共产党员?只见在座的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此刻,令我肃然起敬,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如何做合格党员的论述中强调,“<b>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作为时代的先锋模范,理应是优良道德品行的践行者、普通大众的道德标杆。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只有注重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p><p class="ql-block"><b> </b>这里的人们来自全国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有的扛过枪,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长”,有的下过岗。退休后,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第二故乡——美丽的海南岛,开启了人生旅途中的新生活。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共产党员在小区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人民群众学习的标杆,为新时代琼海文明建设发光,为新时代海南文明建设出彩。这里,每天都在续写着和谐文明的新故事;这里,每天都在歌唱着万泉河畔的新风尚。致敬!天和丽景——天随人愿,和谐相处,丽秀家园,景美人更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后记</i></b></p><p class="ql-block"> 受新琼海人分会的派遣,我多次采访了“天和丽景”小区。其中,不仅感受到了该小区风清气正的和谐生态,更发掘到了一批共产党员在退休后的感人事迹。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二故乡海南岛,在离开原籍,离开故土,离开单位,离开组织的情况下,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候鸟邻居们一起,共筑祥和美好的新家园。</p><p class="ql-block"> 在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从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传媒、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老年人。在海南省,这样的群体就有数百万之众,可谓占居了海南常住人口的半壁江山。这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生活的升级,未来不仅是海南,在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出现异地生活,异地养老的社会现象。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庞大的群体无论是从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各方都有待于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特别是作为东道主的海南省,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规范管理、加强服务,如何充分调动、发挥候鸟人才的积极性,以助力海南方兴未艾的自贸港建设,这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采访,本人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想以此为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集居在琼海及全岛的老年朋友们发出一点心声。希望各地政府、党组织,特别是海南省的有关部门,对这个曾经是新中国建设顶梁柱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使远在他乡异地的“候鸟”同样有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p><p class="ql-block"> 作为本文作者,我是三甲医院正高(教授)职称的医务工作者,从事过医学影像临床和教学、卫生法学、医学报刊主编、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多个专业和岗位。退休后也来到了琼海生活,有幸加入到琼海市候鸟人才这个退休高知队伍中。几年来,所见所闻,感受颇多。本次采写的《风景这边独好》通讯稿虽然有用心,但自觉水平所限,质量不够,盼望各位读者指正。万分感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文采写得到了天和丽景小区居民和陶思静站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视频资料和大部分照片均由天和丽景小区李希平老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