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主要去的山西和河南境内的太行山,概括称为南太行。主要包括山西、河南的陵川、平顺、壶关、林州、辉县、新乡等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次南太行之旅时间为2020.9.8--2020.9.17,路线:天津--(河北)王金庄-刘家村-大洼村-(河南、山西)红旗渠-岳家寨-大垴村-太行屋脊观景台-穽底村-张家凹-顺平-金灯寺-太行大峡谷-鹅屋天生桥-王莽岭-昆山村-太行一号公路-陈家园挂壁-齐王寨-天柱沟-上腊江村-兵部寨-凤凰古寨-太行第一路(香木河)-双底村-武家湾-平甸-宝泉-辉县-天津。</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10日早去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参观后奔大垴村,下山去太行屋脊观景平台,经石板岩夜宿井底村印象井底民俗客栈(二部)。</p> 一早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此处和青年洞相距20公里。<div><br></div> 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 现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单位组织来的络绎不绝。 我们也来张证,哈哈 分水苑风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br> 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分水岭双孔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闸房上悬空“红旗渠”三个大字为郭沫若手书。<br> 红旗渠纪念馆,2014年5月1日开馆的新馆。 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被称为“人工天河”。 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是一部厚重的黑白片,题目叫“林县人民干得好”,讲的就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的故事。 正是这部纪录片使大量的真贵历史镜头保留到了今天。 这是紅旗渠建设设过程中,民工腰系绳索,淩空作业(资料照片)。 <br> 我们参观展览了解红旗渠修建的不容易,是伟大的工程壮举。实际上从历史资料上了解到:红旗渠建成后曾多次发生人为事故。这是因为漳河是红旗渠的水源来源,漳河流经山西、河北与河南三省交界处都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漳河沿线的人民为抢夺水资源多次爆发冲突,红旗渠也多次遭到破坏。发生于1992年的炸毁红旗渠事件,是最严重的一次。后来,水利部牵头成立了由水利部直辖的漳河上游管理局,才算暂时解决了延续了数十年的抢水纠纷。2010年,借着红旗渠建成40周年的机会,漳河上游管理局颁布了《漳河上游水资源规划大纲》,根据漳河两岸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一个系统调配方案,总算是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的分配问题,红旗渠这才安全下来。 出展览馆沿林石路去大垴村。 依水修建的公路满眼绿色,蜿蜒向前,甚是养眼。 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北部,是太行大峡谷河流“露水河”的拦河蓄水工程,也是红旗渠补给水源。 这里青山叠翠,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如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宝镜。 湖面清澈平静,景色绝对优美,忍不住驻足。 <div> 到大垴具体行车路线:林州市—石板岩乡—桃花峪景区方向—继续往北行驶7公里左右—上山到车佛沟—继续上山直行—经过曲曲弯弯的山路到达山顶—往右边拐即到大垴村。<br></div> 车佛沟到大垴村的路线 <div> 如今的大垴村,崎岖的山道也是自驾人所青睐的地方,从石板岩镇上到郭家庄,到车佛沟,随后盘山而上,峡谷的云雾盘踞在群山之中,山坡上树木葱蓉、空气清新,沿着盘山路往上几个弯道后,就能在路边俯瞰天路之险峻、峡谷之梦幻。</div> 对于自驾人来说,最喜欢的应该是大垴村的这条天路。 这里的山路共15公里,从1980年开始,大垴村干部群众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抱着“宁肯苦干一场死、绝不苦熬一天生”的信念和决心,打响了修路之战。 <div> 投工近百万个,大垴人终于在1990年修好了通往大垴村的主线公路15公里、支线道路25公里。</div> 2012年至2013年,又将15公里的主线公路全部硬化,彻底改变了群众行路难的状况。 它崎岖、蜿蜒、苍劲有力的雕塑在太行之颠,如同一条条彩带飘舞在山谷之间,如梦境、如仙界,保存在相机里,记忆在脑海中。 只容一车宽的道路 波浪一样的道路。几乎完全没有直路,一直盘旋上山。 <div><br></div> 到达山顶先往左转有一处观看山路的最佳地方。 观看这段山路的最佳位置,视频中的小姐姐帮我们拍了合照。 观看山路后,调头去大垴村。 去往大垴村路上新修了观景平台。 停车、露营的好地方 这里位于群峰之巅,特别适合瞭望远方,把苍茫太行的美景尽收眼底。 进村之前,首先看到大垴村的国旗。 村口有个小小的广场可以停车。 大垴村地处海拔1736米的山顶,是林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虽然叫大垴村,但具体并没有大垴这个村子,大垴是山顶上12个有名有姓的自然村统称,一般是指村支部、村委会的所在地的北洼村为大垴。但是久而久之,导航地图也能显示出来大垴这个地名。 大垴古称“九联山”,意思是九座山峰相连,名字很直观的把大垴的地理特征表现了出来。在林州习惯把太行绝壁最上面比较舒缓的山顶叫做“垴”。 解放后,居住在林县最高山顶上的这些村子,为了行政区划上有个名字,便用了“大垴”这个称呼作为自己的村名。 大垴所包含的这十二个村是:闯头、南壕、柳树背、北洼、南洼、岭上、下沟、小井沟、石片头、北和地、南和地、斜道坡。<br> 大垴村还是户外爱好者喜欢地方。村里仅有的一处可以吃饭的地方,我们去时没开门。 此时此刻的大垴村,群山处处青翠,树木掩映之中,一座座石板房格外引人注目。<br> 一棵棵的梨树遍及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要是梨花的季节一定很美。 大垴村与其它悬崖上的村庄(如 郭亮 村、虹霓村等)一样,都是以就地取材,村子里的房子全部采用山上的石头,石头做墙,石板做顶。唯一不同的是,它依然保留着村庄的原始风貌,没有被开发成商业化的景区。<div><br></div> 石板当瓦 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不带一丝脂粉气,却与大自然的风韵协调一致。 小院的柴门,挂着门帘的房屋显示还有主人居住。 惠农超市服务点,没见人。 村里的小庙 街上甚至整个村子都没见村民,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冷冷清清的山村,衬托着古补而久远未修的老房子,似乎更增加了这山村的神秘感 村里很多的房屋已人去房空,而且破旧不堪。原始的石板房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和交通不便也有很大关系。 村里竟还有一些健身器材 在这清净原始的小山村逛逛,心情特别放松、舒服。 出大垴村没走山顶路去平顺,因为要去穽底,所以原路返回(车尾对着的是进大垴的方向) 继续沿盘山路下山 从车佛沟往东,经漏子头村到达太行屋脊观景平台。 太行屋脊观景平台~太行平湖一览无余。 到观景台如果不自驾,是从太行屋脊景区~就在山下大坝处,购票爬山上来。 从山下太行屋脊景区爬上来就是这个地方,我们直接开车过来,省略爬山之苦,哈哈 平台上看下面的村庄 <p class="ql-block"> 太行平湖映入眼睑,如同青藏高原羊卓雍措一样美丽,被称为太行羊湖,比喻如青藏高原羊卓雍措一样美丽。</p> 太行平湖周围青山叠翠,一望无垠湖水面波光粼粼,如镶嵌在深山中的绿宝石。<div><br></div> <div> 在太行屋脊观景台可饱览高峡出平湖的山光水色。<br></div> 早晨我们就是沿着对面的沿湖公路上山的。 漏子头村,坐落在车佛沟去太行屋脊观景台的必经之路上。雄踞太行屋脊,称为千山之壑漏子头村。 放眼之内,是连绵不绝跌宕起伏的太行山 <div> 山下,就是璀璨的太行明珠——万丈峡谷“太行平湖”,温顺平静地躺在它的脚下。</div> 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每年秋天这里也是一处绝佳的红叶观赏地。 漏子头村出来 ,石板岩镇到处都是写生的学生和游客,犹如城市的商业街,没做停留。路遇修路,天色已晚,画家村高家台没去成,夜宿井底村印象井底民俗客栈(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