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旧事

只是过客~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用叙事的手法拍摄和讲述一组多人题材的照片,岁月沉香,久远弥新,依旧温暖。虽然准备充分,但是拍摄现场各种状况,想要的画面拍到极少,那只能看图说话讲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  我生长在南方历史悠久的洪江古城,这座城,自古是驿站、是商埠、是烟火万家的巨镇,距今已有3000年文明历史,历史上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闻名于世。我们一家三口在古城度过一段悠然的惬意时光,此后几十年中国动荡的变革,风风雨雨,来来往往的只是新人旧人,这座城还是这座城,记忆中,那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街巷,那星罗棋布的富商巨绅的宅邸、那熙熙攘攘的商户叫卖、那码头前人头攒动的交易场面…仿佛喧嚣依旧繁华还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父亲从十几岁就在一家老字号商铺做学徒,因勤奋好学,又善于打理资金的流通,进帐、出帐、统计等,深得老板赏识信任,雇为账房先生,收入也不错,能保障我们一家衣食无忧。我总爱站在父亲旁边看他做账计算,也格外喜欢听他拨算盘的声音,父亲会不厌其烦的教我识数盘算。</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为位极为善良温和的女人,和父亲琴瑟之好,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吵过架,每次父亲收工回来,总是道声辛苦了,和颜悦色的聆听父亲讲述今天商铺的趣闻趣事。母亲也总会一把拉过玩的满头大汗,一身尘泥我的,为我拍裳擦脸:“你这女娃就像个男娃那样调皮,飞天蜈蚣一样,看你以后怎么嫁的出去哟”</p> <p class="ql-block">  母亲娘家也是小贩人家,外公外婆很难得没有封建传统思想,自小让母亲和舅舅一起读了几年私塾学堂,所以在当时来说,母亲算是旧社会里难得有识文读字机会的女性,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识字写字,她总说女娃也要会看书写字,将来才不会吃亏。</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有一手刺绣的好绝活,可是我偏偏不喜欢,母亲总拉我旁边看她绣花缝补,说:“女娃子家家的,针线活都不会做不爱做,将来在婆家会被嫌弃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是个巧手厨娘,总是能把简单的食材做成可口的美味,特别是每年端午母亲做的粽子,软香糯口,她总爱在粽子里包上很多红枣蜜豆,再蘸点白糖吃,那种甜透心的滋味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  儿时大多美好的记忆都来源于母亲,就连打盹时,母亲摇扇的呢喃,轻抚头的酥麻,那来自内心底的安稳,一直是我半生回味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突然有一天,母亲叫我一起出门接一个人,父亲已经把她从码头接回来了,说是给我惊喜,见一个我还在襁褓中,就违乡负俗的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姑姑,这个穿绿色旗袍瘦小的女人向我微笑着打招呼,我却怯懦害羞的躲到了母亲身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姑姑迎进门,这个她离开了六年的家,姑姑张望着说还是老样子,还是那个经常梦到的家。</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姑姑自幼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幸好父亲能干,能养家糊口,还思想开放的支持姑姑读书,姑姑也是当年读到鲁迅的《热风》时,深受震撼,“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了这道光热,姑姑才义无反顾的北上求学,寻求那在心中萌发的真理。 </p> <p class="ql-block">  姑姑写得一手好字,比母亲写的还周正好看,她总是手把手纠正我错误的写字习惯,我才知道什么是<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逆笔、行笔、提笔、顿笔、入笔、收笔,学问多着啦。</span></p> <p class="ql-block">  姑姑还告诉我很多她学堂读书的趣事,告诉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读好书,有学识,有眼界,才能有能力去改变这个旧社会,创造新世界。</p> <p class="ql-block">  闲暇时,姑姑和母亲会坐在门前的长凳上,分享《新青年》里的文章,说说时势动态,分享古城之外那个世界的精彩。母亲也会教姑姑穿针引线绣绣花,但是姑姑和我一样手拙不喜女红。</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日子,门前大树下,我们讲故事说笑话,一起玩跳房子。</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教我和姑姑踢毽子,可我和姑姑除了手拙还脚笨,怎么都踢不好。</p> <p class="ql-block">  姑姑有把口琴,她吹的可好听了,吹的曲子我都从来没有听过,她说很多都她北平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救国救亡歌曲。</p> <p class="ql-block">  在姑姑教耐心的教导下,我总算能吹响简单的音符了,总有一天我也会吹响很多姑姑吹过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收工后的空余也会陪我们一起玩耍,那年那颗大树下,母亲弹琵琶,姑姑吹口琴,父亲带着我飞舞蹦哒,好不快活的场面,至今都是我心底最为难忘,最是怀恋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姑姑收到来自北平的信,那群奋进青年满腔热血,为救国救民开辟新道路,在中国最黑暗的那个时代,他们是火种,他们是新青年,他们点亮了万千水深火热中国人的希望,姑姑是他们中的一员,她怎甘如此平庸,安享家庭的一隅,她再也坐不住,心早飞向了北平。</p> <p class="ql-block">  离别总是情长,姑姑把她最喜欢看的《新青年》送给了母亲说:“看到这本书就如见到了我,我只想倾青年之力,在黑暗中探索光明正道,这也是我的理想…”母亲抹去姑姑的眼泪,<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千嘱咐叮咛,我和父亲也黯然落泪,不舍也不得不舍,唯有祝福姑姑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哭着抱住姑姑,叫她别走了,一家人好好在一起不好吗?姑姑忧郁的眼神也透露着坚定,国不好,家能安吗?</p> <p class="ql-block">  姑姑把她最爱的口琴送给了我,说是留个念想,说小囡囡长大了,要来北平找姑姑,那里是比古城大很多很多的大世界。</p> <p class="ql-block">  姑姑不舍的频频回首驻足,仿佛还有千言万语却道不尽,最终她还是忍住悲伤,大声交代我们好好活着,艰难的挥挥手,转身离去。</p> <p class="ql-block">  看着姑姑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忍不住哭了出来了,大声叫着姑姑别走!姑姑别走!这个背影也成了一辈子的定格,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姑姑。父亲一直往北平去信也石沉大海,此后的中国动荡不安战争不断,我们更是断绝了音讯。我想姑姑肯定是为了她内心的光和理想燃烧了自己,而我们一家三口在战争年代也背井离乡,古城那年那月那人那事,却时常在我梦中萦绕……</p> <p class="ql-block"> —END—</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编导:沐风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 :馨予(7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归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Yaya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姑姑:树煜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摄影后期:只是过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行摄影:大山的风、老袁、金、曾俊杰、小小蓉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拍摄地:洪江古商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拍摄时间:2021年6月12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