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艾粿香

杨文蓉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会生活的人,不会亏待自己的胃;热爱生活的人,心灵不会寂寞。</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亦如美食,味是要靠调出来的。说起对美食的敏锐与感知,中华饮食文化的底蕴是深厚的,美食堪称一绝,且源远流长。我们从祖先们立定的节气中便可见端倪,每个节气的变化都与季节的独特食物息息相关,以爱好为基础,用年轮与情感品味的蕴蓄,调出了最美的人间风味。</p> <p class="ql-block"> 美食阐述的是人生百态。但最美的风景依然在家乡,最好的味道还是在童年。</p><p class="ql-block"> 说起食物,随着好生活的日新月异,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特色食物得来易如拾芥,我们日常的食物离本味也越来越远。人们却对追求的美味标准开始有些茫然了,以至于每每到了餐点,经常会听到各种矫情的声音,悻悻地说:今天都不知道吃什么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味觉最初的感知,往往来自于家族相传的延续,和味蕾传承的记忆。年少时,我们对味道的向往是妈妈亲手做的可口饭菜、父亲出差时带回的异地糕点、兄妹嬉笑打闹争食的趣味、室友分享的他乡风味等。也许,由这些美食串联起来所传递的温暖,这才是我们对美食向往的真正概念吧!就好比在年幼时,那阳光下晒着的被套散发出米汤酱过的香气、有着淡淡肥皂味的衣衫、草坪上晾晒的稻草清香等,这些都是记忆里最质朴最美的原味。</p> <p class="ql-block">  楼层渐高,我们的双脚好像也悬空了,楼层渐高,阳光对我们似乎越来越吝啬,每天清晨,阳台斜斜照来的一方阳光,让人倍觉珍贵,赶忙把从老家带回珍藏的红薯淀粉、糯米粉、笋干、萝卜干等和各种乡间采集的中草药材,都拿出来晒一晒。在每个季节里,阳光灿烂时,每天搬进搬出,总是要费些时日的,但也是乐于如此。</p> <p class="ql-block">  味蕾是一缕有记忆的风,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唤醒。对于传统食物,我是从不拒绝的。</p><p class="ql-block"> 今年姐姐照例又代替年迈的母亲寄来了老家的艾草粿,记得年幼时,母亲称之为“青草粿”,那时我觉得这个名字比其他人称之“草仔粿”来得好听些。</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早就失去了对这道食物吃的兴趣,但每当收到老家寄来的艾草粿,却总可以如期唤起我记忆中,深深眷恋的一种温暖情怀。刚刚出笼的艾草粿,翠绿水灵、软糯可口,散发出阵阵竹叶和艾草的清香,轻轻地咬一口,满口丰饶,便似乎能安慰了因为想家而感到委屈的心,原来,有时我们与家的路程,不过是一个艾草粿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洪流冲洗的过往,再来品尝这道美食,多了些许清澈的别样风味,不禁又挑起了年少时那些揣入心灵深处的记忆。每年的清明节前两天,我就会和姐姐就会提着篮子,步行到离家八九公里外的山坡上采摘艾叶,奶奶说:生长在远离人群的艾草,才没有沾染世间的浑浊之气。那里的土地肥沃,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艾草丛中探头探脑,空气十分清新,漫山遍野的艾草,长得绿油油的十分茂盛,叶片肥厚鲜嫩,采满两大竹篮不费吹灰之力。</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年轻时是制作做各种风味美食的能手,蒸年糕、糯米糍、米筛目、面疙瘩等和许多说不上来名字的自创地方小食,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村里经常有一些家庭主妇过来讨教制作的方法。只见母亲把鲜嫩的艾叶先过了一遍开水,再用椿臼捶打成碧绿的酱汁,然后和着糯米粉揉成绿莹莹的大面团,再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包上提前准备好的香喷喷的黄豆沙,豆沙还分别调成了甜的和咸香的两种口味,以便我们各食所好。竹编的蒸笼有两层,结实厚重,由于常年用于蒸各种糕点、米粿,蒸笼本身就有一股由各种食物混合的香味,闻着让人温暖,心里踏实。</p> <p class="ql-block">  每个包好的小剂子都垫上细心修剪成圆形的青竹叶,水开上锅蒸,过十几分钟后,艾草与竹叶混合的清新之气,就弥漫了满屋,一个个绿油油、热乎软糯的小团子呈现在眼前,煞是可爱。我们先是饱了眼福,然后就可以大块朵颐了,那来自味觉与嗅觉的满足感无以言表,大有神仙也不过如此之感。</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童年时光的冬日阴冷的雨天里,这味美食是最应景的,乡下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生着一盆炉火,炭火噼里啪啦地旺着,祖孙几辈人、或有亲朋好友来串门,大家围着炉火闲聊着,烤得脸蛋红彤彤的,像熟透的苹果,艾草粿就在滚烫的火钳上搁着,冒着泡,散发着甜甜的焦香味,直钻鼻孔心头。</p> <p class="ql-block">  在那些粗茶淡饭的岁月里,艾草粿的香甜,给我们的寡淡生活带来了许多细腻的幸福感。如今,隔着漫长的岁月,在我们的回忆中、键盘的敲击下,这道美食的香气,依然在心头盘旋,在字里行间袅袅而升。</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脚步匆匆,我们没有作片刻的停留。时光一步一步老去,我们的鬓角被光阴热情地蹭了一下,留下了些许花白的痕迹。兜兜转转些许年,发觉乡愁是记忆里最好的一道美食。无论游子的行程走得有多远,那一缕悠悠的艾草香,丝丝萦绕,将会成为眉眼间永远无法挣脱的羁绊。这道在我们怀念的美食里,饱含着唇齿与心灵的慰藉和温暖,饱含着天地的自然气息,能让心灵变得通透。亲朋好友的相知与相聚,是缘分,那与美食相遇,大概也是要凭着缘分的吧!</p><p class="ql-block"> 闲庭静寂,随缘安闲,趁着这午后阳光灿烂时,沐浴着袅娜的微风,食一个艾草粿,斟饮一杯奇兰茶,坐在和煦的阳光下怀念旧时光,让我们再晒一晒记忆里这朴质平实的人生美味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 06 19文蓉于平和小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