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父亲

春子(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父亲有很多书,他爱书藏书远近闻名。童年的记忆里,家中没有家具,父亲的书都放在箱子里。后来有了家具,父亲就有了小书柜。再后来小书柜放不下了,又做了一个大书柜,比家里的衣柜还要大。 书就是父亲的命,看到泛黄也不会有一页破损,折角更不允许,看书都是用书签做记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最快乐的事,就是周末和妹妹一起听父亲讲故事。确切的说是读故事,读的津津乐道,听的聚精会神,一个不够缠着父亲再读一个。读的最多的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聊斋志异》是竹签订制的手稿本,都是繁体字文言文,根本看不懂。有时父亲也会读给我们听,不懂的再做解释。这些温馨的场景,经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连队的指导员,只要出差回来,手里总会拎着一捆书。那时家里生活窘迫,为了父亲能更好的工作,母亲辞去工作在家照顾我们姐弟四人操持家务。养家糊口的开销全靠父亲一人,还要攒钱给老家的奶奶,生活总是捉襟见肘。可即便是再困难,只要看到想读的书,父亲依然会省去其他的花销,把书买回来。母亲有时生气的唠叨“你拿书当饭吃啊?”,他理解妈妈的难处,自知理亏小声的回一句“你不懂,这是精神食粮,我需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我7岁,因病住院。母亲要照顾两个小妹妹,父亲工作又忙,没人陪护,只有晚上父亲才能来看我。有一天他一直都没来,我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眼看见枕边崭新的小画书,高兴的在病床上又蹦又跳。要知道那时生活非常艰苦,温饱难求,能给孩子买小画书的家庭太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95年父亲随小妹一家去青岛定居。妹妹提出书不带了,他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是打了一个包装托运到青岛。我记得其中有马恩列斯毛的全集,剩余价值全集等等。都是硬皮精装,又沉又占地方。父亲去世后,妹妹和妹夫舍不得捐出这些书,至今依然保存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全家的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我们的下一代。读书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连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天长日久在我们的帮助下,也能看书看报了。父亲专门给母亲定了几份杂志,母亲会大声的读出来,不认识的字我们会及时告诉她。就这样慢慢的,母亲识字越来越多,再后来母亲读书已不成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是温馨的港湾,也是培养孩子的基地,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自信的力量。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而自豪,来生还做父亲的女儿,愿他老人家与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