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奇幻之旅8,伊斯坦布尔,领略拜占庭及奥斯曼世界文化

Stephenxie

<p class="ql-block">上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3ngu95ye"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土耳其奇幻之旅7,淘宝爱琴海东岸文物古都以弗所</a>。越过山看过海,我们终于将要飞向梦中的圣地伊斯坦布尔。2013年2月19日,土耳其奇幻之旅的第九天,一早告别爱琴海美丽的海滨小城库萨达斯,转道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端土耳其第三大都市伊兹密尔Izmir,搭乘土耳其航空飞往伊斯坦布尔。</p> 濒临爱琴海的伊兹密尔拥有8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土耳其的边境和阳光之城。我们未作停留,仅穿城而过,从飞机的眩窗匆匆一瞥。 从马尔马拉海上空第一眼俯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心中一声惊呼,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君临圣城啊。 这个位于东西文明交汇处的大都市,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分为三大部分。公元前7世纪,一个名为拜占斯Byzas的希腊人在金角湾畔建立了定居点,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拜占庭Byzantium。后来,这座城市自愿从属于罗马。 从公元前3世纪起这座城市随着罗马帝国的历史跌宕起伏,至公元5世纪,其正式命名为"新罗马",后人称其为"君士坦丁堡"。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该城并将其立为首都,官方名称改为"伊斯坦布尔",与君士坦丁堡并用。直到1930年,凯末尔正式下令以"伊斯坦布尔"的名字取代了"君士坦丁堡"。 学术界把基督教统治下(330至1453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掌控中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网络图片:伊斯坦布尔卫星地图和最早的地图)。从拜占庭到作君士坦丁堡,再到伊斯坦布尔,城市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公元12世纪起成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欧亚大陆桥"这个令人瞩目的名称,只有伊斯坦布尔才配拥有。它有大小100多家博物馆、3500座清真寺,名胜古迹不计其数,即使把12天行程全耗在这里,估计也只能看个大概。而我们在这座城市的三天时间,将分成三个主题去感受那交融的时空,午餐后开始拜占庭及奥斯曼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半日游。 我们的第一站,是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首先是名闻遐迩的蓝色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正式名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因寺内墙壁自其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全部使用了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瓷砖作为装饰,上面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在光线的照射下放射出奇幻迷离的蓝色,故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 它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圆顶建筑,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27.5米、高43米的中央穹顶聚拢,庞大而优雅。清真寺的四周六座三层宣礼塔显得极为惹眼。事实上当年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有六根尖塔,此举触怒了麦加,于是苏丹派人将麦加的清真寺又加了一个宣礼塔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1609年,14岁即位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命令建筑师穆罕默德·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阿亚索菲亚教堂Aya Sofya相媲美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然而苏丹艾哈迈德却于清真寺完工的次年1617年去世,年仅27岁。 寺院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进到内庭,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 庭院四面是宽敞高大的回廊,回廊地面铺的是磨得发亮的大理石长砖。廊内安设着用于洗礼的净手池。穆斯林参加礼拜前必须大净或小净,所以清真寺里净手池是必备设施。 抬头观望,只见拱脚与廊柱连接处,均打上了方形铁箍,两个廊柱方形铁箍之间有铁条相连,虽不美观,但估计是为了加固古建筑才安置的。 一进入大殿,每位游客无不立即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以往虽然参观过许多清真寺和教堂,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宏伟高大、结构精妙的圆形穹顶,如此精美绝伦、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案! 大殿内壁装饰使用了21043片伊兹尼克瓷砖,瓷砖以白色为底,花纹和图案有荷兰石竹、风信子,有蓝色和柿红色的玫瑰,有郁金香和麦穗,还有缠绕在格架上的灰色柏树枝和蔓藤叶子以及一串串葡萄。 据说,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当年这座清真寺装修完成之后,把剩余的马赛克全部毁掉了,所以现存寺中的马赛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仔细观察,各个圆形穹顶画满精美的郁金香、康乃馨等花卉枝叶图案。柱头和柱身上都有蓝底金字或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简直就是一件件精致罕见的艺术品。 进入清真寺前,女士们均要头披纱巾,身穿盖过脚踝的裙子,如不符合要求,管理人员会发给头巾与长裙;所有人进去都必须脱鞋,赤足进入。 清真寺大殿长72米,宽64米,可容纳3500人同时作礼拜,但摆设却异常简单。支撑中央大圆穹顶的4根大理石圆柱,直径达到惊人的5米。头上悬挂着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灯架,几百只小灯泡组成光环,犹如繁空中闪烁的星星,耀眼夺目。地面铺设了伊索匹亚朝贡的丝绒红地毯,赤脚走在上面,厚实而柔软。 大殿被分成两个区域,里面是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十分空旷,只有几名信徒对着墙默默而又虔诚地祷告,外围是游客游览的地方,也有坐在地毯上歇息的人儿。 站在空旷的殿堂内向上仰望,虽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蓝",但穹形屋顶营造出特别的气氛,其与墙面四周共有260扇窗户,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浅浅地照射进来,与室内的瓷砖相融合,延续着美丽的光芒。 不同穹顶上的窗玻璃,图案、色彩各不相同,有的比较沉重、有的相当明快,但都能看出蓝色主调,兀自发散着不同的奇幻和迷离。 从这道门出大殿,外面也是一个庭院。两端依然各有一座高大的宣礼塔。庭院出口,正对着圣索非亚大教堂。 清真寺前面有个很宽阔的庭院,伸手可及的花坛里常年种植着花草绿茵。 庭院中间有巨大的喷泉池,周边安置着长椅,是游客留影和市民小歇的好地方。 再次听到宣礼塔发出的祈乐声,可能是氛围的影响吧,每当祈乐声响起的瞬间,便会感受到了宗教的神圣感与使命感,像是千年前传来的呼唤,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蓝色清真寺西面是君士坦丁跑马场。这里曾经有一个深500米、宽117米的U型竞技场,举行东罗马皇帝们最喜爱的运动马拉战车比赛。赛马场的中央的雕像都不在了,如今跑马场仅存三座柱式纪念碑。 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其祖父巴西尔一世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的胜利。 跑马场最南侧的狄奥多西一世方尖塔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纪念性建筑,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Thutmos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 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为了安装这条方尖碑,迪奥多西皇帝特意下令制作了大理石基座,上面的浮雕可以看到皇帝和妻儿、官员及卫兵在包厢观看战车比赛的情景。 以上两塔之间有根从地面洞穴中升起来的的奇特螺旋圆柱,它曾为由三条相互缠绕的蛇支撑的金水盆的一部分。这个金水盆是为了纪念希腊军队在布拉迪战胜波斯人而作,自公元前478年就在德尔菲Delphi的阿波罗神殿前,直到公元330年被君士坦丁一世带回了自己的新首都。 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北端,有座凉亭风格的德国喷泉Alman Çeşmesi,是为纪念189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问伊斯坦布尔二周年,1900年在德国建造后运来在这里拼装而成的。这个新拜占庭风格的喷泉有八个大理石柱的八角形圆顶,圆顶内装饰着满是金黄色的马赛克图案。 德国喷泉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送给苏丹Abdulhamid二世的礼物,也象征着两个帝国之间的密切关系,两国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始于1900年代初,并将两国的联盟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蓝色清真寺正对面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Aya Sofya。中间这个区域绿化茂盛,有多个供人休息的长椅,也有推三轮车卖小吃的摊贩,还能看到慵懒的狗狗和猫猫躺在草地上安逸地睡觉,是一个非常适合歇息的地方。 圣索菲亚大教堂AYA SOFYA,希腊语解作"神圣智慧教堂"。公元330年,如日中天的君士坦丁大帝宣告从罗马迁都拜占庭,360年,大教堂完工并正式启用,即最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40多年之后,牧首约翰一世与皇后发生冲突被流放引发了一系列暴乱并使大教堂毁于一旦。 之后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下令在原址重建教堂,并于415年10月落成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2.0版本,然而532年的尼卡暴动引发的纵火将其化为灰烬。仅仅几天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兴建规模更雄伟的大教堂。537年年底,查士丁尼一世主持了新教堂盛大的落成仪式,是为索菲亚大教堂的3.0版本。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旋即将这座大教堂从东罗马皇帝的加冕地、东正教牧首主座教堂改成了奥斯曼的国家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对其他宗教、其他种族有着相当的包容性,虽然所有基督教器物均被移除,但大教堂得以保存下来,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也仅仅用灰浆进行遮盖。 奥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相当破败,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清理改造为清真寺,并建立了一座宣礼塔,继任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则建了第二座宣礼塔。16世纪,奥斯曼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锡南在建筑外加筑支撑结构以增强抗震效果,又在西侧加建两座宣礼塔及苏丹专用前座,主体建筑形成如今的规模。 按照传统,每个清真寺内或者附近都必须有个公共浴室,在苏莱曼大帝的命令下,米玛·锡南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对面建了优雅精美的浴室,并以苏莱曼大帝的妻子罗克塞拉娜之名命名为许蕾姆水疗中心Haseki Hürrem Sultan Hamamı。 这座浴室竣工于1557年,被公认为锡南毕生最好的一个设计,如今已经改建成一家私营豪华浴场,据说用欧元结算,价格极贵。现在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之间的路边上。 16世纪末期,塞利姆二世、穆拉德三世、穆罕默德三世的陵墓相继建起,18世纪初穆罕默德一世时期加建了伊斯兰学校、施食处、图书馆、洗礼泉等附属设施。19世纪中期,苏丹迈吉德一世进行的修复,不仅巩固了圆顶及拱顶,而且改变了内外的装潢,灰泥立面的外墙被加上了红色,使得整座建筑看上去平衡感更强,而且更加突出了圆顶和四座宣礼塔。 从拜占庭到奥斯曼,无论大教堂时期还是清真寺时代,其建筑建造和装潢都堪称经典。其内部使用了107根柱子,柱头多采用华丽的科林斯式,有些柱身上还加了金属扣加固。 与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古希腊建筑和使用混凝土的古罗马建筑不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教堂內部最匠心独到的设计是直径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其下方一圈有四十个拱形窗户进行采光。 如何在立方体的建筑上放置圆形穹顶,一直是古代建筑学的上等难题。圣索菲亚大教堂用的是帆拱,四个三角凹面砖石结构将圆顶架起,圆顶重量通过穹隅,由角落的四条柱子支撑,圆顶看似在柱子的四个大拱形之间浮起,东西两端各有两个半圆穹顶分散重量,每个半圆穹顶又将其压力进一步分散至三个较小的半圆穹顶上。 1935年,为了穆斯林和基督徒和谐相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宣布将其改为阿亚索菲拉博物馆。地毯被移走,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石膏由专家煞费苦心地擦去,地面饰品得以展示。成为博物馆之后的圣索菲亚教堂被实际上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筑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镶嵌画艺术品。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尔文化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大教堂正门为内部前廊,通往内部最大的帝王之门Imperial Door是当年拜占庭皇帝及其随从方可通行的大门。门的上方,有一幅名为《万物的主宰耶稣》的马赛克镶嵌画,是9世纪晚期至10世纪早期的作品。 镶嵌画上基督坐在装饰着珠宝的座位上,左手拿着一本打开的书,上面写着"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的光",基督两边各有一处圆雕,左面是圣母玛利亚,右侧为握有权杖的天使长加百利,膝下为皇帝利奥六世Leo Ⅵ向基督跪拜,整幅镶嵌画表达了基督将永恒的力量赐予拜占庭皇帝。 穿过帝国大门即可进入教堂正厅,这个方形空间为74.7米长、69.8米宽,两侧是用廊柱分割的侧厅,增添了正厅的层次感。因为空间高挑,加上中殿的大幅窗户和柱状拱廊营造出来的透明感,这里在视觉上非常引人瞩目。 气势恢宏的中央大厅,大穹顶直径30米,高达56米,穹顶保留着拜占庭的壁画,色彩十分丰富。它们原来覆盖着金色的马赛克,但在1847~1849年间的修复过程中,拱顶又装饰了书法艺术。 作为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让人不禁由衷感叹其伟岸和壮观。 大厅的地面都是多色大理石铺成,墙面上也是彩色大理石镶嵌的图案,显得纹理清晰、色彩斑斓。 大门两侧的廊柱旁有两只奥斯曼风格的大理石巨壶,它们是古希腊时期由一块大理石雕刻而成,主要用于储水,由穆拉德三世从帕加马带回的。其壶口和壶盖嵌有精美的浮雕,高贵优雅,壶身上的大理石纹理清晰而细腻,是相当珍贵的文物。 拱形祭坛高处悬挂的直径7.5米的圆形铭牌上镌刻着古兰经中的节选,是著名的奥斯曼书法家Kazasker Mustafa Izzet Efendi 的作品,据说它们代表了土耳其书法及制陶艺术的最高境界。 铭牌上镌刻有安拉Allah、先知穆罕默德Muhammed、四大哈里发(奥玛尔Omer、奥斯曼Osman、阿里Ali、埃部·贝克Ebu Bekir)及穆罕默德两位孙儿(哈桑Hasan和侯赛因Hussain)的名字。<br> 高耸的穹顶下,是科林斯式雕刻精致繁复的柱头。而精美的吊灯为大厅带来了温馨的气氛,在高大穹顶的衬托下,给人以敬畏的感觉。低垂的吊灯,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后加的。在拜占庭时期,长廊的栏杆和穹顶底部相连处是一排排的玻璃油灯。<br><br> 历史上曾在正厅建有多个皇室专用的包厢,采用金色的雕刻作为装饰,如今尚存的苏丹包厢是由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于1848年所建的,处于一个公众看不到的角落高处,可以无人察觉地进出,既保持了皇室的神秘性,又能保护苏丹免受行刺。 正厅东侧朝向麦加方向的半圆区域,建有清真寺中最重要的圣龛,每次穆斯林朝拜都是向着这里的。圣龛上方的弧形墙面先是一圈有着古兰经语句的墨绿色瓷砖,之上是两层三扇一排的彩绘玻璃,之间为真主和先知的金字圆牌,再之上是个半圆小穹顶,竟然存有基督和圣母的镶嵌画。 在清真寺最神圣的地方竟与最能代表基督教的画像同在。虽然伊斯兰教禁止具象的影像,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马赛克圣像都只是被石膏覆盖而没有被铲除,使得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如此精美的建筑与艺术的结合的大教堂。这得感谢伊斯兰奥斯曼帝国对其他宗教的包容。 精美的明巴讲道坛位于圣龛的右侧,由大理石砌成,非常高贵,为16世纪伊斯兰教领袖伊玛传经讲道所专用,由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特三世下令修建的,拱形祭坛的侧墙还挂着这位奥斯曼苏丹书写并授予的铭牌。 从教堂内前厅北端一侧昏暗狭窄的碎石通道蜿蜒而上,可以来到环绕教堂内三面的两层长廊。千百年来碎石道路和墙面已经被人磨得溜光水滑。 在教堂二楼进入白色大理石门,右边就是最引人瞩目的三圣像《最后的审判》deesis。这是一幅残缺的镶嵌画,耶稣在中间,两旁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这幅画下半部分损坏严重,施洗者约翰只有半个身子,圣母玛利亚只有头部。墙壁下方有一复原图。 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调高贵而被公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精良的马赛克镶嵌画。画上的圣母玛利亚及圣约翰祈求基督能在最后的审判怜悯人类。据考证,三圣像是教堂所有镶嵌画中最晚出现的,可能出自1261年,用以表示结束了57年的天主教统治而回归正教信仰,也被后人视作拜占庭艺术复兴的起始作品。<br> 耶稣头上的十字架,代表着权力。这幅画的精妙之处还在于,无论你站在那个位置看,都会发现耶稣的眼睛也在看着你,似乎看穿了你的心。 二层回廊的东南角窗户两侧各有一幅镶嵌画,窗子左侧的马赛克镶嵌画为《女皇佐伊和君士坦丁九世与基督升座》:身着深蓝色长袍的基督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位置,左手圣经、右手祝颂;右侧的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钱袋,代表他对教堂的奉献,其头上文字为“君士坦丁,上帝基督虔誠的皇帝、罗马帝王、蒙那马裘斯”;佐伊位于基督左侧,手持卷轴象征她的奉献,头上的文字写着“佐伊,非常虔诚的奥斯古塔”。女皇一生三次结婚,据说画中的丈夫也换过三次脸。 窗子右侧为12世纪早期的马赛克镶嵌画:圣母玛利亚如其他拜占庭艺术一样身着深蓝色长袍,把儿童耶稣抱在膝上,耶稣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执卷轴;右侧的约翰二世呈上钱包,左侧的皇后伊琳娜献上卷宗,伊琳娜编成辫子的金发显示其匈牙利血统,他们带着儿子阿历克塞皇子来教堂祈福,不幸的是,这幅画像完成后不久,皇子就去世了。 六翼炽天使:炽天使是神的使者,是神的使者中最高位者,它的职责为神歌颂,有遮脸、遮脚、飞翔三对翅膀,被称为是"爱和想像力的精灵"。大教堂穹顶四个拱门处共有四幅炽天使绘画,创作于14世纪。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炽天使的脸同样被石膏遮住,1931年大教堂修复时,其中之一的脸得以重见天日。 站在二层回廊俯瞰教堂大殿,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工程师们采用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窟重量的建筑方式,完全不用柱子来支撑,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大殿一侧还在进行着修复保护的工作。 从二楼的回廊下来,就是正厅的东南角,其侧面走廊上有座"泪柱"Weeping Column,为一条方柱下方包裹的铜皮上的脸庞。那面庞已经不容易分辨,但其上的小洞则颇有文章。有传说此柱受过神奇工匠圣乔治的祝福,如果把手指伸进小洞,拿出来手指变湿,那么所有的病痛都会痊愈,于是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排着队轮番"掏洞"。 博物馆的西南出口美丽之门上方,有一幅相当完整的马赛克镶嵌画,名为《君士坦丁大帝、圣母玛利亚和查士丁尼一世》,完成于公元10世纪中期。画中描绘了右边的君士坦丁向手托幼年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奉上君士坦丁堡,而左侧的查士丁尼一世则献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场景。 在对圣索菲亚大教堂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考古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石膏面之下是拜占庭文明的马赛克人像,石膏面之上是伊斯兰文明的书法和细密花纹。如何取舍?<br> 专家只好选择性地在伊斯兰的花纹中修复部分意义重大的马赛克画像。多数为基督和圣母的人像,也有部分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皇帝和皇后。 中央圆顶的四角,选择修复的都是精品。 庭院里陈列着被破坏掉的前两座教堂的遗物,安放在其原先的位置。 从圣索菲亚博物馆后面的东门可以经安检后进入参观苏丹·塞利姆二世、苏丹·穆罕默德三世、苏丹·穆拉特三世及其部分亲人的陵墓,陵墓的内饰、陶器和建筑都是奥斯曼时期的佳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承载的内涵实在太多了,然而今日走出教堂,周边车水马龙,一派祥和。 色彩鲜艳、造型前卫的有轨电车犹如城市的精灵在身边隆隆驶过。 团队大巴离开苏丹阿赫迈特老城区,行驶在阿塔图尔克大道。 眼前出现这座罗马式高架渠,仿佛展开双翼的老鹰横跨在阿塔图尔克大道上,如织的车流从门洞下川流不息,动感的车辆与静静的水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导游介绍说,这座瓦伦斯渡槽Valens Aqueduct大有名气,在世界十大最美丽的罗马高架渠中高居第三。 瓦伦斯渡槽也称瓦伦斯水道桥,始建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直到瓦伦斯皇帝时期的378年才完工,土耳其语拼写为Bozdogan Kememi,意思是"灰鹰的拱门",据说从市区北面的贝尔格莱德森林引水,流经贝亚泽特广场,最终汇入地下水宫,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主要供水系统。 奥斯曼时代,数位苏丹对瓦伦斯渡槽加以修复利用。如今的水道桥经过岁月的磨损,保存下来的长度921米,比最初缩短了大约50米,虽然高架水渠的功能不再,但仍以高傲的姿态雄踞于主干道之上,成为这座古老城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p class="ql-block">从阿塔图尔克大桥跨过金角湾,来到新市区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眼望所谓新市区中的老建筑,想象着明日<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x2fvk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土耳其奇幻之旅9,伊斯坦布尔,艺术、古典与时尚</a>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观感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