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土高坡走来,~父亲节忆亲爱的父亲

<p class="ql-block">(&nbsp;这张照片是父母1954年在罗江县结婚时的单人照,父亲和母亲各拍了一张。父亲穿了件衬衣,头发是精心打理过了的,这气质咋看都不像是刚从山西山洼里走出来的农家青年,到颇有几分城市小资情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文】 父亲于2012年9月10日凌晨5时20分逝世。在父亲去逝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父亲的一生,我去档案馆查阅了父亲和母亲的档案资料。在干部履历表上,我看到了父亲六十年前的标准照,一张着军装,一张着干部装,非常英武,精神,青春四溢。还有一份在1954年写的自传体工作和思想总结,密密麻麻的钢笔小楷写了整整四页。看着这些已经泛黄的照片和纸张,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正文】父亲名叫宋兴业,1925年12月11日出生在山西省偏关县陈家营乡天洼村。老家家族的情况是堂兄宋润后多方了解,有了一个大致的眉目,颇有些传奇色彩。老祖宗原本是王性,祖籍山西洪洞县。早年王家祖宗带着王明两兄弟到内蒙偏关一带做生意,在偏关常家窑村落户。王明成婚后育有六个兄弟,当年其姑姑嫁给天洼村的宋五时,宋家无后,于是王家就将六弟过继给宋家,这六弟就是老爷爷宋有根。老爷爷宋有根娶了老娘娘刘巧莲。由于老娘娘刘巧莲娘家在偏关秦家咀村,老爷爷开始搬到秦家咀村生活,后来又回到天洼村定居。在天洼村,老爷爷和老娘娘育有四个儿子,宋四旺排行老四,这就爷爷宋四旺。爷爷宋四旺娶了娘娘吴银香,婚后育有三个子女,即我的父亲宋兴业,二爹宋尚业,姑姑宋如燕。</p><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保留的最早的一张山西偏关天洼村的亲人合照。照片中的亲人分别是:爷爷宋四旺、叔叔宋尚业、姑姑宋如燕,最右边的是叔叔宋尚业的媳妇刘三女。父亲在老家有一个颇具山西乡村特色的小名,叫双骡子,叔叔的小名叫双驹子。这些名字在那个年代是财富和生产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正文】父亲出生的那个地方与内蒙接壤,在长城脚下,黄河流经这片土地。2012年4月,为了却病中父亲的愿望,我和儿子、侄儿第一次回到了父亲出生的地方。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连绵的黄土高坡,千迴百折的黄河奇观老牛湾;在县境内随处可见残垣的古长城、烽火台;在县城里,我们看到了后来重建的城门,上书三个猷劲的大字,「偏头关」。去偏关的第二天,姑姑同我们一起回天洼村。在天洼村,我们看到了黄土高原的特有民居民风,向阳的黄土半坡上座落着一排排窑洞,石砌的院落围墙和猪圈,已经废弃的石头碾子。在村子里堂兄带我们去看了两处特殊的窑洞:一处是现在堂兄一家现在住的窑洞,这排窑洞是爷爷宋四旺留下的祖业,当年父亲就在这排窑洞里出生,一直到南下四川前,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五年;还有一处是已经废弃的楼窑。楼窑故名思意就是楼房一样的窑洞,上下两层,这是姥爷爷宋有根留下的祖业。当年姥爷爷宋有根姥娘娘刘香莲就在这里生活。看着眼前的这些景物,当时就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让父亲从这个偏僻苍凉的小山洼里走到县城,又从县城随军南下到四川,与一个叫杨刚俊的四川姑娘结婚,并在四川繁行出自宋有根之后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宋氏传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爷爷宋四旺,是不是有点像电影《白毛女》里的杨白劳?奶奶在父亲十多岁时因难产去世了,没有留下照片。一直在想像奶奶是什么样子,问过姑姑。姑姑说,像她,个子高大健美……)</span></p> <p class="ql-block"> 【正文】关于父亲的出生,他在自传里是这样说的:【在七岁时,我就在当地读小学,是那种读书识字的私熟学堂。读完三五年私熟学堂,就在天洼村放牛放羊务农。当时姥爷爷和爷爷的家景还算过得去。家里有27响(一响相当于2.5亩)土地,三间石窑,1头毛驴,10只羊,每年能收粗粮15石左右,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食用。解放后,政府给我家划为中农成份】。</p><p class="ql-block">(这是父母70年代回山西偏关时,和山西老家的亲人合影:我的姑姑宋如燕姑父王二毛旦以及我的堂兄姐妹。)</p> <p class="ql-block"> 【正文】1944年1月,父亲在偏关县坝子山乡政府参加工作,任通信员,书记员;1946年9月到偏关县粮食仓库任会计,仓库副主任,主任。1949年2月又调到偏关县人民政府财政科任会计。在这个工作阶段,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这段工作经历,在父亲的自传体工作总结中是这样写的:【1944年1月份在偏关县坝子山乡政府参加工作,在当时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是仇恨的,对蒋伪政权和地主的统治压迫是有反抗情绪的,对共产党的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各次政策也是有认识的。但在当时对一般的革命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还不是很深刻。这表现在,在参加工作时,虽然没有向党组织公开提出要求,但在思想上存在着「工作在本地不要到外地;工作在地方不要到部队」的思想。这样既能照顾家庭生活,又不受部队的艰苦生活。这种家庭观念和不愿在最艰苦岗位工作的个人主义思想是不对的。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在经过了党组织教育以后有了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 (这是1949年父亲南下,在晋绥军区警备二团川西公安大队二营任连政治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nbsp; 【正文】 关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在自传总结中是这样写的:【1945年在填子山乡政府,由当时的支部书记贺福介绍入党,后经过一个月预备期,同年12月按期转正。刚入党时,虽然经过一年多的革命实践锻炼,受到一些党的教育,但没有很深的认识,只是认为共产党好,愿意跟党走。对党的认识的加深,是在后来的工作中,一方面在党组织监督教育下,另一方面在执行党的政策和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中,不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p><p class="ql-block">(这是1950年8月父亲调川西区行政公署公安厅人事科任科员。父亲在川西公安厅工作了三年。)</p> <p class="ql-block"> 【正文】 1949年是父亲生活和革命履历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于这段历史,在父亲的自传总结中是这样写的:【1949年南下,由组织上决定调到部队(晋缓军区警备二团川西公安大队二营)任连政治指导员。在南下到成都以后,于1950年8月份调到川西区行政公署公安厅人事科担任科员。在三年工作中,是积极负责的,能够服从组织分配,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遵守党的纪律。但一度产生了差不多的自满情绪,在新鲜事物面前失去了知觉。】</p><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张照片是父亲同南下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正文】1952年7月,父亲从川西公安厅调到罗江县,先后任罗江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罗江县委监委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这一时期正值新中国政权建立和巩固,父亲参与了一系列党和国家部署的政治运动,包括“三反”、“镇反”运动、“新三反”运动。父亲在自传总结中记述了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革命运动中,由于自己过去没有独立领导过一个方面的工作,没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因而在执行党的政策上产生了一些偏差,在五三年的三期镇压反革命工作中,因工作方法不具体,工作中搞强迫命令,对两个反革命分子在审批中,由于政治警惕性不高,交由一个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员审查,结果产生了错误,错批了几十个人,违背了党的政策”。关于这段情况,父亲在自传中是这样总结【这些革命运动对我来说都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因为这些运动都充满着先进的和腐朽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党内是新旧思想的尖锐斗争,通过这些革命运动,对于克服自己身上个人主义思想,增强无产阶级思想,提高革命的政治警惕性,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加强党的纪律性非常重要。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自满和不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而给党组织造成损失,阻碍着自己的政治进步,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正文】在罗江工作的这段时间,在父亲的生活中岀现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父亲在工作中认识了我的母亲杨刚俊,并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结婚组建家庭。&nbsp;从父亲和母亲档案履历表上的记录看,母亲是1950年11月在川西区委党委训练班培训结业后,于1952年12月分配到罗江县妇联任主任;父亲是1952年7月先于母亲在罗江公安局任副局长、局长。就在稍后的一段时间,一个是山西革命老区南下的帅哥,一个是在国统区四川安县加入地下党的知性靓女就相互吸引,开始了恋爱,并于1954年在罗江结婚。父亲母亲在罗江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美满。婚后父亲和母亲就把我外婆和孃孃(母亲三舅父的大女儿)接到罗江一起生活。继在罗江县妇联工作后,母亲1952年6月又调到罗江金山区任区委副书记,1953年4月又调到罗江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部长,直到与父亲一起离开罗江。1958年2月,母亲在罗江生下我。</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母亲1954年在罗江结婚时拍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正文】1958年10月,父亲调到江油发电厂工作,先后任江电党委副书记、书记;母亲则调到江油钢铁厂任宣传部副部长。当时外婆、孃孃和我都随父母一同去江油生活。1959年9月,在江油电厂的家庭里,我们一起迎来了我的妹妹杨跃。到1963年2月我们全家离开江油的这几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物资非常馈乏,生活特别困难。父亲母亲想了许多办法,总算让一家人熬过了那个最困难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妹妹杨跃同父母在江油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母亲调绵阳工作后,一家人在绵阳像馆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正文】1963年3月,父亲和母亲一同调到绵阳地委工作,父亲任任绵阳地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一直到了1967年1月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有一年的时间被停职学习,到1969年9月又被抽调到广(元)旺(苍)铁路指挥部任成员,地革委计委基建组任副组长。1973年月,又回到地委地直机关党委任书记。1978年8月任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委员,1984年3月至1988年7月,任市委统战部顾问,市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在绵阳地委直属机关党委工作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机关党委同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正文】 1990年,父亲按照国家政策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父亲退休后的生活闲适优裕,带孙子、打麻将、外出旅游是生活常态。父亲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但咽喉是他身体的短扳,一直症状不断。2002年冬季岀现感冒咳嗽症状,长时间住院治疗不愈,后在中心医院作镜检,查岀是喉癌。这事母亲一直瞒着父亲和我们,说是咽喉增生,作一个小手术就解决问题。2003年父亲在中心医院作了喉癌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岀院后,父亲失去了语言能力,交流靠书写文字进行。2010年12月又查出肺癌,父亲以他顽强和坚轫的求生意志,坚持了近两年的治疗,但最终未能战胜癌魔的两次打击……</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几张照片分别是父亲和家人在红星大院、东河坝宿舍、马家巷第二干休所,以及带孙子、外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4年父亲作了喉癌切除手术后,那天正好一家人上街路过照像馆,母亲说我们一起照张相吧,于是就有了这几张照片。后来才知道,这一年正好是父母结婚5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在父母在世的时间里,一直挂在干休所客厅的墙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文】2012年9月11日,我在回复亲友短信问候时有一段话:“老爷子已是八十八岁高龄,一生有奋斗,有成就,有幸福,无憾走完一生,让我们一起祝福他”。我认为这段话是对父亲一生的最简短的总结 。 </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12年8月份,父亲病重住进中心医院,人已经非常消瘦,身体也非常虚弱,当宋爽将我们回老家山西偏关的照片给他看时,父亲看见熟悉的家乡和亲人时,露出了笑容。)</p> <p class="ql-block">【正文】2012年9月11日上午11时,市委统战部在绵阳市宾仪馆为父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11时30分遗体火化,9月18日清晨5时至7时,葬于绵阳游仙百芳公墓。</p><p class="ql-block"> 父亲千古!</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母2004年在绵阳照像馆拍的最后一张合影照,离他们当年〈1954年〉在罗江照像馆拍的那张结婚照,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p><p class="ql-block">(取自《咱爸咱妈的血色青春》,2021年父亲节摘录修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