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党史是共产党人最富营养的力量来源,学习党史也是一个后辈党员向前人致敬的最好方式。为推动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取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实效,筑牢师生信仰之基,强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我校党支部组织优秀党员青年开展“党史故事·青年说”活动,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历史所作出的这一精辟而又深刻的概括,不仅醍醐灌顶,深化了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而且鞭辟入里,阐明了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重点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i></b></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在《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文章中,总书记深情回忆了山东、陕甘宁、广西、鄂豫皖苏区、安徽等革命老区的光辉事迹,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 遇见百年,遇见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的革命的圣地———陕北榆林,去了解这片黄土文化、边塞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交融之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战斗过13个年头。伟大领袖毛主席则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在转战陕北的371天里,运筹帷幄与山峁沟壑之间,决胜于江河湖海之外,让中国革命走向的胜利。而他们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和珍贵的文献,则成为了他们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生动缩影。</p> 烽火岁月 <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天,日本侵略军企图渡过黄河入侵陕西,而陕北榆林老城,地处西北要塞,是国民党军队晋绥边区总司令部和二十二军军部所在地,更是八路军留守军团通往陕西华北重要人员与物资的转运站。1938起日军对榆林进行频繁轰炸。有档案记录的有7次。共计出动飞机53架次,投弹335枚,造成22人死亡,37人受伤,170多间民房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为惨烈的则是1938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次轰炸。当天正值中秋佳节,街上民众众多,日本24架飞机一天内连续俩次轰炸榆林城区,在城内芝圃巷至米粮市顶大街两旁投下炸弹。民房商铺被炸毁二百余间,人员死伤惨重。而中秋节的那次轰炸,成为榆林城区最惨痛的日子。为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并牢记惨痛教训,榆林市政府于2004年决定将每年的9月27号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p> 艰苦岁月的战斗痕迹 <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当时国民党的大领导胡宗南手底下有23万精锐部队,跟他们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咱们采用运动战,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的胜利,三战三捷,大大鼓舞了军心。今天要讲的是沙家店战役。 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给他们来个声东击西,假装要过黄河,引的国名党奋起直追,长途急行到达榆林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这时,彭老总集中了西北野战军8个旅的部队,在沙家店设下埋伏,于8月18号发布了以伏击姿态歼灭了国名党第36师整编部队,最终大获全胜。过了3天,毛泽东来到驻地向指战员们祝贺,并由彭德怀陪同着视察了战场。 视察结束后,毛泽东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的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沙家店战役彻底粉碎了国名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再转战陕北期间最艰难的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p> 红色文献 时代的回响 <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在榆林市清涧县有一个叫袁家沟的地方,当年毛泽东初到陕北就住在村民白育才家中,那年的雪下的特别大,他正在筹划着指挥队伍东征,为了查看东渡黄河的地形,他亲自到距离袁家沟15公里,靠近黄河的小村子高家洼。看着皑皑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起伏跌宕,雄壮之情,油然而生,当晚回到窑洞,桌子上点着煤油灯,写下来沁园春•雪。(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该词是1945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时第一次发布的)</p> <p class="ql-block">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