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雪山低头迎远客!</p> <p class="ql-block">雪山的恶略环境:</p><p class="ql-block">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为例。</p><p class="ql-block">其位于四川省西部,海拔约45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p><p class="ql-block">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p><p class="ql-block">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p><p class="ql-block">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p><p class="ql-block">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p><p class="ql-block">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p><p class="ql-block">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p><p class="ql-block">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路途是艰险曲折的!</p> <p class="ql-block">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p> <p class="ql-block">熊国炳(1893—1960),原名熊廷南,1899年10月8日生于四川通江县熊家湾(今万源县竹峪镇太平村)。1932年参加革命,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后担任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四川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四方面军总后勤部经理处处长;长征结束后参加西征,与陈昌浩、徐向前等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1937年3月13日,与李先念、王树声等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熊国炳不幸被俘,他化作伙夫脱离险境,沿途乞讨到达酒泉,后一直隐姓埋名,建国后曾返回故乡,1960年在酒泉离世。</p><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24日,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被誉为“巴山勇士”的熊国炳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四川达州万源市竹峪中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喇嘛庙!</p> <p class="ql-block">小金县(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懋功胜利会师。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县达维镇。13日,红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驻懋功。14日举行联欢会。同日,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抵达达维镇,当晚一、四方面军举行庆祝会师大会,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出席。会师后,中央决定两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p> <p class="ql-block">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p><p class="ql-block">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过草地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当时国民党在对共产党进行全面围剿,而当时共产党相当弱小,只能避其锋芒,红军三大主力必须会合一处,抱团取暖,才能与其周旋。</p><p class="ql-block">但是会师路途各地都被国民党控制,想要悄无声息的瞒过国民党的耳目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就必须不走寻常路。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草地是松潘大草地。</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p><p class="ql-block">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当时由于环境恶劣,粮食不足,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鱼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p><p class="ql-block">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p><p class="ql-block">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p> <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p><p class="ql-block">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右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p><p class="ql-block">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p><p class="ql-block">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七根火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班佑河边红军因河水暴涨,无法过河。七百多名红军小战士牺牲,后人为了纪念英烈,在班佑河边建起来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1995年王平将军讲起过这个故事。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 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诺尔盖草原中心点</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有九位元帅从草地走过!</p> <p class="ql-block">瓦切红军过草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与藏族孩子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过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p><p class="ql-block">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p><p class="ql-block">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p><p class="ql-block">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p><p class="ql-block">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p> <p class="ql-block">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发、刘伯承、彭德怀、林彪、聂荣臻、林伯渠、李富春共16人。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着重阐明战略方针、行动方针和战略指挥三个问题,强调两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集中于中央军委。张闻天作会议总结。会议一致通过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责成张闻天起草一个中央政治局决定。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进一步扩大苏维埃运动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9月2日在四川诺尔盖县巴西召开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到会者有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凯丰、陈昌浩、刘少奇、李卓然、邓发、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徐向前、傅钟共14人。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一方面军整理的方针,可参考中央苏区时的制度,学习红四方面军的优良制度。强调红军要加强领导,仔细地建立与群众的关系,重新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毛泽东作会议结论时指出:整理训练是为了完成战略方针、战斗任务,建立根据地,消灭敌人。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起草给红一方面军的指示信,并责成军委总政治部监督执行。</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p> <p class="ql-block">1935年 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翻过雪山后,经过卓克基,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等曾在此居住一周。该土司衙门是一座居 住、官署和防御相结合的少数民族现代官寨建筑,又具 有一定的革命史迹价值。</p> <p class="ql-block">红军来了,土司被打跑了,红色领导人住进了官寨一周;解放后,土司也可以在政府里工作了。</p> <p class="ql-block">中央在卓克基官寨驻留7天,召开了著名的“卓克基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有关问题,通过《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加入红军,实现民族自决。</p> <p class="ql-block">天冷了,换衣服!</p> <p class="ql-block">瓦切,红军进入草地的出发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到达迭部县!</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4团决定,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6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此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p> <p class="ql-block">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红色的路!</p> <p class="ql-block">红旗上填满了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记忆!让红军精神永存!踏着先辈足迹向前,向前,永向前!</p>